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德国小伙在山区支教10年 拒绝《感动中国》 并称是中国感动了他

2020-12-29 06:30:01
相关推荐

有些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殷实的家境和聪颖的天资,他们前途似锦,是电视剧中的精英阶层。可是有些人却舍弃了命运赋予他的美妙光环,来到贫困落后的地方,帮助村民改善生活,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们不图回报,也不计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只是为了圆梦,为了奉献,为了心中那个坚定不移的影子——责任。

而这位德国小伙更为独特, 他在中国的山区支教10年,并且还拒绝成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更令人感动的是他那句“中国感动了我”。

德国小伙子与中国结缘

卢克安是一个德国小伙子,他出生在教育世家,从小聪慧过人,他当过学徒,入伍当过军人,还参加过国际帆船设计比赛。一次机会,他来到了中国旅游,也是这个契机让他决定留下来。

卢克安先是在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学,在这里他看到了学生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1999年又在一所初中学校教授英语,后来因为职业证书的原因,他被德国大使馆遣送回国。

卢克安忘不了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他下定决心一定还会回到中国。不久之后,他又一次来到了中国广西,这次他不再四处漂泊,辗转于各个学校,他决定扎根广西大山中的小学。或许连卢克安本人都没想到,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几年,并且改变了这座山村的面貌,给穷山恶水之地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转机。

让卢克安留下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看到山村中为数不多的小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教育,他们稚嫩可爱却不得不经受无知的折磨,在求知欲最旺盛的年纪,只能每天帮助父母干些农活。

这个山村的贫穷落后是卢克安之前没有体验过的,他深刻的明白教育的力量,也深知下一代的教育对改变这个山村落后面貌的重要意义。

二是,他的教育理念在应试环境下屡屡碰壁,不论教授的课程多么有趣,得不到优异的分数他便不会被认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卢克安希望知识带给人力量,带给人生活的希望,而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成绩,于是他决定远离城市,在这座山村中发扬他的教育理念。

在山村的支教生活

他的到来给山村的孩子开辟了一个新世界,卢克安带来了DVD,他教孩子们拍摄,还教他们唱歌,画画。在这种平和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喜欢上了这个白皮肤黄头发的外国人,接受了他带来的新奇而美妙的事物,这是常年生活在闭塞之地的孩子们不曾想象的。

卢克安说:教育应该教好而不是应该教对。教书先教人。有句老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在卢克安来之前,这座山村还处于半开化状态,粗鄙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们多少沾染了一些不羁的性格。卢克安教孩子们做一个温柔的人,让本来松散的班级形成了团结友爱的凝聚力。

相比于非黑即白的教学方式,卢克安不过会分深究对错,他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在卢克安看来,自己试错,逐步获得真理的过程才是学习知识的过程,直接让学生划下重点,进行背诵,不但加深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让学习的过程变成枯燥乏味的重复过程。这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取得了很大成功。

放弃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

卢克安在中国支教十年,他的无私付出加之他的特殊身份很快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赞扬。不久之后他收到了“感动中国”节目组的邀请函,“感动中国”是一档专门挖掘在民间的感人事迹的节目,通过宣传先锋模范的无私奉献给整个社会弘扬正气,增添温暖。

当卢克安得知自己有望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并借此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奉献模范的时候,他拒绝了。他说:“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了我。”

的确,奉献付出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民的善良友好和山区孩子的聪颖悟性,才让卢克安充满激情的从事了十年的支教工作,如此相得益彰的配合正是他所说的“中国感动了我”的原因。

对于卢克安的事迹,人们的看法呈现两种立场,一种观点认为,德国小伙子放弃在本国的福利待遇和优厚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中国支教,这种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另一种观点认为,卢克安的奉献精神值得肯定,但是身处山村的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只能通过应试教育来争取走出山村,而卢克安这种兴趣教育,快乐学习的理念显然是不符合孩子的基本需求的。

黑暗中的一束光

不论如何,卢克安的确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原本落后的山村面貌。他让孩子们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让蒙昧的小村庄迎来知识的光芒,是教育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人性的光辉。本来,这些孩子的命运就是子承父业,长大之后到小县城打工为生,或许世世代代过着这种生活,逐渐麻木,失去了对生活酸甜苦辣的感知力。

有些孩子的父母对卢克安的教育方式也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是卢克安的教育让他们的孩子变得“老实”,因而吃了很多亏。

是的,这种教育与靠争抢斗争的小山村格格不入,他们的孩子终归还是要走上打工的道路,他们学得彬彬有礼,只会引得同行的嘲笑欺负。

卢克安曾与孩子们写过一首歌:“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做出,不可能的改善。”虽然,卢克安的到来并不能完全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但是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光亮,让他们不论身处何地,都忘不了做一个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人。卢克安完成了他在中国的使命,“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老师初一作文600字 关于雨的作文600 英语习惯作文 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歌作文400字 家乡的小河作文300字四年级 伤感的作文 你的样子作文 赞美人的作文 描写老师作文的开头 遇见作文 亲情的作文200字 高考作文素材书推荐 爱使我坚强作文 家庭新闻作文 五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我获奖了作文 瘦西湖的作文 我被爸爸打屁股作文 未来的汽车作文600字 写摔跤的作文 我的小学生活作文800字 职校初体验作文 公鸡作文400字 万州大瀑布作文 有关新年的作文300字 寿县古城墙作文 心儿怦怦跳作文200字 月考之后作文400字 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