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2020-03-30 13:15:01
相关推荐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作业导航

1.理解本文淡雅的格调和深沉的思考。

2.积累“信、修、因、极、类、俯仰”等六个词语。

3.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部

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

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

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

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乐琴书以消忧

D.云无心以出岫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

8.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

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

9.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不受自身肉体的束缚

B.所之既倦——对(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用以抒发内心感慨,人们的这种情趣是一样的

D.趣舍万殊——(人们)所好所恶,各不相同

10.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二、阅读部分(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8题。(18分)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真,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着: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③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联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示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注:①干局:指人的办事能力。②簿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监门校尉不觉觉:发觉

②校尉与无忌罪均均:各人一半

③朕安得阿亲戚阿:顺从

④不可谓刑刑:合法

⑤陛下登杀之登:立即

⑥矜其贫矜:怜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分别比较下列句中“以”字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胄以法当流

②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

④既知不可而置于法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13.对“言乃一时喜怒所发”一句中“言”的具体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首,罪当死

B.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C.卿卖狱耶

D.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

以下14~1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4.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2分)

A.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B.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D.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15.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2分)

A.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依法判处轻罪。

B.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处罚应当从轻。

C.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处罚应当从轻。

D.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依法判处轻罪。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不首,罪当死

②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④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3分)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文章来源于 mip.qwen.cn]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而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谏,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9.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作事愦愦愦愦:___________

(2)杨敏曾毁琬毁:___________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1.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22.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语言运用(10分)

23.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至少删除的有哪三处?请把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今天我去百货大楼买钢笔。当我向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好几种钢笔

① ② ③

让我挑选。我左挑右挑也没有挑到一支令我满意的。百货大楼的那位营业员始终热情服务,

④ ⑤ ⑥ ⑦ ⑧

她的服务态度很好。

⑨ 删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3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树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25.下面诗句是赞扬老师的,请另选赞扬对象,仿照其形式写一节小诗。(4分)

一支粉笔

画出知识王国的迷津

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的深情

一个讲台

映着老师的艰辛

三尺教鞭

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

【参考答案】

一、1.解析:B.班固是东汉人;C.《橘颂》的作者是屈原;D.“湖光”一联写范仲淹。

答案:A

2.解析:A.癸:ɡuǐ;B.岭:lǐnɡ;D.诞:dàn,玄:xuán。

答案:C

3.解析:曾:竟然。

答案:C

4.解析:D连词,表修饰,不译;A.介词,“用”;B.介词,“用来”;C.连词,“来”。

答案:D

5.CF

6.解析: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

答案:D

7.解析:B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作名词;C.使动用法;D.名词作动词。

答案:B

8.解析:像带子一样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答案:A

9.A10.D

二、(一)11.解析:②“均”意为“等同”,③“阿”意为“偏袒”,其余皆正确。

答案:B

12.解析:①“以”是“依据”,②“以”是“用”的意思;③“而”表转折,④“而”表顺承。

答案:B

13.解析:从上下文看,胄与上争论的是“不首”依据什么定罪,因此“言”当指A,B扩大了内容,C、D以偏概全。

答案:A

14.解析:“录”的意思同“君既若见录”的“录”,“原”从语法结构分析,应是动词,而非副词。

答案:A

15.解析:据语境,“缘”应解为“因为”。

答案:B

16.解析:①③都是假设关系,②是承接关系,④是因果关系。

答案:B

17.解析:①是介绍胄的品性、才能,②是叙法令条文,⑥是假设情况,都不反映其“公正执法”。

答案:D

18.解析:A.“固请太宗复议”无据;B.胄引法的目的不是要判长孙无忌死罪,而是要使对校尉的判决合理些;D.最后一句错,不是“不妥”,而是“不能”。

答案:C

(二)19.(1)糊涂(2)诋毁

20.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是戏的快啊。

21.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22.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三、23.②⑦⑨

24.细菌能分解树木,释放出二氧化碳,维持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

25.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激动的作文 大食会作文 科幻作文 拟人写景作文300字 我来编童话作文300字 青春与价值作文 作文勇气 我错了作文200字 故都的秋作文800字 异想天开的作文 初三作文书推荐 叙事作文300字左右 什么什么之于我作文 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英语作文 秋色的作文600字 我爱四季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初一生活作文500字 作文写人叙事 我生活在什么之中作文 写影子的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800字 感动为题作文 笑容的力量作文 风景游记作文600字 老师教我写作文 红歌作文 以期盼为主题的作文 环境作文300字左右 写一篇关于写景的作文 青岛旅游记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