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客家遍布全球 仍不忘祖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到底有多顽强

2020-12-10 12:25:01
相关推荐

民系是对一个民族内部分支的称谓,民系的主要表现是要有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彼此区域认同。这一概念由广东学者罗香林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以此来准确描述汉民族因时代环境的变迁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客家民系属于汉族的支脉,客家作为南方汉族的一支,全球共有8000万人,除中国外还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地。

客家民系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华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南北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更加富有民族生命力的客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民系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生命力之强劲不衰。

一、南下作“客”

公元 300 年,西晋赵王司马伦杀贾南风,随后,8个同姓王互相征讨,祸害朝纲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公元 304年,氐族人在成都拥兵为王,匈奴人建立前赵政权,五胡乱华自此开始,中国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直到589年隋灭陈之战后,中国南北才再度统一。

近三百年间,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迁移时期。公元280 年全国人口为 1600 多万人,而“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发生后,中原大部分地区草木及牛马皆尽。百姓流尸满河,白骨蔽野,这三百年成为汉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江南地区与混战听华北、关东、中原地区相比,相对安定。公元 317 年司马睿称帝后,为避战乱,北方汉人纷纷南下,“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南迁者大多集中在安徽、江西等江淮地区。南迁“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客”的身份使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南齐人看来“客家”就是避兵迁徙的代名词。

从这个时期开始,客家又经历了四次大迁移。唐末黄巢起义引发的向赣南、闽西南和广东东北部地区的迁移;北宋靖康之变引发的向梅州、惠州一带的迁移;客家人举旗抗清失败引发的向广东北部、中部、西部以及湖南、广西、四川、台湾等地的迁移;客家人为基本队伍的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引发的向海南、广西的迁移,有些客家人则漂洋过海。

客家民系的形成,既是一部迁移史,也是一部融合史。南迁的汉人,并不都是客家民系,还包括湘、赣、闽海、广府其他汉族民系,但是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区域命名的民系。

客家先民在南迁徙中历经艰辛,与土著时而会发生争斗,还要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土著人群,面对这种陌生环境还必须要进行心理调整,客家民系在这种调整、改变和重新整合完成最终形成。

二、传承中华文明强劲不衰

张岱年先生把“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贵和尚中”概括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来源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延续至今的汉字系统、农耕文明、有序管理和中庸之道。客家民系恰恰全面继承并将这些文化精神予以发扬光大。

1.刚健自强。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第一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第一精神命脉。是中华始祖在艰难的物质文明开拓过程中抽象而凝聚出来的思想,是一种精神驱动力。

客家人用“硬颈精神”作为刚健自强基本精神的形象比喻,“有志成龙,无志成虫”、“过江不怕浪,赚钱不怕艰”等民谚的流传就是生动写照。

客家先民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迁徙,所聚集的闽赣边地林茂峒深,近乎原始社会状态。他们披荆斩棘重建家园,形成客家民系之后,所播迁地无论国内外均是在蛮荒地区,都须艰难困苦重新开创基业,其内驱力就是刚健自强。

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也是客家创造丰富的山居稻作物质文明和多样化的精神文明,以及促进人才辈出的内在驱动力。被称为世界四大民居建筑之一的客家土楼,是客家民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

围龙屋是其典型代表,整体看上去是一座造型像太极图的庞大建筑群,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客家先人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战乱、纷争时而爆发,他们只有集中居住自保,这既反映出客家人在历史上的处境,也反映出客家人的智慧和力量。

客家人不断超越自我,辗转迁徙,舍生忘死,背井离乡,不断向海内外广泛播迁,这是中华文明刚健自强精神的具体体现。

2.厚德。

中华文明从天地之德到“仁”、“仁政”、“天理”,形成一条贯穿着伦理道德的中华文化精神命脉主线。客家对中华文化“厚德”的传承表现为:

一是崇敬祖先以“追终慎远”,从不忘祖先之德而践行自身之德。二是以儒家之德传家。客家居家环境无不充满儒家伦理道德氛围,在个人修为中也严守道德标准。

三是在家国同构中弘扬爱国精神。包括国难忧患在内的国家意识深深烙印在客家先民的心理深处,他们因国破家亡而流徙,又有蒙族入住中原、清兵南下、列强侵略、日帝铁蹄践踏,以及在异国他乡作为少数族群和非主流文化的去国之忧,凡此种种都让客家人特别怀乡爱国。

3.崇正、守正,这一文化镶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在客家先民迁移的过程中,如何赢得土著群族的认同事关生存。客家先民必须做到勤劳、诚实、勇敢,还要顾大局、讲信义,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打动并融入土著群族。

客家人继承崇正、守正基因,每当国难临头,都能挺身而出,浴血奋战。文天祥起兵勤王,孙中山高举三民主义启迪民智,朱德、叶剑英、杨成武投身革命,前赴后继的客家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义无返顾冲锋在前。

在和平时期,成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的客家人如新加坡的李光耀总统、菲律宾的阿基诺总统,旅英作家韩素音等等不胜枚举。

4.文化传承与重礼。客家传承中华文化文与化的基本精神,重视兴办教育、文化传承,以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成为客家民系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对于走到哪里都是“客”的客家人而言,文化教育是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客家人经常举全家之力,甚至是全族之力培养孩子读书。

客家传统的办学形式主要有公学、书院、私塾等。客家人在家族祠堂前为那些中过功名的学子树立石旗杆,有多少旗杆,就代表有多少名客家子弟取得功名,并以此激励客家子弟奋发读书。

客家迁徙地基本都是未化之地,客家人不但自身没有受环境影响,褪化为野蛮和蒙昧族群,并且以自身的文化影响和改变原住民,就是因为他们坚持传承中华文化而不松懈,客家民系成为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优秀分支。

客家传承中华文化重礼的基本精神,客家人礼节繁缛,反映在一系列民俗事项中。客家传统婚、丧、节庆礼俗,大体都可以从周礼中找到根据。

客家诗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中吟道:“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客家对文化与重礼的传承保持了中华文化的又一重要特性。

客家除自身特殊的、外在的、现象性的文化如民俗文化等以外,其思想文化主要从母体中华文化中吸取。中兴儒学成为南宋以后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分支,客家文化必然将理学作为自己的思想文化。理学引领客家文化发展,促进客家文化不断成熟。

客家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是“天理良心”。在明辨是非或是表示清白时,都喜欢把这个词拿出来用。理学影响着客家民性的形成,理学的核心观念“理”,在客家地区深入人心。

三、结语

世界上的古老文明诸如古希腊、古罗马、两河流域等要么最终消亡,要么支离破碎,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存活、繁衍到今,其生命力到底有多能扛?从客家民系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中的强劲不衰可见一斑。

正是由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思想,所发展、突出的儒家整体本位主义精神,强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内向凝聚力、整体生命力,形成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克服内部忧患、抵抗外来侵略的整体坚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精神,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的巨大实体延续几千年而不衰。

参考文献:

1房玄龄等,唐,《晋书》;

2萧子显,梁,《南齐书》;

3罗香林,199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客家源流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僵尸作文 六一儿童节三百字作文 摘板栗的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是小小消防员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500字 以春游为题的作文 作文200字大全初中 未来的衣服作文4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高中 介绍自己外貌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句 观察蜗牛作文5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三年级 古风唯美作文开头 我发现了家乡的美作文 我心目中的良师作文 母亲的心作文600字 我的老师初二作文600字 三年级作文桂花 袁隆平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类别 描写大雾的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好词好句 描写炎热的夏天的作文 作文题目没写扣多少分 北极熊的作文 足球作文500字 初一我准备好了作文 泰山观日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