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非遗进校园|校园中的半亩棉田:孩子们的非遗乐园

2020-11-21 22:55: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中国青年网开展了“多彩非遗 相伴成长”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并推举出十大优秀案例。今天中国青年网带大家走进“‘二十四节气’、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实践”案例。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学生在“半亩棉田”采摘棉花。

“翻开那天的日记,我看到了自然的神奇。打开我的绘画本,我尝到收获的甜蜜。亲手播下一颗种子,呵护它长出果实。采下洁白的小棉花,添上我彩色的梦想……”这是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师生在开展“校园中的半亩棉田”实践中创作的《棉田之歌》。谷雨时节,孩子们在校园的空地上播下第一粒种子,历经春夏,在秋高气爽的秋分时节等到了棉花的开苞丰收。孩子们亲身参与棉花生长过程,感知二十四节气,并在收获后体验传统非遗技艺、创作棉花作品,收获颇丰。

“半亩棉田”项目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2017年春季,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奚雪松在一次活动中碰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副校长杨莹,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由奚雪松团队牵头,协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棉花专家华金平以及土布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共同指导,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具体实施,开展“校园中的半亩棉田”项目。

以“棉”为线索,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将棉花生长过程中的自然教育与非遗棉纺织技艺的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这个项目让孩子们体验到从种子播种到纺、织、染、缝、绣等一系列非遗手工艺的全过程。同时,学校还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与之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全面发展。

邂逅二十四节气,拉近与自然的距离

“半亩棉田”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载体,面向全校师生自由开放,所有老师都可以把它当作教学资源、户外教室,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到棉田劳动、观察,切身体会二十四节气,在自然中快乐学习。

浇水、锄草、施肥……同学们在劳作过程中不仅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节气歌熟记于心,还领悟到了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周年运动的观察,总结出的一套关于时令、气候、物候方面变化的规律,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学生正在“半亩棉田”拔草。

班级分到“责任田”,学生变身“责任人”。从谷雨播种,到寒露秋收,同学们在数十二个节气时,就经历了棉花生长的整个过程。为确保棉花能够健康成长,学校将“半亩棉田”划分开来,设立班级责任田,再由班级分给各组学生。学生们护理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棉宝宝”,记录观察棉田的变化,并编写棉田日志。这种班级责任田不仅确保了棉田受到长期照料,也让棉田融合到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更是通过责任制的形式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感。

将课堂搬到田间,深化学生课程知识。“棉籽在哪里/在土里/哦/不/他在绵绵云海的小屋里/棉籽在哪里/在云中/哦/也不在/它在你我的心里!”在探访时,学校语文老师丁学英朗读起学生创作的诗歌《棉籽(谷雨)》,她介绍,每到一个节气,她会把同学们带到棉田里,观察棉花的生长状态,再创作儿童诗、写作文。不仅丁学英老师,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老师也将课堂搬到了“半亩棉田”。

美术课上,孩子们观察棉花出苗情况。

“‘半亩棉田’已深深地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执行校长孟卫东介绍,学校以“半亩棉田”为纽带,将棉田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让同学们在兴趣中掌握了知识,让知识融入了生活。

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指导着农民进行农事生产生活。在“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它不仅指导着学生种植棉花,还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不仅如此,学校将学习从静态的书本拓展到动态的自然,从有形的教室延伸到广阔的户外,与二十四节气蕴含的自然哲学碰撞出火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想象力、责任心,有助于学生形成热爱学习、勤于探索的品格。

以棉为媒,多重体验传统技艺

2019年9月30日,学校迎来自己的第三个“丰收节”,学生们摘下半年来精心呵护的棉花,并将棉花进行脱籽晾晒。来年的谷雨时节之前,学校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动,如土布纺织技艺体验、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棉创大赛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学生体验纺线。

系统学习织染缝绣,全面深化非遗体验。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体验织、染、缝、绣这一系列传统手工技艺,学校邀请了郑芬兰来学校授课,将之前脱籽晾晒后纺成的棉线织成土布,让同学们体验传统纺线、织布的完整流程;通过学习扎染法,学生将土布染成别具一格的布料,然后用染好的土布缝制土布书皮;同时,学校还邀请了海南苗族绣女李海燕为学生讲授刺绣。

李海燕教学生刺绣。

分层级推进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让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学校给每个年级的学生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杨莹介绍,一年级的孩子们将棉花进行脱籽处理;二年级的孩子们采摘棉花;三年级的孩子用竹制纺锤进行手工纺线;四年级学生进行土布书皮的缝制;五、六年级的学生用棉线学习刺绣,并进行棉花画创作。

奚雪松带棉蕾社团学生在棉田里学习、记录。

以社团活动为主体,提供专业体验平台。为做到因材施教,学校成立了棉蕾社团,让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提升织、染、缝、绣传统技艺。同时在特定节日节点,学生会制作与棉花相关的手工艺品,如母亲节绣香包,教师节做胸花,新年做花束等。此外,学校还邀请奚雪松作为外聘老师、“小学生导师”,带领棉蕾社的孩子们深入学习棉花的生长变化及其原因。

褚字萱展示自己的棉花画作品《斑马》。

以棉创大赛为平台,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花束摆件、斑马棉花画和用棉花做成的扎染作品、刺绣品等,都表现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为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清华附中一体化下9所小学在2018年共同开展了棉花创意大赛,征集、评选学生参赛作品,并将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出。

校本教材《播种希望——校园中的半亩棉田》以及学生手工棉创作品。

编印校本教材,推进规范化教学。“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校本课程历经四季寒暑,在全校师生共同耕耘与见证下结出丰硕成果。2018年10月,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组编的《播种希望——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正式出版。从春季清明下锄,到秋季丰收采摘,再到冬天纺线织布,该书将“半亩棉田”实践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成为开展“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校本课程及相关活动的指南。

学生在棉田里观察、记录。

“校园中的半亩棉田”通过棉花连接了自然与人文,让同学们对非遗综合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让自然科学在非遗中的作用得以体现。从自然端的植物生长,到人文端的织、染、缝、绣,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为同学们展示了不一样的非遗。

多地互动,共同推进非遗进校园

“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校本课程横跨整年,孩子们亲手翻挖土地、放苗扎孔、除虫拔草、采摘棉花、纺线、染色、织布、缝书皮,经历了从一粒棉籽到土布书皮的华丽转身。如今,“校园中的半亩棉田”经验模式也被推广到全国多地的中小学校当中。

2018年6月28日,“校园中的半亩棉田”落地山西祁县,“乔堡棉田”成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的校外研学基地。2019年4月,也是在谷雨时节,项目落地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随着“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活动的推广和发展,半亩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有些学校无法提供空余的场地来种植棉花。当谈及这些问题时,孟卫东说道:“下一步,学校将考虑在种植箱中种棉花,以减少空间限制。同时,通过灵活的种植方式,将板蓝根、向日葵等染料作物加入种植名单中,为日后更丰富、系统的非遗体验提供基础作物。”

2018年5月6日,山西祁县乔家堡棉田第一届播种节举行。

在“校园中的半亩棉田”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田间劳作的喜悦,还加深了对非遗技艺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奚雪松表示,希望“半亩棉田”能成为自然与人文、大学与小学、农业与文创的纽带,也希望“半亩棉田”能够在更多学校落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项目组)

(来源:中国青年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并列式结构作文 品德修养作文 我的朋友200字作文 辽宁卷作文 五年级作文250字 我最喜欢的植物作文 一路欢歌作文 我的母亲500字作文 写事的作文六年级 我的母亲作文400字 关于美食的英语作文 关于毅力的作文 我的好朋友二年级作文 交通安全英语作文 我渴望什么作文 关于乡下的作文 三年级数学作文 开学了作文怎么写 珍惜当下的作文 防校园欺凌作文 食趣作文 母亲的背影作文 我的老师二年级作文 最美的礼物作文 关于突破的作文 西安游记作文 第一次做饭的作文 关于夕阳的作文 舞龙舞狮作文 团队合作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