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征文

从善如流

2019-12-30 14:15:02
相关推荐

【成语名字】从善如流

【汉语拼音】cóng sh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

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流水般的自然顺畅。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

【成语典故】

◎1《左传.成公八年》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

【成语注解】

1、晋:春秋时国名,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2、栾书: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栾,音ㄌㄨㄢˊ。

3、蔡:春秋时国名,约位于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4、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5、申骊:春秋时楚国大夫,生卒年不详。骊,音ㄌ|ˊ 。

6、沈:春秋时国名,地约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7、揖初:春秋时沈国国君,生卒年不详。

8、知、范、韩:指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

◎2《左传.昭公十三年》

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成语出处】

1、《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源)

2、《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源)

3、《晋书.卷一○九.慕容皝载记》:“臣之所言当也,愿时速施行;非也,登加罪戮,使天下知朝廷从善如流,罚恶不淹。”

4、《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

5、《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6、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7、《资治通鉴.卷一百四二.齐纪八.东昏侯永元元年》:“亲任贤能,从善如流,精勤庶务,朝夕不倦。”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

使用类别 用在“谦虚慎行”的表述上。

【从善如流造句】

1、他能从善如流,就是他所以成功的原因。

2、既然大家都想提早散会,我就从善如流吧!

3、一向固执己见的总经理,这次竟然一改作风,从善如流了。

4、权位越高的人,越要从善如流,这样才能建立伟大的事功。

5、在位者如果不能从善如流,但知师心自用,便将成为独裁一个。

6、长辈给我们的意见,通常都是经验之谈,我们为什么不从善如流呢?

7、我们经理一向都是从善如流,我相信,我们的意见一定会被接纳的。

8、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否则独断独行,必将丧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祸。

辨识

【近义词】:从谏如流

【反义词】:固执己见,拒谏饰非,刚愎自用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从善如流”及“从谏如流”都有接受别人意见的意思。

异 “从善如流”侧重于接受好的意见;“从谏如流”侧重于接受别人的规劝。

从善如流 从谏如流 辨似例句

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否则独断独行,必将丧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祸。

我们的长官,洁身自爱,从谏如流,只要有缺失,任何人进谏,都虚心接受。

【参考词语】:纳善如流

【汉语拼音】:nà sh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犹“从善如流”。见“从善如流”条。

1、《晋书.卷一一一.慕容暐载记》:“苻坚机明好断,纳善如流。王猛有王佐之才,锐于进取。”

【参考词语】:从善若流

【汉语拼音】:cóng shàn ruò liú

【成语解释】:即“从善如流”。见“从善如流”条。

1、《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列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

“从善如流”这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八年》。春秋时,列国林立且彼此征伐不断。根据《左传.成公六年》的记载,该年秋天,楚国率兵攻打郑国,当时和郑国订有盟约的晋国于是派兵前往援助,并且还乘机攻打临近的蔡国。楚军一听到消息之后,马上动员申、息二地的军队,准备援救蔡国。这时,晋军将领赵同、赵括向主帅栾书建议正面迎击,向楚国进军。正当栾书准备下令时,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却劝他说:“我们是来援救郑国的,郑国的危机解除,我们不但不退兵,还去攻打蔡国,已经是不义之战了,现在还触怒楚国,真打起来一定赢不了。就算赢了,也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栾书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因此决定撤军。这种能接受部属提出好意见的处事态度,在《左传.成公八年》就提到说,晋军得以屡获战功,多在于栾书能听从知庄子等三人的建议,另如能掳获沈国国君揖初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此对于栾书攻打沈国获胜的这件事,就有君子评论说:“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说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是最适当的行为。【成语典故】又见《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的故事在此处则是表述楚国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齐桓公那样重用人才,听从正确的意见,因此无法得到王位。后来,“从善如流”被用来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考试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句 夜游西湖作文 丽江古城的作文 游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关于全球变暖的英语作文 写春天花的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初中 哈尔滨太阳岛作文 以小见大手法的作文 春天里作文 记叙文 现实与浪漫作文 理想作文700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句 残疾人作文 冬日里的阳光作文 作文绿色生活 英语作文不少于5句话 优秀游记作文 关于少年强则国强的作文 我的一件事作文 社会变迁作文 拉丁舞表演作文 渴望600字作文 笔作文600字 喜欢猫的作文 我的一家作文500字 在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作文 守护什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