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读书感悟:关于历史分期和文明定义

2020-12-29 15:10:01
相关推荐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电子版

投入了整整一个月全部用于读书的时间,体味到一种由味同嚼蜡到恍然大悟的妙趣。从文明的诞生到历史的沿革,从科技的发展到社会的变迁,从宗教的由来到政治的演变,从世界的格局到宇宙的探索!维度之多,不散不乱,大气磅礴,法度森然!

实际上中国学界对于本书的讨论也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首先是这本书在学术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因此关于它的讨论也少不了;其次是近年来中国全球史学科的发展,让这部全球史视角下的经典之作得到了深入的讨论;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作品反映的是美国人战后以帝国之姿态看待世界历史的一种表现,其中对于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不够重视,论证不够充分也得到了作者本人在二十多年后再版时的反思,而这一点也是许多中国学者批评本书的地方。

因此实际上本书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便是: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如何修正世界史修史传统中的地区中心论视角,而我们通过这样一部著作又能够吸取到多少经验去撰写我们自己的全球通史性作品,并且"透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事件把握影响全球的历史力量和历史运动趋势"。

需要明确的是"西方的兴起"时代并不是本书主要篇幅所在,这部作品的名字也许会令人混淆觉得是一部讲述西方如何走向兴起的作品,但是实际上其含义并非如此:作者把1500年至今西方崛起的时代划分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时期,是作者所划分的中东统治的时代(史前至公元前500年)、欧亚文明均势的时代(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期,意指西方的崛起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罢了,这一点充分表现了麦克尼尔破除西方中心论的决心,而他所倡导的跨文化交流互动以及整体世界史写作开创了全新的书写时代。

麦克尼尔在写作中继承了传统世界史写作中的进步史观,但又以西方的崛起成功作为全书的高潮,满足了美国作为二战胜利国的帝国姿态。同时,麦克尼尔沿袭了汤因比和斯宾格勒以文明为单位考察世界历史的方法,只是他要更为简洁,更重要的是他摒弃了历史循环论,采用的是线性发展观,大多数后来的通史作品与他是一致的。

麦克尼尔在书中重点描述了在技术的传播、游牧民族的迁移、宗教的扩散、物种的流传等因素的影响下,以中东、欧洲、印度和中国四个地理区域为中心的四大文明在人类共生圈中兴衰演变、整个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而以上几大因素正是全球史写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体现跨文化互动的关键要素,因此麦克尼尔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01、我想在这篇书评里主要谈谈历史分期的问题!

实际上世界通史的写作逃不开历史分期的问题,更逃不开为何如此分期的问题。

传统历史编撰中一直使用的是古代、中世纪、近代的分期方式,这一分期方式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Flavio Biondo, 1388-1463)。他率先提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从5世纪到15世纪的这一千年是"中世纪",即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的中间过渡时期。

到了十七世纪以后这种分期方式逐渐被放进了世界通史编撰中并为此后历史学家所沿用。但是这种分期方式明显是以欧洲历史为参照,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论色彩,因此早已广受批评。麦克尼尔则并没有这么做,他所划分的时间节点为公元前500年和公元1500年,实际上麦克尼尔是第一个如此分期的历史学家。他指出,以公元前500年为一个历史分期点是因为"这个年份可以标明基本的历史转折",即他认为公元前500年以后古代中东文明核心的影响力开始下降,最终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波斯被击败标志着权力转移的完成。另外公元前500年以后希腊、印度和中国文明已经初具规模(中译本第655页),他虽然承认这是一种"模糊的分界线",但是仍坚持这个节点表明了一种基本的转折时间。

另一个节点1500年则是史学界普遍采纳的历史转折点。麦克尼尔认为"1500年恰当地象征着现代的来临,在世界史和欧洲史中都是这样……1000年以来欧亚大陆各文明以陆地为中心的均势突然受到了挑战,并在3个世纪内倒转了过来。"这个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又进一步被他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1700年。人类共生圈从以陆地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海洋为中心的模式,欧洲借助于海上的优势,把势力扩展到美洲部分地区、非洲撒哈拉以南以及整个亚洲北方地区,但是旧大陆的古老文明依然还保持着它们的张力和重要性,还没有受到欧洲新兴力量的重大影响。第二阶段是1700年到1850年,这是西方兴起过程的一个中间阶段。欧亚均势的天平开始朝欧洲倾斜,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引发了欧洲自身的演变。世界绝大多数人开始受到欧洲人的支配,但欧洲对世界的影响依然"带有旧制度的色彩"。欧洲的第三阶段是1850年之后。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使得欧洲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占据首要地位,欧洲征服了包括远东的整个世界,彻底打破了世界的均势。

威廉·麦克尼尔著:荐读

在麦克尼尔的不同作品中他所划定的历史分期是有所不同的。他在本书的前言中是这么说的:"对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进行的分期,是人为规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歪曲的情况;如果你想用分期这种手段掩盖历史的总体性,或者掩盖已经划分时期内部存在的差别和多样性,你就已经任由机械的方法把你与历史的生动多样性和庞杂性分隔开来了。"在他的《过去与未来》中他纯粹按照交通工具或交通方式分期,划定了步行、骑马、航海、机械四个时期;在他的《西方文明史纲》中,他将欧洲历史分为古典文明和欧洲文明二个主要时期,选择公元900年作为分界线,因为"从那时至今,西欧的经济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分期方式,我们都能看到麦克尼尔对世界历史整体性的思考。

可是以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分节点是否仍然带有欧洲中心论的倾向呢?

因为一旦谈起1500年就无法避开欧洲的扩张,一旦谈论欧洲的扩张就很可能陷入到欧洲驱动模式的欧洲中心论之中,因为这个话题注定是欧洲中心式,不论个体历史学家的立场如何。但是,实际上1500年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欧洲进入统治地位的时期,这一时刻仅仅是欧亚大陆均势刚刚发生变化的时刻。1500年可以被视为新航路开辟的开端,欧洲人开始在海上进行扩张,但是如果单纯说"欧洲的扩张"绝不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至少此前的十字军东征运动等都应该被视为欧洲的扩张活动,实际上新航路开辟只不过是欧洲人将重心从陆上转向海上罢了。而且,1500年绝非欧洲人取得优势的年代。这一时期亚欧大陆上的几大帝国——奥斯曼、莫卧尔以及中国的大明帝国等仍然有着绝对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其没落是在此后的几百年中出现的。相对于传统帝国,民族国家在这一时间点上涌现地并不明显。百年战争后的英国和法国出现了民族国家意识,但是并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真正的民族民主国家至少要到175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威廉麦克尼尔颁授国家人文勋章

02、另一个我想谈一下的是关于"文明"的定义问题!

前面提到,从斯宾格勒到汤因比,对世界历史的描述,在大框架上他们采用的是以文化或文明为单元,而回避以国家为单位,麦克尼尔沿用了这一模式。在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一书之中,涉及到文明种类的用词,我们可以读到的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米诺斯文明、印度(河)文明、尼罗河(埃及)文明、中东文明、中国文明、希腊文明等等。麦克尼尔并没有明确定义文明,只是在描述文明的产生时,曾把文明称为"一种复杂丰富、令人难忘"的"新的人类生活方式",而"各种制度、思想、礼仪和技术迅速趋于完善"似乎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与新石器时代村落相比,人类第一个文明——苏美尔文明的最大不同是它的组织结构:它不再以家庭为单位耕作土地,而是在祭司的统一组织下进行生产劳作。剩余农产品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必要的条件。(中译本第157页)我认为以文明为单位做划分是一种很合理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没有明确国家概念的地区历史也被囊括进来。

而"文明"作为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在麦克尼尔的笔下的文明是"一种复杂丰富、令人难忘"的"新的人类生活方式",而"各种制度、思想、礼仪和技术迅速趋于完善"似乎是文明产生的标志。我个人认为,麦克尼尔沿用汤因比等人的以文明为单位来撰写世界史同样也是受到了人类学的影响。麦克尼尔撰写这本书的年代恰是美国文化人类学研究兴起的时代。麦克尼尔受到了伯厄斯和鲁斯·本尼迪克特等人"文化模式"研究的影响以及雷德菲尔德把人类学研究综合发展为文明史研究思路的影响,热衷于以区块化而且十分具有人类学特征的"文明"作为划分单位,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对具有相似文化的社会单元进行地理划分"而且重视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影响,我认为这便是麦克尼尔"共生圈"理论的一大根基。

玛雅神秘金字塔

但是,我们回看前面提到的麦克尼尔所认定的"文明",仍然是强调历史上那些占地较大、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那么,其他地区存不存在文明呢?麦克尼尔在划定文明时是否仍然带有西方中心色彩而忽视了某些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某些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呢?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并没有在这部作品中占据多少篇幅,很可能在包括麦克尼尔在内的许多历史学家眼中它并不是一个文明,因为它不符合文明或者所谓"国家"的一些要素:如文字、青铜器等,但是玛雅人却在其他方面创造了超越时代的文化,从人类学的"文化相对论"角度来看,它也应当被视为一种"文明"。

总之,在看待"文明"的问题上,我更倾向于以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相对论"概念来理解,即要尊重每一种创造了独特价值的文化,而不是以所谓先进与落后的概念去看待那些文化,也就说,只要是有自身独特创造性的社会区域都应当被纳入到划分"文明"以及撰写文明史应当讨论的范畴中去,而非有所取舍有所褒贬,只有做到价值中立地去界定文化与文明,才能真正意义上抛弃西方中心论思维。

在本书成书出版25年以后,麦克尼尔自己也作出了反思并撰写了《25年后看<西方的兴起>》一文。文中麦克尼尔也指出了自己的成名作是"美国战后帝国主义情绪的表现,它的视野和观念也是也是一种知识帝国主义的形式。"同时他也坦言书中对于中国的领先地位等讨论不足。

但是我们可以从麦克尼尔的深刻自我反思中看到他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也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不断改进自己的世界历史研究的。在近些年出版的麦克尼尔父子合著的《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麦克尼尔发展了此前的"共生圈"理论将之扩大为更为现代术语的"网络",所谓网络自然便是指人们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逐渐缠结为了互相关联的"人类之网"。从这本作品的核心概念中我们也看到了麦克尼尔继续在发展着他坚持的全球史研究中对跨文化互动与交流的重视。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麦克尼尔的这本《西方的兴起》虽仍然存在一些带有西方中心成见的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来讲仍不失为全球通史类作品中的先驱和翘楚。今天我们学习和研读《西方的兴起》也能够为更好地理解全球史中的跨文化互动,并且书写自己的世界通史作品提供很好的经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秀作文400字写事 希望作文 作文传统节日300 英语作文介绍自己家乡 快乐的元旦作文200字 关于法治的作文 一篇写人的作文500字 描写狗的作文450字 我的小院作文300字 礼物作文初中 英语作文短语 绿色文化作文 中考总结作文 英语评论性作文怎么写 考后反思800字作文 朋友给我带来快乐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600字 美丽的季节作文 小学二年级写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四年级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同学特点作文 畅想未来作文 篮球训练的作文 小狗的作文三年级 乡情700字作文 关于抽烟的作文 想象作文ppt 作文愉快的一天 课间十分钟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