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光《家训碑》承载千年优秀家风

2020-12-09 23:55:01
相关推荐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优秀家风。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上虞五夫《李庄简家训碑》,就是宋代名臣李光对家规家教家风的完美

诠释。

(一)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虞县志校续本》卷四十“金石志”中,有一篇《李庄简家训碑》文,碑文题为“庄简李公家训”。碑文原有正文共计141个字,但所剩下文字仅62个字。接着有一段说明:“越中金石记考,公(李光)墓在余姚之姜山,是碑当日其家,或立于墓所,或置于坟寺。由于年久日长,石碑严重破损,已有不少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缺了79个字。为此,我查阅了清《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庄简集》,所幸卷十七的一篇宋李光撰《示孙文》,就是《上虞县志校续本》卷四十记载的《庄简李公家训》,填补了其中缺少文字的空白。《示孙文》正文云:“少年欲励志操,见世间膏梁子弟,当以俭素胜之,不起羡慕之心;见人之居处华洁过度,凉榭温室,洞房窈窕,则思颜氏陋巷之安;见人之盛馔,甘脆肥浓,则思仲尼饭蔬饮水之乐;见人之佩服、车舆、犀象、珠玉之珍,则思子路衣敝缊袍之温。若能置吾言於座右,常作是观,庶免鄙夫陋人之称。见贤思齐,见不善惕然自省(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则可入圣贤之域。古人不难到,顾力行何如耳”。说的是李光告诫他的子孙要时刻以孔子、颜回、子路等人为榜样,始终保持励志情操,清廉俭朴,并要求作为座右铭,见贤思齐,身体力行。起初李光家训刻在石块上,竖立五夫家中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李光逝世后,石碑立于姜山墓所或坟寺,最后迁至姜山土谷祠内。

《上虞县志校续本》卷七列传人物篇,用相当长的篇幅记载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李光的生平事迹。李光(1077—1159年),字泰发,谥庄简,上虞五夫人,沉浮斡旋于北宋、南宋交替那个风雨飘摇的政治舞台50余年,曾三任吏部尚书,绍兴八年(1138)担任与宰相秦桧同议朝政的参知政事。由于他刚正不阿,清廉正直,对秦桧一伙媚金求荣,和议投降行为深恶痛绝,决不同流合污,由此决定了他惨遭贬谪,深受秦桧迫害,秦桧任相18年,李光被贬谪18年,其中流放海南达12年之久,受尽磨难,直至秦桧死后,才得以北返复官。人物传中有一段李光对儿孙的训示:“尝语其子曰:居家尽一孝字,居官尽一廉字,立朝事君尽一忠字,一生受用不尽。又曰,凡后生所至处且须从贤士大夫游”。李光的这段《尝语其子曰》和上述的《示孙文》,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至今对于教子育人和家庭伦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光为子孙立家训,他自己首先作出表率,“持身甚严,时推能世其家”。始终保持勤政清廉,官品忠正,公忠体国,一心为国为民。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受到后人的赞美和崇敬。《宋史卷》和《清四库全书》为他立传,明初建于上虞老县城丰惠大成门东的乡贤祠给他入祠供祀,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成的海南海口五公祠,李光的塑像气宇轩昂地立在那里,象菩萨一样受人顶礼膜拜。他任过知府的安徽宣城,人们也立祠庙祭祀他。原上虞文物管理所所长、研究员马志坚先生在他的《上虞五千年》一书中称李光是“五百年来第一人”,用整一个章的篇幅专门记述李光。该章的开头一段写道:“上虞是我国少数几个历史名人比较多的县份之一,其中,开创性的人物有三位。那就是王充、谢安和李光。……李光是继东山谢氏后,第三次出来托举上虞的总结性人物。‘侯景之乱’后,谢氏一族油尽灯枯,上虞再次进入‘冬眠’,这一‘睡’时间长达五百年,这种沉闷的局面等到李光的出现才得以打破。李光对于上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风光,而是开了风气之先。他揭开了上虞由宋至清历代、乃至当代,人才源源辈出的重重帷幕;他引领了传统社会上虞的精神走向。其人品、学识、持家、爱乡、为国等方方面面堪称楷模,誉之为五百年来复兴、影响上虞第一人,并不为过。”马志坚最后这样表述:“李光对于上虞社会宋以后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可低估。就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前后变化、提升而言,李光是道分水岭。李光之前上虞文化心理虽说也从属于耕读传家。但耕多读寡,基本层次较低。李光以后耕读并重,且以耕为手段,读为目标,以广大门楣为最高理想;李光之前上虞崇孝尚义,但价值观念体系缺胳膊少腿,并不完善。李光以后,忠孝节义、礼仪廉耻相互映衬,显得比较全面,并一直贯穿至解放前后。”

(二)

由于李光子孙直接受他的优秀品质的影响及李光家训的传承,李光一门风生水起,崇文尚学之风盛行,祖孙四代都有进士及第,有不少升迁至知府以上官吏,没有出过一个贪官污吏。

李光是进士及第,长子李孟博是进士第三名(探花),孙子李知孝、李知退,侄孙李知新,及李光的曾孙李复、李衢均考中进士,其中曾孙李复与叔父李知孝两人同次并登进士第,被传为佳话。李氏家风正气浩然,为官政声显著。二子李孟坚知无锡、秀州、陆州府,迁提举淮东常平茶盐事;四子李孟珍官至奉议大夫,浙西路兼扶司参议;幼子李孟传知江州,累官至太府丞,后以朝请大夫直宝漠阁致仕;侄孙李知新官至朝议大夫,知徽州;孙李知孝官至宝谟阁学士,朝散大夫,兵部尚书兼侍读,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知宁国府,累赠金紫光禄大夫……李氏一脉不仅入仕众多,其人格品行更是影响了当时的官场。

由于李光家族的声望,南宋皇帝理宗赵昀敕赞李氏家族“衣冠朝像,科第传家,簪缨继世,忠孝和友,子孙永传。(虞邑潭头李氏宗谱载)”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新修上虞县志》卷之十五人物志名贤列传云:“李光诸子皆知名士。孟博,字文约,登绍兴五年进士第三人。孟坚,字文通,以学行举知无锡,又知秀州,坐累谪岭南。会告其家有私史,窜陕州。桧死,复官知无锡,迁淮东提举。孟珍,字文潜,善草书。擢守江阴及沿海制置司参议,皆不就。孟传,自有传。孙知新、知孝、知退,曾孙复、衢,并登进士,为显官,世济其美。……元至正间祀乡贤(宋史本传兼嘉泰会稽志,宝庆续志、正统志、万历志),子孟博、孟坚、孟珍、孟传均被列入。清光绪《上虞县志校续本》列传人物中,李光,孟博、孟坚、孟珍、孟传、知退、知微、衢、衎等9人列于其中。明初建于老县城丰惠的乡贤祠,有82名乡贤入祠供祀,李光家占了6人:李光、李孟传、李孟坚、潘畤(李光的上门女婿)、李知退、李衢。乡贤祠有19位乡贤传赞,其中李光一家四代有四人乡贤传赞。像这样一家四代均进入乡贤祠殿堂,在上虞仅为李光家庭。 (待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七年级上册 作文我的奇思妙想300字 写作文用英语怎么说 三年级童年作文 世界遗产作文300字左右 大扫除作文400字左右 在丁香花开的季节作文 你让我变得更美好作文 从生活中学会什么作文600字 考研英语一作文万能模板 难忘的国庆节作文800字 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以烦恼为题的作文400字 我的动物朋友400字优秀作文 开心的一天400字作文 写动画片的作文300字 我为祖国点赞作文600字 植物作文三年级 英语一大作文多少分 以遇见为题的满分作文 我的心里话400字作文 属于我的小幸福作文600字 一段的旅程作文600字 语文五年级下册作文 感恩母亲节的作文300字 七年级作文遇见 我为环保做贡献作文300字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5篇 那一次妈妈哭了作文 一路有你相伴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