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被洪水冲毁的徽州古桥:绩溪中王桥 旌德乐成桥 屯溪镇海桥……

2021-01-05 10:45:01
相关推荐

桥是一种跨越,也是一种连接;桥是一道风景,也是一种文化。

在传统的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以及泛徽州区域内的旌德,自古以来,有河有溪的地方就有桥。“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这是对徽州大地河流密布、古桥众多的真实写照。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古徽州曾经有古桥1000多座,经历几百上千年天灾人祸,现存古桥仅有100多座,其中不少已经成为危桥,亟需整修。

徽州境内天然多水,小到村野小溪,大到宽阔江河,拱桥、平桥、月桥、廊桥、板凳桥…哪里有村哪里就有桥。徽州人不论离家乡多远,心里都有一座让自己魂牵梦系的桥。

7月6、7、8日,连续三天,旌德乐成桥、屯溪镇海桥、婺源彩虹桥等三座见证古徽州历史人文的宋、明两代古桥被洪水冲毁,让人扼腕痛心,甚者泪流满面。

▲ 7月6日上午,旌德乐成桥被洪水冲毁

▲ 7月7日上午,屯溪镇海桥被洪水冲毁

▲ 7月8日晚间,婺源彩虹桥被部分冲毁

在徽州历史上,自明清以来,遇洪水灾害次数众多。仅建国以后,就有1969年、1991年、1996年、2013年、2020年大洪灾,历次洪灾中,处于河面之上的众多古桥都一次次遭受考验,有些被完全冲毁,有些又得以幸存。

1969年75洪灾,歙县南乡大水涨到屋顶,绩溪来苏桥、中王桥被部分冲毁,歙县河西桥桥亭被冲毁。1996年大洪灾,屯溪“老大桥”(即镇海桥)尽管被完全淹没于洪水之下,但是仍然躲过一劫。

新世纪后被洪水冲毁的三座徽州古桥,除了这次被冲毁的旌德乐成桥、屯溪镇海桥、婺源彩虹桥外,还有2001年被冲毁的绩溪中王桥。

下面让我们一起从一组旧照中,回忆和怀念那些曾经被洪水冲毁却承载我们无尽乡情的徽州古桥。

旌德乐成桥

乐成桥,俗称“三溪大桥”,又称南河桥,位于旌德县三溪镇三溪村西端。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为洪水冲毁。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由众人集资重建,“所费十余万金”。

乐成桥全长156米,宽6.20米,桥面至河床高9米。有 11孔,桥孔净跨度尺度不一,中孔为11.50米。石板桥面,两侧栏杆由石柱和素面石板构成,高0.85米,现存石柱:东侧76根,西侧74根,石雕精致。195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现为三溪至兴隆公路桥。

乐成桥不仅是旌德县最大的古石桥,也是皖南第二大古石桥。曾是旌德通往太平、泾县的交通要道,在皖南交通史上占有重要一席。200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乐成桥多灾多难。乐成桥前身叫“五梁桥”,只有五个桥洞,桥头建有一座凉亭,又有人称“通津桥”。据说是江村人所建,然而该桥建起来不久,就被洪水冲毁。

关于“五梁桥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金鳌江氏宗谱》。谱中清同治丁卯举人江林所撰《修五梁桥记》中有这样的句子:“五梁桥为吾族外南河之渡口,远通徽绩,近接邻村,……无不道经于此。前明正德二年(1507),吾村善士曾造石桥五洞,凉亭一所,因名其桥为‘通津桥’。……及历年久远,无人修葺,而桥渐崩渐塌,灭没无踪……”这是南河桥(乐成桥)的前身。

清朝康熙年间进士,曾先后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河南巡抚的汪灏督修河工来到旌德,见大桥造型雄伟,结构牢固,既能抵御洪水,又平添一道秀景,赞叹不已,成诗一首:

治宅栋宇翚,筑圃松桂森。倏作奉诚园,半化荆棘林。万古悲金张,空尽千黄金。高人志达阻,长梁驾清浔。七十二丈虹,蛟龙不敢侵。泛绿分众涧,积翠临孤岑。春雨渔网净,秋霜人迹深。何当元凯觞,醉作飞仙吟。

现存的“乐成桥”是明朝嘉靖二十二年,由当时的宁国府知府罗汝芳所倡建,历时八年建成。

明朝万历八年,“乐成桥”11孔又被洪水冲毁9孔,以后当地商人与泾县商人,以及旌德与泾县两地知县多次组织修缮石桥,由于财力有限,这座古桥修修补补数十年,直到清康熙三十一年,本县江村人江宗孔率本家兄弟花巨资,请能人巧匠,用时十年,费银数十万才建成。

在这之后,乐成桥又经历了几建几毁,清同治年间由于大桥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当地人方先修又倡修南河桥。民国二十五年(1938),在北京和浙江两地经商的江村人江淡人多方联络主导翻修桥面,并得到徽商字号“胡鸿发”掌门人、来自绩溪上庄的胡菊舫协助修缮,还得到原安徽省长江汉珊(江村人)的募捐资助。由于江淡人辗转北京、浙江两地经商,无法亲临,于是请他的孙子江泽壁督导修建。

经过一年多的翻修,乐成桥恢复面貌如初。还就近购买房屋一间,设立“桥会”,请人专事管桥,循守祖训,明立桥规,认真施行。

解放初,“乐成桥”的每个桥脚垛上都还嵌有长“铁锚”,当地人都以为是用来镇水妖、辟邪气,其实是用来系住各个厚重的长石条,起到加固桥脚垛的作用。可惜在1958年“全民炼钢”时期,“铁锚”被撬走送进了炼钢炉。

1965年,修建三溪镇至兴隆乡公路时,旌德县公路管理部门在桥北端增建一孔跨径二米的引桥,利用古桥通汽车,并在桥面浇筑渣油路面。1997年,乐成桥被洪水冲坏桥墩,旌德县政府拨出专款维修加固,古桥雄姿不减当年。

乐成桥南桥头就是店铺林立的三溪老街,古渡口与商埠之间几百年演绎了多少悲喜剧。历史的沧桑和风雨阳光一样写在乐成桥上,无论站在桥上还是桥下,绿色的堤岸和开阔的河面衬托出的古桥雄姿,不仅拙朴而且充满智慧。

只可惜,这一切随着大桥在洪水中倒塌已成追忆。

屯溪镇海桥

镇海桥,又称“老大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 年),位于屯溪率水、横江交汇处,是连接屯溪老街和黎阳的主要桥梁。全长131 米,桥面宽7.53 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青石桥面、茶园石桥栏,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船头状分水尖。

镇海桥上原有亭,两端有飞檐五脊虎殿顶建筑。桥东临街处建有高大拱门,上悬“镇海桥”三字金匾。解放前,桥亭、拱门均已拆除。

镇海桥是屯溪历史上重要的建筑标志,是安徽省现存不多的明代大型石拱桥之一,2012 年6 月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十五年,当地富商独资始建以后,直到清朝康熙初年,因水患过大而被冲毁。桥毁后,本地一名叫程于谦的人,捐资“670万”重建新桥,新桥费时两年建成,但通行17年后,桥再次因水患被冲毁。程于谦极其内疚,觉得自己独资建的桥只用了17年就被冲毁很对不起大家,于是再次独资重建镇海桥,但由于年事已高,桥未建成程于谦就去世了。当时程的儿子程岳在广西做清吏司,得知此事后,程岳继承父志并支持家人完成了镇海桥的重建工作。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时的镇海桥

▲镇海桥夜景

镇海桥边曾有“屯浦”,桥东的华山脚和八家栈子,是屯溪街市的发祥地。“渔歌远近从风递,帆影高低带月收。飞倦剧怜投树鸟,长闲终羡傍滩鸥。村烟起处楼台好,一片波澄万顷秋。”描述的就是曾经的屯溪,但很可惜,1929年土匪朱老五攻入屯溪,烧毁了大量商铺。

1934年5月,知名作家郁达夫来到屯溪,曾在新安江边夜泊。尽管当时屯溪遭土匪朱老五火烧后,墙倒屋摧,尚未恢复元气,诗人仍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她。

他“斜倚着枕头,合着船篷上的雨韵,在朦胧的梦里”写下了游记《夜泊屯溪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婺源彩虹桥

婺源彩虹桥位于清华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 据说是源自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传说彩虹桥落成之日,有彩虹悬于蓝天,双景媲美。桥长 140 米,宽 7 米,上有廊亭,廊亭两旁设长凳。彩虹桥两岸,群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 夕阳下的彩虹桥

彩虹桥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四个石桥墩。桥基四墩青石叠砌,面向上游的一侧,采用半船型设计,这是为了分解洪水冲击力。桥墩之间的分隔距离,也根据洪水流速的不同而稍有差距。两桥墩间用木梁横联,上铺木板成桥面,椽瓦结顶为廊,两侧围于木栏,有交通和供人休憩双重功能。

彩虹桥是婺源最吸引影视人的地方,这里拍过电影《闪闪的红星》、《魂牵柳桥镇》、《乡村女教师》、《丁香》《我心永恒》、《星火》、《来的都是客》。还是上海《风调雨顺中国》、于文华的《你的生命如此美丽》两部MTV主拍摄地。

绩溪中王桥

▲世纪之交被洪水冲毁前的中王桥

红顶商人胡雪岩故乡湖里与中王村之间有一座横跨于登源河的中王桥(又名锁龙桥、湖里桥)。中王桥始建于宋,花岗石结构,5孔四墩,拱形,长74米,阔6米,高8米,孔跨10米,曾经是绩溪县保存比较完整的最大古石桥。

中王桥自宋代始建后,明清几经重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3年)重建,解放后得以复修。1986年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

桥高于两边路面数米,两头石阶随桥拱外形而砌。相传唐末,昭宗幼子昌翼,随胡清(三公)匿避婺源老家,改姓胡。其子胡延政,宋初任绩溪县县令,后封为中王。

据明代《弘治徽州府志》载:唐末,朱温(后梁太祖朱晃)构祸,王子播迁,婺源人胡三公(名清)适宦游长安,将唐昭宗幼子李昌翼庇匿以归,隐居考川,昌翼遂从胡姓,清嘉庆《绩溪县志》,《明经胡氏宗谱》载:胡昌翼子胡延政,宋初曾任绩溪县令;乾德四年(966年),因有战功,又是唐氏后裔,敕封为中王。

中王因爱登源山水,迁家来绩,初居隐张山麓即今中王村,不久赐居胡里(古称通镇,今名湖里),死后葬登源河畔。后人在登源河上建桥取“中王桥”以示纪念。

▲中王桥(摄于1979年)

中王桥所在地湖里村是绩溪登源的水口,也是登源河的精华所在。传说是根据南宋风水大师赖布衣选址所建,也正是这座桥破坏了绩溪的风水,但中王桥却是胡雪岩福址。

胡雪岩小时候家里很穷,靠给人放牛维持生活,十三岁那年在中王桥头捡到一商人钱袋,竟不为所动,苦等数小时,将钱袋还于商人,商人见其忠实可靠便将他带出经商。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后来竟统率江浙商业,垄断丝茶经营,设钱庄当铺,成为“江南首富”;又在官场呼风唤雨,被尊为“红顶商人”,成为晚清徽商的传奇人物。

中王桥两岸平畴沃野,桑林滴翠,秧针绣田,风景甚为绮丽。冲毁前的中王桥下流水潺潺,卵石蔼蔼、千年藤萝攀于桥墩之上,古朴自然。

建成后的中王桥几经冲圮和重修,最近一次受难是在2001年6月,中王桥在一场大洪水中被轰然冲垮。现已改建成了三孔桥,寓意三朝元老进登源。

绩溪来苏桥

▲拍摄于上世纪末的来苏桥

来苏桥横跨于绩溪翚溪河上,为四墩五孔石拱桥,原为5孔石拱桥,长40米,宽4米,跨径4.45米。与其它古桥一样,来苏桥历代都有修缮,目前保存的是清乾隆年间修建。

据绩溪县志记载,在北宋元丰年间,苏轼因诗得罪被谪往海南,他的弟弟苏辙受到牵连在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贬任绩溪县令。苏辙在绩溪只呆了八个月左右,留下的诗却有36首。

在苏辙的倡导下,绩溪文风蔚起,书院大兴,社学和私塾也纷纷建立。后来苏轼自海南归,途经绩溪探望弟弟,苏辙喜出望外,率率领士大夫们在城西潭石头渡口迎接苏轼。后人为纪念苏轼,便将这个渡口命名为“来苏渡”。苏辙离任后,当地人葛敬彦主持在此造了一座石桥,为纪念“二苏”,起名“来苏渡桥”,后称“来苏桥”。

清代赵继序有一首五言诗写到:“年年车马渡,人只记来苏;海外欣归止,中山急友于。闻名相倒履,览胜几提壶;千古清风在,长留水一隅。”

▲拍摄于世纪初的来苏桥

葛敬彦最初建造“来苏桥”后倒塌,在明朝嘉靖年间,得到邑人葛岩等募资重建,后有损毁。到了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知县朱国杰捐资重修,后再次倒塌,乾隆年间,当地人又募修,邑人葛应诰独资相助给“来苏桥”铺设了石板桥面。

1969年75洪灾,“来苏桥”东边两孔被冲毁,交通梗阻,绩溪民众又垒“水踏步”。

197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可惜修桥时把断桥浇成混凝土平面,东二孔不是拱形,西二孔还保留原貌。所庆幸的是,中拱北侧上端原嵌“来苏桥”楷体石刻,仍完整如初,清晰无损。

苏辙去世四十多年后,绩溪人民依然怀念他,在进贤桥头,太子庙的北边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颖滨祠”(苏辙号称颖滨老人)、苏公亭,其中有水池和桥亭建筑,明代又办“颖滨书院”(在今绩溪县医院门诊部范围内)。

南宋绍兴年间,绩溪人仍念念不忘这位贤明的县令,为了纪念他,特将县治(署)中心建筑中的“秋风堂”改称为“景苏堂”,同时将苏辙留绩的诗篇,由范成大手书刻碑于堂内。宋嘉泰年间(1201-1204),苏辙四世孙苏琳又任绩溪县令。

绩溪徽溪河两岸的来苏北路、来苏南路和与来苏桥毗邻的来苏社区更是体现了绩溪人民对苏氏兄弟的深情厚谊。

据相关文物主管部门的最新消息,今年被洪水冲毁的三座徽州古桥,因为测绘图文资料都得到完整的保存,应该可以在今后得到比较好的修复。作为徽州人,虽然老桥已毁,仍然希望修复后的古桥能修旧如旧,聊以慰藉我们的乡情心切。

你知道徽州范围内,还有哪些曾经被洪水冲毁的古桥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由【最绩溪】汇编整理,信息参考百度百科、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图片来源网络和绝摄徽州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写景的作文300字 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 新学期新期望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200字 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难忘的旅行400字作文 失物招领英语作文初一 关于读书的作文400字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写状物的作文4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500字 春天的校园作文400字 越来越坚强的我作文 关于美丽风景的作文 各省高考满分作文 写一件事的作文300字 我的青春里有什么作文 开学第一天作文300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文 藏在什么里的爱作文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喜欢什么作文500字 最新作文素材大全 欢度五一作文 关于美食的作文500字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300字 感恩父母的作文500字 健康的生活方式英语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600字 寻找春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