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桥”筑基 为“梦”添彩——碧江区灯塔街道多措并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11-18 06:45:01
相关推荐

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社区是2019年8月8日经碧江区人民政府批复成立,社区占地面积104641平方米,建筑面积217059平方米,共有搬迁群众3119户122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17户8707人。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矮屯社区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积极“搭五桥”“建五家”,有力推进了党心连接民心、农民转变为市民、贫穷走向富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磅礴力量。

组织建设“强带”。灯塔街道党工委按照城市社区标准从搬迁群众中推选社区“三委”成员,同步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设;加强安置点社区服务阵地建设,以打造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点为引领,结合工青妇工作需求,规范化建设了社区“两委”办公室、办事大厅、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矛盾纠纷调解室、职工书屋、“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新时代志愿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工青妇组织与相关职能部门站所干部下沉一线办公,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全力做好安置点搬迁党员发展、共青团员、工会会员、少先队员发展工作,28岁以下青年入党全部通过团组织推优产生,共吸收工会会员723户1143人,在矮屯社区率先成立首个社区少工委,实现了党和群团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

社区管理“共治”。社区治理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矮屯社区率先成立了综治中心,推行“综治+社区警务+司法+”的“3+N”大综治工作体系,将人民调解委员会、警务室、居委会、工会、妇联、网格包保力量等纳入统一管理,配齐了一支由包保社区科级干部、社区干部、各职能站所干部、法律顾问等组成的工作队伍,负责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分析研判等工作;将自治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楼栋,以楼栋为单位探索推进“四员一长”(信息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邻里互助关爱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及楼栋长)管理模式,共从安置点党员、工会职工、团员青年、妇女群众等中推选“四员一长”190人,主要负责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邻里关爱、社会治安巡逻、政策宣传等工作,引导搬迁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构建了“街道主导、部门协作、社区主抓、群团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推动群众工作群众做,实现了社区和谐共治。

民生事宜“共帮”。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就是群团组织的行动指南。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各群团组织认真履职、主动担当,全力服务做好“三就三保”等民生工作。共联合就业部门开展“三女”培训及保安、电工、美容师、挖掘机、保育员等培训18期1027人次,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活动20余场次,鼓励和帮助搬迁妇女、青年在社区自主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予以“小额创业担保贷款”“青扶贷”等金融支持,疫情期间共完成新增就业704人,其中区内就业340人,区外就业364人,“留雁行动”就业人员822人,东西部劳务协作到昆山就业人员26人,与裕国菇业签订大棚承包协议50余户,就业率达到75.7%以上。安置点引进制衣厂、手工刺绣坊2家,帮助8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

积极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工会组织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开展了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活动,为安置点723户工会会员按500元/户的标准共发放补助36.15万元,为100余户生活困难群众送上慰问物资和慰问金。团组织整合各方资源,深入开展困难帮扶、助学圆梦等行动,向昆山市爱心单位、企业争取了“爱心包裹”60余份,为10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学生争取“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每人5000元,帮助他们实现大学生梦。妇联组织深入开展“花蜜行动”“两癌”筛查活动、“爱心妈妈”活动,整合资源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关爱活动,共为40名留困儿童送去爱心大礼包,为28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物资10万余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群团组织及爱心组织共为安置点送去方便面、木炭、黔妈豆、雨衣、口罩等防疫物资8000余件,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思想意识“共塑”。依托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各种宣讲阵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群众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合团区委、妇联、工会等单位,在春节、五一、中秋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依托工青妇阵地平台,围绕家用电器使用、安全出行、银行卡(折)使用、邻里关系、爱护环境卫生、就学就医、创业就业、感恩教育等开展“八个一”培训活动;组建健身舞蹈队、篮球队等队伍4支,寓教于乐开展精神娱乐活动,将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惠民政策、搬迁政策等通过快板、小品、微电影等形式向安置点群众呈现,共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感党恩·住新居·共建和谐新家园迎新春邻里大联欢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铜仁市“感恩奋进新时代·群英荟萃助脱贫”文艺三下乡文艺活动等80余次;因地制宜建立道德模范广场、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广场、法制文化墙,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亲敬老、政策方针等宣传标语30余处,设立“张承源式”党员先锋岗16个,从搬迁群众中选树10名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道德模范进行宣传公示,激发搬迁群众道德自觉和德治能量,破除陈规陋习,培树德治新风,达到了移风易俗、成风化人的社会效果,帮助搬迁群众迅速融入城市生活。

发展成果“共享”。依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和基层党建体系等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推行“10分钟便民服务圈、10小时限时办结制、10公里就业辐射面”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面服务。高标准配套服务平台,将党组织关系转接、劳动就业、低保办理、合作医疗缴纳等30多项服务科学细化,全部整合到服务大厅“一站式”办公,服务大厅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于能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办结的10个小时内要予以办理和回复,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配套建设了健身房、残疾人之家、“四点半”课堂等20余个服务平台,各群团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向搬迁群众提供劳动就业、医疗文化、法律援助、学习提升、休闲娱乐等便民服务,社区“四点半”课堂在团区委的组织协调下,由区职校每年提供3-5名志愿者专门负责搬迁群众子女的学习辅导、兴趣爱好培训等工作,共有80余名青少年固定在“四点半”课堂学习。安置点学校、医院、超市、银行、农贸市场、理发店、餐馆、公交车站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10分钟内便能享受到生活、学习方面的便利。依托位于省级工业园区碧江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优势,全力打造10公里以内的创业就业辐射面,目前园区100余家企业(工地)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0余个,极大地帮助群众解决了就业难题,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杨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0-18 09:07蓝色郁金香[广东省网友]IP:2005798708
    这个地区真很幸运有这么多措施和帮助相信未会变得更美好!
    顶3踩0
  2. 2020-07-18 23:28晓寒笙月[贵州省网友]IP:3392960367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感动到政府如用心为贫困地区做出努力为梦想添了抹亮色。
    顶7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批语怎么写 打屁股的作文1000字 包饺子作文350字 偶遇作文开头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简单也美丽作文 初中游记作文600字范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我喜欢雨作文 厚积而薄发的作文素材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作文 河南风景作文 关于网络诈骗的作文 2018河南高考作文 关于花开花落的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文 三年级作文海鸥 pte作文 作文开国大典 特殊的一天英语作文 芷江风雨桥作文 写泥鳅的作文 青年的使命作文 我的梦想英语作文120字 向什么学习作文600 法律伴我成长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关于成长的作文开头 遥控汽车的作文 如何做蛋炒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