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记叙文 >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恰当选用倒叙

2019-12-11 14:29:29
相关推荐

任何一件事情,总是要有它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把文章所述事件不同凡响的结局或其中某个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展现出来,吊起读者的胃口之后,再顺叙事件的其他内容,这就是倒叙。倒叙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为了强化文章的思想内容,而将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片段提到最前面加以突出强调;二是为了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而特意将事情最精彩、最动人的“高潮”或“结局”先写出来;三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发生变化,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那么,在使用倒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要明白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将事件的某个部分提前,其他内容仍需要进行顺叙;二、文章开头叙写的内容,必须是事情的“高潮”或“结局”,而且这个“高潮”或“结局”应该是一件事情中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三、必须交代清楚起止点,开头部分与正文部分之间要运用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界限分明而衔接自然,否则会造成读者思维混乱,影响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

互动平台

那簇花儿在盛开曹 荣

凤仙花开了,(开头不太精彩,可以加上描写凤仙花盛开时绚丽景色的句子。)它能开花,并且开得如此美艳,可真是个奇迹。(过渡句不太明显,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以倒叙开头,“凤仙花”本是平凡的花,为什么它的开放却称为“奇迹”?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主体部分扣住“奇迹”,叙写凤仙花的两次遭遇,解开悬念。】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它们安了家。刚开始它们是病恹恹的,耷拉着脑袋,似乎没救了,可我偏不信!在我坚持不懈地浇水后,它们终于精神焕发了。一片片叶子泛着绿光,直逼你的眼,腰杆虽细,但挺得直直的。(加上“半个月后”)它们居然长高了许多。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上午,家里养的一只鸡破坏了我这些天来的心血。望着那片光秃秃的枝干,我恨不得把鸡杀了。【用“可天有不测风云”过渡到凤仙花的第二次不幸遭遇,过渡自然。】它们还能活吗?我默默地期待着奇迹的发生,一天,两天,三天……它们秃样依旧,我失望了。可就在我准备把这些秃枝清理掉时,突然在一株凤仙花的桠枝间看到了一株嫩绿的叶芽儿。“芽儿!”我惊喜地叫起来。【写“我”的心情,使文章曲折多姿。】其实,花是同学小芳家的,那一天,她妈妈在花圃里给凤仙花间苗。“为什么好好的花苗要拔掉呢?”我不解地问。“哦,这些都是营养不良的,是长不壮的。拔掉它们,可以让别的花苗长得更好些。”她妈妈说。我心想,仅仅就因为它们暂时没别的花长得好就淘汰它们吗?我便要了它们。(顺序混乱,可以将这一段调到“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它们安了家……”这一段之前。去掉“其实”。)【倒叙不是什么都倒过来写,主体部分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花苗的来历应该放在“安家”之前。】以后的日子,我见证了凤仙花在风雨雷电中的成长。今天,终于在这个非凡的日子里,我收获了我的凤仙花,这绚丽的凤仙花!【与开头相呼应。用“今天”一词,清楚地交代了起止点。】它告诉我: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定会迎来春光!(结尾唐突,过渡不太自然,这里也应该注意。)我要将这份信念收藏在人生背囊里!【结尾由花及人,抒写感悟,点明主旨。】(作者及点评者均系江苏省东台市台南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仇爱珠)

教师立场

同学们的修改,在文章的开头增加了描写凤仙花盛开时的句子,这样更能表现出凤仙花顽强的生命力,与凤仙花的两次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既开篇点题,又凸现主旨。修改后将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在开头,这正是倒叙的魅力所在。在开头与结尾处,同学们加上了恰当的过渡句,这样使文章过渡更加自然,文章的脉络也更加清晰了。另外,同学们在主体部分调整了段落的顺序,说明同学们对倒叙的概念已经掌握得很清楚,真的不错。文章不厌百回改,希望同学们今后在修改上多下点儿工夫,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升格示例

那簇花儿在盛开曹 荣

凤仙花开了,绿叶丛中,夹杂着几朵花儿,红的、粉的、白的、紫的,在我的眼帘里跳动着,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要从叶间飞出来。这是几株命运多舛的凤仙花,它能开花,并且开得如此美艳,可真是个奇迹。我驻足欣赏着这片灿烂的不屈的精灵,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它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花是同学小芳家的,那天她妈妈在花圃里给凤仙花间苗。“为什么好好的花苗要拔掉呢?”我不解地问。“哦,这些都是营养不良的,是长不壮的。拔掉它们,可以让别的花苗长得更好些。”她妈妈说。我心想,仅仅就因为它们暂时没别的花长得好就淘汰它们吗?我便要下了可怜的它们。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它们安了新家。刚开始,它们是病恹恹的,耷拉着脑袋,似乎没救了,可我偏不信!在我坚持不懈地浇水后,它们终于精神焕发了。一片片叶子泛着绿光,直逼你的眼,腰杆虽细,但挺得直直的。半个月后,居然长高了许多。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上午,家里养的一只鸡破坏了我这些天来的心血。望着那片光秃秃的枝干,我恨不得把鸡杀了。它们还能活吗?我默默地期待着奇迹的发生,一天,两天,三天……它们秃样依旧,我失望了。可就在我准备把这些秃枝清理掉时,突然在一株凤仙花的桠枝间看到了一片嫩绿的叶芽儿。“芽儿!”我惊喜地叫起来。以后的日子,我见证了凤仙花在风雨雷电中的成长。今天,终于在这个非凡的日子里,我收获了我的凤仙花,这绚丽的凤仙花!回想起这些美丽而坚强的生命走过的历程,我突然觉得凤仙花就像一位哲人,它告诉我:如果你正经历着冬天,那么你定会迎来春光!我要将这份信念收藏在人生背囊里!

个性体验

我起初构思时准备采用顺叙的方法,记述它们的遭遇,但是感到平铺直叙,文章毫无波澜。后来老师说,采用倒叙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我以为倒叙就是什么都倒过来写,于是先写了花儿开了,再写花儿安家、花儿遭遇鸡的袭击,然后再写花苗因为长得瘦弱而遭受间苗的命运,也就是花苗的来源。自己也感到顺序比较乱,读起来也不太顺畅,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后,我终于明白怎样运用倒叙才更具魅力。(曹 荣)

同窗视点

我认为既然运用倒叙的手法,就要将最精彩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或者最能表现主旨的部分呈现出来。曹荣的这篇文章开头虽然也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但是只说“凤仙花开了,它能开花,并且开得如此美艳,可真是个奇迹”,至于怎么美艳,开头并没有描写,感觉比较平淡。(李杏梅)我感觉倒叙与顺叙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倒叙离不开顺叙。曹荣错误理解了倒叙的概念,主体部分没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因“倒”而“乱”了,修改之后,条理就清晰了。(张瑶)我认为倒叙运用的成功与否,与文章的起承转合的衔接有很大关系,既要界限分明,又要衔接自然。修改前的这篇文章,在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缺少明显的标志。修改之后,文章读起来就顺畅自然多了。(王珊珊)

赏读美文

每天微笑800次孙道荣

他的改变,始于一次“误会”。那天,他关上前后车门,正准备驶离公交站,车子却无缘无故地熄了火;当他弯腰检查仪表,查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时,手又不小心碰着了门按钮,前门被打开了;他懊恼地拍了下脑门,正准备重新关上车门,忽然,一个中年妇女气喘吁吁地跳上车,一边投币,一边一脸谦恭地笑着对他说,师傅你心肠真好,肯等我,要是赶不上这班车,我肯定又要迟到了。等她?他知道是她误会了。看着她谦恭而感激的笑容,他勉强地冲她笑笑。这是长久以来,他第一次笑,第一次对一个陌生的乘客微笑,虽然那微笑是挤出来的,有点怪怪的。再就业后,他就没有笑过。公交车驾驶员,这个工作又苦又累,又枯燥又乏味,如果不是时运不佳,生计所逼,他这个曾经的工厂管理人员,怎么也不会落魄至此。一路上,中年女乘客谦恭而感激的笑容,一直徘徊在他的脑海里。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有趣,而女乘客的笑容,也让他忽然觉得有一点点温暖,一种莫名其妙的温暖。他在想着这些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地往上微微地翘着,从侧面看过去,就像在微笑一样。虽然公司一再强调,司乘人员必须微笑地对待乘客,但他却一直做不到。一个不开心的人,怎么能够笑得出呢?因此,他的服务从来没有上过星级,如果不是考虑到他的家庭实在太困难,他恐怕早就面临再次失业了。公交车又慢慢驶进了站台,他打开车门,目光注视着一个个上车的乘客,恍惚中,他感觉到,有些上车的乘客在与他的目光交接时,竟然是带着微微的笑意的,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他第一次发现,这些匆匆的乘客,也不全是板着脸的,他们的面孔原来也很友善,很平和,很生动,而他以前怎么就没有发觉呢?他偶尔从后视镜中看见了自己,那张熟悉的紧绷绷的脸,似乎骤然张开了一些,缓和了一些。他恍然明白,是自己的脸色变得缓和了,别人才以善意面对自己的啊。第二天一早,当他踏上自己的公交车时,他就预备面带笑意。可是,他却发现,这很难。他已经习惯绷着脸,苦着脸了。他明白,这需要时间。第一个微笑,是车子经过市心路的时候。他的家,就在那座高楼的后面,虽然是低矮破旧的楼房,但想想儿子吃饭的时候,经常将饭粒抹在脸颊上,他就忍不住笑了;想想每次下班回到家,妻子都会削一根黄瓜给他吃,而自己吧唧吧唧啃黄瓜的样子,就跟乡下老家养的猪差不多,他就忍不住笑了;想想对门老王头每次喝醉酒,又蹦又跳唱大戏的滑稽样子,他就忍不住笑了。他忽然觉得,家多温馨啊,邻居多可爱啊,这条熟悉的路,多让人迷恋啊。他就忍不住笑了。笑容就从这儿,慢慢绽开。他开始自然而然地将笑脸呈现给了坐他车的乘客。当车子进站,打开车门,他就微笑地注视着每一个上车的乘客,有的乘客在刷卡或者投币的时候,与他的笑容撞个满怀,便也善意地回报他一个微笑;也有的乘客,没有注意到他的微笑,径直朝车厢里走去,他一点也不懊恼,继续微笑地面对下一位。他依然每月挣不到2000元的工资,回家就吧唧吧唧啃一根老婆削好的黄瓜,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每天都会收到至少800个笑容,那是他每天的乘客数,而每一个看见他笑容的人,都会报以微笑,从无例外。(选自《做人与处世》2010年第7期,有删节)【赏读心得】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他的改变,始于一次‘误会’”,是怎样的一次误会使他改变了?他是如何改变的?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章主体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写那次误会的前因后果,解开悬念。结尾用对比的手法,“依然……唯一不同的是……”再次写他的改变,并点明题旨,首尾呼应。文章思路清晰,“这是长久以来,他第一次笑……虽然那微笑是挤出来的”、“第一个微笑”、“笑容就从这儿,慢慢绽开……”等句交代了他改变的历程,而“那天”、“一路上”、“公交车又慢慢驶进了站台”、“第二天一早”、“现在”等标志性词语则将时间顺序的脉络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来。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析读佳作

千纸鹤王 慧

“千纸鹤千颗心在风里飞……”,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不由得回想起那一千只纸鹤在风中飞舞的情形。那是去年寒假,婶婶出了车祸住在医院里。我和爸妈赶到医院时,婶婶已全身包裹着纱布躺在床上,叔叔站在窗前沉默着,而小玉姐早已泣不成声。临别时,叔叔让我们把小玉姐带回家住几天,可小玉姐坚决不同意,她说:“我不走,我要留下照顾妈妈。”叔叔争不过小玉姐,只好让她留下。而我也坚持留下陪小玉姐,爸妈只好自己走了。在婶婶住院期间,小玉姐每天都在喂她吃饭,帮她洗脚,推她出去散步。有一天傍晚,小玉姐偶然听别人说,千纸鹤可以为亲人祈福消灾。她立即买来彩纸折了起来。每折一只她都要在上面工整地写上:“愿妈妈早日康复。”我很想帮她,她摇了摇头说:“不用了,别人帮我折的话就不灵了。”没有办法,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她忙碌。就这样,小玉姐白天照顾妈妈,晚上折纸鹤,一千只纸鹤花费了她整整三天,小玉姐把千纸鹤挂到病房里,婶婶看了,红着眼说:“真是辛苦你了。”小玉姐笑笑说:“没有啊,又不是我一个人折的,妹妹也折了啊。”说完,她拉拉我的衣角,我只好附和:“是啊,是啊。”也许是小玉姐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爷,一个月,婶婶就出院了。小玉姐高兴地将这些纸鹤抛向空中,一千只纸鹤在风中飞舞着,像一个个精灵,真是美极了。通过那千纸鹤,小玉姐诠释了孝的真谛,让我深深感动,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在风中飞舞的千纸鹤。【析读小语】习作借助“千纸鹤”这一物象,将小玉姐的孝敬之心融入其中,在风中飞舞的千纸鹤就是爱的精灵,孝的化身。习作开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歌曲起笔,自然引出千纸鹤在风中飞舞的回忆,既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也给文章增添了诗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婶婶出了车祸,小玉姐对婶婶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出院的全过程,其中重点叙写了折叠千纸鹤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表现了小玉姐的孝心,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结尾部分“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在风中飘舞的千纸鹤的”,既突出了小玉姐的孝心对“我”的影响,又照应开头,结束回忆,首尾呼应。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指导教师/仇爱珠)写作训练6请以“那一次,我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采用倒叙的手法结构全篇;(3)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4)字数为600字左右。

作文百宝箱

【佳作片段】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中的精彩“倒叙”:六月天,云淡风轻。初夏的暖风拂过,带来一段清甜的记忆。无意识地抬起头,头顶是一段美得叫人心醉的蓝天,看到蓝天,我就想起了她。记忆的列车不断倒退……——江苏镇江卷《教我如何不想她》萤火虫在静谧的夜里很轻盈地飞过来了,它的亮光很小,在漆黑的夜幕下显得实在有些微不足道。我仿佛嗅到了它身上带着淡淡的稻花香,还有潮湿的泥土气息。它们在我的窗前掠过,如镁光灯一闪,就闪现出我童年伙伴的影子。 ——湖南怀化卷《那曾感动我的萤火虫》灯光如豆,点点,点点,在我心中来亮出一个幸福的世界。我的困倦在成堆的复习资料中蔓延。深蓝的天,望不到一颗星星,只有妈妈房里的灯依旧亮着,点点,点点,比那星星还亮。隔壁房里妈妈唤我:“小林,睡吧,晚了。”才不呢,想起妈妈仍在挑灯夜战,我打起精神,继续写我的作业。一个月前……——浙江金华卷《灯》演出非常成功,似乎每一位观众都被我们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友谊和默契感染了。“这个剧本不错。”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听见了老师对剧本的肯定。这个成功属于我们六个人,剧本、音乐和表演,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坚持与努力。还记得一个月前……——北京卷《凝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素材杂志 手机作文300字 关于灯的作文 写一篇童话作文 衡水体英语作文 小标题作文格式 点评作文的评语 植树作文二年级 读书的乐趣 作文 打屁作文 太空之旅作文 高考作文一卷 四年级写人的作文 转折点作文 二年级植树作文 白云山作文 作文万能题记 奶奶过生日作文 端午的粽子作文 坚持作文开头结尾 西安作文600字 改作文的软件 你的和我的作文 关于和平的作文 和解作文 难忘的事英语作文 珍惜时光作文 人物的作文300字 再也没有 作文 笑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