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基于广义人口结构视角下住房需求分析论文

2021-03-05 11:15:02
相关推荐

基于广义人口结构视角下住房需求分析论文

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流动频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买房难”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在高房价的同时,住宅销售面积也在持续增加,以 2004 年到 2012 年为例,住宅价格年均增长 8.9%,住宅销售面积年均增长达到16.0%,超过前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住房需求超过住宅价格? 这一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是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 还是城镇化推进的新增需求; 还是人口结构变动导致,或者其他。本文尝试从广义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进行文献回顾,系统探究人口结构变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让我们全面了解人口结构中的具体变量对于住房需求的影响,更能实现对住房政策合理的调整,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和人口的良性共发展。

人口结构是指从一定的规定性来看人口内部的关系,它是按照人口的不同标志研究一定时点、地区的人口内部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广义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按人口的自然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了人口自然属性的质的规定性,是人口最基本的结构,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按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了人口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人口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宗教结构、教育程度结构、婚姻家庭结构、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等。人口的地域结构是按照人口的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来划分的人口结构,它既可以反映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又可以反映其社会经济环境。主要包括: 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行政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流动迁移结构。以下主要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回顾人口三大结构对住房需求影响的研究进展。

国内文献研究

国内关于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近十几年。这和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系,过去住房市场是以计划经济为主,采用国家福利分配政策,住房建设实行计划安排。从 1998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来,中国城镇住房市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有的学者主要探讨了人口结构中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也有学者考虑人口社会结构和城乡结构对其影响。在此,按照国外文献的分类综述进一步对国内文献进行回顾。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定性分析为主,或是简单的定量分析。

( 一) 人口自然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回顾

1.定性研究

研究人口自然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人口的年龄结构上。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也是受到国外 Mankiw 和 Weil 等学者的影响。顾鉴塘( 1997)是国内较早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影响的学者,他提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是影响住房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不同年龄组影响不同。孟星( 2000)认为人口是影响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对于住房也是如此,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购买住房的群体主要是集中在 30 ~ 45 岁年龄段的群体。而赵君丽( 2002)、张昭和陈兀梧( 2009的研究认为25 ~ 35 岁的年轻人才是购房的主要群体。所以,1962—1975 年、1981—1997 年两次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保证了中国房地产至少存在两次置业高峰,同时预计 2013—2018 年也是中国房地产的需求高峰。李健元,等( 2011)也论证了2000—2010 年十年间,“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刺激了期间的住房需求。

但是,人口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将会因为赡老费用的挤出效应,从而降低全社会对住房的购买能力。李雄军,姚树洁( 2011)也认为中国人口数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在一定时期推高房地产需求,但长期将缩减房地产需求。陈彦斌、陈小亮( 2013)借鉴国外的研究,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住房需求也会有负向的影响,但是由于伴随着城镇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老龄化对城镇住房需求的负面冲击还未显现,直到 30 年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以上研究多数认为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住房需求会受到抑制。

2.定量研究

施建军、张琳( 1999)认为影响住房需求的因素包括城镇居民收入、住宅价格、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并对江苏省 1999—2010 年的住房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可惜没有较好的考虑人口结构的因素,没有论证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大小。谢琛、袁建华( 2010)[53]基于灰色理论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发现不同年龄段人口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20~ 23 岁、36 ~ 40 岁年龄段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最大,而不是 25~36 岁年龄段。前者主要是因为进入法定婚龄期,结婚人口对住房需求较大; 后者可能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对住房的改善性需求。而 25~36 岁的人群可能生活较为稳定,住房基本得到满足,而改善型住房需求还不太明显。李祥、高波( 2011)利用 1995—2009 年的宏观数据考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却发现处于婚配年龄的 15~29 岁人群和处于收入峰值水平的 50~64 岁人群对住房的需求较大,而 65岁及以上人群对住房的需求较小。陈斌开,等( 2012)首次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数据对人口转变和中国住房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婴儿潮”很可能是 2004 年以来住房需求增加,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但是,他们还推断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住房需求增长率在 2012 年大幅下降,2013年后呈负增长。国内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影响的研究,滞后于国外,且多数成果参考了国外的研究。理论方面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实证方面主要从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微观研究相对较少。实证研究的计量方法虽然引进了国外的一些模型,但是都相对陈旧,鲜有较为前沿的计量模型。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影响住房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国当下人口年龄结构加速改变的时代,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并存,如何深入探索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 二) 人口社会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回顾

1.定性研究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人口的家庭、婚姻、教育等结构研究住房需求,其中家庭结构的研究最多。宋萍( 1998)[56]认为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户数量增加,住房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住房消费占消费的比例也会不断增加。孟星( 2000)也认为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外,家庭规模和结构、人口职业对住房需求也有重要影响,非家庭住户数的增加都促进了住房需求,“三资”企业的年轻人对高层次的住房需求较大。王海涛、任强、蒋耒文( 2004)家庭结构、家庭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职业及所在行业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将对家庭户的住房选择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晓娥( 2005)认为家庭小型化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将受到挑战,合住偏好减 弱,分 开 居 住 使 住 房 需 求 上 升。任 正 委( 2008)认为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步入老年型社会,家庭人口结构也发生了由“金字塔”型向“倒金字塔”型的转变,就会产生大量的对诸如老年公寓之类的房屋的需求。陈彦斌、陈小亮( 2013)的研究发现当前家庭的小型化还将继续助推中国住房需求的增加,将持续 20 ~ 30 年的时间,从而使得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冲击在 2045 年后才将逐渐显现。

2.定量研究

蒋耒文、任强( 2005)的研究也指出人口、家庭户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影响中国未来的住房需求,并预测出在 2015 年前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的增长虽波动起伏,但变化不大,2015 年之后,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将逐步下降。徐虹( 2008)认为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和家庭规模会导致中国住房需求旺盛。2010 年前后,中国 20~30 岁人口将增多,婚期人口的增多将引发住房刚性需求,从而为未来旺盛的住房需求提供基础。薄连明、姜佳( 2009)[62]的研究认为离婚对住房需求也有影响。2000 年,中国离婚对数为121.3 万对,2006 年达到 189.3 万对,离婚率已接近 3%。这部分人导致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进而创造一部分住房需求。若采用 189.3 万对的 30%的离婚人数会选择购房,则每年需要约 0.3亿平方米房屋。丁聪、刘应宗( 2012)通过微观数据发现,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其家庭住房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家庭生命周期与住房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内的学者从人口社会结构中的家庭、婚姻、教育等结构对住房需求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实证研究的深度也不够,微观实证研究依然较少,仅凭宏观数据难以说服。因此,未来要加强人口社会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微观研究,同时还要考虑在业人口职业、行业等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

( 三) 人口地域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回顾

1.定性研究

龙奋杰、吴公樑( 2003)的研究发现城市中暂住人口比例对房地产投资的直接影响较大。刘颖春( 2004)指出,城市化使得中国房地产需求总量加大。李真雅( 2005)认为除了经济因素外,人口、城市化进程、个人预期和社区环境也是影响住房需求的重要因素。王春艳、吴老二( 2007)认为人口迁移可以导致城市房地产需求的增加,进而影响房地产价格。张昭、陈兀梧( 2009)认为中国城镇化 进 程 推 动 了 住 房 需 求 的 不 断 增 加。周 达( 2010)认为当前城市外来迁入人口越来越多,其住房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二代移民”的大量进入,对住房的冲击更大,其倾向于高质量、聚集的住房,移民住房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现。李培军( 2011)]认为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加速期,大量人口转移到城镇,由此促进了城镇住房的需求。城镇化还可以通过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间接引起居民住房需求。杨霞、徐邓耀( 2011)认为人口城乡结构对住房需求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伴随着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住房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陈彦斌、陈小亮( 2013)的研究也认为当前中国城镇化对住房需求的刺激作用仍然较大,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平均每年约 1 786 万名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占所有新增城镇居民的 85%左右,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2.定量研究

帅友良( 2005)认为中国住房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对城镇住房市场形成的冲击力非常大。并通过预测未来城镇新增人口数、农转非人口数来预测城镇新增人口住房需求量和农转非人口住房需求量,预测 2003—2020 年,城镇新增人口对住宅市场的需求总量达到 50.3 亿平方米。哈继铭( 2007)]认为,人口结构与城市化进程是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但到 2015 年,人口结构这个引擎将熄火,另一个引擎城市化将缩小,届时住房需求的压力将下降。徐虹( 2008)的研究也说明当前中国快速的城镇化造成了城市住房需要量的增加。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化水平将持续增高,引发更多居民从农村涌向城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住房的需求量会进一步上升。张奕河、郑大川( 2009)的研究发现商品消费需求的城镇化弹性是 5.86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商品房消费需求将会上升 5.861%。李雄军、姚树洁( 2011)认为人口的增长与人口结构的变化在一定时期推高房地产需求,但长期将缩减房地产需求; 城市化由于影响人口的迁移从而长期地推高房地产需求,但其边际效应也将趋于递减。

国内关于人口地域结构对住房需求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人口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的流动迁移。城镇化直接推动了住房需求,但是城镇化如何推进住房需求的上升,鲜有学者具体剖析,尤其是定量研究。以往的定量研究往往只是选取了城镇化水平的数据直接与住房需求进行相关检验,而缺少中介变量的论证。城镇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城镇人口结构、收入等的变动,从而刺激住房需求。

研究述评

本文回顾了大量有关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相关文献,其中包括定性的描述,也有定量的实证研究。以往的学者多数集中在人口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对于探讨其他人口结构的相对较少。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到,最早多数是定性分析,后来逐渐有了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中最早使用的数据通常是截面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后来逐渐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尤其在上世纪末期,国外的学者经常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但是时间序列数据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它的前提是假定事物的过去会同样延续到未来,考虑的变量较少,忽视了外界因素影响。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样本量多,从而具有较高自由度,且截面和时间序列的信息结合可显著减少省略变量带来的问题,从而使得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国内研究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起步较晚,且多数停留在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多数也是进行简单的相关性或者预测分析。虽然已经有少部分学者开始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对住房需求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论证,但是往往由于数据或者方法的选择不恰当,使得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的结果出入较大。总体而言,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有影响,人口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部分学者发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可能现在还并不明显。家庭结构小型化对住房需求产生了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迁移也是推动城镇住房需求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大量相关的研究对我们探究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然而国内现有成果多数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对较少,且方法较为单一。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定量研究,尤其是微观计量研究。同时还要考虑人口结构中其他结构对住房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职业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的变动对住房需求也可能有影响。定量研究中可以选用分区域考察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比如以中国的东、中、西部分区域研究,或是分国家区别考察,或是分城市的微观调查等。方法上也可以考虑广义矩估计( GMM) 、空间计量( SLE、SEM) 等模型进行论证。此外,过去的研究更多是关注对住房需求量上的影响,而对住房需求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实证研究中几乎没有,所以这是该领域未来的一个研究重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里一件事作文 龙舟节的英语作文 作文母亲的爱600字 中学600字作文 二年级作文小动物100字 万能作文开头排比句 这就是幸福作文 碰碰车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300 什么的汉字作文 人景合一的作文 相反作文 传统节日200字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800字 日记大赛作文 作文万金油 小学生筑梦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景状物作文800字 励志作文800字 外公去世作文 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五年级上六单元作文 初二通讯作文 我的小书屋作文 校园新事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四百字 黄角树的作文 李密作文素材 我发现了什么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