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蜀汉积贫积弱?诸葛亮:我已经很努力了 你们为什么要骂我

2021-01-06 20:05:01
相关推荐

今天绝大多数国人对诸葛亮的印象都来自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小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毫无疑问是三国最耀眼的明星。小说里的诸葛亮呼风唤雨,料事如神,通天博地,无所不能,活脱脱一个“完人”形象。

但就是这样一个“完人”,在蜀汉后期的对外战争之中,就仿佛被捆住了手脚,每欲向外扩张都会迎来失败。那么诸葛亮治下的蜀国,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呢?

蜀汉:“我真的一滴都不剩了!”

建兴六年,诸葛亮上《后出师表》,采用了一些“微妙”的字段来描述当下蜀国的形势。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后出师表》

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不但向刘禅深刻地阐述了为何蜀汉明明在当下可以偏安一隅却又频频对外作战,同时又表达了自己殚精竭虑,无人可以依靠的艰难状态。

个人以为,以刘禅的性格,在上位之初对诸葛亮必然是有所嫌隙的。刘禅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仁君,对于蜀国的百姓刘禅始终是怜悯而体恤的,刘禅实际上并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可笑而无知的无脑皇二代。

刘禅对于天下局势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蜀地的情况已经无法再继续支持连绵的对外战争,而诸葛亮的行为令他费解。诸葛亮也正是看出了刘禅对自己的怀疑,这才上了《出师表》以明心志,并为刘禅陈述自己坚持对外作战的理由。

刘禅上位这一年,蜀国进行了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结果被记录在《蜀书》当中。根据《蜀书》的记载,这一年蜀国全国的人口不过区区九十万而已。人口的迅速凋零是刘禅作为一国之主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他与诸葛亮想法冲突的根源。

但结果终究还是战事未停。我们不知道是诸葛亮真的说服了刘禅,还是诸葛亮凭借刘备时期积攒的政治力量,压服了刘禅。毕竟诸葛亮前后所效忠的只是昭烈帝刘备和刘备兴复汉室的至高理想,除此之外的一切并不在诸葛亮的考虑之中。

法家思想统治下的蜀汉,高效与低效并存的矛盾状态

从诸葛亮的政治生涯和成为丞相之后的施政方针来看,诸葛亮的内核是一个如同商鞅,李斯一般纯粹的法家人物。不同于曹魏的派系倾轧,也不同于孙吴的家族内斗,蜀汉在法正死后始终是诸葛亮的一言堂。

纵观刘禅即位之后到诸葛亮病死的十余年间,蜀汉从未经历过任何一次来自于内部的政治动荡或者军事变故,唯一稍微掀起波澜的事件就是诸葛亮对刘禅上《出师表》这件事,但这件事也并未造成任何切实的变化与后果。

可以说,诸葛亮牢牢地把持着蜀汉的政治和军事大权,使得蜀汉政令通达,军阵严整。上下通透,没有一丝欺瞒。这对于诸葛亮推行自己的政令和在蜀汉政权中想实现的诸多想法,无疑是极为有效的。但这种状态也带来了两个弊端。

其一是权力绝对垂直化导致的平常人难以承受的工作量。诸葛亮在位期间,军政经农,朝野上下大小事除非已有陈例,否则都需要诸葛亮亲自审批。所以这也就有了司马懿询问蜀国使者“诸葛亮一餐吃多少?”,从而判断诸葛亮死期的故事。

其二是维持垂直化体系所需要的庞大冗官系统。一个职位如果没有监督,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对于绝对垂直化管理体系来说,一个位置如果出现问题,往往意味着整个条线出现问题。为了避免因一个位置出现问题而导致整个系统蒙受损失,诸葛亮的做法是大肆设立监察官员。

诸葛亮在位时,设计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监察体系,负责监控整个蜀汉官僚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官员数量甚至超过了正常办事的官僚体系内部人员的数量。冗官系统的出现使得整官僚系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同时产生大量的内部消耗,这也就成为了蜀汉后来走向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治军不行?大战略上魏军其实拿蜀军毫无办法

在说诸葛亮六战魏军之前,必须先说一说诸葛亮的治军策略。在全局态势上,诸葛亮采取的是最稳扎稳打的“耕战屯驻”策略。每到一地先开荒,开荒的士兵且兵且农,一个地方开发得足够好之后,部队再继续前进,继续开荒屯驻,而之前开垦好的土地交给后来的农民进行耕种。

这种步步为营的作战方式在汉中期汉军对抗匈奴人的时候就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当年的汉将赵充国以70岁高龄入河西走廊,就是用“耕战屯驻”的方式,短短数年时间就压榨干净了西羌的肥沃土地,不费吹灰之力干掉了西羌和匈奴数十万人。

诸葛亮在对魏国作战的过程中也采取了这样的方略,并且为了提升屯驻地粮食的运输效率,还发明了木牛和流马。“耕战屯驻”策略在守军防御能力强大的时候是无解的,进攻方就像面对着一个铁刺猬,除非不计成本地拿人命去填。可经历了百年战乱,这个时候的三国,“人命可太贵了!”

进攻方面对这样的“无赖战术”唯一能采取的战术只能是同样进行“耕战屯驻”,实际上魏国也是如此去做的。不论是张郃还是后来的郭淮,面对诸葛亮和姜维的时候,都是用“耕战屯驻”的方式互相消耗,等待战局的变化。

还有另一个理由可以佐证这种战略为什么是无敌的。那就是“诸葛亮之死”和“张郃之死”,都是迫不得已的进攻,都是无奈的死亡。

诸葛亮治军不行?蜀军战术兵种的战斗力同样强悍

除了战略的选择,在战术兵种的培养和训练上,诸葛亮此时掌握的蜀兵不敢说对魏兵呈绝对的碾压趋势,但在局部战斗中是能够取得优势的。这是因为诸葛亮已经在蜀军中全面扩大了特种兵的概念。

三国时期涌现过许多的“特种部队”,比如“陷阵营”,比如“大戟士”,比如“白马义从”,比如“虎豹骑”等等。这些特种部队面对普通的武装民兵时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屠杀,比较典型的战例是刘备的荆州出逃战,好不容易积攒的三万家底,让曹操五千骑兵一夜之间仅仅是追击就打了个稀烂,最终随刘备在长坂出逃的只有十几骑。(具体描述可参考《三国志·先主传》)

诸葛亮深切地知道经过训练的特殊兵种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因此诸葛亮在位期间一口气为蜀汉训练了六种特殊士兵。分别是:

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

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陈之士

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

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

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

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

——《将苑·择材篇》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摧锋军”,摧锋军的前身取自诸葛亮在涪陵训练的三千元戎军。元戎军以诸葛亮发明的元戎神弩为武器,所谓的元戎神弩也就是《三国演义》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连弩。此弩可连发十矢,根据应战场需要而改制的细微差别,又有“摧山”,“八牛”,“威边”,“静塞”等之分。

摧锋军为什么最值一提?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利。撤军之时,司马懿因憎恶张郃,强令张郃进击。张郃无奈,只得点兵出击。追蜀军至木门道时,遭到诸葛亮派遣的摧锋军埋伏,膝盖中箭,回营后不治身亡。

除此之外,曹魏国势十倍于蜀汉,到头来却是诸葛亮屡出岐山进攻魏国,而不见魏国主动进攻蜀国。直到诸葛亮病故,再加上魏延于内乱中被杀,蜀军大乱,这才使得魏军突破了诸葛亮经营十几年的“耕战屯驻”态势,一举灭掉了蜀国。

蜀汉兵强而不胜,只因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改

蜀汉军势在诸葛亮的经营下,在局部一度强过曹魏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征曹魏,司马懿亲自领兵却不敢正面交锋。

诸葛亮前后和司马懿相持一百余天,面对诸葛亮的挑衅,司马懿当起了缩头乌龟,即便是诸葛亮将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也视若罔闻。此时蜀汉和曹魏军势在数量上的对比实际上是曹魏远占优势,司马懿的曹军不但数量上数倍于诸葛亮的蜀军,后勤供应也同样数倍于诸葛亮。

即便如此,司马懿依然不敢正面迎战,只是调兵遣将,命令各地支援粮草军械,背渭水结营和修筑工事,在焦虑中等着蜀军因粮草不足而退兵。

如果司马懿对魏军的实力有着充足的自信,在士兵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会选择避而不战吗?在这个战场上,蜀汉军力之强,可见一般。

但局部的优势并不能为诸葛亮逆转全局的劣势,尤其是碰上了司马懿这个同样智计百出的谋士时,任何的奇策都无法奏效。

司马懿清楚的知道,蜀汉的结症有二,只要把握住这两点,蜀汉不攻自破。

其一是国力凋敝。相比起占据中原富庶地区,人口,军力,粮草都数十倍于蜀汉的曹魏,在体量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蜀汉因为屡动刀兵,国力消耗严重,而曹魏用兵较少,国力恢复的速度远超蜀汉,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时间拖得越久,两国国力相差越大,迟早能等到曹魏能够全面碾压蜀汉的时候。

其二是诸葛亮本人。诸葛亮在位已久,积威深重,可以说现在的蜀汉不论是皇室宦官,文臣集团还是带兵武将,都是被诸葛亮粘合在一起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矛盾,只是迫于诸葛亮和诸葛亮建立起来的监察体系而不敢发泄,等诸葛亮一死,压抑已久的内部矛盾一爆发,蜀汉必亡。

后来局势的发展也确实如此,诸葛亮一死,武将的顶梁柱魏延就被文臣集团的核心人物杨仪弄死,其中还有保皇派费祎等人的策动。突然之间,蜀国政坛风云变幻,内部的稳定瞬间开始动摇,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诸葛亮这个蜀汉心脏加大脑的死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汉的灭亡是大势所趋,当刘备入蜀之后蜀汉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中原的内乱之上了。而拥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曹操,硬生生地将中原定鼎,几乎彻底掐灭了蜀汉未来的希望。

诸葛亮不可谓不雄才伟略,面对反复不定的东吴和国势强盛的曹魏,能够凭一己之力硬生生给蜀汉续命起码50年,确实是千古难遇的奇才。

蜀国的战斗力,一多半来自于诸葛亮身上。不论是诸葛亮采取的统治蜀汉的方式,为蜀汉设定的大势方略,还是战术兵种的操练,都成为了蜀汉能够苟延残喘的关键。

诸葛亮不可谓不强,蜀汉在诸葛亮的手里也不可谓不强,但还是那句老话,“大势如此!”。就好像斗地主,手里只剩一个“3”,自己面前的筹码再多,又怎么能赢得了呢?

正版全6册 三国志全译 全集文言文白话文注释翻¥138度小店月销2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日语作文 成长的作文题目 梦想500字作文 作文英文怎么说 初二作文800字 启蒙作文 知足作文 作文3000字 人物作文800字 写一封信的作文 不平凡的作文 童年作文结尾 体育素材作文 老师作文800字 冬天景色作文 桃花源作文 高中作文摘抄 项羽 作文 小猫作文300字 作文这一天 愤怒作文 60字英语作文 榕树作文 初中作文摘抄 梦境作文 作文600字写人 什么真什么作文 叙事文作文 竞争的作文 体育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