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巧拟标题:考场作文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第一道靓丽风景

2020-11-15 06:35:01
相关推荐

从前有位厨师仅用两个鸡蛋就做出了四道菜:第一道是摆放两个蛋黄,旁添几根绿葱;第二道是将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一张菜叶;第三道是清炒蛋白一小盘;第四道是用调味品烧了一碗清汤,上面漂浮着两片蛋壳。等这四道菜端上桌后,厨师一一报上菜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听了这富有诗意的菜名,食客们个个惊叹不已连声叫好。

一道菜,取个好名,可以使食客食欲大增;一篇文章,拟一个好标题,可以使读者眼前一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怎样给文章拟一个亮丽的“眼睛”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引用化用法

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歌谣俗语、成语广告等,就能使题目熠熠生辉。如2004高考中湖北考生文题“矮纸斜行闲作草”引用陆游的诗句道出对恬美生活的渴望;福建考生的“照海倚天”则是化用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时写尽生平心境的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对历史人物作了一分为二评价;上海考生“忙兮忙兮奈若何”化用项羽在垓下之围时的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江西考生的“桃花源祭”化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注入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凭想象,对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批评。又如2009年考生拟写的妙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2009年全国卷Ⅱ)、《诚信,直叫人生死相许》(2009年宁夏卷)、《常识——让人欢喜让人愁》(2009年广东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09年天津卷)、《各领风骚数百年》(2009年天津卷)、《90后,欲语泪先流》(2009年天津卷)。化用这些名句入题,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气息,还能体现考生的较好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再看看下边这些题目:《感时花溅泪》、《只缘身在此山中》、《怎一个情字了得?》、《莫让浮云遮望眼》、《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此时有声胜无声》都很富有诗意。

此外,还可以引用成语为文题,如《山明水秀》(江苏),《择善而从》(安徽)

二、公式数字法

运用数学公式拟题,具有直观醒目且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因而备受考生青睐。如下边这些题目:《“新潮+大气+智慧=90后”》(2009年天津卷)、《伪劣产品+明星代言=巨额利润》(2009年辽宁卷)、《常识≠成功》(2009年广东卷)、《八 十八 二十八》(2005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10—1=?》(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2000年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1>5》《7-1<0》(均为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诚信。)、《帮助他人=帮助自己》(2002年作文题。)等。

其他如:

1、教育话题:《1+1=?》

2、学习话题:《8-1>8》;

3、团结话题:《1+1>2》;

4、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5、成功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这种题目,新颖独特,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三、设置悬念法

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拟题。2005年高考福建一考生的作文标题是《谁是英雄》,很耐人寻味,曾引发人们的关注。再如下边这些题目:

1、男孩女孩话题——《第一次收到男生的信》、《三个女生一台戏》、《我与203室不得不说的故事》;

2、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考试魔鬼定律》;

3、人与自然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一只老鼠的手记》;

4、网络与生活话题——《打开第三只眼睛》、《谁的眼泪在飞》。

四、巧用修辞法。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设问、反问、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拟题。如下边这些题目:

《诚信是金》(2001高考优秀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2004年高考四川考生作文题)《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题)、《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投之以诚,报之以信(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题。对偶。)《诚信,归来吧》、《为诚信呐喊》(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题。拟人)。

200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考生运用比喻手法拟写了许多好的题目,如:《信心——低谷暗影里的阳光》、《风雨过后有阳光》、《创新让他们走出沼泽地》。这些题目灵动地显示出材料的内涵:即在人生与事业遭受挫折和困难时,坚定信心,不断努力,研究市场,研究产品,不断创新,最后才能取得新的成果。

运用反问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如:《兔子为何要下河游泳?》(2009年全国卷Ⅰ)、《安能随意弃诚信?》(2009年宁夏卷)、《为何缺少同情心?》(2009年宁夏卷)、《人怎能没有善心?》(2009年宁夏卷)等;这些反问有力地表达了材料所蕴含的主题,即做人要多做善事,要有同情心。

2009年浙江卷是材料作文,考生运用拟人手法拟题,如《绿叶对根的诉说》、《为根歌唱》、《我的心中总有你》、《在大地温暖的怀抱里》等。这些题目体现歌词材料的主旨,抒发了感恩的情怀以及对根在泥土中默默奉献精神的礼赞。

其他如:《选择,别无选择》、《汽车“吃”什么》《“才”与“财”》、《孔方兄害了他》等。

五、概念并列法

以相关或不相关的并列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关系性命题。如:

《落花·磐石·流水》、《诗人·明月·黄花》《理智·情感·认识》《不惟亲·不惟情·只惟实》《菊·竹·民族》《“伸手”与“松手”》《人与仁》等。

这类标题,平稳朴实,一目了然。

六、仿用词句法

仿拟名言警句、成语、歌词、广告语等作为标题。如:

《每逢佳节倍思“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道是无情却有情》、《酒香也怕巷子深》、《“忠言”也宜”顺耳“》、《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招“才”进“宝”》。

这类标题,新人耳目,展示文采。

七、术语嫁接法

即借用其他行业的术语拟题。如:

《警惕道德滑坡》(地理术语)、《莫打擦边球》(体育术语)、《给心灵透视》(医学术语)等。

这类标题,新颖别致,风趣幽默。

八、矛盾反差法

运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来拟题,,构成矛盾,造成反差,激发读者的兴趣。如:

《没有翅膀的飞翔》、《美丽的谎言》、《甜蜜负担》、《富有的乞丐》等。

这类标题,标新立异,个性鲜明。

九、巧用标点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并借助语境而产生丰富的内涵。例如,江苏考生的作文题《山水韵诗词情》》,用间隔号巧妙标明山水与诗词的关系,作者把诗比作山,把词比作水。在此,间隔号构筑了语义的联系,也标明了作者的思路与写作重点,可谓是煞费苦心。浙江考生则用《菊竹民族》为题写出人文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其他考生也巧用标点符号,或用逗号,或冒号,或问号,或感叹号,破折号,充分考虑表情达意的需要,体现他们的扎实的语文功底。再如下边这些作文题:

《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江苏考生),《德先生,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浙江),《壮哉,猛士!》(福建),《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福建),《信他,亦或信己?》(河南),《忙,不亦乐乎?》(上海),《语言,沟通的基石》(广东),《语言——沟通的加速度》(广东),《 爱在心,口难开》(广东),《风,可以穿越荆棘》(四川),《何妨“再试”一次》(吉林),《成功靠什么?》(安徽)。

这些标题,以标点入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鲜明生动,节奏徐缓有序,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十、画龙点睛法

指拟题时,扣住主题或话题,画龙点睛,拟出标题。如下边这些题目:

1、以“童年”为话题——《水中的童年》、《背篼里的童年》、《梦幻的童年》、《苦难伴我成长》等;

2、以“父亲”为话题——《我最好的朋友——父亲》;

3、以“知识”为话题——《勤劳×高科技=致富》、《成绩≠素质》等。

4、以“诚信”为话题——《诚信的内涵》、《难舍诚信》、《我愿与诚信一生相伴》等;

5、以“丰富多彩”为话题——《渴望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背后》等。

这类题目,主旨鲜明,直截了当,很适合考场作文。

十一、营造诗意法

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如下边这些题目:

《秋风瑟瑟汨罗寒》(2002年湖北考生)、《月若有情月长吟》(2002年)、《倾听心灵的钟声》(2003年)、《阳光总在风雨后》(2004年全国卷Ⅰ)、《别人的风景是我的梦》(2005年山东卷)、《相逢一笑泯恩仇》(2005年全国卷Ⅲ)、《一枝一叶总关情》(2005年浙江卷)、《掀起结果的盖头来》(2005年全国卷Ⅰ)等。

这类题目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耐人寻味。

拟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根据体裁拟题,切忌不合文体。文题体现一定的文体特征,话题作文虽然文体不限,但行文必须有明确的文体特征,故拟题也应扣住文体特征来进行。

二要注意根据话题拟题,切忌不顾话题。文不对题是考场作文的大忌,而拟题不扣话题,乃是行文走向偏题离题的罪魁祸首。因此,拟题应注意扣住话题,从话题中走出来。

三要注意简洁明了,切忌故弄玄虚。为取悦读者,故弄玄虚,来一个英语单词,弄几个特殊符号,或者搞一条数学公式,让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这种拟题方法应慎用。

四要注意新颖高雅,切忌平庸粗俗。好的标题要独出机杼,不落窠臼,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法,引人读兴。切忌老套平庸,粗俗不堪。

五要注意凝练概括,切忌冗长拖沓。文章的标题不宜过长,要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最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只要能够扣住所给的话题,突出文章的主题或事件的主要方面即可。在这方面,文学类作品更应如此。

郑板桥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确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展示于人的第一道风景线,因此,考场作文的题目, 一定要做到先声夺人,耀人眼目,催人卒读,真正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释卷难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寻物启事英语作文 难忘的时刻作文 滑雪作文300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番茄炒鸡蛋作文 过年习俗的作文 坚强作文600字 我爱冬季 作文 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学包饺子作文 改变作文800字 端午节 作文600字 高考满分作文酒 三年级元宵节作文 优秀作文素材大全 三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春节作文六百字 特别的礼物作文 包水饺作文 关于习俗的作文 数学作文300字 满分作文摘抄 作文开头结尾优美段落 奋斗作文600字 感恩的作文600字 春节烟花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 心得体会作文500字 春节作文三百字 英语作文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