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杭州特色饮食文化概况 和上海菜的饮食介绍

2020-12-18 01:05:01
相关推荐

杭州的菜一直以优良的品质在江南等地颇有地位,而且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的。杭州菜一直以清淡而且十分雅致而出名,杭州菜在制作时都会选用最新鲜的菜,而且制作过程十分精细,并且杭州人十分注意营养,做的菜都是力求营养最大化,而且鲜嫩不油腻。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杭州的饮食文化特色,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水产资源较为丰富。南宋建都杭州,当时的饮食烹饪技艺,已达到鼎盛时期。杭州菜就在此基础上,集前代饮食发展之大成,扬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盛之优势,吸收北方的烹饪技艺,融合西湖胜迹的文采风貌,“南料北烹”、“口味交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成为江南菜中独树一帜而富有古都风格的“京杭菜肴”。杭州菜不仅选料讲究,注意刀功、火候,成菜重原汁原味、色彩鲜明、味美醇香、咸中带甜、微有甜酸,清淡典雅,造型优美,清爽别致是杭州菜的最大特点。

杭菜分为“湖上帮”和“城里帮”两派。“湖上派”用料以鱼虾、禽类和时令蔬菜为主,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口味,讲究刀工,注重保留原味。代表名菜有西湖醋鱼、清炖甲鱼、春笋缈鱼、生炒鳝片、火丁蚕豆、莼菜汤、醉虾等。“城里派”用料以肉类、蔬菜居多,烹调方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口味,注重鲜咸合一。菜肴粗中有细,经济实惠,以鱼头豆腐、咸件儿、咸肉春笋、豆豉鱼、三虾豆腐、荷叶粉蒸肉等为它的代表名菜。

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饮食文化。杭州菜一菜一典,不但讲究色香味,还讲究吃的“意境”,在品尝佳肴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杭州作为六大古都之一特殊的地域历史文化典故,以助食兴。杭州菜的这种美食文化无疑对外国友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杭州靠湖,因此鱼类资源丰富,以鱼为主料的菜肴也多种多样,西湖醋鱼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款名菜。西湖醋鱼又名“叔嫂传珍”,相传是古时一位嫂子为小叔烧了一碗加醋加糖的鱼而得名的。制作西湖醋鱼时要选用大小适中的草鱼,先入清水汆熟,装盘用糖醋芡汁淋浇。此菜颜色红亮,肉质鲜美,口味酸甜,且略带蟹味。如今,以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楼外楼”烹制出的西湖醋鱼最为有名。

杭州著名的菜馆有老字号的西湖楼外楼,开设于清道光年间,以西湖醋鱼、龙井虾仁闻名。还有天外天、山外山、状元馆、天香楼等。杭州当地的主要风味小吃有桂花栗子羹、虾爆鳝面、片儿川面、猫耳朵、南方迷宗大包、吴山酥油饼等,游客可去奎元馆或知味观等处品尝。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一直以“世界名都”著称于世。它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沿江滨海的城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邻近江湖密布,全年盛产鱼虾,市郊菜田连片,四时蔬菜常青,物产丰富。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历史,所以形成了上海独有的饮食文化,下面本文将为你详细的介绍上海的饮食文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上海本地菜的兴起:上海菜的发展,首先是从本地菜开始的。据史载早在南宋末年和元初,上海就有酒菜馆出现,到明末清初,上海菜馆除小吃、便餐外筵席用菜已十分丰盛。1 843年上海被迫对外开埠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也刺激了上海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上海饮食业迅速繁荣起来。全市大街小巷店摊成群。据1 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记载,当时上海从小东门到南京路已有上海菜馆一二百家之多。那时,上海菜馆的经营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许多中小型饭店都经营经济实惠的便菜便饭,同时兼营少数炒菜。如上海早期出名的大众菜炒肉百叶、咸肉豆腐、肉丝黄豆汤、草鱼粉皮、八宝辣酱、炒三鲜、全家福等。还有“客饭(一菜一汤一碗饭),食者众多。第二种是一些大中型菜馆,以经营炒菜和“和菜”为主。和菜是上海菜馆的首创,它是把冷盘、热菜、大菜和汤配成一组供应,花样多,又比较实惠,当时十分盛行。

和菜的价格有高有低,最高的是银洋1 O元的和菜,有八大菜、八小碗、十六围碟、四热荤、四点心。大菜中有排翅、燕窝、挂炉鸭、桂鱼等。还有8元、6元、4元、2元的,顾客可任意选择。第三种是一些大店名菜馆,以经营筵席和高档名菜为主。这种菜馆规模大、设备好、餐厅高雅,如上海最早的本地菜馆秦和酒楼、鸿运楼(上图)、大中园等,当时他们经营的主要名菜中已经有烧鸭、红烧鱼翅、三丝鱼翅、葱油海参、清蒸鲥鱼、八宝鸭、清汤鲍鱼、一品燕窝、蛤蜊黄鱼羹、虾脑豆腐等等、酒席中海错山珍样样都有,还有“鱼翅席”、 “海参席”等高贵筵席。可见,上海菜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当时上海菜的主要特点是:取用本地鱼虾和蔬菜特产为原料,烹调上以红烧、蒸、煨、炸、糟、生煸见长,菜肴浓油赤酱,量大质优,讲究实惠,汤卤则醇厚不腻,咸淡适口,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味。

(二)各地风味菜馆在沪陆续出现:清朝后期,在上海本地菜馆发展的同时,各地饮食业经营及其厨师也纷纷来沪,竞相开设菜馆(上图)。最先进入上海的是开在小东门的安徽菜馆,它既经营菜肴,也兼汤面,拿手菜是炒蟮背、煨海参等,两个特别出名的菜是馄饨鸭和大血汤,一时闻名沪上。那时主要的安徽菜馆有萃楼、同庆园、大中华等。在安徽菜馆进入上海的同时,苏州、无锡菜馆也在上海出现,苏州、无锡菜均以太湖船菜著称,由于它口味与上海相仿,加上苏锡人在沪居多,又以经营便菜便饭和河鲜鱼类菜肴为主,因而格外受到欢迎,如创设于同治元年的同治老正兴菜馆、三兴园、得和馆、招商饭店以及后来的东南鸿庆楼、大加利、大鸿运酒家等,都很有名。到30年代初苏锡菜馆已占上海菜馆的一半左右。

广东菜馆在咸丰年间就有杏花楼、翠必居,后来又有粤商大酒楼、新雅、大三元、东亚大酒楼等。宁波菜馆来沪也较早,如金陵东路鸿运楼、涌江状元楼、四明状元楼等,它们以经营海鲜菜肴为主,也很受顾客欢迎。镇扬菜馆最早始于光绪年间,如汉口路老半斋;酉楼、新半斋酒楼等。京帮最早的有会宾楼、悦宾楼、太白楼、珊家园等。四川菜馆在同治年间就有,最早的有大雅楼、美丽慎记、都益处、陶禾春,后有聚丰园、蜀腴饭店、梅龙镇等。河南菜馆最早有梁园致美楼,后有厚福楼。福建菜馆早有小有天,别有天,后有天乐园。清真馆始于明国初期,先有洪长兴、宴林春、南来顺等。素菜馆有功德林、春风松月楼、玉佛寺等。在清末民初时,已有11个地方风味菜馆在上海出现。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末,又先后增加了杭州菜、潮州菜、湖南菜等,于是形成了沪、苏、锡、宁、徽、粤、京、川、闽、湘、豫、鲁、扬、潮、清真、素菜等l 6个地方风味聚于一地的格局,为发展和丰富上海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现代上海菜发展的新特点:从30年代到40年代末,这是上海菜馆最繁荣发展的时期。那时上海本地菜馆仍占多数,营业兴旺,特别是酒席十分吃香。因为上海菜价格便宜,菜的数量较多,加上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来沪者都要品尝一番上海菜,所以在沪设宴请客多数在上海菜馆中举办,因而生意很好,与上海菜相似的苏州、无锡菜馆也是如此。由于上海菜馆不断吸取外地菜馆的长处,特别是与苏州、无锡菜逐渐形成一体,使上海菜更加具有江南水乡风昧特色。首先是讲究选料新鲜,取用四季时令蔬菜,鱼虾以江浙两省为主,取活为上,一年四季有活鱼陈设于鱼水池内,供客选择,当场活杀烹制。

第二,菜肴品种众多,四季有别。如春季有生煸草头、生煸枸杞头、竹笋枸杞、生煸豆苗、刀鱼、回鱼等;夏季有清炒鳝糊、清蒸鲥鱼、水晶虾仁等;秋冬季节名菜更多,如菊花蟹斗、炒蟹粉、炒蟹黄油、蟹粉狮子头、冰糖甲鱼、油酱毛蟹、红浇圈子、虾子大乌参、冬笋腌鲜、砂锅大鱼头、青鱼香肺、清鱼下巴划水等等。第三,在烹调方法上,上海菜原料以烧、蒸、煨、窝、炒并重,逐渐转为以烧、生煸、滑炒、蒸为多,其中以生煸、滑炒为最多,特别擅长于四季河鲜烹制。第四,口味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上海菜以浓汤、浓汁厚昧为主,后来逐步变为卤汁适中、清淡素雅,也有浓油赤酱。在烹制红烧圈子、红烧肉及红烧鱼一类菜肴时,仍重用调味,浓油赤酱,以使食物鲜而和昧。对于炒菜均采用滑炒,讲究鲜嫩、色白、咸淡适口。特别是夏秋季节的糟味菜肴,如糟鸡、糟猪爪、糟肚、糟猪舌、糟青鱼等菜肴,香味浓郁,颇有特色,同过去早期上海菜已有很大不同,表现出融汇诸昧之长,以不断完善自我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许多经营各地风味菜馆的经营情况也发生不断变化。在经营上除了少数处于闹市地区大店名店生意较好外,其他不少各地菜馆经营不理想,顾客较少,因为大批沪地顾客多来自江浙两省,他们都喜欢到本地菜馆就餐,很少到外地菜馆就餐。在30年代中期,上海和苏州、无锡菜馆中酒席盛行,而在广东、福建、四川等一些菜馆酒席较少,尤其是广东菜馆办的筵席,虽然花色好看,但菜的数量少,调味单一,烹调上偏生嫩,菜肴滋味没有上海入味,由于他们经营上不适合上海特点,所以许多菜馆为了适应上海当地消费者需要,便纷纷学习上海的做法,改变了自己某些操作方法与调味用料,如上海粤菜馆借用西菜烹制昌鱼、吉利明虾等,以逐渐适应上海的消费特点,这样就出现了所谓各种“海派菜”,实际上这些外地菜馆就变成了既能适应上海消费特点,又能适合外地来客的各种风味菜馆。

事实上,到40年代这些菜馆的企业经营者多数已被沪菜馆的经营者所代替,成为上海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上海本地菜馆和外地菜馆长期共存相互影响,使上海本地菜(包括苏州、无锡菜)吸收了各地菜馆的特点:而外地菜馆逐渐同化于上海菜,成为具有适合上海特点的各种地方风味菜馆。使上海菜从原来本地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以上海和苏州、无锡江南水乡风昧为主体并兼有各地风味的一个地方风味菜。40年代的上海,菜馆林立,名菜云集,山珍海味集海内外之精华。40年代出版的《上海市场大观》曾以“吃在上海”为题,系统地介绍了上海菜的各种特点与不同风味。全国各地报纸曾称赞说: “上海是吃的世界。”总之,上海菜是一种在适应中求生存、趋时中求发展、开拓中变革创新的菜系。它的风格以适应、趋时、开拓为主要特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怎样保护环境英语作文 最可爱的人作文400字 写人叙事作文400字 成功的感觉真好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开头结尾 成长作文500字六年级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 未来的世界作文600字 成长路上无捷径作文 关于中秋的作文600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350字 原来我可以作文 做一个小实验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250字 我的姥姥300字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初一 冬雪作文300字 难忘的一天500字作文 与挫折同行作文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