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老北京文化:细说“古会”的来源 庙会是集市贸易形式之一

2020-11-30 16:30:01
相关推荐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25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最早的社祭就是通过固定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且用丰厚的祭品供奉它,请求神灵帮助人们实现靠人力难以达成的愿望。社祭的对象就是神灵。从本质上说,祭祀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祭祀的产生与人类早期对自然界感到神秘、恐惧有关。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认为是有神灵主宰,“万物有灵”的观念也由此产生,人类感激神灵,但也对他们心存敬畏,而古代先民们又相信人死后具有灵魂,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的影响。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因庙会的聚众作用,故庙会又称“庙市”。传说黄帝时代“日中为市”。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跟。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

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神灵相结合。其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行。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而这些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这种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在宗教界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助下,使庙会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这一时期的庙会不论从其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都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但就庙会的活动内容来说,仍偏重于祭神赛会,而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庙会的真正定型、完善则是在明清以至于近代。“熙熙攘攘人如云,适用百货两边分。呼儿唤女上街云,农村庙会闹似春。城乡发展和谐劲,新风处处耳边闻。亲朋好友一堂聚,明年今日还相寻。”这首诗里描绘的就是逛庙会时的热闹场景。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得此名。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庙会极有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曾与其夫赵明诚相偕至庙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庙会的特点是定期聚会,地点轮流,类似全国各地的“趁墟”“赶集”。庙会上货物多、品种全,贵重的有金玉绸缎,廉价的有粗碗废铁,高雅的有字画图书,日用的有风味小吃、布帛菽粟、虫鸟花草,还有风车、面人、窗花、空竹等土特产品。百货齐全,应有尽有。现代城市里,商店林立,出售的商品固然制作精巧,形态优美,但商店的分工很细,衣铺只能购衣,饭店只能吃饭。庙会的优势就在于杂而全,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咫尺之间,万物皆备。虽无今天超级市场的豪华、整洁,却也品种齐全、琳琅满目,任凭选购,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庙会又是个娱乐场所,在古代没有公园、电影院,戏楼也很少,且入场价格昂贵,穷人进不去。而庙会上摊棚栉比,百戏竞陈,各种杂技、武术、曲艺、游耍、戏剧以至西洋镜、拉洋片,无奇不有。

民间艺人登场献艺,老百姓花一点小钱,甚至不花钱就可以欣赏他们的节目,让你看不尽、逛不够、听不厌、玩不腻。传统的庙会,夜间常有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五彩缤纷,光耀映天,使我们想起辛弃疾咏元宵灯节的名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朝北京著名的灯市在东华门外,灯市长二里,白天是市场,夜晚张灯火。闽粤海外的珍异,三代六朝的古董,四民穿着的服饰,老少皆喜的食品,所谓“日市开场、货随类分”。入夜,张灯结彩,齐奏鼓乐,施放焰火。到了清初,东华门的灯市盛况不再。这是因为满族进北京,只准旗人居住内城,把汉人全都赶到前三门外,于是,东华门外的灯市与西单城隍庙的庙会移到了前门外的灵佑宫与广安门内的慈仁寺,至今东华门外只保留了灯市口的旧名。清初,慈仁寺的庙会很有名,除了普通市民,许多文人学者也常去游庙会,逛书摊康熙年间大诗人王士有一段轶事。王名重海内,主坛站五十年。有人求见他,几次往访不遇,便去问徐乾学。徐说:“这好办,每月十五日,你去慈仁寺的书摊上等候,必能相见。”那人按徐的话,果然见到了王士。

朝阳门外的东岳庙,是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每年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圣帝的诞辰,香烟燎绕,红烛照天。还有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金代真人邱处机修炼之处,庙会常盛不衰。每年元月十八习俗为“会神仙”,传说这天晚上有神仙下凡,但下凡的神仙不露真身,或变成孩童,或变成乞丐,或变成翩翩公子,或变成妙龄女郎,有缘者才能会得到神仙。迷信的男男女女,等候在观内,彻夜不眠,期待着和神仙相会。清朝中叶,禁止汉人居住内城的命令稍稍松弛,这里逐渐成为满汉杂居的地方,庙会又兴起,最著名的是东城隆福寺和西城护国寺,称东西两庙。有诗说:“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足见两庙交易的繁盛。后来琉璃厂的厂甸也有庙会,附近有土地庙,这里书肆极多。乾隆时许多文人学者群居于宣武城南,有戴震、钱大昕、王鸣盛、纪晓岚、朱筠、翁方纲、周永年、李文藻等,他们中的许多人奉旨纂修《四库全书》,入值大内,回家时经常去琉璃厂书店搜觅和阅览图书,查对资料,作为纂修《四库全书》的参考,把这里当成了公共图书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300字 放风筝作文300字优秀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500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作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 2010年高考作文 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600字 推荐一个好地方400字作文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一份满意的答卷作文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作文 以成功为话题的作文 高考作文网 关于环保的作文题目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关于食品安全的作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800字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战争与和平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作文 写狗的作文400字 美在我身边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平均分 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作文 植树节作文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