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泽厚:道德和伦理要分开看 一篇文章读懂 康德黑格尔的道德观

2020-11-19 06:00:01
相关推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当代哲学家,李泽厚老师的《哲学纲要》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李泽厚老师毕生思想的精华,是一本当代中国哲学集大成之作,其中包括三大部分“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2700字,略显枯燥,但耐心读下来会有所收获

今天我们分享其中“伦理学”部分的内容。我们经常说“道德伦理”,大多数书里面会把这两个词合起来,或等同起来用,道德就是伦理,伦理就是道德,但李泽厚老师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简单来说,伦理,是外在社会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要求,所以,通常指社会的秩序、制度、法制等等。而“道德”,则是指内在的规范,是个体的行为、态度和一种心理状态。

关于,道德,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两位大师,而且他们的观点则是相互对立的,他们就是康德和黑格尔。康德有句名言,他在著名的《实践理性批判》中说:“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这句话也被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先验的哲学,什么是“先验”的,也就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 康德说:“在概念上,有理性的东西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道德规律为基础,正如全部现象都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一样”。

道德是一种先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绝对性”,所以,康德提出了“绝对律令”的道德原则。绝对律令是无条件的,而且把这种行为本身看作是客观必然性的,与其他目的没有关系。如果随着这种道德法则的普遍性,那么,这种法则就具有了客观实效性。可是,康德又同时认为:“绝对律令只有一项,即是仅依据你能同时愿意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而行动。”

康德提出的“道德律令”的三个准则:普遍立法、人是目的、自由意志。

1、道德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能把别人作为手段,而只能是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利用别人来实现你某种目的,这样是不道德的。比如有的人高调慈善,帮助他人,只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名誉和声望。3、人是“道德王国”的一员,康德认为,人可以为自然立法,人是道德主体,有自由意志,可以有自由意志去实践道德理想,从而建立一个道德王国。

总之,在康德看来,道德是一种先验理性,是一种客观规律,就像达尔文提出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

但是,黑格尔对康德的道德观进行了批判。而批判的根据就是康德“绝对律令”的道德观,黑格尔认为,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下的产物,而道德并不具有先天必然性。

而且黑格尔还批判康德的道德哲学是纯形式的,理性主义的,缺乏现实的内容。认为康德的绝对律令是建立在毫无道理的假设上,充满着矛盾,更不认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规律,这种先验哲学不过是一种虚幻的认识。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理性,没有得到现实的还原,是一种形式主义与经验相离的理论,因此,黑格尔针对这个矛盾,提出了另一套自己的道德哲学。他认为理性是个人意志的最高点,但不是在行动上的一种自我意识,而真正的行动与实际上的自我意识,则是更高级的一种概念,并称之为“精神”。

虽然黑格尔实际上是发展了康德的道德哲学的理性,将理性和现实结合起来。但黑格尔不同的是,他指出康德的道德没有回到现实本身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纯形式的和空洞的。因此,黑格尔是用一种具体的、社会的道德习俗取代了康德的形式的、个人主义的道德观。

但是,在李泽厚老师看来,康德和黑格尔对“道德”不同观点,只是没有区分“道德”和“伦理”。康德的道德哲学,更多是是“道德”,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心理状态,而黑格尔的“道德”实际上是更侧重于“伦理”,它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它讲是人与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规范、法治和秩序。所以,他们其实是讲了“伦理道德”的不同侧面。

那为什么康德的“绝对律令”道德是“先验的理性”的呢?在康德看来,人类的道德感是来自先验的理性,不是从经验中获得的。在李泽厚老师说,康德的“先验的理性”是从个体来看的,但如果从人类整个历史来看,也是来自于经验的,称之为“理性的凝聚”。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在原始社会,人类都是通过外在强迫,逐渐习得、遵循某种伦理秩序、规范,然后才逐渐变为内在的意识、观念和情感,变成了一种看似先验的理性。就像我们看到蛇、狮子、老虎等危险的动物,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因为在远古的祖先,在原始丛林中,在环境中受到过伤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对这些动物的本能反应,这种意识、观念和情感以及内化到我们的本能中,所以,我们感觉是天生的,是先验的理性。但实际上,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它也是经验的结果。

再比如今天我们中国人都会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美德,这也是长期的社会规范和文化的熏陶,让我们产生了这些看似本能的情感。所以,李泽厚来说认为,康德所说的“先验的理性”,“绝对的命令”的道德观,从单个个体看,是先验的,但是从整个人类群体看,它显然也经验的或者说后验的。

换句话说,李泽厚老师认为,我们说的“伦理”,也就是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秩序、制度。是先于“道德”而出现的。就像人的很多看似先天的本能,其实都是经验塑造的。

其实,这种“道德伦理”观,有点类似儒家思想的:“礼”而“仁”。“礼”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被当成是古代的法律和社会制度。比如周朝就是“以礼治国”;而“仁”则更多是一种内在的行为规范、态度。孟子说“仁者爱仁”,提出了“仁义礼智”的“四端说”,其中“仁”是源自本能的恻隐之心,所以,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者说自我意识。

好了,今天我们聊到了“伦理道德”,其实是可以分开来理解的,而且在哲学史上,康德和黑格尔这两位哲学大师这个问题上,从不同侧面来阐述了自己的道德观。

总体来说,黑格尔的“伦理道德”思想,更侧重于“伦理”的部分,更关注人和人,人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规范和现实意义。而康德的“伦理道德”思想,更侧重“道德”,是一种更纯粹的道德观,或者说道德精神,所以康德的“道德”理论,也常常称之为“义务论”,道德是一种先验的理性,我们有义务,就像遵循天理一样,按照它的规定行事。康德的道德感和功利主义奉行的“最大多少的最大幸福原则”是完全不同的,康德的道德感具有更高的崇高感。

随后,再让我们听听康德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你会感叹思想的魅力,他说: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懂我的那个人作文 打屁股机器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800字 什么让我陶醉作文 开学的打算作文 myschool英语作文 那些温暖的时光作文 劳动使我快乐作文 史铁生作文素材 介绍长城的英语作文 犯错作文600字 什么的那一刻作文 过年作文250字 有关创新的作文素材 我的乐园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500字 校园生活类作文 学位英语万能作文 写人作文我的妈妈 我的兴趣爱好作文 重庆之旅作文 我的偶像老师作文 我读懂了什么作文 成长真好作文 幸福就在身边作文 英语二大作文模板 我的妈妈作文100字 给父母的一封信 作文 我的假期计划作文 秋天作文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