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谈谈国考面试」利用“框架”学面试

2020-12-16 10:25:01
相关推荐

(一)为什么要用框架?

在一开始接触结构化面试时,考生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以下问题:

1.答题无话可说;

2.答题不流畅、卡顿;

3.答题时间不适中;

4.答题思维混乱,不切题;

……

等一系列困境。

这些问题都是扣分点,笔试排名靠前的考生至少要解决这些初级问题才能保证拿到一个不差的分数从而避免被逆袭。

那么,合理的运用“框架”,尤其是属于自己的框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每种题型的框架都相对固定,在了解之后就能根据自身的积累去填充。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大家,没有人不会自我介绍的,是谁都能说几句,至于能说的多好就是进阶一点的问题,下一篇“亮点篇”我们再谈。

熟练使用框架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大大缩短思考时间。绝大多数考试都是听题、记录、列提纲、看着提纲答题。这就存在两个问题:

1.思考时间过长。

许多考生从考官读题开始,到开口需要2分钟甚至更久的时间,因为写字的效率是很慢的,思维都是具有瞬时性的,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你的大脑在等待你的笔,这就造成了一种考官都在等,而你看着很着急的疯狂写字的尴尬场景,如果你仔细去观察一下自己答题的过程(手机录像),你就会发现这个现象自己都看不下去,完全没有那种胸有成竹的气场。

此外,如果两个考生分析问题的水平,也就是深度差不多,现实情况下也是这样的,绝大多数考生的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那么我花15秒去思考,然后每道题有4分多的答题时间,而你需要思考2分钟,每道题只有3分钟的答题时间,那么我的答题肯定会更全面,如果我在适当放慢语速,减少口语词汇(嗯哦啊,这些词汇的减少是需要停顿,提前地靠等演讲技巧),那么我的表现肯定比你好。

2.思路局限

答题时思路是连贯的,是流动的,而列提纲好处在于我们不会有大的失误,同时会让考生心理上更有安全感,但付出的代价却是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从你写好提纲开始,你就停止了思考,停止了拓展,停止了发散,自然就少了亮点。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体会,就是我们在和朋友谈论某个观点时,并不是所有想法都是一开始就有的,尤其是需索精彩的东西是在我们自己表达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这不是偶然,这是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是一种知识链接、碰撞的必然!“答题和人生都是,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材料集中了再下锅——《饮食男女》”。

(二)“点线面”答题法

为了考生方便记忆,我把我的框架方法称为“点线面”答题法,考生在了解了之后先试着自己去写几道题,写到你不耐烦了,也就是下笔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你的思维了,在尝试去呗,循序渐进直到熟练运用,然后再开始“去模板化”。

点破题

所谓的点破题也就是关键字破题,上文提到我答题时只花15秒去思考,速度哦人可能会觉得夸张,但实际情况是,每道题我都先思考如果去解释第一个关键词,这往往花不了15秒,那剩下的时间我会迅速搜集一两个亮点,如果没有就开始答题,因为我坚信自己在答题过程中会有“灵光一现”。

举两个例子:

1.对于随地吐痰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还是由简入繁)

对于这道题关键字就是“随地吐痰”,我会选择去解释一下什么是“痰”。

痰是人体呼吸道拍出的一种粘稠状分泌物,其中携带有大量病菌。

你不用去考虑后面太多的思路,尽快顺利地开口,可以很好地消除答题的紧张,一般说几句话以后,人就会进入平和的状态,思路也会更加清晰,答到这里,思路自然就来了,既然它是一种粘稠状的分泌物,那它是不是有不易清除的特性,同时它还携带病菌,那它是不是就意味着会传染等等,这就是思维的连续性,既然都这么不好了,是不是你就可以表表你的态度,说说它的危害,谈谈原因,讲讲对策,不需要在考场上浪费时间去想,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列提纲。

2.对于飞机退运行李收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通过这道例题,我想告诉考生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对关键字有准确的把握,不要跑题,就像写作文一样,跑题情况下你写的再好也就一半不到的分数。

不知道你看到这道题会有什么思路,我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7成以上的学生,对这道题把握出现了偏差,许多考试都是从航空公司太过功利出发去答的。

这道题的关键词有:托运、收费。我们还是按照上面的步骤解释: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飞机出行普及率逐渐提高,而托运行李收费是指旅客携带的行李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而需要付额外的费用,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

这里的核心就是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而需要付额外的费用,答到这里,你还觉得应该是航空公司来“背锅”么?人家提前就规定了,在你买飞机票时就应该了解这些,就像你犯了法,你不能说你不懂法而不去承担责任,所以这里你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这可以说是一种没有“契约精神”的表现,因为航空公司早就和你商量好了,你一个人只能带多大的多重的行李,这是综合考虑的,而你偏不听,那为了不影响你的飞行,同时让你下一次长点记性,只能去收费。当然这也包括运输成本的增加,但更多是出于乘客安全的考虑等等。当然我们啊还要综合去考虑,比如说收费的标准是否合理,是不是我们的服务质量不高等等。

线连接

什么是线连接?

线连接就是你各种题型的大框架,也是框架的核心。可以直接理解为提纲,而且是方法论层面上的提纲,这不应该具体到某一道题,而应该是某一类题,是可以抽出来普遍应用的。

还是先拿综合分析来举例子,大一统的来讲就是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但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让看了我文章的考生除了一些亮点外,在结构上也能喝其他考生有区别呢?

目前我大致把综合分析题分为三种框架:

1.积极类:点破题+是什么+目前现状+重要性+积极影响+可能延伸出的优劣势+总结升华

2.消极类:点破题+是什么+目前现状+危害性+背后成因+对策建议+总结升华

3.辩证类:点破题+是什么+目前现状+积极影响+危害性+背后成因+对策建议+总结升华

面展开

有了点就是有了开始,有了起点;有了线就是有了方向;那么,对于面就是去充实这个框架,把有血有肉的东西填进去。

除了下文中提到的万金油和两点的横向补充外,这里讲的面展开只要是提供一些比较通用的拓展思路。

同样还是先拿综合分析中的一道真题来举例子:

题目:对于目前存在的学术造假问题你怎么看?(某省考公务员面试真题)

这个话题算是19年比较热的话题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应该怎么应用。

现在你有了上文的框架,也就是

小积累:点破题+是什么+危害性+目前现状+背后成因+对策建议+总结升华

那么可以从“危害性”“背后成因”“对策建议”中展开,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层面,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宏观层面:宏观理解为世界、国家、中央等层面。这道题中就可以对应为:

危害性:

1.学术水平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这是学术造假的行为会影响我国学术的风气。

2.在国际上会对我们国家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外敌对分子会加以利用之外,在国际学术界,也会因为这些不正之风而对我们国家整体的学术形象抹黑。

背后成因:

1.国家层面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大学教育“严进宽出”。

2.政策导向偏差。目前我国对于高等教育还停留在追求量的阶段,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学术论文、科研项目都“重量轻质”,这也就造成了许多方面为了凑够数量只能匆忙造假。

对策建议:

这里注意一下,一般情况下,原因和建议是对应的,你有几条原因,就应该有多少条措施,而且最好是一一对应。

1.加大审核把关,提高整体素质。

2.调整政策导向,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中观层面:中观理解为地方,社会,群体,民族等层面。

危害性:

1.社会上会对学术产生一定的偏见,比如最近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就是因为确实存在某些消极个例而导致大家否定了高等教育的意义,这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2.对正常毕业生不公平。对于那些辛苦付出多年时间、精力、金钱,通过努力拿到认可的人来说非常不公平,这就会造成最终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背后成因:

1.学校管理不严格。学校在学生毕业答辩、论文审核、项目审查时不够严格,给一部分人可乘之机。

2.对待不正之风的态度存在偏差。社会当中存在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面向偷奸耍滑不仅不严厉打击,法尔会觉得是一种“聪明、有本事”的表现。

对策建议:

1.学校加强管控。

2.拨正社会当中的不良之风。

微观层面:微观就是某一公司,某一类人忙活着个人等。

危害性:

1.对个人成长极其不利。一时的侥幸或者投机会造成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出现“本领危机”。

2.不利于企业招收人才。这些造假加大了企业在招人时的辨别成本,这也是造成目前社会上存在毕业生很多而企业却招不到真正需要的人才原因。

背后成因:

1.个人道德沦陷。为了追求一时的名利而投机取巧,偷奸耍滑。

2.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够。更多的造假可以说是“走投无路”,眼看毕业或者项目截止日期渐至,但自身又没有水平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所以只能造假去应对相关的考试或者坚持。

对策建议:

1.提升自我道德要求。所谓“品学兼优”,品德是前提,聪明才智如果不用在正道上,有时候不仅无法成功,还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加强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还得有实实在在的只是和技能,而不是一味追求一些“头衔”或者学历。

(三)如何自己构建框架?(去模板化的第一步)

齐老先生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的人多了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考官那么反感“培训痕迹”,你把现在培训的东西拿到十年前的面试中,绝对出彩,哪怕你全都是背的,硬套的。为什么?因为在当时你说这些是“独特的”,一天下来没几个人能说出这种水平,所以你能拿高分;另一方面,你背的东西,死记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不是你自己的,因为你并没有真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除了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也就是我们说的“融会贯通”,所以你没法灵活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知乎,版权归原作者所属,如有违反,请联系本账号删除处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僵尸作文 六一儿童节三百字作文 摘板栗的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是小小消防员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500字 以春游为题的作文 作文200字大全初中 未来的衣服作文4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高中 介绍自己外貌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句 观察蜗牛作文5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三年级 古风唯美作文开头 我发现了家乡的美作文 我心目中的良师作文 母亲的心作文600字 我的老师初二作文600字 三年级作文桂花 袁隆平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类别 描写大雾的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好词好句 描写炎热的夏天的作文 作文题目没写扣多少分 北极熊的作文 足球作文500字 初一我准备好了作文 泰山观日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