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作文主题猜想及导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10-22 18:05:01
相关推荐

导练命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时代领路人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警示人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是人类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对上面两段话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抄袭、套作。

立意角度析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文明中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根基,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融创造出多么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带给我们多少绝美的诗篇,这是文人的杰作,更是自然的馈赠!诗意田园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应当留在我们的生活中,永驻我们心中。

二、敬畏自然,顺应规律。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对大自然持一种敬畏的态度,视天地若神灵。今天,我们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眼光来看,自然运行亦有它的规律,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空间,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美好。敬畏自然,我们就不会杀鸡取卵,就不会竭泽而渔,就不会焚林而猎!

三、危害自然,等于自戕。当逐利之心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人们便开始无端索取。为了矿产暴利,人类毁了多少山川;为了多产粮食,人类毁了多少森林;为了压低成本,人类污染多少水源;为了口腹之欲,人类灭绝多少物种……但是,人类最终得到的是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泥石流、癌症村、传染病……这些告诉我们:与自然作对就是自戕!

四、纠偏改错,绿色发展。人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分析、思考和纠错的能力。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认真反思、及时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更新观念,纠偏改错,倡导绿色发展——这正是在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优美,让人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素材小贴士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为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做好四件事: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素材析与用

新时代领路人用高屋建瓴的语言、饱含感情的字眼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可见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厚重分量;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我们就更应该读懂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背后所饱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论述

恩格斯指出:“当一个资本家为着直接的利润去进行生产和交换时,他只能首先注意到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代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与危害作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的揭露。

素材析与用

恩格斯的这段话深刻揭露了在利益驱动下人们因过度索取而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和利用都会一定程度上使自然被污染、被破坏。气候变化、雾霾肆虐、水土流失……无一不是过度消费自然的结果。人类当克制自己的利欲!

三、绿色发展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新时代领路人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高度融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进程中,必须深刻认识绿色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绿色发展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相互关系。

素材析与用

所谓“绿色发展”,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求得的发展。它有别于过去那种不计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只有绿色发展,我们才有可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新发展理念要达到的美好的生活境界。

导练命题二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个角度看,一方人也在养育着一方水土。

自然养育了人类,自然给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又在养育着自然,自然的发展无不带有人类生命的印迹。自然给了人类生命与家园,人类给予自然反哺与回馈。“地灵”孕育出“人杰”,“人杰”又造就了“地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永葆生机,人类方可生生不息。

立意角度析

一、大自然哺育了人类。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地理气候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导致思想、观念、文化、性格的不同。可以说,一方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物产丰盛的土地,必然会养育出一方身心健康、活泼向上的人!正如江南人的温婉、塞北人的豪放、高原人的刚毅莫不是一方水土养育的结果。

二、人类应当反哺自然。美好的环境可以培育出优秀的人物。同样,优秀人物亦懂得反哺那片哺育自己的大地,使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好。那些学成归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出力流汗的学人、那些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和恶劣的生态环境而辛勤付出的劳动者、那些致力于恢复绿水青山碧云蓝天的生态保护者都是一方水土的养护者,都懂得回馈自然!

三、人杰地灵相得益彰。自然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母与子的关系——有了健康的自然,才有健康的人类;人类发展,又应当回馈自然,进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如孟子所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正是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

四、亏欠自然终害自己。总是有人将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主人,对各种自然资源大肆索取,恣意挥霍,结果酿成了各种自然灾害——诸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疾病肆虐,土地荒漠……这正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之后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最近流行的新冠肺炎,追根溯源,也是人类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招致的恶果。亏欠自然终害自己!

素材小贴士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美好生活的前提

《孟子·梁惠王上》中写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素材析与用

孟子的这段话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一个道理:人与自然只要和谐相处,我们就会获得不竭的物质源泉;而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就可以发展文化教育,就可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可以赢得社会的安定祥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二、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我们须怀感恩之心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雷毅认为,大自然承载着许多价值,如生命支撑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基因多样性价值、历史价值、文化象征价值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有客观存在的价值,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自然的价值确定了人对大自然的义务。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需倡导三种态度。一是倡导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二是倡导一种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三是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在从自然中获取生存必需的资源的同时,不忘反哺自然。

素材析与用

雷毅教授的这段言论告诉我们,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温馨家园,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从大自然获得了所有滋养我们身心的东西,我们唯有善待和反哺自然才对得起大自然的付出。

三、中国最美丽的沙漠,以治沙成果而闻名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涛起伏,由北面以不可遏制的凶蛮滚滚而来,到这里却戛然而止,俯首在黄河岸边、香山脚下,形成了一个宽2000米、高200米、倾斜60度的大沙坡,沙坡头由此而得名。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王维更是在此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真正让沙坡头享誉世界的,还在于其辉煌卓越的治沙成果。为了确保西北交通大命脉包兰铁路畅通无阻,从1956年开始,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与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艰苦探索,创造出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综合治沙工程体系,化沙海为绿洲,一举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

素材析与用

防沙治沙,让沙漠变为绿洲,让沙坡头成为中国最美的沙漠,这是中国人反哺自然、优化自然的突出业绩。能取得这一成绩,在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和领导,在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治沙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辛勤努力。防沙治沙,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环境更美好。

四、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还生活环境以洁净

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没有垃圾分类和未按指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行为都会被罚款和行政处罚。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素材析与用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既可以将垃圾中的“宝贝”送到它应该到的地方,节约了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又减少了垃圾产量,减轻、减少垃圾污染,洁净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人生活着,必然时时产生垃圾,实行垃圾分类说到底是在维护净化养育我们的大自然。

导练命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态决定心态。也有人说:心态决定生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角度析

一、生态环境会影响心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的人,往往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反之,在不良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的人,心态亦会出现倾斜甚至倾覆。优美田园,男耕女织,其乐融融,使陶潜沉醉其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穷二白,民生凋敝,经济落后,使富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忧心如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生态影响着心态。

二、心态影响着生态环境。心态影响着生态:因为安土重迁、安居乐业、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基本保持着“原生态”;也因为发展过程中的躁动和冲动,我们居住的地球曾经被破坏得百孔千疮体无完肤。一旦浮躁、贪婪、逐利之念占据了人心,人类便会干出违背规律、戕害自然的傻事,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三、心态生态的恶性循环。人类一旦心态浮躁,便会疯狂地消费自然、破坏自然,进而导致生态的恶化;恶化了的生态则又进一步破坏了人们的心态,于是人们便更加丧心病狂地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导致自然生态进一步恶化……如此循环往复,只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越来越敌对——大自然变得千疮百孔,人类无法获得美好的生活。

四、调整心态建设好生态。正因为心态会影响生态,所以人类必须调整心态,改变“发展是硬道理”的陈旧的思维模式,怀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调整心态,就是要消除急功近利的心理,眼光放远,多为未来着想,多为子孙后代考虑,使“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真正动力。

素材小贴士

一、心态决定行动影响生态

马云说:“人的心态影响自己的形态,形态影响生态。”

素材析与用

马云这句简短的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们的心态往往决定了人们的行动,而人们的行动又会影响着生态环境。这句话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急功近利的心态,必然会带来生态的劫难;绿色发展的心态,必然带来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二、不良心态导致生态恶化

河南省禹州市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建筑石料开采加工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急于“致富”,生态保护意识不强,一直重开采、轻保护,导致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包袱重,矿山生态环境破环严重。近日,记者在河南省禹州市采访了解到,由于私挖乱采、盗采、持证企业无序开采等原因,导致方圆几十公里矿山资源被多家企业蚕食,原本郁郁葱葱的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植被遭到破坏、山体碎石裸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此,当地监管部门称,正在进一步加快矿区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作。

素材析与用

采矿,一直是不少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的门路。但是,一些人在一种失衡的心态下从事采矿业,便会不顾环境保护,使原本郁郁葱葱的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植被遭到破坏、山体碎石裸露,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这告诉我们:不良的心态必然导致不良的生态!

三、大自然对人的双重态度

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素材析与用

雨果这句话不是说大自然有着双重人格,反复无常,而是强调当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就会像人类的母亲(实际上自然就是人类的母亲)一样哺育、滋养人类;反之,当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索取资源,甚至污染、戕害自然的时候,自然亦会向屠夫一样给人类以严惩。

四、建设速度让步生态保护

2018年6月26日,本应处于施工之中的新疆尼勒克县的一处公路上,挖掘机停在工地边,堆满碎石的路面却热闹非凡,大量粉红椋鸟正穿梭飞舞。负责该路段施工任务的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为了不打扰它们,这已经是第三次停工了。一项总投资4.8亿元的道路工程,三次为粉红椋鸟停工,使该公司成本增加了100多万元。但是为了保护这些鸟儿,工作人员认为这样做很值得。粉红椋鸟是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国家保护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被称为“草原铁甲兵”,是生物灭蝗的主力军。利用粉红椋鸟灭蝗,可以大大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效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素材析与用

尊重自然,让工程建设为鸟儿让路,最终却是有益于人类自己。当鸟儿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捕食害虫维护生态平衡时,也正是为我们争取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护鸟类而增加成本,无疑算对了一笔长远的环保账,凸显出的是人类在生态环保方面的责任担当。

导练命题四

阅读下面的几则,根据要求写作。

(一)自洞庭湖二期治理开展以来,湖区不断加快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速度,截至2018年,共平退堤垸333处、搬迁55.8万人,洞庭湖调蓄面积比1978年扩大779平方公里。接下来湖南省将继续在洞庭湖区实施系统治理,继续完善防洪排涝抗灾体系,努力增加枯水期入湖水量,加快推进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深入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

(二)2018年11月,从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获悉,2020年前,大连将在市区公交运营线路全部淘汰传统燃油汽车;2025年前,实现全市网约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

(三)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没有垃圾分类和未按指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行为都会被罚款和行政处罚。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以上三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诗歌之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角度析

一、对历史错误的纠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曾经亏欠过大自然,比如毁林开荒、填湖造田、毁草开荒……这些行为给生态造成的破坏以及带来的祸患今天已经显露无疑。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对过去违背自然规律的偏颇行为的纠偏。退田还湖、退耕还草、退田还林等等就是对过去不当行为的纠偏,就是对自然生态的修复。

二、低碳低耗绿色生活。在生活中,人们总会消耗自然资源,并对大自然构成或多或少的污染。特别是煤炭、石油燃烧之后产生的有害物质形成的雾霾大家更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大街上穿梭往来的燃油汽车对大气构成的污染更是不容忽视。所以,减少能源消耗、倡导绿色生活便成了时下的当务之急。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便是减少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保护生态人人有责。过去我们常常将保护生态视为国家或集体的事情,殊不知保护生态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比如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水电……哪一件事不跟我们息息相关?尤其是垃圾分类,既可以降低国家垃圾处理上的难度,又可以让许多废旧物品得到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土地侵蚀……我们的举手之劳,却可以带来这么多的益处!

四、改变陋习敬畏自然。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陋习也对生态造成了巨大伤害。诸如焚烧秸秆、贪吃野味、随地吐痰等等。尤其是贪食野味,更是给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首先它会使一些稀有物种濒临灭绝,使生物链遭受破坏;再就是造成各种疾病流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艾滋病、非典、新冠肺炎等等疾病皆与野生动物有关。

素材小贴士

一、退耕还林,彰显出中国智慧

2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内蒙古多伦县变成了青草绿树的美丽画卷,为扭转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被动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退耕还林还草修复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两岸的森林植被,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退耕还林还草为三峡大坝工程库首的湖北省秭归县增加了大片植被,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下降,为三峡库区建起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退耕还林还草为西南部裸露的石漠化地区披上了绿衣裳……可以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退耕还林还草大大拓展了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态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把生态承受力脆弱、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出来,植树和种草,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也推进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助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素材析与用

退耕还草还林,是对昔日盲动行为的一种纠偏,是优化生态、修复自然、造福未来的一项得力举措。退耕还草还林,让我们不但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重新审视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人是自然之子,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智慧。

二、温室气体,让地球持续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气温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海平面在不断升高,速度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素材析与用

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气候发生变化,会给地球上的物种构成伤害,甚至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和一些海岛的沉没,因此,倡导低碳生活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恶化、减少大气污染具有很大作用。低碳生活,应当从现在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

三、垃圾分类,带动了产业发展

垃圾分类无疑是2019年社会治理的关键词之一。目前全国已有237个城市启动垃圾分类,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

垃圾分类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西安,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市场随之兴起,西安市将有4家生活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营,餐厨垃圾处理厂等其他终端设施也在建设中。在乡镇农村地区,小吨位的垃圾热解气化技术近年来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在云南、广西、甘肃、陕西等地均有投入使用。业内人士称,在环保装备领域,垃圾分类也为传统锅炉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转型方向,锅炉行业烟气排放较高,当前大多处于走下坡路的状态,而锅炉生产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在工艺制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越来越多锅炉企业开始转型进入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领域。

素材析与用

垃圾分类处理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这样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在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使垃圾从敌人变为朋友,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垃圾分类处理,一举而多得。

四、野生动物,给它们一个空间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较为复杂,身上携带或体内潜伏的病菌病毒寄生虫较多,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在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并引发了各类传染病。2003年爆发的SARS事件和新近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都与“吃野味”密切相关。

素材析与用

在大自然又一次向人们诠释何为“病从口入”的疫情面前,我们不仅应该反思嗜食野味是一种饮食文化“病毒”,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非法捕、运、售、食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莫因一时的口腹之欲害人害己!

好作文示例

由“生存”到“生活”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15)班 吴亮

黑格尔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我们说,当年我们国家在对待自然、对待生态上走过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偏颇的行为,甚至犯过一些幼稚的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当年曾经被视为“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壮举”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开辟梯田等等行为,在今天看来很多都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自然植被和生态平衡,甚至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今天我们亟待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

不过我们评价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撇开时代背景而孤立地看问题。要知道当时新中国刚诞生不久,前所未有的和平年代让人口增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吃饭问题”也就成了横亘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深坎。加之一些敌对国家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国人自然就会把粮食生产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以粮为纲”也就成了那个时代一句比较切合实际的口号。所以,也才有了广大农村轰轰烈烈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开辟梯田等一系列运动——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多打粮食。

说到底,上述种种有违常规、破坏生态的行为的出现,完全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心态”影响了“生态”。但是,可以理解的“合情”之举并不意味着可以畅行于任何时代。

今天,我们已经基本走出了那个将“吃饱肚子”视为头等大事的年代,中国人已经不再为“生存”而绞尽脑汁,而是在为“生活”不懈努力了。我们的目的是要追求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的全新生活。我们已经跳出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低层次的物质追求,而有了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生态需求;我们已经不仅仅追求“金山银山”,更追求“绿水青山”,甚至视“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因为我们需要碧水蓝天,我们需要草木葱茏,我们需要鸟语花香……我们需要更加一个宜居、更加适宜“生活”的家园。

所以,我们需要对曾被我们大肆掠夺的大地以充分的补偿,我们需要将绿水和芳草送回它们的故乡,我们需要让高山不再裸露原野不再荒凉,我们需要让脚下的地球成为我们以及和我们一同来到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的天堂……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就是摈弃了求生的粗糙,摆脱了得失的功利,拒绝了逐利的贪婪,而拥有着一种待人的绅士与雅士、接物的雍容与从容。诚如是,我们的天地就会有质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亦会层楼更上。

从生存到生活,是巨大的跨越。所幸的是,我们基本上完成了这种跨越,同时,我们的心态也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彻底清算和矫正曾经的“合情”的“求生”之举,追求一种更加“合理”的理性的生活。

作文亮点析

本文视角独特,作者从人类追求“生存”的角度表达了对曾经的“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壮举”的理解。这种“理解”实际上就是一种追根溯源的分析,而这种分析是在为论证今天必须摈弃这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的观点作铺垫。因为今天我们不再处于“求生存”的时代,故而理当矫正昔日偏颇的行为。文章表达从容,说理充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一束阳光作文 我喜欢小狗作文350字 珍惜的作文800字 初一作文600字叙事 尊老爱幼作文 禁毒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三年级过生日作文 童年趣事写一篇作文 自己的优点作文3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描写风景的英语作文 珍藏友谊作文6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零作文 随便作文300 带提纲的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开头 这一刻 作文 关于积极向上的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 扫黄打非作文400字 小考的作文 生活经历作文300字 母亲的关爱作文500字 生命是什么作文300字 学包饺子的作文300字 有家人真好作文 幸福的约束作文600 你最喜欢的食物英语作文 叙事作文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