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应用文 > 说课稿 > 语文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参考教案)

2020-01-12 12:00:01
相关推荐

一、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二、教材研究

1、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学目标

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

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工具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研究性)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人文性)

4.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及查询收集、整理归纳、协作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处理”逐字逐句落实朗读,在分析中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发现问题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当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目标控制,否则将流于为提问而提问的形式。

四、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1.诵读法: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 关于大海的作文 春天在哪里作文 雷锋的故事作文 英语作文写信格式 扳手腕作文 10篇优秀作文 记一件事作文 反邪教作文 关于写老师的作文 未来的房子作文 我想对妈妈说作文 快乐暑假作文 考试失利作文 好人好事的作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 好作文大全 感恩祖国作文 初中生作文题目 人物描写的作文 创文作文 分享快乐作文 关于语文的作文 感恩作文开头 缩写作文 雷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