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800字串珠法作文

2020-06-25 16:54:01
相关推荐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散”,指的是散文的选材自由广泛;这里的“神不散”,指的是主题思想的集 中、凝练以及有一条明显的行文线索。这种以一条特殊的线 索组织材料的结构技巧,叫做“一线穿珠”。掌握这种技法, 行文时驾驭材料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可以从众多复 杂纷乱的材料中撷取所需之材料,有章有序地组织文章,使 行文完美流畅,章法严谨和谐。 作为“穿珠”的“线”,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 主题思想即可。 有位同学以《生命的季节》为题,以生命为彩线,用“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思之冬”四个小标 题,描绘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文中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 节,但四个小标题由一线相连,恰似一串珍珠,熠熠生辉; 每一个小标题,又各侧重一个方面,环环相扣,使得文章结 构十分紧凑。 运用一线穿珠法,一要有珠,材料要一个比一个棒,像珍珠一样光艳夺目;二要有美丽的彩线,必须选用最能体现文 章主旨,又能贯穿全篇的连缀物;三要贵藏忌露,有虚有实, 或明或暗,形成文章的起伏变化,既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又要让读者有迹可寻。 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 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饮 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口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 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 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 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 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 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景,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 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 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点火驱赶,可老牛仍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但还是不肯走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 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地悲壮。一旁的运 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 “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 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 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宁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 来的水,而对着夕阳,仰头哞叫,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 的沙丘背后跑来了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 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 21世纪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 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 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热泪。点评: 《三斤珍贵的水》中“珍贵”是全文的“魂”。人畜每日限用三斤,且要从外地运来,干旱地区缺水严重令人揪心,显其 “珍贵”;被暴打的老牛横在路上索水,战士感动,违规地献 出三斤水,情意“珍贵”;而最“珍贵”的莫过于老牛用强行索 来的水滋润小牛焦渴的镜头。人对动物的怜爱,动物对动物 的抚爱,在无言的交流中显得那样和谐而令人悸动。由此可 见,爱不仅溢满人间,而且在动物世界里也是温情荡漾。《三 斤珍贵的水》以“三斤珍贵的水”为线索贯穿全文,收到了紧 针密线的效果。老牛拦道索水,战士违规取出三斤水,而老 牛自己不饮,唤来小牛享用这“三斤珍贵的水”。电视机前的 观众也不禁潸然落泪。 广告是商业的润滑剂;家是情感的栖息地。而在我眼里,抽屉则是爱的存放地。 小时侯,我住在姥姥家。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床头的抽屉。姥姥家的亲戚很多,姥姥每次都把亲戚带的好吃的 东西放在床边的抽屉里。因为姥姥知道,“小馋猫”似的我每 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喊饿,并且对我而言,在床上开抽屉是最 方便的,也是最安全的。小小的抽屉,塞满姥姥无限的疼爱。 十岁那年,我看中了一件毛衣。虽然我知道家里比较困难。但是我太喜欢它了,生怕别人抢先一步买走,所以我就对妈 妈说了这件事。可没想到妈妈却大发雷霆,我一气之下跑出 家门,一整天都没有回家。傍晚,再次从服装店门口经过时, 却已不见我心爱的那件毛衣。我问店主,他说已经让人买走 我失望极了,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回到家,我一句话也没说就坐在床前委屈地哭了。当我打开抽屉想拿东 西时,却惊奇地发现那件毛衣竟然躺在那里,毛衣上还放着 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丹丹,是妈妈不好,不该对你发脾气, 原谅妈妈好吗? 仔细的看,泪眼模糊中,我仿佛看见妈妈辛勤劳作的背影,还有妈妈那件破得不能再破的毛衣。我放下手中的毛衣,来 到妈妈身旁,哽咽着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对不起您。” 妈妈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别哭了,妈妈怎么会怪你呢? 在妈妈面前,孩子的错,没有不可以原谅的。” 近段时间,由于音乐在校园里的流行,就连录音机也变得非常畅销。已上初三的我抵挡不了音乐的诱惑,就悄悄地存 钱,买了一部梦寐以求的录音机。但怕挨批评,就没有告诉 任何人。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被爸爸知道了。他非常气 愤,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通,又把这 件事告诉了外爷。外爷是一位非常严厉的退休教师,我平常就非常怕他,不敢上他家去(虽然他家距我们学校很近)。 再加上这件事,我就更加不敢去了。然而,外爷却找到了学 校,他板着脸严肃地对我说:“放学后,到我这来一趟,哦, 别忘了。带着录音机和磁带。”放学后,我战战兢兢的来到 外爷面前。外爷紧绷着脸,严肃地对我说:“你已经长这么 大了,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以后你要记住:无论做什么 事,都要事先想一下后果。无论对与错,都要敢做敢当。好 了,我什么也不说了,你自己好自为之吧。你快要中考了, 这个录音机我先替你保存着。”说着,外爷把它们锁在了抽 屉里。看着眼前的抽屉,我的心里不是气愤,而是一种如释 小小的抽屉装满亲人的爱,它时刻感动着我,温暖着我,鞭策着我? “亲情”是学生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情感。所以这个话题能够让学生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事写,人人有情抒。但是, 这类题材的作文在命题、选材方面也容易落入俗套。本文小 作者就极力避免了这一点。题目“爱在抽屉里”让人觉得新颖 别致。选材紧扣题目:小时侯,塞满抽屉的“零食”,是姥姥 无尽的疼爱;长大后,躺在抽屉里的“毛衣”,是妈妈无限的 宽容;现在,锁在抽屉里的“录音机”,是外爷无限的希望。 全文按时间顺序来写,条理清晰。三件事叙述完后分别用三个美句作结,既交待了时间,点明了中心,又使文章的结 构浑然一体。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中处处渗 透着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关爱。 昨天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组画面:儿子为行动不便的父亲洗脚。当儿子看到父亲因劳累而变形的双脚时,潸然泪下, 哽咽着喊了一声“爸爸?”。此时的我也泪流满面。 水,让我洗脚。一向懒散的我不情愿的坐在洗脚盆前,慢慢地把闷在鞋子里一周的臭脚伸入水盆中,脚又臭又黑,我不 想下手,只用两只脚来回的搓洗。“不要那么懒省事,来, 我帮你洗。”突然从门外传来一声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原 来是父亲。小时侯我经常听父亲这样说。父亲是一个不善言 辞的人,为了这个家,不停的劳作,还不到五十岁,两鬓就 有了白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手变的像松树皮一样粗糙。 每当我看到他不停的工作,想到他的不易,鼻子总是酸酸的。 当我回过神时,父亲已经蹲在我面前了。他刚伸手,我忙说:“不用,我自己可以的。”说完把双脚移到了盆的另一边。 爸爸在一旁笑道:“小时侯,不都是我给你洗吗?”是啊!小 时侯的确是这样。我把手伸到水盆中,陷入了沉思,儿时的 一幕幕又呈现在我面前:父亲把手伸到水盆中试试温度,把 我按在板凳上,迅速地为我脱下鞋袜,轻轻地拖起我的小脚, 慢慢地放入水盆,反复地搓洗,仔细地检查每个脚趾缝,把 我的小脚弄的痒痒的, 我经常会咯咯的笑个不停;他陪我们堆雪人,打雪仗;陪我们放风筝,领着我们踏青,观赏桃花;教我们游泳,给年 迈的爷爷擦洗,帮母亲做家务,辅导我们功课? 父母是那样的爱我们,默默地为我们做着一切,可是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我们能像电视中那个儿子一样,为父母 本文以洗脚为线索,巧妙地把儿时的事件和当时的情景结合起来。开始由画面中的儿子为父亲洗脚说起,引出父亲要 为“我”洗脚,想到儿时父亲为“我”洗脚的情景,感慨自己没 为父母洗过脚。首尾照应,环环相扣,语言朴实,如在回忆 父亲为自己洗脚时用了“迅速地”、“轻轻地”、“慢慢地”、“反 复地”等词,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篇较好的习作。 记忆深处的下跪 那是七年级时的事了。当时学校开始实行“两免一补”。我本不想申报的,觉得领了国家的钱,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 就会有种罪恶感。我不喜欢要别人的东西,但家里的窘迫让 我犹豫了。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天跟妈上街买菜,妈竟为了 角钱跟卖菜的商贩争了半天。妈是个很会体谅别人的人,她知道卖菜的也不容易,要不是家里实在没钱,她无论如何也 不会那么做的。想到这里,我终于下定决心,马上写申请书。 第二天早上班主任就要把申请书交给学校了,来不及跟妈商 量了,我把申请书交给了班主任。 刚打过放学铃,我就急忙赶回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跟爸妈一起分享。跨进家门我习惯性的说了句: “妈,我回来了。”妈微笑着应了一声。我蹦蹦跳跳来到正在 做饭的妈妈旁边。笑着说:“我21世纪最最亲爱的妈妈同志,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学校让报‘两免一补’,我把申请书交 了上去了。如果批下来的话,能免一二百块钱呢!” “我把哥得乙肝的事报了上去?。”妈妈立刻脸色惨白,她紧锁着眉头大声说:“你这孩子,长这么大还不知道什么该 说什么不该说,学校的布告可是要张贴出去的,你哥就要娶 媳妇了,如果让人知道的话,还有谁愿意嫁给你哥啊!?。” 再往下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我只知道,如果现在不到学校向班主任要回申请书,就要来不及了。万一哥将来真讨 不到媳妇的话,我就算死一千次一万次也还不请欠哥的债。 “妈,我这就去找班主任要回来。”“那你的学费咋办呢?”对 啊!难道又要爸妈四处去借学费,去求人?爸爸跟奶奶闻声 也都赶来了。爸说:“这申请书还是要报的,不如你去改一 “妈,您别天真了。穷,总得有个理由吧!要不然,学校是不会给免钱的。”“孩子,不如你就写我有病吧!”奶奶站 出来说。 “奶奶,您就站在这好好的,没病啊!我总不能睁眼说瞎话吧?再说,人家学校能不知道吗?” 10 爸爸把烟往地上一扔,是的,他生气了。“别以为我不知道,这写申请书其实就是看你写的文章咋样?学校还真能挨 家挨户去调查呀?有的家长银行里存着几万块钱还让孩子 写申请,难道他们也穷?那是他们的孩子会写。你就不能说 一次瞎话?” “哼!你真行啊!够高尚的!孩她妈把她给我关在厨房里,这个学也不能让她上了。”爸扭头就走,顿时我的眼泪“哗” 地流下来。就在此刻,我做出了连我自己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我生平第一次给人下跪了,而那人就是我至亲至爱的爸爸。 “爸,求求您,我要上学,我也不想说瞎话骗学校,骗老师。您,就别逼我了,行吗?”爸爸转过身,扶起我。朦胧 的灯光下,我分明看见他的眼里噙着泪花。他哽咽着,艰难 地对我说:“还不是爸没本事,咱家底薄,你姊妹又多,你 的书钱学费,爸实在拿不出啊!”听到这话,我的心都碎了。 望着爸那饱经风霜的脸,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妮, 去吧!到学校把申请书改一下。”妈几乎在哀求我了。 我叹了口气,接过妈手中的电灯,推开门,冲进了静谧而又漆黑的夜里? 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那次下跪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成为我永久的伤痛。 点评:11 以一份“两免一补”的申请书串起一组人物,成功借鉴《羚羊木雕》的行文技巧。小作者的诚实善良让人感动。文章语 言朴素,人物特点跃然纸上,是一篇很成功的作文。注重炼 字的王安石 王安石(公元1021 1088年),是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和诗人。宇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神宗 熙宁二年(公元1069 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 年任宰相,他依靠神宗实行改革,终因受到保守派的阻挠, 被迫辞官。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春天,王安石从汴京(今河南 开封)到扬州,又乘船西上金陵(今南京)。路过京口(今 江苏镇江)时,瓜洲已隔江相望,钟山也已不远,只隔数重 山了。此时,春风袭人,圆圆的明月当空朗照,王安石更想 快些与家人团聚,便随口吟出《泊船瓜洲》的诗来:“京口 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所谓微格作文训练,就是一种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训 练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格”,就是写作中一些共同的技法、 12 技巧;而“微”,则是强调作文教学训练中“小步走”的原则。 微格作文训练,是弄清作文的“格”,帮助学生有路可寻地一 步一步地入“格”。作文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微格训练是中小 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既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又能 解决学生作文的实际问题。“天才始于模仿”,学生学习作文 也如此,只要学生在一些优秀的文本中去体悟里面的“格”, 就象练习书法的人临摹书法名家字帖一样,自然就会学习到 范文中的格,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写作的智慧和 语文的素养,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 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拒绝平庸(江苏一考生)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13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我吃不下了。”我 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 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但是,妈妈谋杀 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 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 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 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 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14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 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 “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线串珠法”结构的作文。作者独树一帜,构思精巧,从文化、生态、人生负载三个角度,选取三 个片断,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连,写得不急不躁,不紧不 慢,有条不紊,紧扣“拒绝平庸”的主题,或叙或议,叙议结 合,在看似“平庸”中“拒绝平庸”, 文章首尾呼应,充分体 现了作者的机智与胆识。 技法点拨15 一线串珠,又叫“冰糖葫芦法”,就是指在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全文以一条主要的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 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组织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 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一篇内容集 中统一、中心突出、脉络分明、形式优美的佳作。犹如用一 根线把零散的珍珠贯串起来似的。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使文 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而且能快速构思布局, 形成完整的文章。 1.开篇点题,领起下文,高技巧者还可使用“题记”进行来营造“凤眼”; 2.文章主体是把各自独立的几个片段拼接 成文,因此,片段之间的连缀可用小标题、序号,甚至是日 记都行; 3.各个片段的关系可以是各自独立,指向一个主题,也可以彼此勾连,形成一个整体; 2011年10 月13 日下午5 点30 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 广佛五金城里,2 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 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 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 16 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 18 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 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 年10 月21 32分离世。小悦悦惨 案之后又一四川 请以“拒绝冷漠,拥抱真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不少于800 经过上面的作文训练和多维评改后,自己对“一线串珠法”的作文有什么体会? 所谓微格作文训练,就是一种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训 练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格”,就是写作中一些共同的技法、 技巧;而“微”,则是强调作文教学训练中“小步走”的原则。 微格作文训练,是弄清作文的“格”,帮助学生有路可寻地一 步一步地入“格”。作文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微格训练是中小 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既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又能 17 解决学生作文的实际问题。“天才始于模仿”,学生学习作文 也如此,只要学生在一些优秀的文本中去体悟里面的“格”, 就象练习书法的人临摹书法名家字帖一样,自然就会学习到 范文中的格,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写作的智慧和 语文的素养,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拒绝平庸(江苏一考生)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 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一、五只粽子 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 我狼吞虎咽, 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18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我吃不下了。” 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 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但是,妈妈谋杀 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 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 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 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 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19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 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 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线串珠法”结构的作文。作者独树一帜,构思精巧,从文化、生态、人生负载三个角度,选取 三个片断,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连,写得不急不躁,不紧 不慢,有条不紊,紧扣“拒绝平庸”的主题,或叙或议,叙议 结合,在看似“平庸”中“拒绝平庸”, 文章首尾呼应,充分 体现了作者的机智与胆识。 一线串珠,又叫”冰糖葫芦法”,就是指在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全文以一条主要的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 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组织串联起来,使之相辅 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一篇内容 20 集中统一、中心突出、脉络分明、形式优美的佳作。犹如用 一根线把零散的珍珠贯串起来似的。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使 文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而且能快速构思布局, 形成完整的文章。 阅读选文《笑》,说说它有哪一点手法或者哪一种技巧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阅读选文《月亮圆了》,说说它与《笑》在构思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请同学们自读下面选文,感受在组织材料与表达主题方面的构思技巧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21 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著月儿,好似萤光千 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 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入。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 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 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 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 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 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 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 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 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 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 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 22 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缩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 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答:共勾勒了三幅画面画中的小天使,路旁的村童,茅屋里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抱着花儿,向着我 微微的笑”。 答:三幅画面有着相同的景和物:雨、月、花营造了一个大的意境,静谧澄静、优雅, 文字中都散发出一种美妙的境界――真、善、美。三幅画面,虽然形态各异,但 答:有两个过渡句“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 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都是用一句话,简要引出下文。 请同学们自读下面选文,说说它与《笑》在构思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23 1、月亮圆了,黄灿灿,亮晃晃的。我和妈妈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月亮。(线索与题目紧密联系,在美好的情境中 展开情节,富有诗意。) 2、“还记得你小时回家过中秋节吗?那时你整天缠着外婆,淘气得很。外婆那么大的年纪了,不仅要忙着张罗拜神 的事,还要照顾你,她也不介意,笑呵呵地陪着你闹,给你 做灯笼,中秋晚上还陪你放烟花……”妈妈念叨着,月光之 下,她的眼睛很亮,很动情,似乎储满了对我儿时的回忆。 (第一次写眼睛,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照应。通过妈妈的 语言展开对中秋的回忆,有直接叙述所没有的效果。) 3、妈妈小心翼翼地点亮灯笼,柔和的光辉洒满房间。窗外,月儿高高地悬在幽静的空中,格外的圆,黄灿灿,亮晃 晃的。天地之间一片静谧。 4、“今年中秋又不能回去了,唉,也不能打个电话,不知外婆还记不记得挂灯笼,给神像上香,晒月亮……”妈妈把 灯笼挂在门上,嘴里念叨着。侧面看妈妈,她的眼睛,在明 亮的月光下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不用说她一定是牵挂远在家 乡的姥姥。(第二次写眼睛,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巧妙搭配) 5、月亮还是那样圆,黄灿灿,亮晃晃的。妈妈把桌子搬24 上阳台,摆上瓜果。 (再用线索过渡,反复但不觉得重复。) 6、“月光光,照地堂……”妈妈哼着小曲儿递给我几柱香。“来,许个愿,学业进步,快点长大……”妈妈双手合十,嘴 里念叨着。“这是你外婆教给我的,是我家乡的习俗,愿下 半年平平安安,一切晦气都走开……”妈妈默默自语,眼睛 像亮晶晶的星星,满是希望。(第三次写眼睛,神态描写与 语言描写相得益彰。) 7、月亮又圆了,黄灿灿,亮晃晃的。外婆家的村里终于装上了电话。 (线索既有结构上的过渡作用,又表明时间的转换,巧妙地过渡到下一段。) 8、“有,当然有,我们家每年都记得挂灯笼,拜月亮的。”妈妈笑呵呵的,眼睛里充满喜悦。“咦?是吗?土地庙搬到 桥对面是吗?”“爸,你也提醒提醒妈,不要老是抽烟,对身 体不好,出门要多穿点衣服……”长久的挂念,在这一刻通 过无形的电波,温暖了电话两头。(语言描写有丰富的潜台 本文采用“一线串珠”的结构模式,“月亮圆了,黄灿灿,亮晃晃” 一句既贯穿全文,又渲染了中秋之夜美好的氛围, 形式上很直观地展示了作文思路,内容上紧扣题目,处处有 月亮,处处有中秋,处处有亲情,中心突出。但“月亮圆 25 了,黄灿灿,亮晃晃”这一句运用得有一点呆板,可以适当变换一下形式,以展现出情境的变化。“ 1、所谓“一线串珠法”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一个主旨、一个话题,选择一个个典型的材料多角度、多方面展开描写记 叙,以鲜明的观点突现主旨、丰富话题的一种作文技法。 2、所谓“线”是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链条,起联结作用,它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特征、一件物品、一个观点、 一幅画面、一个话题、一句感想…… 3、所谓“珠”,就是能够多角度、多侧面表达主题的一个个材料,可以是事件发展或情感变化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是 一个主题或观点的不同侧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4、这是一种扩散式作文构思方式,具有“形散神聚”的表达效果。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时空的巧妙联结,使作文的素材更加多样、情感更加充沛、主题更加鲜明。 5、这种构思方式适合写记叙文,议论文,更适合写散文。学习活动四:文题观察与构思 1、观察与思考下面的作文题,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构思方法,自选一个作文题进行构思。 秋雨潇潇下26 2、以《看你的眼睛》为题目,在“一线贯穿”的结构方式下,写三个有关眼睛的片断。要求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 的至少三个不同的眼神。 天空似若裂帛,洒下透明的琥珀。那晶莹的雨水,在飒飒秋风中唱着潇潇的歌。撑着伞在小区里漫步,秋雨亲吻着我 的发丝,湿润,冰凉,发丝在风中柔柔地飞扬。 走过两个女人旁边,一个女人笑得眼睛眯成两道弯弯的线,骄傲地说:你知道吗?我今天回家时下了雨,儿子打电 话来问我要不要接我,怕我没带伞。儿子终于懂事了!”另 一个女人也带着母亲才有的幸福笑容,说:“我女儿也真好 呢!早上出门前她说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提醒我带伞 呢!”两人相视一笑,一股温暖的柔情融在雨中,我顿时觉 得着冰凉的秋雨也变得温暖起来。 一场秋雨后,树幸福地垂下被濯洗得发亮的叶子。墙角低洼处仍咕嘟咕嘟地吐着水泡。我急匆匆地赶去上课,走到一 家商店前,一惊,一大片泥水缓缓地淌着,淌满整段小路。 呀,这怎么过呀!正当我犯愁时,眼前突然一亮。只见路边靠墙的地方,几块砖头蜿蜒成一条水中小路。我小心翼翼 地踩着砖头,心里满是感动。一块,两块?八块。八块砖头, 27 沉甸甸地铺在地上,如同沉甸甸的爱心。一抬头,一位 清洁阿姨也准备借用这条“小道”,我们相视一笑。潇潇秋雨中,一股温暖的爱泉喷涌着,使这寂寥的秋雨变得热闹起 在热闹的马路边,我和好友一同撑着伞。水珠沿着伞面不停地滑落,好像坠落的星星,在地上溅出点点星光。路边的 水蜿蜒地流着。一辆汽车远远地疾驰而来。“糟了!”正当我 俩忙着避闪的时候,那汽车竟放慢了速度,极缓极小心地驶 过,轮子如船般轻柔地划过碧波,漾出圈圈涟漪,悄然离去。 我俩相视一笑,顿时觉得有一股温暖漾在雨中,潇潇的秋雨 顿时变得明净澄澈起来。 凭栏远眺,天空澄澈,秋雨潇潇。我仿佛看到满天飘飞的花雨,又好像有颗颗爱心坠落大地。眨眨眼,一切都融化在 淡淡的水烟中,徒留一声清脆的鸟鸣。 阅读选文《笑》,说说它有哪一点手法或者哪一种技巧28 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阅读选文《月亮圆了》,说说它与《笑》在构思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请同学们自读下面选文,感受在组织材料与表达主题方面的构思技巧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著月儿,好似萤光千 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 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镣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 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淇儿。——这白衣的安 淇儿,抱着花几,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 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 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 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 29 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 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 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 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 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 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缩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 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答:共勾勒了三幅画面画中的小天使,路旁的村童,茅屋里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抱着花儿,向着我 微微的笑”。 答:三幅画面有着相同的景和物:雨、月、花营造了一个大的意境,静谧澄静、优雅, 文字中都散发出一种美妙的 境界――真、善、美。三幅画面,虽然形态各异,但有着一 30 致的精神内涵。一线串珠,形散神聚。 答:有两个过渡句“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又现出一 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 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都是用一句话,简要引出下文。 请同学们自读下面选文,说说它与《笑》在构思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1、月亮圆了,黄灿灿,亮晃晃的。我和妈妈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月亮。(线索与题目紧密联系,在美好的情境中 展开情节,富有诗意。) 2、“还记得你小时回家过中秋节吗?那时你整天缠着外婆,淘气得很。外婆那么大的年纪了,不仅要忙着张罗拜神 的事,还要照顾你,她也不介意,笑呵呵的陪着你闹,给你 做灯笼,中秋晚上还陪你放烟花……”妈妈念叨着,月光之 下,她的眼睛很亮,很动情,似乎储满了对我儿时的回忆。 (第一次写眼睛,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照应。通过妈妈的 语言展开对中秋的回忆,有直接叙述所没有的效果。) 3、妈妈小心翼翼地点亮灯笼,柔和的光辉洒满房间。窗外,月儿高高地悬在幽静的空中,格外的圆,黄灿灿,亮晃 31 晃的。天地之间一片静谧。 4、“今年中秋又不能回去了,唉,也不能打个电话,不知外婆还记不记得挂灯笼,给神像上香,晒月亮……”妈妈把 灯笼挂在门上,嘴里念叨着。侧面看妈妈,她的眼睛,在明 亮的月光下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不用说她一定是牵挂远在家 乡的姥姥。(第二次写眼睛,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巧妙搭配) 5、月亮还是那样圆,黄灿灿,亮晃晃的。妈妈把桌子搬上阳台,摆上瓜果。 6、“月光光,照地堂……”妈妈哼着小曲儿递给我几柱香。“来,许个愿,学业进步,快点长大……”妈妈双手合十,嘴 里念叨着。“这是你外婆教给我得,是我家乡的习俗,愿下 半年平平安安,一切晦气都走开……”妈妈默默自语,眼睛 像亮晶晶的星星,满是希望。(第三次写眼睛,神态描写与 语言描写相得益彰。) 7、月亮又圆了,黄灿灿,亮晃晃的。外婆家的村里终于装上了电话。 (线索既有结构上的过渡作用,又表明时间的转换,巧妙地过渡到下一段。) 8、“有,当然有,我们家每年都记得挂灯笼,拜月亮的。”妈妈笑呵呵的,眼睛里充满喜悦。“咦?是吗?土地庙搬到 32 桥对面是吗?”“爸,你也提醒提醒妈,不要老是抽烟,对身 体不好,出门要多穿点衣服……”长久的挂念,在这一刻通 过无形的电波,温暖了电话两头。(语言描写有丰富的潜台 本文采用“一线串珠”的结构模式,“月亮圆了,黄灿灿,亮晃晃” 一句既贯穿全文,又渲染了中秋之夜美好的氛围, 形式上很直观地展示了作文思路,内容上紧扣题目,处处有 月亮,处处有中秋,处处有亲情,中心突出。但“月亮圆了, 黄灿灿,亮晃晃”这一句运用得有一点呆板,可以适当变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动物作文四百字 温暖我的人作文 细致描写人物的作文 校歌比赛作文 垃圾桶作文 美丽的呼和浩特作文 妈妈真好200字作文 爱就在身边作文400字 二年级写小兔子的作文 菊花的作文怎么写 特别的一场球赛作文 王江涛作文怎么样 美丽乡村作文 学包饺子作文500字 关于诚信的作文结尾 globalization作文 写同学的特点的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三百字 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600字作文 神奇作文 原来半命题作文 风雨之后作文600字 丰收作文400字 摘果子的作文 白描作文200字 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作文 郁金香的作文 作文写游戏 做梦与圆梦作文 处世之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