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禹州市刘门村:昔日“煤窝窝” 几年之间由富转贫

2020-11-24 08:25:01
相关推荐

9月12日,站在 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村部门口,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亮自豪地说:“你们看,眼前这几个山坡上种的都是柿子树。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柿子,那景色好看着哩!”

记者顺着李海亮手指的方向望去,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柿子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山上的柿子树,就是俺村的‘金疙瘩’。”李海亮说,“跟其他村不一样,俺村富过也穷过,现在算是刚走上振兴的道路。”

刘门村以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煤窝窝”,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十几口矿井。当时,村民大部分在矿上上班,拿着稳定的工资,收入比普通农民高很多。刘门村是十里八乡都羡慕的富裕村。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小型煤矿逐渐停业。2009年,刘门村所有的矿井全部关停。

习惯了靠资源吃饭的刘门村,像一台在高速运转中突然失速的机器,一下子失去了动力。当时,很多村民对未来茫然无措。

转型的阵痛随之而来。常年开采煤炭,使刘门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山林植被被破坏,地下水水位下降,耕地资源进一步枯竭。另外,习惯上班挣钱的村民不愿种地,也不想外出打工。因此,刘门村很快由富转贫,成了全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紧盯柿子树,勇摘贫困帽

村民茫然无措,村“两委”不能束手无策。不转型就是等死,转型才有振兴的希望。

早在2003年退耕还林时,刘门村“两委”就发动全村在退耕还林的1307亩荒山上种植了柿子树。2006年,柿子树挂果,但是由于他们当时选择的黄金柿含水量较大,做出的柿饼和柿子醋品质不佳。

2010年之后,刘门村的经济每况愈下。为了找到出路,村“两委”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全体党员干部经过认真研究、讨论,认为村子有种植柿子树的历史,应该在柿子树上做文章。说干就干,刘门村“两委”成员四处打听、求教,最终选中了陕西富平尖柿。李海亮介绍,陕西富平的柿饼因为甜度高、营养丰富,在全国非常出名。

第二次试种,刘门村“两委”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由大规模种植转为小规模试种,设立了30亩试验田。第二次试种因为缺乏技术也以失败告终。

连续失败两次,给刘门村“两委”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陕西富平柿饼良好的经济效益,让刘门村“两委”坚信,刘门村只要引种成功,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凭借不认输、不服输的劲头,以及认定目标坚持到底的勇气,刘门村“两委”决定继续试种陕西富平尖柿。

为了补齐缺乏柿子种植技术的短板,2013年,刘门村从许昌市邀请林业专家毕巧玲进行指导。毕巧玲深入研究了刘门村和陕西富平的土壤、气候、海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并且手把手教给刘门村的村民。

2015年,刘门村试种的陕西富平尖柿成功挂果。经过检测,其收获的柿子在甜度和营养成分方面达到了要求。当年,5000多公斤柿子做成的柿饼销售一空。2016年,刘门村的尖柿产量为几万公斤,带动了120名贫困人员就业。贫困户依托柿子产业收入36万元。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50人脱贫,刘门村成功脱贫摘帽。

做好“柿文章”,5年荒山变“金山”

种尖柿、做柿饼带来的收益,让刘门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刘门村“两委”看准时机、趁热打铁,2016年以来先后成立了“绿航”“三阳”“众颖”等5个农业合作社和禹州市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或公司。刘门村开始探索建立“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模式。目前,刘门村已种植尖柿、黑柿、山柿等10个品种,开发出烘柿、柿饼、柿子醋等产品,建设了柿饼晾晒场、柿饼加工厂、柿子醋窖藏车间等,并在郑州、许昌、禹州等城市建立了15个销售点,打造出一条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柿子产业链。

2019年,刘门村共种植尖柿3360余亩,产量达28万公斤,产出柿饼6.5万公斤,加工柿子醋1.1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60万元、利润68万元,安置了137名本村贫困人员稳定就业。

“没有柿子,就没有俺现在幸福稳定的生活。”刘门村村民袁国长感慨地说。袁国长曾在该村的煤矿工作,矿井关停后,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14年,他在被认定为贫困户后,试种了五六亩柿树。2015年,他家仅凭柿子,收入就超过万元。2016年,袁国长家实现脱贫摘帽。

“近几年,我们的柿饼通过网络已经走向全国。”李海亮兴致勃勃地说,“到了秋天,柿饼一做出来,一两个月就销售一空。”

5年时间,刘门村平整了千亩荒山,种了16万余棵柿子树,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金山银山”。

产兴业旺,阔步走在乡村振兴路上

一“柿”成,事事成。村子有了钱,就有为村民办实事的底气。富裕起来的刘门村,开始在民生建设、人居环境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努力打造“魅力刘门”。

“这两年,我们村建设了上区、下区两个现代化新村,村民的庭院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李海亮说。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便利,刘门村还建起了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场所;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02盏,对村主次干道进行了绿化提升;建设了村部、戏曲大舞台和游园,提升了村子的品位。

“为了让村里的独居、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我们还建立了幸福院,确保他们老有所养。”李海亮介绍。此外,为了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刘门村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优秀教师”“优秀保洁员”“优秀共产党员”“柿子种植大户”“五好示范庭院”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致力打造产兴民旺的美丽乡村。

产业是脱贫的基石,是振兴的希望。“下一步,我们要下大力气,把柿子产业做大做强。”李海亮说,2020年,该村柿子树种植面积为4000余亩,挂果1800余亩,产优质柿子40万公斤,加工柿饼10万公斤、柿子醋2万公斤。

接下来,刘门村将围绕柿子,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发柿饼附加产业上做文章,践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在脱贫致富的振兴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王志鹏 孙学涛 李红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玉兔之死高考作文 关于诸子百家的作文 我爱中秋节作文 重渡沟一日游作文 幸福就是现在作文 写事作文六百字 闯祸作文 最优秀的作文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英语暑假作文50词左右 老师的手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指导 合唱作文 变化作文500 触动心灵的爱作文 感谢父母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记叙文 我们心中的好老师作文 研学旅行作文 四百字写事的作文 关于导盲犬的作文 学生会感想800字作文 秋天的作文好词好句 筚路蓝缕的启示作文 写父母的作文 劝爸爸戒酒作文 家乡巨变作文 我会查字典作文 关于空气的作文 初一作文我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