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看脸的时代自古就有 趣话科举考试那些事

2020-11-29 07:15:01
相关推荐

自隋文帝杨坚开创科举制,为庶族和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新的入仕途径,使社会精英有一个上升通道。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见到新科进士们一个个排着队、规规矩矩地走出殿后端门时,心中大喜,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矣!”科举考试分为好几场,内容包括四书五经、诏、诰、章、表内科,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策略等,类目繁多,比今天的高考还要复杂。所以就算我们现代人穿越回古代,也很难通过科举考试的,要不然范进中举之后也不会变疯掉了。

殿试

重貌不重才

我国封建社会的取仕,历朝都有不同的规定,但不论其内容如何,大都把身材、相貌作为一项重要标准。不少人尽管文采斐然,才华出众,但由于长相丑陋或身材矮小,不是遭上司的白眼就是得不到好的位置,个别的甚至终生不得为官。传说唐明皇时的钟馗,就因长相不佳而被除名。

捉鬼达人钟馗

至于录取标准,更是五花八门,除了看试卷外,相貌不好的举子也不能人选,这就把许多才高貌丑的人排斥在官场之外,清代科举取士,脸型最重要,“国”字脸第一, “田”字脸次之,其他如三角脸、倒三角脸统统弃之。所以有人常有怀“脸”不遇之感。

相貌堂堂的国字脸

那时的举子,不论长得好的还是长得差的,无不刻意修饰外表,千方百计使自己能够引人注目。有的人拔胡子,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一点,有太胖的少食忍饥,想尽办法减体重,太瘦弱的猛吃猛喝,增加体重,面黑的打粉底,尽量把自己搞的白一点,个子矮的穿起了“厚底儿”,一时间形成了“不重文章重脸膛”的庸俗风气。

判卷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进士叫应履平,开始,为福建德化县知县。三年任满之后,本来按当时的规定,是留是去,是升是降,须得参加吏部的甄别考试,然后根据其成绩如何而定。应履平考试的成绩很好,但是却因为所谓其貌不扬而落选了。对此他十分气愤,于是便在吏部的大门上题了一首打油诗:为官不用好文章,只需胡须与胖长。更有一般堪笑处,衣裳浆得硬梆梆。

古代官员

建文年间,一个叫王艮的很有才华,参加科举考试后,进入了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在殿试中,他的策论考了第一名,按理状元应该是他的。但是建文帝嫌他长得不好看,便将仪表堂堂的胡广选为状元,结果他成了第二名。像这类现象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是很常见的,很多人都因为自己那张脸耽误了前程。

判卷

不好写的八股文章

到明清时期,更是严重走样,科举考试出题不离“四书五经”,作文必用“八股文”,作为一种考试专用的规范文体,限制指定的考试内容。里面开头结尾格式性内容占一多半,真正提出观点就那几句话,配得上空洞无味之名。对于绞尽脑汁凑字数的考生和希望标准化判卷的考官来说合用,规矩越多意味着自由发挥的压力越小,对真想论证观点的人和读者来说完全是鸡肋,看起来花团锦簇实际大半脱裤子放屁。很多人皓首穷经一辈子,到最后两手空空。

八股文总论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除了小说外,还有13卷文集、诗6卷、词1卷,以及杂著5种,3出戏,曲14种。他的才华被后来称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但他从19岁科考,反反复复地考了44年,只因考试中八股文没写好,达不到朝廷的要求,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上。

有一个童生,一直考到六十岁,交卷时,长跪不起,说这辈子考了三十多次,从未中,现在要死了,希望考官开恩给一功名,死了也瞑目了。考官可怜境遇,于是答应给了他一个额外,在试卷上批到:年在花甲之外,文在理法之外,字在红格之外,进在额数之外。

八股文体

除了长相,名字也很重要。明甲辰开科,明世宗做梦听见打雷,正好有个考生叫秦鸣雷,于是被点为状元。明孝宗丙辰殿试后,对首揆徐文靖说,有个考生叫朱希周的,与国同姓。徐也随声附和说,其名希周,是希望大明像周朝一样八百年,大吉大利,于是钦点为状元。

上面是名字起好的,也有没起好的。江南武进人王国钧,同治七年进士,殿试列前十。慈禧阅卷,说“王国钧”与“亡国君”音同,被抑制三甲,后发往安徽任知县,终生潦倒。其实,国钧本来意思很好,是国之重器的意思,但慈禧却往那方面理解,虽然慈禧没用王国钧,但她的孙子溥仪还是作了亡国君。而科举制度也和大清王朝一样,走进历史的尘封中。

破轮?你给我等着!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官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题《项羽论》(当时拿破仑译作拿破轮)。一心钻在里出不来的考生闹出了笑话。一位考生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各取所需的科举

科举虽被誉为抡才大典,可实际上,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极高明的政治手段,它的一切目的,都是围绕着维持统治而进行的。由世家大族的私学为主转变为皇族设立的官学为主。是对撼动皇权的世袭制进行的某种制衡,解决了一个自秦汉到隋唐以来,一个皇权最大的威胁

进士诰书

在古代,任何一个有资格能读书的人,都是家中是有一定积蓄而能够专心科举,因为识字,在本乡也有足够的影响力,基本可以控制了本地的舆情,尤其是乡绅地主阶层,朝廷一定会用科举笼络,考试了就有功名,就能做官,学而优则仕,既为自己所用,同时又不去危害自己的统治。

科举考试名次

那么你既然要考,得先学正确的知识,于是四书五经就来了,教你君君臣臣,教你先修其身,后齐齐家,再治国平天下。在皇权极为强大的年代,朝廷选拔人才可以毫无信用可言,也不可能喜欢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打破,这个循环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秋天的作文叙事 家庭风暴作文 最珍贵的礼物作文800字 作文那只手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令我陶醉作文 我学会了下棋作文 女人作文 黄瓜作文300字 父亲节英语作文80词 以后的生活作文 黄瓜炒鸡蛋作文 作文写作网课 观察落叶作文 与书相遇作文 龟兔赛跑的作文 英语作文20词左右 如何管理好班级作文 插叙作文800字 感动的事作文350字 妈妈真能干作文 珍惜时间400字作文 以蜕变为话题的作文 学会留心作文 假如我是天使作文 圣诞礼物作文 习爷爷我想对您说作文 相伴话题作文 绿水青山的作文 遇见春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