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为赚钱得罪所有亲人 渴望将母亲的钱还干净

2020-11-24 01:10:01
相关推荐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在《留情》中张爱玲颇为落寞的为敦凤的感情提笔,却又命中注定般,道尽了自己的一生。

人生在世,但凡再凉薄之人,也终究是有些牵挂与感情的,张爱玲也是如此。

只是可惜她耗尽了所有的温柔,却偏偏忘记了为自己至亲之人留情。

旧上海的纸醉金迷中,她是高歌着“出名要趁早”的黑天鹅,拍拍翅膀,陈年的家常、街头巷尾的谈资就变成了活色生香的故事。

人们陶醉于她精心谱写的悲歌,在她苍凉的世界中落泪,却从未看透她孤芳自赏的一生背后,那些真实的、属于她家庭的故事。

图 | 张爱玲

01

那个不快乐的母亲,伤我最深

在张爱玲一生众多的感情中,母亲带来的痛苦是深刻的。

在张爱玲的亲人中,她也偏偏是与母亲最相像的。母亲是张爱玲人生的启蒙者,张爱玲童年的印象里黄逸梵是优雅美丽的,也是温柔细腻的。即便日后,黄逸梵摇身一变成“出走的娜拉”,弃幼小的张爱玲姐弟不顾时,母亲也仍旧是张爱玲眼中倾佩的对象。

黄逸梵第一次回国时,曾与张爱玲姐弟同住一段时间。在新潮文化的熏陶下,她越发迷人,也越发寂寞。

一次偶然,黄逸梵将自己在国外的种种遭遇像讲故事一样说给孩子们听,动情之处,年仅8岁的张爱玲竟然掉下了眼泪。

黄逸梵于是对弟弟说:“你看姐姐不是为了吃不到糖而哭的。”

图 | 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她曾经吃过的那些苦,竟然在8岁的女儿这里,引起了共鸣。面对女儿丰富的感知力和同理心,她第一次感觉到,在这个世上,她竟然有个小小的知音。

幸福的时光没有持续太久,待到黄逸梵再次回国时,张爱玲已经17岁。

17岁的张爱玲脾气古怪,瘦小的身体内有着深深的孤单和高傲。她满怀期待的,去追寻这个自小仰慕到大的身影,渴望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个多情的母亲。

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张爱玲逃离父亲的家投奔了母亲。黄逸梵给了她两个选择:读书或者嫁人,张爱玲选择了前者。

母亲花着巨资为张爱玲聘请名师,希望她出落成如同她一般的名媛。

可张爱玲却表现得出奇的愚笨,不会缝补,不能优雅的谈笑风生。

这让黄逸梵异常沮丧与恼怒:“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刻薄的话语字字诛心,深深刺痛了张爱玲的内心,再没有什么怨毒的话,能比母亲的否定更让敏感的她愈发自惭形秽。

后来,黄逸梵的经济开始拮据起来,面对张爱玲每月要缴纳的学费,黄逸梵对待张爱玲开始失去耐心,说话阴阳怪气。

图 | 母亲黄逸梵

黄逸梵是一个小家子气,又极其懂得及时行乐的人,这对之后张爱玲的感情观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在母亲家中低三下四要钱的经历,让张爱玲对金钱有了偏执的解读。

她心中产生了一丝疑惑,母亲常常在她需要学费时才变得异常刻薄,而平日虽说不上和蔼可亲,大体也说得过去。是不是只要自己有了钱,这段不断被抽丝的母女情谊就能恢复如初?

张爱玲是不了解黄逸梵的。

她从未深切地体会到过,这个骨子里浪漫多情的女人的真正需求。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的误解,面对自己幻想出的‘真实’的母亲,一点点的弥补,这些年错失的感情。

她拼命地攒钱,对待稿费斤斤计较,平时生活中也颇为小气。

当她欢呼雀跃的将一条金子放进母亲手中时,她静静等待着,等待母亲的赞许,等待那段被冰封已久的感情融化。

她心里有个美好的梦——把欠黄逸梵的钱还干净了,她们就平等了,就可以重新做回母女了。

黄逸梵却哭了:“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虎毒不食子暧。”

母女一场,可黄逸梵也未曾了解过张爱玲。

许多年后黄逸梵病重,时日无多,她写信给女儿:“现在就只想再见你一面。”

张爱玲最终也没有去。

图 | 年轻时的母亲

多年积怨,一朝化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其实,最让她尴尬的是,她连买一张去伦敦的机票钱都没有,但她还是给母亲寄去了信和一点钱。

一个月以后,黄逸梵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她的遗产寄到了张爱玲在美国的住处,箱子里满满当当是值钱的古董。得知母亲去世,张爱玲大病了一场,原来母亲从来都不是缺钱。

许多年后一位教书的吴先生曾询问张爱玲她在自言自语般的说着什么,张爱玲回答“抱歉,怠慢你了,我在与我母亲说话。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的,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

吴先生听罢,含泪离去。

对于张爱玲与黄逸梵的关系,常常有人解读她们为相似,却不相爱。

可从真实的事件出发,我们就能看出张爱玲的母女关系其实并不是大众理解中的“母女劫”。事实恰恰相反,她们心中一直深爱着彼此。

张爱玲心中的母亲曾贵如一尊佛,也曾在自己小说中变成一个自私又凉薄的女人。可身处晚年,张爱玲还是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解开了对黄逸梵的误解,将她列到《爱恨录》中“我爱的人”。

图 | 母亲在邮轮上,倩影美丽

在黄逸梵眼里,张爱玲是个性格顽劣的孩子,她未按照母亲设想的路前行,却另辟蹊径更快地到达了顶峰。有这样的孩子,黄逸梵是自豪又愧疚的,同样是多年未见的两个孩子,黄逸梵只将遗产全部赠给了张爱玲。

黄逸梵的心是有偏颇的,对她自己是,对她的孩子也是。

母女二人穷尽一生,才发觉最舍不得的人就是彼此。

不是所有以爱为理由的行为都是值得原谅的,母女二人便是如此,在对彼此错误的解读中,二人渐行渐远,无处寄托的爱恋变成刺骨锋利的伤害。

张爱玲自述受母亲伤害最深,而同时,张爱玲对黄逸梵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情至深处,未曾言表,就这样错过了一生。

02

后母的心,她明明是懂的

谈到张爱玲与继母孙用蕃的关系,要提起张爱玲的一段描述。

“我父亲要结婚了,姑姑初次告诉我这消息,是在夏夜的小阳台上。我哭了,因为看过太多的关于后母的小说,万万没想到会应在我身上。我只有一个迫切的感觉: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件事发生。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

从张爱玲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一开始对继母就是有敌意的。

她日后的小说中也将孙用蕃描写成一个尖酸刻薄,吸食鸦片、不断挑唆父亲的形象。

图 | 后母孙用蕃(左)

可真实的孙用蕃在嫁给张志沂之前,曾是孙宝琦家赫赫有名的“七小姐”。民国总理孙宝琦拥有一妻四妾,府上儿女成群。在总共十六个女儿中,七小姐孙用蕃于家族内外的名气仅次于大姐孙用慧(孙用慧后来嫁给洋务重臣盛宣怀的四子、人称“盛老四”的盛恩颐)。

她为人精明,派头十足,交际广泛,和赵四小姐、朱五、陆小曼、唐瑛她们都是“死党”,也算是上海名媛圈子里的一个风云人物。

孙用蕃做了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的继母后,并不是一个一心给他们穿小鞋的“后妈”,而是一直想和两个孩子搞好关系。

孙用蕃先是琢磨着自己的几个妹妹,在年岁上都同张爱玲差不多,便带着她们一同搬进了张家,好让张家姐弟有个伴。哪知,张爱玲生性孤傲,根本不屑于与孙家姐妹玩耍。

孙用蕃没有放弃对张爱玲的讨好,孙家女眷众多,关系好的姐妹间常常换着衣服穿。孙用蕃就从娘家带来两箱旧衣服,任张爱玲与妹妹挑选。妹妹们欢呼雀跃,而张爱玲却在一边冷着脸。

张爱玲笔下的这段经历也颇为戏剧性——“猪肝色的旧布旗袍似乎还死气沉沉地贴在身上” ,穿后母的旧棉袍,就像是“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

张爱玲为什么这么讨厌孙用蕃?原因有二。

张爱玲小时受父母熏陶,读了很多有关后母的小说,自然对这个身份无比厌恶。更何况孙用蕃功课做得不够,几次拍张爱玲的马屁都拍到马蹄上。

而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要提到黄逸梵。孙用蕃进门时,张爱玲14岁,正是对母亲离去思念至深的时候。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还不太懂很多道理,但有一点却是张爱玲无法质疑的,孙用蕃的出现,断绝了母亲回来的后路。

黄逸梵是高傲的,也将这种高傲传给了张爱玲。她审视这位后母,不高不美,甚至还吊着烟枪,样样都比不上张爱玲倾佩无比的黄逸梵。

张爱玲是排斥孙用蕃的,她对后母的反抗成为了她对生母忠贞的一种方式。

张爱玲的小说中多次提到她与继母的“一记耳光”事件,小说中戏剧性的记述了张爱玲探望母亲,回家后就遭到了后母的一记耳光和父亲的一顿毒打,事后还将她囚禁起来,不允许她出门。

而真实的事件其实是有一次张爱玲回家较晚,孙用蕃责备她说:“这么晚才回家,也不浼一声!”张爱玲也不痛快,随口敷衍了一句便要上楼。孙用蕃就伸出手想拦住她,让她把话说清楚。

没有“骂开了”,也没有动手打她“嘴巴子”。张爱玲当时其实也没有所谓的“本能反击”,只是机警地伸手推了后母的手一下。不巧正扭了腰,后母“哎哟”一声,惊动了楼上的父亲。

可见,孙用蕃并没有一路尖叫着“她打我!她打我!”去向父亲告状,而张父就更加不可能为了这桩事将张爱玲“一阵拳打脚踢”了。

图 | 孙用蕃

事后张爱玲的确被隔离了一段时间,不过是因为生了疟疾,怕传染给家人。

生活中,张爱玲也不是处处都与孙用蕃为敌的,心情好时,母女二人也能谈笑风生,更有甚之,张爱玲写过一篇作文《后母的心》机缘巧合被孙用蕃看见,孙用蕃还偷着笑了好久。

后来,张爱玲在自传体小说《雷峰塔》的第三章中也改变态度地忏悔了,说是“误解了、亵渎了后母孙用蕃的一番良苦用心”。

张爱玲其实是知道后母的用心良苦,从她对待父亲,照看弟弟。某种意义上讲,张爱玲不得不承认,比起黄逸梵,孙用蕃的确是一个好妻子。

那为什么张爱玲要在书中将孙用蕃写得如此刻薄呢?

从商业写作角度出发,大概是为了戏剧效果而去迎合了读者的喜好吧。毕竟,大户家族的勾心斗角,爱恨情仇,更能满足八卦口味和挑起大众的好奇。这也正是张爱玲作品的卖点之一。

张爱玲要出名、要赚钱,一个孤身立足上海滩的女人实属不易,对张爱玲隐瞒故事的行为,我们也不必过多苛责。

为了谋生,张爱玲在太多的故事中掺了水。她从自小生活的宅院中取材,将街头巷尾男男女女的小事,加以夸张的润色就变成赞不绝口的故事。

她的心中就没有一次愧疚吗?也许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偷偷擦干眼泪,心中细细盘算,谁会真的把小说讲的故事信以为真呢?

如果有的话,那也一定是小说背后真实的人。

依张爱玲看来,她的成名就已经得罪了全部的亲人。要在狗血淋漓的批判之后,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般和和睦睦的在一起生活的场景是她无法接受的,就算张爱玲的家人原谅她小说中夸张的用词,张爱玲也是不会原谅自己,不能再回到当初的。

所以张爱玲一生写文都苍凉无比,她其实自己早就看到了自己最后的结局。她拒绝了所有的亲人,在小说中对他们大加讽刺后,在晚年到来之时,一个人搬家四次,不愿被人找到,被人提起。

她蜷缩在小房子中整日不愿出门,倒也就这样度过十余年,也许这对她来说反而是一个好结局。

1995年9月,张爱玲去世,身边无一亲人。

此后世间再无奇女子名为张爱玲。

文 | 俏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想对老师说 作文 出路作文 描写沙漠景色的作文 作文新学期的计划 一件后悔的事作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 作文 想象作文600字初中 作文感谢妈妈 宁波罗蒙环球乐园作文 格林童话作文 海洋垃圾的作文 作文 基石 长城作文怎么写 一篇作文200字左右 一直向前走作文 家风的作文怎么写 看戏作文600字 四年级作文最难忘的事 初中的生活作文 家是港湾作文 科学发现作文 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作文呼唤 收玉米的作文 无声的语言作文 写植物的作文400 初中写人记事作文800字 什么同学作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暑假二三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