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阜阳中秋节有哪些传说和风俗习惯?张灯结彩 摸秋 撂火把

2020-12-31 21:10:01
相关推荐

在阜阳,中秋节有哪些传说和风俗习惯?为此,记者采访了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刘宏。

刘宏曾任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余,对阜阳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著有《阜阳民俗文化研究》(与张文波合著)一书。

据刘宏介绍,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祭月的礼制。中秋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甚广。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月饼起源于唐朝初年。

“阜阳民间一直流传着‘送月饼,杀鞑子’的故事。”刘宏说,元朝末年,颍州的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参加韩山童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后,另组织红巾军继续反元。据传当年八月十五之前,刘福通命白莲教徒制作月饼,内藏小纸条,写上“切月饼,杀鞑子,着红巾”等字样,作为礼品,用红布包着分送各乡,约定八月十五晚上吃过月饼,头缠包月饼的红布,一齐举事,动手杀掉各乡驻守的元军。由于布置周密,徒众心齐,一夜之间将颍州各地的元军杀光,取得红巾军起义首战的胜利。

明清以来,阜阳各地制作月饼的店铺遍布城乡,刻制各式花纹图案月饼模子的作坊长年营业,生意红火。一般人家,买回几个月饼模子,到了中秋节前,蒸面配料,用普通锅炉烘烤,香飘村舍,更增加了中秋佳节的喜庆气氛。

中秋之夜,除拜月、赏月之外,阜阳民间还有摸秋的习俗。摸秋活动一般在晚饭之后,年轻人先聚在一起叙话,待到夜深月高之时,慢慢结伴向村外散步,当走到种有瓜果的田地菜园时,便停止说话,猫着身子,下到地里,边瞄边摸,选择自己喜爱的瓜果。

摸秋有摸秋的规矩,下田不能带筐,只能用手拿,不能折断藤蔓、踩坏庄稼,不能摘下不要。具体要求是:瓜(冬瓜、南瓜、笋瓜)要大不要小,青菜(茄子、萝卜)要嫩不要老,葫芦要圆不要扁,黄瓜(丝瓜)要硬不要软,豆角(蛇豆、菜豆)要长不要短。对于种瓜果的农家来说,地里的东西十五晚上被摸秋了,不但不骂,反而感到高兴。据说摸秋会给农家带来好运,庄稼会长得更好。

“在阜阳南部沿淮颍上、阜南一带,中秋之夜还有撂火把的习俗。俗称‘八月十五悠火把’。”刘宏说,年轻人提前用麦秸、稻草等容易燃烧的柴火捆上细绳扎成一尺多长,直径两三寸的火把,火把中间裹上些木炭和锯末,便于燃烧时起花——火星飞散。扎成之后,在略细的一头拴个二尺长的带子作为尾巴,便于燃烧后摇动生风。如无工夫扎制,也可以用旧笤帚头代替。

中秋节当天晚上,年轻人带上火把和一些干柴,聚拢在空旷地带。领头的招呼大家把干柴放在一起,掏出火柴点着柴堆,大家围在火堆旁,慢慢把火把点着,离开火堆,选择合适的空地,拉直火把尾绳,慢慢摇动,待火把燃烧出火苗时,猛地向空中抛出。几乎是同时,几个、十几个火把一起飞向天空。据说谁的火把亮,谁交好运,谁的火把高,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这一刻,欢笑声、喝彩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给宁静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如今,乡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务工,中老年人没有玩火把的童心,八月十五撂火把的景象已不多见。

颍州晚报记者 方松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渴望半命题作文 千手观音的作文 传电话游戏作文 游瘦西湖作文300字 挫折英语作文 痛苦作文800字 家的作文300字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美作文600字 美丽的镜泊湖作文 以沙子为话题的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 想象作文未来的什么 岁月的礼物600字作文 描写山东景色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新学期 小小新闻发布会作文 一直都在作文500 柳作文 竞选大队委的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400字作文 读者作文素材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200字 茶艺作文 疫情暖心作文 中学生活英语作文 四年级作文4oo字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中秋日记500字作文 四年级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