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追求平衡是谎言 学习制衡是真谛|深度好文

2020-11-19 06:35:01
相关推荐

梁言相劝: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平衡工作与生活》,这是《最重要的事 只有一件》一书中普普通通的一个章节,简单地介绍,就是阻止成功的6个谎言之一。

但是,这是极其重要,令人开悟的一篇文章;内容稍长,因为它解构了一个我们人人都在追求、人人都在为之而努力的理想状态——平衡。

务必务必把“每日一学”字篇的文章原文读完。

作者在今天的内容当中,不仅从理论上讲清楚了“平衡”的起源和本质,提供了“制衡”这一真谛和方法,并且围绕“工作与生活”和“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信任”,把我们普通人日常最为头疼的困局帮大家一一解开——所以我说这是“令人开悟”的一篇文章。

甚至重要和详细到“事业怎么调整”、“生活如何调整”,像一位人生导师一样,充满智慧和仁爱;自己当年读此书时,不禁留下了“至理名言”的标注。

即使是这一次因推送读书文章,再一次认真阅读学习,仍旧有巨大的冲击和收获。

希望朋友们阅读后,能够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与自己的爱人或是生命中重要的人,对今后的人生行一些探讨,做一些适度的调整,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更幸福。

01

每日一思

1. 我们不应该追求平衡是因为奇迹不会在中间点上发生,奇迹只有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才会发生。

注意,注重整体、关注系统与追求完美、关注细节,从来都不矛盾。

在最重要的事上投入资源,使用意志力,追求极致,永远都不会错。

不要搞平均,平均不是平等,也没有所谓的绝对的平等。

平衡也是如此。

2.制衡不仅会让你觉得更舒适,更重要的是让你更健康。

一部好的汽车,不仅在于拥有强大的动力系统,还要有良好的制动系统。

对名、利的拥有和追逐本无可厚非,像是动力系统;但对超出基本需求的“欲”不做合理制衡的话,或是失去健康,或是做错事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当今时代,个体和社会的动力系统越来越强大,但制动系统越来越淡漠,关键还不自知,这是最最危险的。

3.在事业中,你需要长线调整,长线调整能确保你专注于最重要的事。

在生活中,所有的要素一个都不能少,都需要顾及,而对于工作来说,取舍是常态。

我个人认为,人进中年,渐渐衰老和多病的父母,成为我们人生中极其特殊的一组“关键人”他们一旦大病或卧床不起,一个中年人工作、生活在内所有的平衡将全部被打破;所以如果不从身到心到精神,全方位地去关注并管理他们的健康,“失衡”是大概率事件。

事先没有认知,事中不管不参与,得了大病花钱认为“很倒霉”,卧床不起又无法辞去工作全天候照顾,从而认为“老天爷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父母辛苦了一辈子,老了老了病倒了,老没养成,福没享上,还成了孩子们的累赘,每天都生活在自责和痛苦中。

其实许多老人的病,都是小病积累起来的,或是在从事着和年龄不符的劳作。老人们一是自己不当回事,二是去医院体检、看医生怕花钱,三是怕告诉孩子让孩子们分心担心——“孩子们现在多忙压力多大呀?就别给他们添乱了!”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太忙了”,“无暇顾及”。

这段儿话有点儿多,因为这些年看到了身边不少这样的真实例子;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很多人生遗憾,不必那么遗憾。

4.有一天,你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掉在地上,它会弹回来;而其他的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诚信——都是玻璃做的,一旦掉了下来,就会磨损、破裂甚至摔个粉碎,到时再后悔已来不及了。

这就是我在上一段儿“话有点儿多”的原因。

如果真完全是因为工作忙,因为需要全天候工作挣钱养活全家,而无暇顾及多病的父母,或是抑郁的爱人,以及缺少父爱的孩子,这也算一定程度上有情可原;可有时候是自己完全沉浸在酒色财气中,不关心不顾及不知道,别人提醒也不听,才酿成一些不必要的悲剧或遗憾。

这些年,和一些“朋友”越来越有意识地疏远,和此有关。

包括主动问我为什么感觉我疏远了你,我说“没有啊”的,如果看到了这篇文章,就当是我对你的正面回答了。

02

每日一学

平衡工作与生活

事实上,平衡只是无稽之谈,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想探求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这番追求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会带来伤害,具有破坏性。——基思·H·哈蒙兹

没有什么能达到绝对的平衡,从来都没有。生活中看似处于平衡状态的事物,无论多么不易察觉,其实都处在另一种状态——努力平衡中。尽管“平衡”多被误认为是名词,但实际上它总是以动词的形式存在的;尽管我们将平衡当作终将达到的状态,但实际上,我们经常在调节平衡。“平衡的生活”是一个神话,它只是一个误导性的概念,但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个概念,并将之作为有价值并且可以实现的目标,没有人真正地停下来审视过这个概念。现在,我要你重新审视这个概念,我要你挑战这个概念,我要你摒弃这个概念。

平衡的生活就是一个谎言。我们想象一切都能达到平衡,但它只是一种想象。在哲学里,“中庸”被用来描述事物两极之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比任何一端都更吸引人。这是一个宏伟的想法,理想、美妙,但并不可行。平衡其实并不存在。

这一点是难以想象的,而且很少有人会认同这样的看法,因为逝者忏悔时的感叹常常是“我需要更多的平衡”,这句口头禅道出了许多人生命中的缺失。我们对“平衡”一词听到烂熟,便自然而然地将之作为追求的目标,但事实并非如此。目标、意义、重要性——这些都是成功生活的要素。可一旦我们追求成功时,生活就会失衡;当你致力于生活的首要目标时,便在追求平衡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生活中的重要事项上,从而让自己过上充实的生活,这就是在努力地追求平衡。非凡的成就需要专注与时间,但专注在一件事上就意味着减少做其他事的时间,集中精力只做这一件事。因此,保持平衡将会很难。

神话的起源纵观历史,让我们的生活保持平衡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权利。千百年来,工作就是生活。如果你不工作(打猎、种植农作物或饲养牲畜),你就无法生存下去。贾雷德·戴蒙德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曾获普利策奖,他在书中展示了人类社会如何从余粮富有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专业化分工的社会:“12 000年前,每个地球人都是狩猎者;现在,地球上几乎除了农民,就是以农作物为食的人。”种植或以农作物为食的自由选择给人们提供了成为学者或工匠的机会,有人负责准备餐桌上的食物,有人则负责制作餐桌。

起初,大多数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抱负去工作。只要马蹄铁都已经打好,铁匠就可以回家去了,不用在铺子里待到下午5点才离开。直到19世纪的工业化时代,才第一次出现了一大批人一起为其他人工作的情形,而后则有了血汗工厂主,以及工人们长年无休、夜以继日工作的情况。因此,平民运动在20世纪兴起,人们为保护工人权益、缩短工作时间而奋起抗争。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一半以上的已婚妇女都参加了工作。拉尔夫·戈莫里在其2005年的著作《一起生活,两处工作:双职工家庭及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中这样写道:“以前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负责挣钱养家,另一个人专心做家务;现在则是两个人都在挣钱养家,没有人操持家务了。”不用想,你都知道这些家务会落在谁的身上。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迅速成为男性的口号。数据库LexisNexis对世界上前100名的报纸和杂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数量大幅上升,1986~1996年这10年间只有32篇文章,而仅在2007年一年就高达1 674篇文章(参见图9)。

图9 文章数量在近年来呈激增趋势

因为与现实生活的挑战息息相关,“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一理念已经广为人知,并吸引了诸多关注。

平衡与失衡人们对平衡的渴望其实不无道理。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每一件事都能按时完成,这多么吸引人啊!只是这么一想都能让我们感到宁静安谧,也许生活本就该如此。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若把平衡当作中间点的话,那么中间点以外则意味着失衡。如果离中间点太远,就意味你处在极端的状态。选择中庸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为任何事情付出多余的时间。若想面面俱到,必然每件事都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中庸有时是可取的,有时却不行。要懂得什么时候该选择中庸,什么时候要追求极致。究其本质,这便是智慧的真正开端。非凡的成就往往是在与时间的斗智斗勇中实现的。

图10追求平衡意味着无法追求极致

我们不应该追求平衡是因为奇迹不会在中间点上发生,奇迹只有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可是追求极致必定会带来真刀真枪的挑战,我们当然明白成功总在平衡之外,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失衡的人生。

图11追求极端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超长的工作时间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如果笃信勤恳即是美德,我们就会对工作产生抱怨:“我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其实很多时候,事实与之相反。即使工作的触角没有那么长,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时我们也会感到挫败,感到没有自己的生活。俗话说,祸不单行。你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摆出较高的姿态,要求颇多,就会让人十分崩溃,那时我们更会:“我没有自己的生活!”

时间不等人我的妻子曾给我讲过她的一位朋友的故事。朋友的母亲是教师,父亲是农民。他们为了保证退休后的正常生活和旅行而省吃俭用,处处精打细算。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每个星期她和母亲一起买东西时都会去逛布料铺,挑一些布料。母亲说,以后退休了她就穿着这些布料做的衣服去旅行。

没想到,母亲没能等到这一天。她在退休前的一年得了癌症,不久便去世了。父亲觉得花这些钱心里很难受,因为那是两人一起攒的钱,母亲却再也不能跟他一起旅行了。父亲去世后,朋友去整理他们的房子,发现有一个柜子里放满了布料——父亲一直没有清理掉这些布料,他丢不掉。这些布料包含了太多的情义,仿佛衣柜里装的都是那些未曾实现的沉甸甸的诺言。

时间从不等人。有的事情必须做到极致,因为等待也许会让你永远错过。

我认识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在几十年里,每天都工作得很晚,周末也常常加班。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为家人而工作,他相信等到未来的某一天,家人就可以享受他的劳动成果,把以前想做但没有做过的事情补上,从此快乐地生活下去。工作多年之后,他卖掉了公司,兴致勃勃地跟我讨论他以后的生活。我问他有何感受,他骄傲地说,现在他感觉非常棒。“以前我为工作付出了那么多,都没有时间回家,好好和家人在一起。所以,现在我要和他们去度假了,我会弥补以前缺失的时光。你看,我现在钱也有了,时间也有了,我们一定会把多年失去的找回来。”

但是,你觉得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和孩子一起过生日的时光是可以弥补的吗?给5岁的孩子办派对,能跟十几岁的高中生聚餐玩乐一样吗?参加小孩子的橄榄球赛跟参加成年孩子的橄榄球赛是一样的吗?难道你可以跟上帝商量一下,让他把时间留住,等到你有空了再来弥补这些无可比拟的美好时光吗?

当你和时间打赌时,你下的赌注也许是你无法偿还的。即使你胜券在握,也要想想你能否承受得了失去的一切。

和时间玩游戏,一定会让你悔不当初。若中间部分处置不当,无法调节生活和工作的关系,这也许会成为最让你追悔莫及的一件事。你必须懂得,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那么,如果平衡是一个谎言,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答案是:制衡。

若用“制衡”取代“平衡”,所有的事情就都说得通了。芭蕾舞演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起舞,轻盈地在空中跳跃,成为平衡和优雅的典范。但若是细心观看,你会发现她的舞鞋在快速移动,用微小的调整来保持平衡。由此可见,完美的制衡会给人以平衡的错觉。

制衡——短线制衡和长线制衡我们说生活或工作失去平衡,通常是指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好或是没有得到满足。当一个人专注于非常重要的事情时,总会有其他的事情无法顾及。不管你怎么努力,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一年甚至你的一生,总会发现有些事情无法做完。试图完成所有的事情其实是相当愚蠢的。在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好之前,你总会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这就是失衡感。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你就必须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有所取舍,这时制衡就派上了用场。制衡的作用,就是在你走得太远之前把你拉回来,使你不至于迷失;在你呆滞时敲响警钟让你回过神来,毕竟时不我待。

图12长时间制衡能够帮你获得非凡成就

人们的生活可能会因纠结于平衡而陷入困境。一项调查在观察了近7 100名英国公务员的生活达11年之久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习惯性地长时间工作是致命的。调查显示,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即每周工作超过55个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比一般人高67%。因此,制衡不仅会让你觉得更舒适,更重要的是让你活得更健康。

制衡有两种类型:一种介于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一种则存在于两者之中。取得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是时间上的无比专注和钻研,跟加班时间没有必然关系。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你就必须在繁杂事物中去粗取精,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并为之付出足够的时间。如此一来,你只会花零星的时间去应付其他事情,因此严重失衡将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个人生活,制衡的秘诀则是关注。关注你的心灵和身体,关注你的家人和朋友,关注你的个人需求——如果你想要幸福的生活,上述要素缺一不可。你既不能为了工作牺牲其中任何一项,也不能为了某一项而放弃其他要素。你可以将生活的重心在这些要素中快速地调整,同时兼顾不同的要素,但是不能长时间地对某一要素置之不理。我们的生活需要严格的制衡。

失去平衡并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是:“你需要短线调整还是长线调整?”在生活中,你应随时保持短线调整,避免长时间处于失衡状态。短线调整能够让你顾及所有重要的因素,不至于顾此失彼。在事业中,你需要长线调整。要记住:若要做出一番成就,你就会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长线调整能确保你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即使其代价是牺牲那些相比之下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在生活中,所有的要素一个都不能少,都需要顾及;而对于工作来说,取舍是常态。

詹姆斯·帕特森在其小说《苏珊日记》中对生活与事业的权衡及其重心做了一番巧妙的比喻:“如果把生活想象成一场五球杂耍游戏,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诚信。你把球抛到空中,游戏就开始了。有一天,你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掉到地上,它会弹回来;而其他的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诚信——都是玻璃做的,一旦掉了下来,就会磨损、破裂甚至摔个粉碎,到时再后悔已来不及了。”

生活是一个寻求平衡的过程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优先顺序。与其说我们在寻求平衡,不如说在选择事情的优先排序。这样一来,人们在看待诸多选择时就会豁然开朗,改变命运的大门也将随之。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将事情分出轻重缓急,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为重要的事情不懈努力的时候,你自然会打破平衡的状态,将时间的天平向它们倾斜。此时,你面对的挑战就不再是要不要走出平衡的状态,因为你必须打破平衡,现在的挑战是你要为重要的事情分配多长时间。你应该找到工作之外的优先事务,也要清楚哪件事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解决了工作中的首要事务后,你就可以从容地对付生活中的大事了,这样也不会影响工作。

因此,该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该玩的时候就尽情地去玩。生活就像走钢丝,如果你把轻重缓急搞混了,就会把事情搞砸。

建议1. 想象一下一根扁担挑两桶水的情景。把工作和个人生活放在两个不同的桶里——这不是为了将两者分离,而是要达到制衡。而且,工作与生活都有各自制衡的目标和方法。

2. 保持工作的制衡。把工作当作一门必须掌握的技术或学问,这样你就会花很多时间在这件事上,之后的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甚至每年你都将处于失衡状态。

你可以将工作内容分成两部分:最重要的事和其他事。把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做到极致,其他事情过得去就好——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这样做。

3. 保持生活的制衡。你要明白,生活是由很多内容组成的。若要拥有幸福的生活,则需要你付出一定的时间来用心经营。一旦忽视了生活细节,你就会尝到苦果。因此,你应保持关注,不能放松对制衡状态的把控,这样才能让你的生活充满活力。生活就该如此。

开启你的制衡模式吧,在生活中优先处理紧要之事,当你有余力时再处理其他事情。

可以说,精彩的生活就是制衡的生活。

——加里·凯勒《最重要的事 只有一件》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03

每日一行

1. 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 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 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 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 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 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从学到习·知行合一学习学习,边学边习习比学更重要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僵尸作文 六一儿童节三百字作文 摘板栗的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是小小消防员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500字 以春游为题的作文 作文200字大全初中 未来的衣服作文4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高中 介绍自己外貌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句 观察蜗牛作文5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三年级 古风唯美作文开头 我发现了家乡的美作文 我心目中的良师作文 母亲的心作文600字 我的老师初二作文600字 三年级作文桂花 袁隆平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类别 描写大雾的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好词好句 描写炎热的夏天的作文 作文题目没写扣多少分 北极熊的作文 足球作文500字 初一我准备好了作文 泰山观日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