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经验贴丨2019级人大新闻传播考研学硕392分成功上岸!

2020-11-26 14:35:01
相关推荐

小羊说

zxj师姐交给我这篇经验贴的时候,非常迟疑,她怕给不了大家什么经验。因为按照她所说,她讨厌背书,学习的时长也不够,复习方法也很“佛系”。但当我读完这篇经验贴,热泪盈眶,我真的为你骄傲!zxj师姐,请允许我称呼你“考研界张曼玉”。张曼玉,你传递给大家的对于新闻传播的热爱、兴趣以及最最重要的思考,已经是最宝贵的学习经验之谈。这也是我们小羊班的班训:快乐学习。你可以非常努力,也可以非常功利,但是学习的第一要义,永远都应该是快乐和兴趣。功利之心和坚持,终究会在长久的复习中被消磨殆尽,能支撑你走到终点的,一定还有一些努力之外的东西,比如信念,比如发自内心的热爱。

zxj师姐,人大新闻学院学硕初试分数392分。史论124分,实务123分,政治68分,英语77分。二战小仙女,小羊人大班两届学员。本科数学类专业。

小羊说:张曼玉!!我好像收到这篇经验贴才知道你是数学类专业……厉害啊!我们全程班90%以上都是跨专业0基础同学,而且往往这种情况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正在犹豫跨专业的小伙伴,zxj师姐为你们打了样,不要怕,你可以!

JetztCro - Melodie

zxj师姐:这篇经验贴的主人是个过分随性的人,学习与否全看心情。相比起其他考研er动辄14个小时,我平均下来每天只有6-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即使是为二战党,第二年的备考也没有多一分的上进觉悟。

九月后坐在图书馆的日子里,每一天中午的大太阳都是对我的考验,因为我很有可能心血来潮就背上我的小书包出去看风景了。这篇经验贴并不是很主流的励志经验贴,在我看来,不如称之为《一个把每一秒的学习都当成乐趣的二战党的自白》。

老羊敲黑板!!我火急火燎地跑了出来,虽然zxj师姐打样成功,但大家还是要每天保证至少8小时学习时间!最好能突破10小时!嘿嘿,能够短期高效备考,zxj师姐作为考研界张曼玉,应该是有什么过人的学习方法吧~往下看!

01

热血支撑的两年

我是三跨二战的考生,本科就读于某理工学校的数学类专业,决定跨考文科还被老师劝阻过。一战人大学硕,出分数线的时候,我乐了,只差了十几分,好像也不是太差啊?于是也没管排名,没管报录比,没管缩招的传言,美滋滋地选择了二战。

二战唯一的改变是报名的时候从传播学改成了新闻学。说实话,两年来我一刻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选择。最初我只觉得专业都跨了,干脆玩个大的。都说人大的新闻传播是最厉害的,就是它了。然而后来,我莽夫一样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不知道你有没有那种体会,就是在了解了某些东西以后感觉自己身处的整个环境都发生了改变,你看待很多事物的视角都和往常不再一样,会因为看到了事物的另一层真实而惊喜,会因为换了站位去思考问题而备受鼓舞。这就是学习新闻传播时候我的感受。

我读那些备考的教材,所有出发点都不是“这本里面会不会有考点”,而是“这本书会说些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于是整个阅读过程中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好奇心是越存在越强大的,这种开拓新领域的惊喜带来的是我从没有过的旺盛求知欲。

在学习我的本科专业的时候我充满了功利心,只考虑知识和考试的关联程度以及我的专业可能的就业前景。但是学习新闻传播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比起跨考成功与否,我更喜欢的是在考研这样一个大目标的激励下,我可以不断学习这些新知识的过程。如果不是跨考新闻传播,我很有可能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失去阅读的兴趣,并难以产生对人文类学科的真正敬畏。

不知道哪一天开始,我会不自觉地用传播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在把自己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真实生活中的时候,其实是一个“祛魅”和“重建认知”的过程,一边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一边产生很多疑问。新的发现可以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而新的疑问则会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有时候我还会用人内传播的理论分析我自己···然后激发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考完就去看了心理学的书。

我没打算劝大家像我一样以享乐的心态去学习,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世俗中真正发掘出知识的乐趣,尤其是没有跨考的同学,很难像我一样有“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但是也许你可以从我的反应和心态当中反观你的学习内容,白纸黑字和严肃理论的外衣下是鲜活而永存的思维方式。这些来自无数前人的知识点真正意义不为了谁的文凭和职业而存在,而是思考的结果和有趣规律的总结,带着灵光一闪的雀跃。

你的学习过程可以带着功利心和求胜欲望,但是累的时候要知道,知识并不承担这些。比起总结考试当中写什么更得分,把它们内化到你的思维中,才是真正而长久的得到。

02

佛系备考与雷区预警

在这一部分我讲一下具体我是怎么备考的。我的复习方法相对佛系,靠着我所说的对于这一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加持,因此具有了无限的力量!

专业一:实务

此处疯狂跪谢羊姐!!!实务全程只跟羊姐一人,二战还吃了羊姐前一年给的老本儿。能靠脸吃饭的羊姐非要靠实力,让我这个颜值都不够的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张曼玉你住嘴!!)

一战的时候我的实务成绩是110,在那一年算是比较高的了。二战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在史论上,实务投入的精力很少很少,后文会告诉大家有多么少。

我整个专业一实务部分全部都是羊姐打下来的基础。一战的时候跟了羊姐的人大全程班,后来二战准备的时候依然用了去年羊姐的资料。羊姐的实务课很注重排雷,我做笔记的时候也是反复记了很多不能踩的实务雷区,两次备考的复习重点都是日常作业批改中被指出来的问题和防雷笔记。

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对专业一就是跟着羊姐走,写新闻写评论,然后收到得分忽高忽低的作业反馈。课程结束之后我把所有的题目、作业批改和参考答案都打印了出来,总结了每次作业中的问题。后来这些打印出来的作业成了我第二年备考专业一的全部复习资料。

虽然看到作业评分高会心情好很久,但是实际上写羊姐的作业的时候我抱着的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心情,每次一有拿不准的写法就一定会写到作业中……这样下来到最后我对实务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疑问了,心中所有的不确定都在一次次的作业批改中被认可/推翻。

这里题外话again:无论是模拟还是作业批改,大家都要谨记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高分低分都与你的最后结果毫无关系,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过程中有没有发掘新的收获。所以平时心里关于答题的不确定和疑问都可以尝试写进作业中(对不住了负责批改的助教们),通过被否定或者被认可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前写作业的时候羊姐班的助教们会回答我留的的问题并毫不留情指出乱来的地方,这个过程虽然扎心但是确实可以令人印象深刻到不敢再犯了。

另外备考过程中养成看新闻和评论的习惯对实务写作很有帮助。每篇评论的结构、论点和立意,消息的标题、导语和用词,都是我们在阅读中可以回溯到羊姐强调过的知识上的。同时,阅读新闻和评论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培养新闻敏感的过程。幸好我们学的是新闻,有心者处处皆学问呀。

二战备考的时候,直到十月底才反应过来还没有复习实务。然后回家就翻出来一战的作业和羊姐课上的笔记。把笔记看了一遍之后就对着去年作业的材料和题目重写作业,自己对着笔记和参考答案批改···这个过程大概几天就结束了,除了日常阅读新京报评论和人民日报评论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练习过程。

现在想起来实务写作更像是一种技能,掌握了的部分会一直在脑子里。实务并不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它有数不清的雷区。于是课外的思考和平时的勤学就变得格外重要。实务的学习不是你一定要坐在书桌前对着笔记啃,哪怕你坐在公交车上听着歌刷手机,也是可以戳开新京报公众号看看学者们都是怎么写评论的。

作为一个每天去自习都背着公交卡随时准备出去玩的人,我真的是很争分夺秒了。

专业二:史论

我是一个有点懒的人,所以我的笔记不仅少之又少,还非常随意。多数时候是各种箭头和简化的流程图串联起来知识点,花时间整理框架和专题是不可能的。那我是怎么复习框架和专题的呢?闭上眼睛想一下,自己提几个问题脑子里能冒出来东西,嘀嘀咕咕几句能说个所以然,OK,过了。

看似很简单也确实很随意,但是我脑子里的这些东西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二战过程中史论的备考除了第一年羊姐课上建立的基础和知识架构,我几乎是全靠庞大的阅读量撑起来。我本人是个非常爱看书,而且很擅长看书的人,备考中我充分利用了这样的优势另辟蹊径复习了史论的内容。

除了人大的建议数目书目之外,我还阅读了其他学校的传播学和新闻学教材,以及诸如《童年的消逝》、《乌合之众》这些传播学经典和人大老师编著的其他教材。林林总总下来我大概读了50本新闻传播相关的书吧,其中《范式与流派》这样的必读核心参考书还反复阅读了多遍。

因为不爱也不擅长背书,新闻史就变得很头疼。在我发现我死也背不下来新闻史以后,就买了其他版本的新闻传播史教材。这些补充教材没有一本是考研推荐书,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容上故事性很强,比我们熟悉的那几本中外新史更具有可读性。然后我通过阅读自己补充的新闻史教材一方面强化了记忆,另一方面因为情节性强而有效记住了新闻史上大事的时间线和多维度的细节。最后再利用前一年羊姐全程班的笔记和参考书目进行补充和细化,一个历史白痴就这样进行了自我拯救。

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学习我是“全靠个人兴趣开挂的”。就像我第一部分说的那样,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都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热情让我没有一刻觉得自己的学习枯燥过,那些很励志的“咬牙坚持”桥段我没有经历过,在我看来学习这些是一种享受,不需要我痛苦死撑。

能完成庞大的阅读也来源于此。十一月开始阅读论文以后,最高效的时候我能一天看几十篇论文。有人会产生质疑,这样真的不是走马观花吗?

实际上,我读论文不是“这个老师名气很大这篇论文很重要”的心情,而是“让我看看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怎么说的”。所以比起看论文、提炼观点、记忆这样的常规流程,我的论文阅读更像是一个答疑解惑从而恍然大悟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在看了标题以后会带着个人思考和疑问,如果这一篇没有解决问题就再来一篇。这样的好处是基本读完就能把很多观点记住了,不好的是因为确实没有刻意总结,所以实际上即使产生了印象,也是带了选择性的,很有可能存在盲区。这大概是高效的必然代价——无法面面俱到。

两年的备考我都只用了羊姐全程班的笔记。第二年的时候自己在羊姐整理的的框架基础上补充了些东西,基本上就是全部的笔记了。我是一个能动脑就不动手的懒人,考新传专业不自己整理笔记宛若一股浊流……所以分享这些给大家的时候很担心会有人觉得“啊这也可以”,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

无论动笔不动笔,用什么方法去学习,都因人而异。我们看再多的经验贴,都只是了解下可以有什么样的方法,而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情况不会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其实第一年的时候我在学习方法上碰过壁,做了一些无用功。当时就是因为身为纯理科生跨考文科实在不自信,并且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一门全新的专业。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佛系学习法(误),才算是最终学有所得。我指的并不是最后真正成为人大的学生这种还存在不确定性的结果,而是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极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些知识,也不会有全新的眼界和视角。

非要总结一下这一部分参考意义不大的备考经历,就是两个字:思考。思考是一个知识内化和推动活学活用的过程。

另外,作为理跨文的考生,我特别反感文科学习就是背书的想法,这无异于直接抠掉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并否认了人文学科领域的智慧。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学习都不可能是背书这么简单的事。知识的内化和得到从来都是需要动脑的,人文学科在谨慎的观察和缜密的推理上面一点也不比理工科少,甚至很多时候需要结合更加广阔的背景知识和现实条件。

政治

实际上政治我投入的精力并不多。而且我不喜欢背书,考试前一天还在背肖四,发现记不住了干脆就不背了。但是!不要认为这样也可以凭运气不考太差!1000题和肖八的选择题我是正儿八经各刷了两遍的,后来也专门复习了错题。大题方面我只试图背了肖四,然而到最后也没背完。这里我来告诉大家怎么做到啥大题也没背住就在政治考场上写满(大雾)。

真的要死要活背不住答案也别慌,面对大题的分析能力可以多少弥补一下。在我看来比起死记硬背一堆答案,不如通过观察题目找到它暗示的知识点。如果不会找,就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和答案去总结,找到答题的思路。我在政治上投入的时间少,成绩也不亮眼。备考过程中我认为自己最值得借鉴的一点就是面对大题和参考答案我会去思考,分析该从哪些角度去做答,答题的思路是什么,哪些关键词可以得分,答题时候该怎么去说一些增加字数的套话(哈哈哈划掉= =)。政治的备考中可能不会有太多人像对专业课那样认真抠知识点,所以技巧是可以弥补投入时间不足的。

但是!!!还是要认真学政治啊!别学我啊!!政治是完全有能力帮你把总分和其他人拉开距离的!!选择题一定要多刷多记!两年来每一次考场上我都出现了面对政治选择题懵逼的情况!!血泪教训!要重视选择题啊同志们!真的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知识点的!

英语一

英语考试的时候我感冒了,享受到了监考老师送纸搓鼻涕的特殊待遇。感冒多少会有点影响状态,感觉上会有点懵。但是转念一想,我状态好了可能成绩也这样。

插句题外话。考场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可能直接影响到考试状态。比如我考英语的时候就一直在头晕眼睛酸,还各种流鼻涕打喷嚏;复试笔试的时候因为两个月没动笔,答题时候手生到全程卡壳(划重点之复试雷区),差点没写完。这里我想说,我们不可能每场考试都呈现出最佳的自我,如果真的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千万别自责。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只要记得一件事:在此刻尽我所能就好。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是拼尽了全力。

英语备考,我最下功夫的就是背单词。我有三本单词书,是根据不同需要买的。有一本新东方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帮我压缩了进度,一本《28天突破考研英语词汇》是大纲词汇乱序,一本《恋恋有词》总结了真题词汇词组,这三本加到一起我大概背了十遍。我背单词是有强迫症的,一定要把当天的任务完成。生词多的时候严格按照单词书划分的章节来背,后来生词少了一天就背好几章。除此之外我还背了好几遍真题参考答案解析里面的词汇,基本上没太大词汇死角。

背单词是一件开头很难的事,背了就忘是常态。所以我建议把背单词当成每天的一部分,遇到记不住的很眼生的词汇不要死磕,做个标记留个印象就过去,在下一轮中进一步强化,不把精力和耐心浪费在低频词汇上。有的放矢地背单词才可能让你在坚持中养成习惯。

两次备考中真题我刷了大概五遍吧。二战的时候以查漏补缺为主,刷了很多次真题以后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很敏感了,就会抠一下某篇文章和某个题型。建议大家刷很几套真题以后回头总结一下自己的问题多出现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题型的练习。遇到某个文章看不懂的时候听网课解读是很好的办法,你会发现原来做对这道题靠的不是阅读理解而是技巧···

英语作文我没有背过模板。我不知道监考老师的心情,但是我个人不喜欢模板痕迹的感觉。所以我的准备是毫不挑剔地读了很多范文,内化了一些句型和格式,然后考场上现写。但是并不知道自己作文到底多少分,所以不准备推荐这种方法。对大多数考生我还是建议多背一些例句和关联词,切记!别不分内容地生搬硬套!要知道自己背的东西是用在什么语气或者体裁中的,不要背个句子知道个意思就完了。很多英语翻译大致相同的词句,使用的场合和情感是存在差别的。

知识没有高下之分,得到即幸运。

03

写在最后

我必须要重申一下,最开头我说我的学习时间平均每天只有6-8小时,这是真的,但是这个数字远少于正常的备考建议时间。

实际上,准备考研并不是像我说的这么轻松的事。这6-8个小时里我始终是高效率状态,除此之外上文中也可以看出来,我会利用碎片时间思考和回溯知识点。我看似不具竞争力的备考过程并非吊儿郎当,无非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和节奏进行,充分适应了个人条件。所以,我的建议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做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用你的方式一点点靠近自己的目标。

两年来我始终觉得备考人大的这段经历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没有那么在意结果,只在偶尔冲动的时候才给自己打打鸡血。即使是现在,复试结束,除了等待结果什么也做不了的节点,我也反复告诉自己:能走到这里已经极其幸运了,生活不会永远如我所愿,惊喜和好运也不可能总眷顾我一个人。

跨考新传的决定是两年前的一次自我挑战,也是两年来每天都在发掘自己闪光点的契机。我以前不知道我可以热爱一门学科到这种程度,不带任何功利心去学习。这个过程一边培养了我批判的眼光,一边让我看到了世界变得更好的可能。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在本应变得世俗和稳重的年纪我突然有了一腔孤勇。

所以我还计较什么后果呢?这段经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对我而言足矣。

二战成绩一出来我就告诉了羊姐。跨考的第一年是羊姐、薯饼姐和其他助教们领我进的门,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专业第一批老师们,后来我所有的兴趣和热爱都和他们脱不了干系。那天告诉羊姐自己的成绩之后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就好像时光突然倒流回2018年出成绩那天,我把过去的这一天修改成了我最想要的样子。

分享我的这些自白给大家,很希望所有正在准备考研的你们可以意识到,考研也许会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你生活的重心,但是它并不是全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是你的余生中最鲜活的一天,与其为了什么而焦虑,不如想个办法享受当下,无论你在做什么。与其想着是和千万人竞争只能赢才行,不如看课本的时候相信能学这些东西真是有趣的事情。

学习不是负担,更不应该让你变成流水线的一部分,没必要空喊口号和自我感动。它实际上是任何一个人应该终身具有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能让你面对任何未知的结局都自信满满。就像我们爬山的时候总是会看沿途的风景,考研这条路上也并不是只有艰辛。这段经历你认真对待,无论结局如何,日后必然会开出花来,你的所有付出与沉淀,都是在等一个绽放的瞬间。

最后,祝你成功,

更祝你乐在其中。

锦鲤大王

给你带来考研好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渴望什么什么作文 端午节作文500 爱是什么 作文 作文并列式结构 四年级游记作文 作文的副标题是什么 有关端午的作文题目 作文600字写人 交通安全作文600字 车作文 一件小事700字作文 秋游动物园作文 作文为自己喝彩300字 刷子李作文 关爱动物的作文 有关信念的作文600字 关于另类的作文素材 我的童年作文800字初中 四年级作文学骑自行车 介绍家用电器的作文 运动鞋作文 以书会友作文 初中作文我的烦恼 有关立志的作文 感激有你作文 描写人物长相的作文 父爱如山400字作文 菊花的作文结尾 优秀作文图片 我的好朋友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