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谈中医宣传

2019-12-11 15:15:01
相关推荐

中医历史悠久,经历长时间和无数次疫病的检验,是我国历代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证,深受广大民众的信任。但近百年来,中医的命运却非常坎坷,逐步走向衰落。在20世纪早期,刚兴起的科学主义是以现代科学为最高的评价标准,用这样的标准来理解、评价和发展中医,其结果必然将中医视为“伪科学”,而一切不科学的东西在科学主义的眼里是要被废除或改造的,于是就在20世纪初出现了“废止中医”的口号和主张,但这些错误的主张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然而中医还是遭到了重大打击。解放以后,曾任卫生部副部长的王斌提出了改造中医,中医要学习西医的主张,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医的发展,持续到现在。现在中医的状况是“中西医结合”处于“结而未合”的状态,而中医现代化的道路也是困难重重。

提起中医,很多人都会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段记述“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因此所用的药引也很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多是不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病故了。”后来鲁迅到国外学医,记起以前医生的言论和方药,“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或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中医沦落到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直接原因看,因为中医里的良医少,庸医多。一剂中药几十味,像霰弹枪打麻雀,瞄得不准,总有一味对症的。一些病人也相信中医,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由于中医医疗费用低,受大城市的西医至上论的污染少,找中医看病,但是常常找的是庸医。虽然一时治不死病,但也治不好病。一来二去,病人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还是找西医开刀动手术,搞“暴力革命”[1]。

当今的现实是,在科学(现代医学)的耀眼光环下,中医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越来越少的人得病时求助于中医。这使中医的发展环境更加艰难,道路更加坎坷。我们认为这些现象与我们对中医的宣传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中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重新树立民众对中医的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医的宣传,让人们正确认识中医、信任中医、选择中医,这将为中医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 关于宣传

1.1 宣传的目的宣传的目的是左右和影响公众的思想行为和社会舆论。宣传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信息交流过程[2]。通过宣传可以使人们对所宣传内容有一定了解,并对所宣传内容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通过对外宣传中医,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医、接受中医。

1.2 宣传效益在宣传中或宣传后,宣传对象理解宣传者的观点并自愿地按照宣传者的指导采取行动,就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宣传效益[2]。决定宣传效益的社会因素有宣传者,宣传内容、场合、时机、动机、方法等。因此,中医的宣传只有处理好这些因素,才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益,为中医的普及打下坚实基础。

2 中医界对外宣传存在的问题

2.1 中医院宣传不足中医院作为大众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中药的第一个窗口,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窗口,其形象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医的形象与发展。同时中医院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最重要基地,因此,发展好中医院对中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1.1 形象和品牌不突出目前对中医院的形象和品牌打造不够,在全国有大至省级小至县级以至社区的中医院、国医馆等大大小小众多的中医医疗机构,而有形象、有品牌的则是凤毛麟角,与之相比,有声誉、有形象的西医院则比比皆是。

2.1.2 中医特色彰显不足首先目前中医院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中医特色,导致各级中医院建成了无论是科室分布,还是仪器设备都与西医院基本上如出一辙的局面,不中不西,甚至使中医院变成了二流的西医院。在大多数中医院,对中医辨证所需要的四诊资料,特别是中医需要的各种体征所录甚少,比如,我们的很多中医院,医生已经很少进行脉诊之类的诊疗手段,而主要依靠西医的检查诊断方法。其次,中药的利用率也很低。据《健康报》一项涵盖2004年全国近百所不同等级中医院的监测资料显示,中医院的中医药治疗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西医治疗率反呈上升。在2000,2001,2002,2003年的住院病人中,中医药治疗病案数分别占28%,25%,20%,18%。在住院收费比例中,西药费占总费用的37.4%,而中药饮片和成药费仅占总费用的8.07%[3]。中医的精华被摒弃,从而导致了中医院无中医特色,中医西医化等种种弊端。中医院里以西药为主,中药仅为辅助作用,这无形中给人们一个印象:中医不如西医。

另外还缺少宣传一些中医特色保健与防治疾病方法,如中医养生,推拿以及经络美容等,没有充分展现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以及中医“简、验、便、廉”的优势。这些既不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不利于广大民众对中医的认可。

2.1.3 对病人的宣传不足在宣传[文章来源于 mip.qwen.cn]过程中,对病人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过这样的调查,在某一门诊对就诊的患者进行查询,询问他们是通过何种方式找到需要的医生就诊,他们的回答主要是通过该门诊就诊过的病人。这就说明了病人口碑的重要性,而中医生在对病人诊治时,向病人解释与宣传中医学知识是存在很大不足的,很多中医生往往用西医术语对病人的病因病机进行解释,而很少用中医理论解释其病因病机,甚至在病人问及中医学的病名病因时,也常常以中医术语难以理解为托词含混过去[4]。这样,大大影响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宣传和普及。

2.2 在基础教育中宣传不足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教育,但我们在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中却很少有关于中医学的理论和方药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偶尔见到的仅是关于华佗和李时珍等几个中医人物的简介。与之相比,与西医有很大关系的《自然与社会》和用西医观点阐述的《生理健康》等医学知识则在中小学教材中应用广泛[4]。

2.3 针对广大民众的宣传不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西医病名、术语充斥耳旁,而中医病名、术语则很少听见。当病人或民众被问及某种疾病时,常能用西医的观点略述一二,而被问及是否知其中医病名或发病机理时,则大都摇头或说的与事实大有出入。现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宣传推销随处可见。在很多一流西医医院,如协和医院,都倡导“大专家与小文章”,十分重视西医的科普工作。相比之下,中医学面向大众的宣传则显得很不足,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和信息传播较封闭的广大农村民众宣传的针对性不强,他们之中很多对中医缺乏认识,认识不足甚至为数较多的人对中医有很大的误解。正因为这样,有许多所谓的“江湖术士”和游医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什么“老中医,包治百病”、“中药一包灵”等,到处招摇撞骗,使许多民众上当受骗,蒙受财产甚至生命健康的损害,这也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形象。

2.4 科普书籍宣传不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宣传常常是国家有关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专家撰写出版科普读物,将复杂深奥的科学理论或现代技术,通过深入浅出的描述,生动有趣的讲解,呈现给广大读者,既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又传播了科学知识。而中医学在这方面的工作却还很欠缺:一方面介绍中医学知识的科普书籍数量不多。另一方面,这些仅有的介绍中医知识的书籍中又多数只限于方药的介绍、家庭护理、成方选用和简单地对症下药等死板的知识,混淆了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症,而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辨证论治等重要知识的介绍,则显得很欠缺。

2.5 中医院校对外的宣传不足中医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基地,担负着培养中医药接班人、复兴和发扬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的重任。然而,由于其特色往往不够鲜明及宣传不够,导致其在高校之中甚至只在医学院校之中知名度和地位都明显地不尽人意,提到医学院校,人们大都会联想到学习人体解剖,动物、化学实验,现代医疗仪器检查等等的西医学校,而很少会想到有学习阴阳、五行、精、气、神等等的中医学校。一些学生选择了中医学专业,却对中医有何特色,所学是否有用,是否科学等等一知半解或心存疑虑,甚至有些人是不得已而选择中医院校。

还有就是中医院校对高考考生的宣传显得相对不足,很多考生对中医院校了解不多,对中医院校的特色、优势更是知之甚少,很多选择学习医学的高考考生一般只把中医院校作为第二、第三志愿,甚至最后的志愿。由此导致的生源不足和学生质量不高也严重制约了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3 大力宣传,促进中医的发展

3.1 中医院要重视宣传,加强宣传

3.1.1 树立中医院形象

打造中医院品牌在树立形象、打造品牌、促进医院发展的战略上,需要有长远眼光、一定现代的营销策略,更要紧紧抓住中医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中医具有的疗效灵验、价格廉惠、使用方便、用法简单等优势进行大力宣传。另外注意搞好医疗环境和服务,不要说装饰得多么漂亮、豪华,至少也让病人感到简洁、舒适。换句话说,就是尽量提升医院的“硬件”和“软件”质量。在具体做法上,中医院有必要大力开展立体化宣传,对一些专科专病进行正面的报道,带动一些品牌专科的发展;注意提高中医生素质、招揽各类中医高级人才;对院内知名专家或名老中医进行特别宣传,提高医院知名度。在院内通过宣传栏、医院简讯进行宣传的同时,在院外则通过电视台、报纸、电台等各大媒体报道,以及进行社区义诊服务等活动形式宣传中医,提高中医和医院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吸引病人到医院就诊,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3.1.2 坚持中医特色,加强特色宣传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沿着中医的思路与方法发展。中医临床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兼顾西医药的同时,突出中医中药,提高中药及其他治法的应用率,重视临床治疗与中医药发展的关系及对中医中药治病的规律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在大的中医院进行品牌与形象打造的同时,处在社区或农村城镇内小的中医医疗点或国医馆等则着力于民众利益,积极开展针灸、推拿、按摩、足疗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活动,贴近民众生活,方便民众,为广大民众服务。让民众切身体会到中医“简、验、便、廉”所带来的实惠,这也是最直接的宣传。据报道,在广州的荔港国医馆已经“晋升”为广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中医特色的宣传还需要我们中医药人继续为之努力奋斗。

3.1.3 加强对病人的宣传病人的口碑是最有力的宣传,医生在为病人治病时,应当尽量以中医学的名词术语耐心向病人解释病因病机,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以提高病人对中医的重视度和信任度。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要向病人宣传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养生保健方法,提高病人对疾病的防治意识。同时,中医院开给病人中药的包装上也可简要注上一些介绍中医的小知识,一方面作为病人的心理来说,他们很渴望知道这些关于医学方面的常识特别是与他们的疾病息息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这样让病人看病看得明明白白,减少不必要的神秘感,客观上也宣传了中医院本身,以此不断提高中医学的普及率和提高中医的知名度。

另外,在西医院的中医科,也需要政府、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搞出中医特色,创出高疗效,就诊病人自然就会增多,科室也会发展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3.2 应加强基础教育的中医宣传针对基础教育中宣传不足这种不利情况,我们建议在中小学基础教材中有计划地适当增设有关中医学的专题介绍,使人们从小就对中医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同时学校还应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去中医药大学实验室,文献馆,药圃等参观,尽早地让中小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培养对中医的兴趣,树立对中医的信心。

3.3 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应当效法现代科技知识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声像、图文、报刊、广播、电视、戏剧、医院简报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载体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及诊治方法进行广泛的宣传,或定期通过医院、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向民众进行宣传。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广州日报专题连篇报道广东省中医院里的名老中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通过宣传、介绍名老中医的事迹与特长,不仅使读者们以及广大市民们了解更多的名老中医,还增强了他们对中医治疗疾病的信心,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需要特别重视网络的宣传,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宣传政策和措施,针对广大网民(青年大多是“上网”一族)进行宣传。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应该对宣传的内容有所侧重。比如:对一般病人,除了详细讲解病情外,还要侧重中医治疗效果的宣传;对青年一代和文化水平较高者,应侧重中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宣传,使其相信中医并认可中医。针对收入水平较低者,则侧重于宣传中医廉、验等优势。对于信息较落后,相对封闭的广大农村可以采取下乡义诊和咨询等活动形式,需要更多地宣传中医 “简、验、便、廉”的特色,这些更符合广大农村民众的利益。也可考虑在各地组建“中医进修班”,招收农村中的“赤脚”医生,对他们进行再教育,然后通过他们使用中医为民众治病服务来扩大中医的影响。这样多方面、有侧重地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并选择中医。

3.4 加强中医科普教材的建设,提高“质”与“量”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中医药学专家撰写出版中医药方面的科普读物。适应现代人的愿望和习惯,将复杂深奥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学术特点、中医学对人体、对疾病的认识,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深入浅出的描述,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给广大读者,这样既传播了中医学的知识,又提高了民众的中国传统文化水平。

3.5 加强中医院校对外的宣传中医院校作为传承和发扬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的主要阵地,应当突出其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加大对外界尤其是对高考报考医学的学生群体的宣传,以吸引更多的更高素质的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而身为中医药接班人的中医院校学生,也应该有宣传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在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宣传。如参加一些义诊活动和咨询活动,用所学到的中医药知识为群众治病和为不了解中医的人们解答疑惑等等。

4 中医现代化对中医宣传的促进

中医现代化目标是适应人们的要求(即现代市场的需求),能够更好、更快、更方便地防治疾病,为人类健康服务。当今社会,人们在疗效、携带和安全问题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而中医的现代化符合大众的需求,必然会使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因此、中医的现代化对中医的宣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大力进行中医的现代化,加快中医现代化的步伐。而要进行中医现代化应避免进入认识误区,如果走入误区,对中医的宣传是很不利的。有人认为量化客观化就是中医现代化,用西药的理论为依据来研究中药,或认为把对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客观化就是中医现代化,还有人认为统计处理或动物实验就是现代化。其实这些都是对中医认识的误区,这些认识都违背了中医最基本的特点——辨证论治。他们把西医的体系完全移植到中医,而两者是不同的体系,绝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因此,通过逐步吸收现代成果,主动与现代科技接轨,提高中医现代化的水平和中医医疗的科技含量,可以让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老中医与时俱进,大步迈向现代化。

5 宣传中应注意的问题[5~9]

5.1 宣传者自身的问题现今中医界也普遍存在对中医缺乏信任的信任危机,这对中医的宣传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该让中医界人士明白中医发展面临的挑战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假设连中医界的人士都没有足够信心的话,怎么能让大众相信你所宣传的中医并接受中医?因此,作为一名中医界人士,对中医的发展应抱有绝对的信心,要坚信中医可以并且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

5.2 宣传的后动力问题在现阶段下,中医的发展并不乐观,中医处于被动地位,对中医的宣传必定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下去,这就必然涉及到宣传的后动力上,即中医的教育问题。许多名老中医、中医界人士都对中医现行的教育体制感到担忧,这是关系到中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中医泰斗邓铁涛就曾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中医的掘墓人。因此,势必要解决好中医的传承问题,中医宣传的后动力才能得到保证。

5.3 中医的宣传应进行“上、下、内、外”,多方位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上”可理解为非中医界的医学人士,“下”可说是普通广大民众,通过上下结合有针对性地宣传,让社会都能够正确认识中医并支持中医,则中医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内、外”则是指国内和国外宣传相结合。在现阶段,据报道可知,国外对中医药的宣传要优于国内,国外对中医的宣传更注重其自身特色和基本特点。据国内、国外宣传的经验以及各自优缺点的对比,二者可互相借鉴,以让中医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5.4 应该让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中医,特别是媒体,新闻界,广泛、积极宣传中医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匮乏,不管从基本国情还是国民经济来看,大力发展中医药都是利国利民的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就一直都很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0031001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合国中医药条例》从法律上确定了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但是尽管如此,中医药在社会上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是未尽如人意,探其究竟,这与我们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未到位有很大关系。如对中医的宣传工作“束之高阁”,老百姓只能“敬而远之”了。有着广大读者、听众、观众的非医类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很少有专门介绍中医的栏目或节目。因此除了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外,还必须配合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和载体,对中医药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性立体宣传,使中医药深入人心。这就让社会各界更广泛地关注和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德强.中医是怎样被淘汰的 [J].健康大视野,2006,4:20.

[2]邵培仁.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和舆论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5.

[3]刘燕玲.中医院里中医难称绝对主角 [J].家庭中医药,2005,12(3):12.

[4]张庆祥. 中医科普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0:39.

[5]张玉泉.中西医结合何以“结而不合”[J]. 河南中医,2004,24(1):12.

[6]邓铁涛. 中医药必须深化改革[J]. 中国中医药报,2003,35(6) :18.

[7]程彩云.做好宣传工作 促进中医院发展[J] .中医药管理杂志,1996,6 (6):27.

[8]方宁,张伟程,麦东行. 加强立体化宣传,树立中医院品牌[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22.

[9]邓铁涛,郑洪,邓中光 . 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路[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4):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最尊敬的人800字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什么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450字满分作文 作文我最好的朋友 家人团圆的作文 高中常考作文 有关窗外的作文 过独木桥作文 写人的作文六百字 世界真奇妙作文 自我介绍500字作文男 学校操场作文 高考作文常用素材 作文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我和手机作文 看图写话体育活动作文 学校趣事作文 第一次剪纸作文 我的观察作文300字 家规英语作文带翻译 小学作文旁批 同桌摸下的作文1000字 考研英语作文一般能拿多少分 我的爱好作文结尾 优秀作文400字可抄免费 奉献的作文素材 童年趣事作文1000字 扬帆起航作文500字 食品作文 往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