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吃瓜群众的口福:丝瓜干了黄瓜的活 河南的蜜瓜脆脆甜

2020-11-20 20:20:01
相关推荐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联胜

秋天的颜色是金色的,阵阵微风吹来的是丰收的脉脉余香,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隆重开幕,在中国,在河南,在开封,在杞县,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感人的事迹传唱在心中,走进杞县,听那些感人的传奇,看丰收的硕果。你知道咱们的退伍兵吕建设兴建蘑菇大棚带富一方的故事吗?你知道丝瓜要与黄瓜平分餐桌秋色的故事吗?你知道咱们的牛百岁“三不要”书记杜振远的故事吗?各位看客,看将过来。

“咱们的退伍兵”吕建设:利用在部队里学到的培育食用菌技术带富一方

中秋的天气,总是在艳阳高照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充满凉意的风,吹干你微起的汗意。9月20日下午,记者见到吕建设时,他正在他的蘑菇大棚前接待着参加农民丰收节的记者团。今年40岁的吕建设中等个,是一个和蔼的胖子,开封市杞县傅集乡吕寨村人,退伍军人,2013年,吕寨村退伍军人吕建设返乡创业,利用在部队期间学到的培育 食用菌技术,创建了吕寨村存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的双孢菇不愁卖,供不应求的现状让他很得意。“双孢菇就不愁销路,我们都走出口,一般一棒(袋)原料能出30斤双孢菇,收购价每斤大概4块钱。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前一段有点滞销,现在供不应求。” 吕建设的双孢菇种植大棚已经发展到 100多个(村集体经济投入建设 6个),合作社成员200多人,今年65岁的邢大姐就在这里打工,年龄大了不想出外务工了,农忙的时候忙农活,农闲就来这里,每天能挣七八十块,让邢大姐很满足。

为了更快的脱贫致富,吕寨村通过“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共同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自主经营”模式,集中学习、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规模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带动吕寨村 120余人成功脱贫。“另外,合作社每年还拿出 2万元,对全村现有贫困家庭进行产业帮扶,有效解决了现有贫困户的生活困难,使近200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能实现转业就业,成功脱贫。”吕建设很自豪地说。记者跟他开玩笑,作为一名商人对成本的核算是经商获利比较关注的环节,如果不跟这些贫困户合作,他应该赚的更多,为何还要做这样扩大成本的事?吕建设正言道:“我是老党员,党龄21年了,带领大家致富是党对党员的要求,而且我现在每年也能收入二三十万,可以了。而且我还要再扩建5、6个棚,争取夏天也能出产品。”

吃瓜群众的口福:丝瓜要与黄瓜平分餐桌秋色

黄瓜,是每一户中国家庭夏天餐桌上的凉菜霸主,几乎每家每天都会有凉拌黄瓜这盘菜,尤其是开封区域,荆芥黄瓜变蛋是夏季的凉拌菜的主打。听好了,现在有一种以前只能用来涮碗洗碟的丝瓜瓤华丽丽地变身了,变得清脆可口竟然有了比黄瓜还好吃的口感,不仅能热炒凉拌还能当水果吃。在开封市杞县傅集乡吕寨村的百亩丝瓜大棚种植基地,吕寨村支书石继伟正在讲述傅集乡长李红亮带着他们三人以及400件多肉丝瓜勇闯上海滩的故事。

石继伟现年46岁,中共党员,1999年卫校毕业以后,在曹胡同村内开办诊所,从医就诊,效益收入可观。随着近年来村内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逐渐外出务工的较多,在村内务工的年轻人也逐渐减少,吕寨村的“两委”班子也逐渐老龄化。2015年石继伟被推选进吕寨村村委工作,2018年又被选为村支书。在引进多肉丝瓜初期,村民不理解,看笑话的居多。于是石支书就带头先干,流转贫困群众土地100余亩,种了300亩多肉丝瓜。 “丝瓜丰收了,为了打开上海市场,李红亮乡长带着我们以及400件多肉丝瓜长途跋涉勇闯上海滩。当时人家菜市场还不让我们进,我们就拉关系,跟一个淮北的菜贩熟络后,让他帮着销售。谁也没想到400件丝瓜4个小时卖完。看到前景这么好,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种植面积。”石支书雄心勃勃,“为什么不愁销路,好吃。不信,你尝尝!” 记者拿起一根多肉丝瓜尝了尝,确实清脆利口别有风味,看来黄瓜夏季凉拌菜霸主的地位有点岌岌可危了。

“咱们的牛百岁”杜振远:“三不要”书记的“乡愁”梦

上了年纪的人都看过老电影《咱们的牛百岁》,电影描写了退伍军人牛百岁带领着一群乡村落后分子致富的故事,“三不要”书记杜振远颇有点牛百岁的气质,这位在市场上有生意,家里有矿,坐拥6家大型公司的亿万富翁,放弃城市中的一切,返回故里重新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种植蜜瓜致富乡邻,这种行为是不是难以理解!“没什么难以理解的,这是我的老家,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有我割舍不掉的乡情,有我割舍不到的乡邻,1986年我参军入伍,1991年转业,1997年下海经商,生意做的很大,在新密还有一座山。但当我知道我们村十年都没有村支书,就说服家人,回来参选村支书。”

今年52岁的杜振远是开封市杞县杮园乡万寨村人,中等个头,精明强干,2018年重返故乡开始种植蜜瓜菜蔬,兴建果蔬产业园。谈起自己的重做农民再创业的往事,杜振远颇为感慨:“充满了坎坷与磨难,2018年8月建了塑料大棚种菜,也跟郑州丹尼斯谈好了订单,但一场大雪,大棚压搨了,种的菜因为不合格被拒收,留在了地里当肥料,几次折腾下来,赔了上千万。”赔了钱的杜振远有没有想过要放弃?“没有,为了筹措资金,我就把山转让了。”杜振远轻描淡写地说。

一意孤行的杜振远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也让刚开始怀疑他在农村呆不住干不长的乡邻打消了顾虑。“我刚开始回来包地时,老乡们还都不相信我能呆得住,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把户口从郑州转到万寨村,让妻子和女儿都回到家里,把家彻底搬了过来,就连我在郑州家里养的狗都跟我们一起回来了,我现在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普通农民。这样的做法,让大家开始信任我,加入到了我的产业园,跟我一起种蜜瓜。”为了回归故里带领乡邻致富,杜振远还跟女儿吵过架,但他告诉女儿,返乡带领家乡农民走上致富路,也给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开辟了另一个天地。另外,爱人和女儿也担心他的身体,于是双双跟着杜振远回到万寨村。

回乡后的杜援远筹措资金 155 万元,又争取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45万元,流转土地 200余亩,建设了 26个日光温室大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务工就业、 入股分红、提供政府帮扶岗位等带贫模式,让全村贫困户参与其中。产业园与 15户 18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长期务工协议,每天人均工资 60-70 元,月收益在 1800元左右;累计与 6个村 100户 276人次签订分红协议,每户分红 1000-2800元不等,2019和 2020年春节前夕,为贫困群众累计发放分红款 18.1万元。 为充分挖掘乡贤人才,杜振远主动担任起柿园乡乡贤工作理事会会长一 职,为万寨村果蔬产业园自筹社会资金 1000万元,并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 金 1000万元,计划在未来 3年内扩大种植生产规模,对全乡 125户 268人进行分红、务工就业全覆盖。“由于气候和土瓤的原因,蜜瓜只有海南能种,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种植出河南的蜜瓜,我们的蜜瓜的检测报告今天刚出来,含糖量19.5%,非常甜。销路很好,以前开公司做生意挣钱了,有一定的成就感,现在不仅有成就感还有很强的荣誉感。”杜振远认真地说。 那么杜振远种出来的河南的蜜瓜到底怎么样呢?告诉你吧,真是甜到了人的心里。

最后让我用电影《咱们的牛百岁》的主题曲来结束今天的故事吧,“弯曲曲的那个路,低洼洼的那个川,生活的道路不平坦不呀么不平坦,历经坎坷路,笑迎春风暖,双脚踏上幸福的路,越走路越宽,越走路越宽……”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张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秋天的作文叙事 家庭风暴作文 最珍贵的礼物作文800字 作文那只手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令我陶醉作文 我学会了下棋作文 女人作文 黄瓜作文300字 父亲节英语作文80词 以后的生活作文 黄瓜炒鸡蛋作文 作文写作网课 观察落叶作文 与书相遇作文 龟兔赛跑的作文 英语作文20词左右 如何管理好班级作文 插叙作文800字 感动的事作文350字 妈妈真能干作文 珍惜时间400字作文 以蜕变为话题的作文 学会留心作文 假如我是天使作文 圣诞礼物作文 习爷爷我想对您说作文 相伴话题作文 绿水青山的作文 遇见春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