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科举制度在历史舞台中的利弊得失

2020-11-27 01:20:01
相关推荐

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灿烂辉煌的历史。这其中,科举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纵观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中国文化的发展无疑受到科举考试制度的深刻影响。就狭义的精神文化层面而言,这种影响体现在教育、经学、文学、史学、书法等各个领域。科举考试为国求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选取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为国所用,体现了国家政府的利益和意志,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希望和个人理想的途径。

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学为主要内容,提倡“忠、孝”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当时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这不仅稳固了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而且又提升了它的社会价值。所以,凡是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步入仕途的考生就必须对《四书》、《五经》这些古典经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读。就文学方面来说,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唐高宗以后,进士科的主要录取标准改为诗赋,明确的体现出了进士科的文学考试性质。读书人以科举入仕,工诗善赋,为安身立命的资本。历史上,唐代可称得上是有着浓重的学习诗赋的气氛,此种选才的标准使得唐代呈现出了“百家争鸣”式的大批诗人。“一方面唐代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词歌赋的繁荣,另一方面,以诗赋取士也就必然促使士子将心血浇漓于诗的创作,并形成推崇诗歌的社会风气,又反过来促进了唐代诗歌更加繁荣。换句话说,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诗文的兴盛是互为表里的。”再说八股文,即使被后人痛恨至极,也并非毫无一点用处。八股文只是一种标准化的考试文体,它与试帖诗类似,作八股文的训练使得明清士人大多善于作文属对。

再者,科举考试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书法的繁荣。唐代科举设有明书科,这个科目重要考文字和书法。因此,从理论上就对考明经、进士的举子提出了硬性要求——必须善于书法。考生在“省试”及第后,还要经过吏部的“铨选”四项科目考试——“身、言、书、判”。这其中的“书”就是观其书法是否“楷法遒美”,这种举措在客观上促成了唐代书风的盛行,成就了唐代空前绝后的楷书大观。当年政治舞台上身居高位的达官不仅是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更是擅长书法、水墨丹青的书画名家。政治家有王安石、包拯、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科学家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等;进士出身的文学大家如白居易、王维、贺知章、苏轼、欧阳修、柳宗元、韩愈等,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是赫赫有名、令人称道的。他们所做的书法、山水作品至今仍被视为至宝。重视史学更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通晓历史有助于观古而知今,鉴古知今有助于总结往来,趋利避害。科举考试中以史取士、让士子遍读史书的要求,保证了入仕官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史学知识,这对于中国古代史学的学习与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科举制自产生之日到废除那天止所历经的1300多年,足以见证了历朝历代的荣辱沉浮、发展灭亡,始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05年,清朝政府在当时的形势逼迫下不得不废止了科举制。从此,存在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彻底消失了,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科举制毕竟是中华文明智慧结集的产物,虽被废止了也不能够被全盘否定。通过科考择优取士,公平公正的选拔有用人才,在当时来讲是最为先进的方法。如果说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创新贡献,一点也不为过,它的深远影响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性的。不可否认的是,科举确是一把双刃剑,其利弊和影响是复杂而多方面的。总而言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科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

科举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结构、文化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这一点来看,科举客观上确实起到了巩固政权、维护统一、体现公平公正的作用。客观上虽然有促进学习、鼓励读书的功能,但同时也有影响科技发展与知识偏狭的弊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严重地束缚了士子的思想,使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很少创新,既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又阻碍了当时社会的科技进步。清末废除科举,究其原因,废掉的是八股取士的内容,而并非考试方法。再有,因为科举考试制度是代表着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文官选拔制度。所以,人才的选拔具有很大的狭隘性。中国历代的状元中有才华的人数不胜数,但最终身居高位做官的基本上是擅长人文政治、史学经典的人,而鲜少有精通经济发展和科技方面的人才。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种官本位对人才发展的限制的确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我们国家虽然有四大发明,却抵不住西方的“坚枪洋炮”,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的缘故而输给了西方国家。

另外,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已进入腐朽没落阶段,科举制度也不会幸免于难,最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废止。

总之,对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我们应本着辩证的、历史的、客观的、公正的态度去评价分析,优点和贡献已经得到公认,缺点和局限也决不可否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云南作文 作文真情 作文素材怎么写 探索作文 新时代作文 作文分类 航天作文 作文绿 英语旅行作文 小事 作文 作文好词 写风景作文 广州作文 鼓励作文 作文的题目有哪些 谢谢作文 水的作文 热爱的作文 眼睛作文 作文爬山 李作文 伙伴作文 科技的作文 作文人物 微作文 猫咪作文 平凡的作文 鱼的作文 比作文 作文大全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