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告别2019黔进2022︱贵州台江“名校长爸爸”陈立群:支教扶贫 一片丹心

2020-11-27 22:45:01
相关推荐

今年10月,台江支教校长陈立群家访时,将一袋水果塞给邰秀兰。回到家,邰秀兰打开袋子,里面放着的300元像催泪弹刺激着她的泪腺……

陈立群是浙江名校长,3年前退休后来到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起初,县里很多大小会议都邀请他参加,被他婉拒太多次,现在县里很多部门都不再打扰陈立群。而陈立群将这些开会、受访的时间都用在了学校教育、乡镇老师培训或是家访的路上。

“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我们都要抽时间家访,从源生家庭出发走进学生,培养他们的高远志向才能激发内生动力,从根源解决农村的贫困。”陈立群的话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与责任,以及更深层次的思考。台江县则很幸运,成为了最受益的地方。

民中师生的笑与泪

台江县民族中学综合楼前,十多面宣传栏的玻璃窗擦得透亮。宣传栏里挂着“学霸榜”,贴上了每个月优秀学生的照片和学习经验,一张三年升学率红榜格外显眼:2017年940人参考,一本43人,二本294人……2019年885人参考,一本107人,二本561人。“以前就一两人考取一本,榜单都不好意思挂。”民中老师说,从全州垫底的高中冲到了前列水平,这是一份3年的成绩单,也正是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的3年。

2016年8月,陈立群从全国重点高中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退休,拒绝私立学校百万年薪的聘请,来到贵州台江县民中支教,担任校长。

全校寄宿管理、改善师生伙食、解聘懒散教师、校长带头家访……陈立群的到来,让学校逐步规范。常年一身正装,不怒自威的形象,也让很多老师至今都“怕”他。

“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陈校长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留校学生周末不回家,也能碰上他来教室巡查自习情况。”民中办公室主任任伟娟说,陈校长是一个榜样,让他们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也让民中老师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之所以“害怕”陈校长,其实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心里带着惭愧。

陈立群可能还不知道,他被学生偷偷封为了“男神”,只要和哪个学生多聊两句,这名学生就能炫耀一整天。也有很多学生把他叫做“校长爸爸”,比如高三18班的邰秀兰。

今年9月,陈立群从北京领回“时代楷模”荣誉回到民中,他婉拒了很多媒体的采访,用腾出来的时间继续家访。台江县台拱镇五寨村邰秀兰的家是他第三次来,他带着水果和三百元钱,让明年即将高考的邰秀兰买点吃的补补身体。

邰秀兰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她现在寄宿在三伯家。“陈校长第一次来家访时,我哭了。”邰秀兰回忆说,当时陈校长温柔地说“校长与你同在”,让她又一次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这里的人为之自豪

“你们是民中的学生,你们陈校长厉害哦……”在台江县城或是下辖的乡镇村,穿着民中校服的学生会被羡慕的眼光包围。

台江县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这几年,台江人因两件事感到幸福,第一是医疗条件变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台江设立分院,就连外县居民也跑来台江看病。第二件事就是台江民中来了陈校长。“以前,台江初中生都想考到外县去,现在家长都想把娃娃转回来。”王师傅这样说。

台江县是杭州余杭区对口帮扶地区,这几年帮扶力度空前加大。从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后,陆陆续续又有几十名杭州老师来到民中支教。今年,杭州决定资助2000万元,为民中再建一栋综合大楼。软硬件兼备,台江民中的升学率大踏步前进。

以前,台拱镇五寨村五组村民邰正国劝大儿子放弃中考,即便考上了民中也难上大学,不如早一点出门打工。但这两年,邰正国和村民好几次见到陈校长来村里家访,村里几个学生还考上了大学,他们的想法也变了。“民中有这样的好校长,台江的娃娃有福了。”邰正国说,再过两年,他的小儿子也要面临中考,他希望儿子能考上民中。

“陈校长,我们就是冲着您来的。”两年前,学生深情的话语,让原本准备将台江民中管理教学理顺就离开的陈立群,延长了支教时间。“学生需要我,我怎么能离开。”一年又一年,师生依赖陈立群,陈立群也爱上了民中。

今年新学期,台江民中又迎来1000余名新生,这其中还有两个“甘霖班”,招收的是全州成绩优异的贫困生。这个陈立群主导创立的“甘霖班”,已经成为台江民中的金字招牌。陈立群说,他希望能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不被当下的贫困阻断了求学梦。他坚信考出一个孩子,就能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

用爱和责任做教育

在台江民中教师眼中,陈立群还像一位学者,在做一门关于“教育”的大学问。每一年学校师资、生源在变化,他思路从没停下。

“民中生源越来越好,按照原来的教学,他担心学生‘吃不饱’。”民中老师说,为了提高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陈校长今年提出“聚焦课堂”的思路,订了专业教育期刊让老师学习,进行“同课异构”比赛。前不久,陈立群又突发奇想,让全校一线老师以“如何提高课堂思维容量”为题写论文,几位老师理论结合实际的论文,还被评了优秀奖。

陈立群始终倡导关爱是教育的本源和灵魂,缺了关爱,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变得机械、呆板和教条。“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责任。”陈立群想把这种思想,深耕在每一位老师的心中。

“班里的每个娃,都是你的娃。”每次班主任会,陈立群都要反复强调,而老师们的参照物始终是这位正在讲话的校长。

新生摔伤双腿,家人负担不起,陈立群自掏腰包付了医疗费;学生辍学被亲戚带到广东打工,陈立群急得直跺脚,一天连打几十个电话,几乎用上了恳求的语气,请家长把孩子送回学校……

“他的桌子上长期放着药片,上了年纪家人也不在身边,还经常往乡下跑。”任伟娟感慨地说,陈校长是在用真心、动真情做教育,他想让更多农村孩子走出大山的心愿,一定不会等得太久。

【记者手记:期待涌现 更多的陈立群】

在来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前,陈立群曾到台江排山乡小江小学走访,目睹了12名学生在一间四面透风的木房里学习,他把这所小学的照片作为了自己的微信头像。这张照片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给钱总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不让贫困传给下一代。”在支教之初,陈立群就定下此行的目的:扶贫先扶志。他向民中教师传授的教育理念已不仅仅是提高“升学率”,而是尽力靠近每一个孩子,只有想方设法培养农村孩子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和高雅的志趣,才能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内生动力,从根源上摆脱贫困。

自从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每一届新生都要在学校的“志向林”里种下心愿,和志向树一起成长;一位高三学子在一篇名为《让精神脱贫》的作文中写道:“不以贫穷为借口,要以改变贫穷为志向,寒窗十载,背水一战,来年的花儿也为我绽放”,志气、志向跃然纸上;村民从劝孩子放弃中考,到希望孩子读书,也证实了陈立群在走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

在贵阳初中教育系统,目前支教已经成为职称评聘的硬指标。而每年,除了本省的优秀师资下沉农村外,贵州积极与外省结对子,教育发达地区源源不断选派优秀教师赴贵州支教。

前不久,一场“贵州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对口帮扶学术研讨会”在贵阳进行,千余名中国东部城市在贵州的支教老师和本地支教老师汇聚一堂,结合在农村的支教经历,以撰写论文、分组讨论等形式,探索贵州农村教育问题。来自杭州的支教老师李金甫说,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又涌现出了更多像陈立群这样胸怀家国的人民教师。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8全国卷作文 我关爱他人作文 关于祖国的作文200字 作文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我的老师作文500 尊敬的老师作文 200百字作文 有关海鸥的作文 新学期的打算初二作文 我会编童话作文 好朋友作文开头 他也是我的老师作文 作文五百字大全 与环境有关的英语作文 成长作文 什么的味道作文700字 五年级作文运动会 同桌冤家作文 清明节有感600字作文 有关玩的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暑假 拾起记忆的碎片作文 妈妈的一天作文400字 家人睡觉的作文 在温暖的阳光里作文 学习雷锋的作文 开学第一课初中作文 黄山的风景作文 初中生话题作文题目 与我同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