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

2021-12-27 13:55:01
相关推荐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1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2

《论语》。

孔子常常教导自己的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了这种学习态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对于那些能够做到不爱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学习为耻的人,孔子特别赞赏他们,认为那是好学的表现。孔子自己也时常这样做。

孔子初次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祀祖先的典礼,因为对于许多礼仪,孔子都不明白。

因此孔子不停地问身边明白的人。这是什么礼仪?它表示什么意思?下一步该做什么?孔子把他不清楚的每一个礼节都问清楚了。

很多人不仅不为孔子的这种学习态度所感动,反而在背后嘲笑他:“还给别人当先生呢?连这些礼仪都不懂。什么都要问,真是不以为耻。”孔子听了这些议论后,坦然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于自己不懂、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个明白,弄清楚,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方法。”

孔子除了重视书本知识以外,也注重吸收别人的经验。他主张多听别人的意见,并择善而从。另外,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的同时,孔子也吸取别人以及古代的知识,重视实际材料和证据。

孔子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日益成为学识渊博的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释义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3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在他死了之后,卫国就封了个谥号“文”给他,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用简洁的几个字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有盖棺论定的意思。一个“文”字,当然是很高的评价,就相当于今天说某个人是文豪一样。

孔子的爱徒子贡也是卫国人,他听说孔圉得到“文”的谥号后就不服气了,认为孔圉有些事做得不光彩,至少在品德上有违“文”这样儒雅而高尚的"封号。卫国的太叔疾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子朝落难逃亡后,孔圉就让太叔疾休妻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后来,太叔疾又与前妻的妹妹私通,孔圉大怒,想攻打太叔疾。但在孔子的劝阻下,就想办法把自己的女儿夺了回来。在子贡看来,这个孔圉多少有点乱七八糟的感觉,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后世人的标榜呢?!

于是子贡就不以为然地问孔子:“孔圉怎么配得上‘文’的封号呀?”孔子不动声色但却是十分肯定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意思是说,孔圉虽然十分聪敏却仍然勤奋好学,并不因为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这就叫‘文’。

孔子不愧是一个大教育家,在他看来,能够做到“不耻下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提高才能所必须的努力态度。这一点和他自己所奉行的“愤而忘食”的学习精神是十分吻合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和爸爸比童年作文 爱的作文素材 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作文 回忆性作文800字 实践活动作文200字 红海滩作文 童年的滋味作文 难忘的一幕作文600字 介绍一种物品作文400字说明文 关于小狗的作文二年级 第一次哭的作文 初一作文遇见 用梅花托物言志的作文 垃圾分类作文800字 十八岁成人礼作文 家乡的苹果作文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怎么写 仙人掌作文结尾 李清照的作文素材 描写臭豆腐的作文 我真佩服他作文 你的和我的作文600字 小学生作文动物 你学会了什么作文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篁岭晒秋作文 逛作文 中学作文500字左右 作文大全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