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山东省临沂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

2020-11-19 17:50:01
相关推荐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葺(qì) 粗犷(guǎng) 怂(sǒng)恿 咄(duō)咄逼人

B. 诡谲(jué) 箴(zhēn)言 蹒(pán)跚 间(jiàn)不容发

C. 拘泥(nì) 炽(zhì)热 褴褛(lǚ) 戛(jiá)然而止

D. 沙砾(lì) 颤(chàn)抖 倜傥(dǎng) 草长(zhǎng)莺飞

【答案】A

【解析】

【详解】B.间(jiàn)不容发——(jiān);

C.炽(zhì)热——(chì);

D.倜傥(dǎng)——(tǎng);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推崇 冒然 郑重其事 海市蜃楼 B. 盘桓 斡旋 坦荡如砥 惨绝人寰

C. 荫蔽 料峭 筋皮力尽 正襟危坐 D. 抉别 镶嵌 目不窥园 名副其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冒然——贸然;

C. 筋皮力尽——筋疲力尽;

D. 抉别——诀别;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B. 新华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栅栏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首称赞。

C. 公园路夜市熙熙攘攘,一派繁荣的景象,街头作画、架子鼓表演、手工编织……各种摊位摩肩接踵,夜市摆摊重新兴起,给城市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D. 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最后一天,体育馆内人头攒动,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外朋友们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如坐针毡”意思是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使用正确;

B.“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使用正确;

C.“摩肩接踵”意思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与此处语境不符;

D.“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使用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革命活动家,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二、三两联的上下句须对仗。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即为五律。

C. 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

D.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与法国莫泊桑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B.《赠从弟(其二)》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不是近体诗,而且第三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按律诗的格律规则,并不构成对仗,所以这首诗不是五律。故选B。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诚子书》)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瀚海澜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答案】 (1). 险躁则不能治性 (2).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5). 拣尽寒枝不肯栖 (6). 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险躁、拣。

6.学校某班级开展“星河灿烂,北斗闪耀”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板块一【科技动态】环节,某小组发布了一则科技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

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以北斗命名的中国自主研发导航系统,正在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据介绍,我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现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板块二【科普知识】环节,某小组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请你把画线句子改为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原意。

北斗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由55颗卫星构成,是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的导航系统,也是定位精度最高的导航系统,它的定位速度也是最快的。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板块三【科技感言】环节,同学们观看了记者采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的视频,某同学撰写了一段感言,其中一处有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仰望星空,北斗璀璨。②我们只看到了每一次卫星升空时的激动、喜悦,却不知这背后有太多的辛酸与挑战。③数十年、几代人,攻克了包括“原子钟”在内的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创新,④北斗导航系统关乎每个人:往大了说,关乎一个国家的“信息命脉”,往小了说,关系每个人的美好生活。⑤让我们向那些为中国科技披荆斩棘的人们致敬!⑥让我们树立奉献精神,探索未知世界!

语病: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标点: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2)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由55颗卫星构成,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也最快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3)⑥把“树立”改为“发扬”或把“精神”改为“信念”

④把“信息命脉”后的(或“往小了说”前的)逗号改为分号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新闻标题要高度概括新闻主要内容。而新闻导语部分就概括主要内容。因此,需查找本则新闻导语,确定是: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新闻标题从中可以概括出: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注意不超过20字)。

(2)本题考查句子改写。把原先的句子改为长句,需确定长句的主干部分为:北斗导航系统是……导航系统,中间省略的部分作定语填充。据此,可以确定答案: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由55颗卫星构成,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也最快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3)本题考查语病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辨析。注意填的是修改意见,不是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第⑥句“让我们树立奉献精神,探索未知世界!”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让我们发扬奉献精神,探索未知世界!或改为:让我们树立奉献信念,探索未知世界!

第④句中“往大了说”和“往小了说”是并列的两部分,因此“信息命脉”后的逗号使用不正确,应改为分号。

二、阅读理解(48分)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⑥,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发闾左戍渔阳 发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3)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益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为坛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 ①死则举大名耳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 ①据咸阳,以令诸侯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0.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12.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④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8. ①征发②等到③增加 9. C

10.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1. 示例: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 12. D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发:征发。

(2)句意: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比:等到。

(3)句意: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益:增加。

【9题详解】

A.表承接/表转折;

B.就,便/用于加强判断,就是;

C.都是表目的,“来”的意思;

D.于是,就/竟,竟然;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如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故句子划分为: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既:已经;诣:到;谒:拜见。

【1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张耳、陈馀的语言描写“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意思是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的敌人多了,兵力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不必交锋,遇到县城没有兵为秦守城。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占据咸阳,以号令各诸侯国。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就完成了!可知⑥句在“帝业成”之外,排除BC,①句是张耳、陈馀劝陈胜不要称王“秦王朝暴乱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与“帝业成”无关。排除A,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县聚众起兵。当时,秦王朝征召闾左贫民百姓往渔阳屯戍守边,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是屯长。恰巧遇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推测时间已无法按规定期限到达渔阳;延误戍期,按秦法规定,一律处斩。于是陈胜、吴广趁着天下百姓(因秦)愁苦怨恨,就杀掉押送他们的将尉,召集戍卒号令说:“各位都已经延误了戍期,应当被杀头。即使不被杀头,因长久在外戍边而死去的人本来也要占到十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就算了,要死就图大事!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众人都响应他们。

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

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恰逢陈地中有声望的地方人士和乡官请求立陈胜为楚王,陈胜就拿这件事来询问张耳、陈馀的意见。二人回答说:“秦王朝暴乱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称王,而是火速率军向西,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的敌人多了,兵力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不必交锋,遇到县城没有兵为秦守城。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占据咸阳,以号令各诸侯国。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就完成了!如今只在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会使天下人斗志松懈了。”陈胜不听从这一意见,即自立为楚王,号称“张楚”。在当时,各郡县的百姓都苦于秦朝法令的残酷苛刻,因此争相诛杀当地官吏,以响应陈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

韧雾

①沧浪亭始建于五代,现主体为宋代建筑,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②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蒙冤遭贬,迁居苏州,用四万钱买下几近荒废的院子,建了此亭,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以示隐逸之情。有人说,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是归隐,无论是被贬下野或是急流勇退,文人们在济世安民的宏愿外,始终有颗念念难忘的出世心,比如拙政园,取自古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含微讽与自嘲;再如网师园,网师即渔夫、渔翁,正是渔隐的象征,以及“退而思之”的退思园,无不含蓄表露了这种寓意。

③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比如最直观的楹联匾额,镌刻题铭,“须兼具华彩之辞章,隽秀之书法”,少了他们,建筑难称完美。

④再到各厅堂楼阁雅不胜收的名字,比如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的一句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一般的轩空间都比亭子大,而“与谁同坐轩”小到只宜坐一人,开一扇形的窗临着湖面,框景绝佳;再联想到这句词写于苏轼政治最失意之时,只觉有种说不出的宁静的孤独,寂寞中又有淡淡的孤高,不由得想在此处独坐片刻,恰如有人所说,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太多典故与内涵待人探寻,最妙的就是诗景相对、情景交融的会心时刻。

⑤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现在普遍认为文徵明参与设计了王献臣的拙政园,当然历经岁月磨蚀、易主改建,早已看不到当初的面目,但文徵明画的《拙政园三十一景》还是保留下当年园子的简练野趣;他亲手种下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春日满架明艳紫英,成为苏州城的一处重要文脉。

⑥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是在清代“同光中兴”时期,城里大造园林,各园主人彼此投缘,怡园顾文彬、听枫园吴云、网师园李鸿裔,耦园沈秉成、养闲草堂潘曾玮等组成“真率会”,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里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

⑦画家陈丹青说,苏州园林那样成熟的美学,是一整套上千年积累传递的文化教养,文化样式、文化符号,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发生着决然而彻底的巨大改变,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已然开始模糊、混乱……而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我们步履匆匆,不懂停留,却也总能在身处园林的某一刻、一秒激活深埋于心的文化记忆,那里有风月鸟鸣,有花影泉声,有红尘中清逸无匹的诗情画意。

(节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3. 文章为何从“沧浪亭”写起?

14. 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⑥段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

1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的命名都含蓄表露了主人的出世之心。

B. 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最妙的就是和诗人对话,和园林对话。

C. 文章在论述“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D. 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

【答案】13. 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代表,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它入文,可以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重要的例证使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4. 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园林主人的文学交流造就园林的繁盛。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因此需要由园林谈起。而沧浪亭“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命名和文学有关;“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是归隐”;因此,沧浪亭可以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它的名气决定了许多读者会对文章产生兴趣;由它写起,既有代表性,又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段论述的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第④段论述“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第⑤段论述“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第⑥段通过写“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各园主人彼此投缘……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里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可以概括出本段的论述中心是“园林主人的文学交流造就园林的繁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第⑦段“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可知,D.“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间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別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足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一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意林》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6. 文章第四自然段“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作者“忐忑”的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

17. 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18.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19. 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日,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案】16.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17. 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18. 还没有一米六高的母亲,夜色中站在在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路口等“我”,“尽管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母亲依然站在故乡的铁路口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思念。

19. 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2.含蓄的表达主旨:表现了“我”对母亲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忐忑”的意思是“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结合语境分析,答案应该在上文,阅读上文自然就找到了答案,“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我”为天黑了,并且火车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却让母亲去路口等“我”的做法感到心神不定。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句子的含义。结合句中的关键词去分析,“常”是“经常”的意思,两个“总”是“一直”的意思,因为无人陪伴,母亲才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可以表现母亲一个人生活的孤独无奈。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最后一段,尽管“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母亲依然站在故乡的铁路口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我”的挂念和关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作答时要整体感知,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依据“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可知,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依据“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高可知,那一束光让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母亲,抚慰了我的思乡思亲之情;从比喻义分析,“光”比喻母亲,母亲就是“我”人生的“一束光”,照亮“我”人生的道路;同时又指示着正确的方向,让“我”不至于在人生当中迷失。标题的作用主要从与中心的关系角度去分析,以“那一束光”做标题,也能表现“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这正是本文中心。而“黑夜的火车”无上述含义和作用。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20. 某同学阅读《西游记》《水浒传》时,发现两部名著中多用“三”的结构组织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尸魔三戏唐三藏”,《水浒传》中的“施恩三入死囚牢”。请你选择其中一部名著,再写出一个类似的故事,并简要概述其情节。

故事名字:_________________

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人物的相关故事,谈谈作品中人物的信仰。

A.《海底两万里》 B.《钢铁是怎样炼成》 C.《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20. 《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径火焰山,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扇灭。悟空向铁扇公主三次借扇,经过三次争斗,最终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信仰共产主义,这赋予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给予他坚定的意志,他的信仰坚定而强大,帮助他渡过一次又一次人生难关,当他失明时,当他瘫痪时,都是他的信仰支撑他坚持下去,用顽强的毅力和身体的痛苦抗争,成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灿烂的一生。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答题要点:在题干所给两部名著中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带“三”字的情节,概括其主要内容。示范:《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情节概括:宋江带兵一打祝家庄失利,在石秀的协助下人马才得以安全退出。宋江二打祝家庄,仍然失利,但活捉了祝家庄的同盟军扈家庄的女将扈三娘,剪去了祝家一翼。三打祝家庄,利用新来投寨入伙的孙立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师兄弟的关系,骗得祝家相信,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祝家庄,得胜回山。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答题要点:选择三个名著中的某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人物的信仰。示范一:《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尼摩信仰是民主和自由,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他的信仰从来没有改变过,正是对民主和自由的信仰,让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道路。示范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朱德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他本来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军衔和地位,但是他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选择离开,选择过一种清贫的、艰苦的、漂泊的道路,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指引了他的人生方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

三、写作表达(50分)

22.按要求写作

2020年春,新冠疫情肆虐,国人奋起,全力抗疫:专家院士义无反顾,医护人员无惧生死,外卖小哥顶风冒雨,他们是前线的“最美送行者”;单位社区周密排查,千万家庭居家防控,莘莘学子线上学习,他们是后方的“最铁防疫员”。“冲在前”是担当,“宅在家”是贡献,做好自己,是大家共同的信念……

其实,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美的风景!

请以“做好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做好自己

九十八,九十九,一百……成功了!一次性做一百个仰卧起坐,果真不简单。看着我脸上的汗,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别看我现在做得挺快,但我在疫情来临之前,还是一个只注重学习,一次连20个仰卧起坐都完不成的小胖子呢!

2020年春节,我们过了一个特殊的新年。我们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没有炮响的战争——“新型冠状病毒”与生命的战争。在这次战役里,出现了许多逆行者,他们写下请战书、奔赴一线。尤其在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等人的时候,我被深深地触动了:这些英雄为了人们的生命,无畏生死,而我却因为自己的懒惰不好好地锻炼身体,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我决定听取妈妈的建议,制定健身计划,强身健体。

第一天,我先从热身开始,因为我平时几乎不运动,热完身后就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在做仰卧起坐的时候,我咬着牙、整张脸都在用力。可起来时还是很艰难,就只能磕磕绊绊、做一个休息一会儿的做完了五十个。

第二天,当我做到第三十个的时候,我的脸憋得通红,心跳也很快。我一生气,就想放弃,妈妈劝我说:“你看人家医生、科研人员们遇到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你也要学会克服困难,我相信你只要坚持一定会成功的,加油!”

就这样我坚持到了第十五天,这时我已经能一口气做完四十多个了,而且我每天除了做一百个仰卧起坐,还能做一些其他的运动。在这短短的几天内,我甚至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比原来轻松了许多,充满了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前线的英雄们你们辛苦啦,让我们做好自己,一起加油,一起战胜病毒,静待春暖花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审读导语,导语中介绍了新冠疫情期间各行各业中的人尽心尽力的履行自己责任,为国奉献,为民族付出,他们都是“做好了自己”的人。导语中的关键句是结尾句,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美的风景!这句话指出了做好自己的意义。导语对题目的写作范围进行了限制,写新冠疫情期间的“做好自己”。审读题目,题目非常直接,这里的“做好自己”指的是在行为和精神角度上,都是非常优秀的,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第二,思路。新冠疫情期间,怎么做才算做好了自己呢?如何才能做好自己呢?为什么要做好自己呢?这是文章中心问题,写作文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回答。做好自己就是要听从国家和政府的安排,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去为新冠疫情的防控贡献一点力量。配合国家的要求和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人格的彰显,同时在做好自己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的提升自己,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一点可以在文章结尾进行点明。

第三,体裁。文章可以写以自己为主人公的故事,写自己在疫情期间的行为,突出自己如何做好自己的。或者,文章也可以探讨在疫情期间,人们怎么才算做好自己的?如何做好自己?可以结合自己周围的、网络上了解到的一些事情来分析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突出做好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文化作文 我的天空作文 七年级作文600字 同学情作文 写长城的作文 打扫卫生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600字作文 故乡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70词 最喜欢的动物作文 坐飞机作文 做手工作文 放假作文 天安门作文 我长大了的作文 万里长城作文 英语建议信作文 一年级作文100字 假期作文400字 中国文化作文 关于书籍的作文 春节作文200 研学之旅作文 写食物的作文 关于美景的作文 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一封家书作文 春天的美景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