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10副智慧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2020-11-21 07:20:01
相关推荐

【01】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此联出自《红楼梦》。

贾雨村去野外郊游,见到一座残破的寺庙——智通寺,门上有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想:“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对联的意思很明白,积累了下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但还是贪得无厌,不肯收手,等到走投无路之时想回头,却为时已晚。

所谓“其意则深”,深在哪里呢?譬如王熙凤,生于名门望族王家,嫁到声势显赫的贾家,成为大权独揽的琏二奶奶,有财富有地位,衣食无忧,却还是贪得无厌,拼命敛财。

王熙凤利用月钱私放高利贷,一年给自己挣回上千两利钱。自从弄权铁槛寺,坐收三千两银子之后,王熙凤更加肆无忌惮,李纨说王熙凤“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王熙凤敛财无数,但最终其所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是对王熙凤的警醒,也是对天下人的当头棒喝,“贪”是苦海,及时回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人生本不苦,苦的是贪欲过多。不强求,不攀比,远离欲望的陷阱,知足常乐。

【02】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这是郭沫若1948年赠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的联语。

上联出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意思是说,公产生正直明察,偏产生暗昧自私,诚实忠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产生障碍,真诚可信产生神明,虚夸妄诞产生惑乱。这六种态度产生的六种不同结果,君子必须谨慎地对待。这是君子行为的首要准则,也是人们区分圣王和暴君的标准。

下联语出《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注:“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括:滞也,结碍也)故乐,静而有常故寿。程子曰:‘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后以成语“乐山乐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或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联语亦喻二人彼此在学术上各有专攻。

此联集自古语,颇富哲理,人们无论治学、修养身心和待人接物,都可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03】

竹木四周,田畴满望,下临小溪一角,春朝秋月,

恒与农夫野老、樵子牧童,话些桑麻故事;

六朝典籍,三代文章,旁及大藏真经,酒后茶余,

且同鸲眼鼠须、乌丝龙剂,结那翰墨因缘。

此联为享寿110岁的书法家苏局仙自题“蓼莪居”联。

“蓼莪”,《诗·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联作者以“蓼莪”作为居室名,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上联写居室优美的环境和与人们的广泛交往。“竹木”,即翠竹与树木。“田畴”,泛指田地、田野。“春朝秋月”,指春天的早晨、秋夜的月亮,泛指一年四季。《春秋序》:“春先于夏,先于冬,举先可以及后,言春足以兼夏,言秋足以见冬,故举二字以包四时也。”“野老”,村野老人。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樵子”,打柴人。“桑麻”,指桑树和麻,植桑养蚕取茧和种麻取其纤维,是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亦泛指农作物或农事。晋代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上联言:蓼莪居四周有葱葱竹木,远望是绿绿田野,近邻是涓涓小溪,一年四季,常与种田的人、村野老人、打柴的人和放牛的儿童,交谈农作物的春种秋收或其他农事,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而富有情趣。

下联写居室主人的读书生活及与文房四宝结下的翰墨因缘。“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吴称建业,今南京市),史称六朝;亦泛指南北朝时期。“六朝典籍”为记载六朝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三代文章”,即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文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斯文之兴,盛于三代。夏商二箴,余句颇存。”“大藏真经”,佛教典籍的总称。“鸲眼”,端石上的圆形斑点,借指砚台。宋代欧阳修《砚谱》:“端石出端溪……有瞿鸟眼为贵。”“鼠须”,用鼠须制作的一种名笔。唐代何延之《兰亭记》:“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乌丝”,即乌丝栏,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后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清代黄景仁《岁暮怀人》诗:“乌丝阑格鼠须描,爱我新诗手自抄。”“龙剂”,上等墨名,相传唐玄宗御案墨有龙剂。

下联是说居室主人博览群书,包括六朝典籍、三代文章以及佛学经典,又嗜好书法,酒后茶余间,与文房四宝结下深深的翰墨因缘。

【04】

养生欲学嵇中散;

知足谁如马少游。

这是清末政治家、近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撰写的对联,选自《清十大名家对联集》。

上联的“嵇中散”,即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嵇康(公元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满执政的司马氏集团,被钟会诬谄,为司马昭所杀。他崇尚老庄,主张回归自然,对服食养生颇有研究,所撰《养生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养生专著之一。

嵇康的养生观点主要有:重视调摄,认为“导养得理”,可获长寿;主张形神共养,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修性养神之法,既主“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养之以和”,晞以朝阳,绥以五弦,“使神形相亲,表里俱济”;无耽声色,节制饮食,指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防止过用,注意积微成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无功之治”,提出养生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及贵在坚持等。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是养生之圭臬,所以养生需学嵇中散。

下联的马少游系汉将伏波将军马援的从弟。《后汉书·马援传》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即乘适宜在沼泽地上行驶或用于田间运载的短毂轻便车,驾驭行走迟缓的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后世把马少游作为士人知足求安的典型。唐代刘禹锡诗云:“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明初王蒙亦有:“古今我爱陶元亮,乡里人称马少游”的诗句。

联语是说学习嵇康的养生观,又像马少游那样,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无疑有利于身心兼养。

【05】

德取延和谦则吉;

功资养性寿而安。

此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是一副劝人修德养性的对联。

上联的“和”乃中和也。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澹然虚静,心无所虑,故谓之中;表现出来时,皆中节限适而止,故谓之和。

上联表达的意思是:人的道德气度要达于中和且保持谦虚态度,为人处事才会吉利顺遂。

下联的“资”,是凭借、依靠的意思。《淮南子·主术训》:“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养性”,指精神、情性的调摄、修养。《淮南子·俶真训》:“静寞恬淡,所以养性。”即淡泊无为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寿而安”,是说长寿而安泰。《韩非子·安危》:“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

下联是说,凭借养性的功夫,就会达到长寿安泰的效果。

【06】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题赠联。联作者原名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长沙人。年轻时,有感于社会的不平,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

联语融铸了联作者对青年的无比关心和殷切期待,告诫青年读书、做事都要有选择。

上联的“家国”,即家与国,亦指国家。《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一月,广平王俶、郭子仪来自东京,上劳子仪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上联是鼓励人们常读有关家国的书,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在当时,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处于生死关头,作为青年更应关注国家大事,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所以这个“有关家国”的书必须“常读”不懈,持之以恒。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告诫我们,读书不仅要有选择性,而且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指出:“学习要有事业和职业的目的”“解决思想和工作中的问题”,并且“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学到手,来为今天服务。”

同样,做事也应有选择,当然这选择不是拈轻怕重,唯利是图,投机钻营,而是不做“无益身心”的事,像明代海瑞所言:“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07】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

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此联是清末太原举人刘大鹏为晋祠同乐亭题的楹联,亭建于乾隆初年,取士庶同乐,百姓同乐之意。

上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原谓乐声相和,后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响应。“千秋”形容岁月长久。“千秋节”,始于唐玄宗,为皇帝的诞辰(玄宗生于八月初五)。《唐会要·节日》:“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宋代赵彦卫说:“明皇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唐代白居易《策林一》有“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上联末句,即化用此语为“同人共乐千秋节”,表示千秋万代同人共乐。

上联意谓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的人,应互相理解,精诚团结,求同存异,与天下人同乐。

下联的“乐”,指快乐、欢乐,“乐不可无”,但又“乐不可极”,即喜乐、享乐不可过度。《礼记·曲礼上》说:“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后指做事不可超出一定的限度。苏辙说得好:“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乐事”,即欢乐之事,南朝宋范晔说:“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下联即化用此语。

下联意思是说,乐既不可无,也不可极,而且要把自己的欢乐与万众的欢乐联系起来。因为人的快乐,独乐不若众乐,只有能分享别人快乐,且以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08】

静坐澄思虑;

闲吟乐性情。

此联摘自宋代邵雍《独坐吟》之二中的颈联,这一联是他吟诵“体静心闲”的句子。

上联讲养静。庄子曾言:“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以长生。”韩非也说:“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邵雍承继养静的思想,提出“静坐澄思虑”。这里的“静坐”,指平静地端坐,排除杂念,通过意念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澄,即澄清,澄思虑,就是使心澄体静,如苏轼所言:“闭息却虑,扫灭尘相,使心澄湛,诸念不起。”养神之道贵在“静”。

上联的意思就是要人们澄思静虑,全身放松,达到入静。

下联谈闲吟。所谓“闲吟”,指随意吟唱。宋代陆游也有《闲吟》:“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吴笺万事忘。”“性情”,指人的思想感情。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闲吟乐性情”,就是随意吟唱,愉悦情志,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而气恼。凡事心平气和,能乐性情,娱悦情志,是修身养性的良方。

【09】

持身每戒珠弹雀;

养气要如刀解牛。

此联为清代篆书家邓传密的自题联。

“持身”,即立身、修身。汉代刘向《说苑·杂言》:“怵于待禄,慎于持身。”“珠弹雀”,语出《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古代名珠,被随国国君所得,故名),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用以比喻做事不知衡量轻重、得不偿失。为人修身也应力戒这种轻重倒置的情况。

上联意在提醒人们持身要轻得失,薄名利,少思寡欲,重生贵人,避免随珠弹雀的教训。

下联语出宋代陆游《遣兴》:“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养气即保养人的元气。如何养气呢?要如“刀解牛”。“刀解牛”出自《庄子》“庖丁解牛”的典故,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赢得了文惠君的高度赞扬:“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谓臣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超过一般技术的阶段了。“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文惠君听了庖丁对解牛技艺的阐释之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么,养生之道与游刃有余的解牛技艺有何关联呢?关联就在于庄子令解牛与养生之道(规律)的轨迹结合起来了。

下联启示人们,要想成功地养生养气,就必须好道悟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运用养生之道。诗曰:“解牛悟养生,牧羊知治民。通一万事毕,我每思古人。”

【10】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此联选自安徽黄山市黟县西递村的敬爱堂、惇仁堂联。

上联是说长寿原本出于仁人,爱好欢乐多出于智者。

上联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西汉哲学家、经学大师董仲舒曾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在孔子看来,无论知(智)者、仁者,都是一种快乐优雅的人生境界。孔子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之所以快乐无忧,是因为仁者相信一个人只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别人也必将以仁爱之心待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的人,当然是快乐无忧的。

下联讲勤俭能补拙养廉的道理。

“勤能补拙”,意谓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语本宋代邵雍《弄笔吟》:“人生所贵有精神,既有精神却不纯。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也指出:“凡事勤则成,懒则败。”俭可养廉,语出唐代司空图《大尉琅琊公河中生祠碑》:“均能劝勇,俭足养廉。”所谓廉就是不苟取、不贪财货,立身清白有节操。养廉就是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而要养廉则要“以俭素为美。”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天的声音作文400字 寻找幸福的作文 英语作文万能套用 九峰公园作文 星空的作文 国庆一事作文 写游乐园的作文 有关家人的作文 秋天作文小学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作文 小鸡作文1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3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作文 爱在心口难开作文 音乐带给我的快乐作文 描写芦荟的作文 家务事作文300字 蜘蛛织网的作文 月亮的心思作文 我学会了滑板车作文 红歌作文 我学会了感恩500字作文 国庆景色作文 关于葫芦丝的作文 狗作文五年级 关于规则的英语作文 用心做事作文 以菊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作文童话故事 母校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