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十六):丰收节里话幸福

2020-12-03 21:35:01
相关推荐

茶——有茶咱就不差钱

印江茶农李国军:茶园春、夏、秋三季采茶,我和老伴一年到头都有活干,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有五六千元哩!

李国军家过去是印江缠溪镇湄坨村有名的贫困户,2017年,他家的茶园全都流转给合作社,每年都有固定的流转费。

以湄坨茶园为核心,缠溪镇已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发展茶产业,覆盖农户3000多户。

食用菌——家有“财菌”腰板硬

安龙菌农刘发芬:我家有4个大棚,一年能挣10多万元。之前,我一直在外打工,奔波多年。对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

2016年以来,安龙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探索形成了“1210”利益联结机制,即1户贫困户2个食用菌大棚,一年种2季,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

栖凤街道办平寨村的刘发芬就是这样进入食用菌园区的。

蔬菜——威宁菜价不“菜”

威宁久兴种养合作社理事长宋欣:去年,我们的合作社光是往东南亚销售的蔬菜就有近3万吨,今年订单是5万吨。

威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更好发挥合作社作用,推进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建设。

今年,全县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共有6.5万亩,预计可带动6.5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生态畜牧——养牛不怕钱不够

关岭农民李仕琴:上个月,我才卖了一头牛,得了1万多块钱,家里还有两头牛,再养大些,一起能卖两万多块钱。

李仕琴家住关岭上关镇落哨村,在乐安国画山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她家养了3头关岭牛。

李仕琴还在合作社当起了工人,每月2500元的工资。

这样一来,李仕琴一家不仅有了稳定收入,她还能照顾患病的丈夫。

油茶制作 杨代富 摄

石斛——种了石斛老来福

赤水药农胡光英:种石斛让我很开心,现在我不仅不是孩子们的负担,还能帮他们一把。

2011年,赤水市白云乡田渡村发了一批石斛幼苗,胡光英就种了6亩金钗石斛,3年后开始产生效益。今年,胡光英靠着种石斛,挣了2万多块钱。

73岁的胡光英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带着其他人一起种,让村里的老人都像他一样幸福快乐。

水果——小小葡萄能“淘金”

荔波果农莫东香:紫秋葡萄是我们村的“顶梁柱”,靠着它,我们都富起来了!

荔波甲良镇益觉村发展紫秋葡萄种植,并成立了合作社,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380亩葡萄基地,每亩年产量可达3000至4000斤,收入比原来种玉米翻了好几倍。

莫东香就在葡萄基地打工,一个月下来,能挣2400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竹——竹不出户富农家

赤水竹农万朋:我是镇里的人大代表,今年的提案,内容还是围绕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

2000年,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就利用坡耕地实施退耕还竹。

万朋第一个响应,他把家里的8亩耕地,包括自留的菜地在内,全部退耕还竹。

此后,天桥村竹林面积不断扩大,达到了目前的1.7万亩,村民依托竹材经济收入大幅提升。

中药材——技术入户喜盈门

贵州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光文:现在,我们的天麻亩产量能增加120斤,每亩增收3600元。

张光文与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发出林下仿野生种植乌天麻技术。

他们带动大方500余户农户种植天麻,户均增收5000多元。

如今,“大方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大方天麻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也成了贵州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刺梨——金刺梨“金”农民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支书陈大兴:把产业基础做扎实了,农民富、农村美也就自然有了。

2008年,大坝村开始种金刺梨,那时大坝人均年收入才1928元。

现在,大坝村不仅有2300亩金刺梨基地,还建起了年产5000吨发酵型果酒的果酒厂。

2018年,人均年收入有1万多元,家家户户住上别墅小洋楼,乡村旅游也火起来了。

生态渔业——中华鲟胜过大肥猪

江口绿源水产公司总经理杨秀萍:我们基地一条大中华鲟重一百多斤,收入超过一头肥猪!

2014年,杨秀萍从广东回到江口县闵孝镇平寨村,利用家乡的生态水资源,办起了水产公司,开始养殖鲟鱼。

现在,她们的鲟鱼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油茶——油茶越种人越“金”

黎平种植大户张乐贤: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我才投资建设了这条精制茶油生产线。

2009年,张乐贤看准油茶产业的市场前景,在黎平中潮镇老厂村流转土地300亩种油茶。

2018年,基地产油茶籽15000公斤,产值20余万元。

在张乐贤的带动下,中潮镇近三年新增发展油茶5000多亩,成为该镇助推脱贫的主要产业。

辣椒——辣椒红了农不穷

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芬:一人富没什么了不起,能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才更有成就感!

自2009年以来,贵三红公司采取与椒农签订订单的方式,对辣椒进行保底收购,确保基地每一个椒农都有稳定收入。

现在,公司已经发展辣椒订单种植30万亩,带动20万椒农增收致富,覆盖贫困村18个,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文字整理贵州日报山地新农业工作室

编辑 唐怒娇 游正兰

编审 陈毓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植物童话故事作文 什么三部曲作文 借物喻人500字作文 十一见闻作文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文500字 给老人让座作文600字 我的堂弟作文 我喜欢的水果榴莲作文 选择决定人生作文 关于描写景色的作文 英语作文mytrip 我读书我成长作文 家庭发生的事情作文 爬岳麓山作文 开学了作文500字作文 大学生兼职利弊英语作文 公园写景的作文 秋水广场作文 夏天景色作文300字 温暖的回忆作文600字 令人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苹果水果作文 难忘的同学作文六百字 团结的力量500字作文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文400字 丢沙包作文500字 鸦片战争作文 蟋蟀的作文 我要飞的更高作文 写小黄鸭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