趣文网 > 学科教案 > 历史教案 >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 教案

2019-12-11 14:28:03
相关推荐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案设计 ,教案【内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文章由<免费趣文网>收集。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

学生:1946年6月。

教师:头一年里,战况如何?

学生: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教师: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学生: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讲授新课:

一、三大战役

教师:请同学们将课本上关于三大战役的内容仔细看一遍。然后复述其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沈阳被攻克,东北全境解放。

(2)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役开始,解放军先在徐州附近顽强歼敌,后解放徐州,在河南东部全歼徐州逃窜之敌。淮海战役结束。

(3)淮海战役进行时,东北解放军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了平津战役,把敌人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据点。先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又和平解放北平。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出每一次战役胜利的意义和三大战役总的影响。

学生回答1: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则增至三百万,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学生回答2: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表。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趣文网]mip.qwen.cn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文章由<免费趣文网>收集。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教师让学生看教材P94“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教师带领学生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师讲述:1949年4月20日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在毛泽东、朱德发出进军令之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战线上,万炮齐鸣,万船齐发,顿时呈现出雄伟壮观的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锐利攻势,迅速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的海陆空立体式千里江防。国民党江防部队全线溃败,纷纷南逃,

紧接着,人民解放军各路野战军展开战略追击,分别向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举行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大进军。1950年4月和5月,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至此,大陆除西藏外都获得解放。从1946年7月到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807万人,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彻底覆灭。

教师提问: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师让学生看教材P96的“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教材P96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教材P96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趣文网]mip.qwen.cn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玩游戏作文 梦想英语作文 心态 作文 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暖的作文 英语作文六年级 陪伴的作文 对比作文 除夕 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闺蜜小作文 心愿的作文 旅行 英语作文 遇见的作文 茶作文 外婆 作文 研学作文 900字作文 80词英语作文 眼睛 作文 作文教案 作文我学会了 玫瑰作文 作文800字初中 满分作文高考 点赞作文 阅读的作文 写动物作文 时间的作文 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