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素材 > 高考作文素材

写作时事材料:普京为什么受欢迎?

2020-01-29 19:00:01
相关推荐

写作时事材料:普京为什么受欢迎?

XX年4月23日,叶利钦,这位76岁的政治老人的离去,令人不自觉地想起苏联解体后那十余年的风云变幻,而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慧眼识普京,以及他那出人意料却非常精彩的政权交接。

而普京,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厚望,在短短几年间便改变了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不再茫然四顾,而是步伐坚定地走在复兴的道路上。

普京为什么受欢迎?

普京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关于吸引力的故事。

在XX年出版的政治自传中,普京曾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童年时代的故事。在圣彼得堡自家简陋的公寓里,他看到一只走投无路的老鼠。那只老鼠危险而疯狂地攻击任何靠得太近的人。这一场面铭刻在年幼的普京心中。年幼的普京得到的一个教训是:绝对不要让自己陷于困境。

在多少年后,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日渐消瘦的俄罗斯时,他又一次想起了童年的故事。不同于“斯拉夫意识”强烈的叶利钦,年轻而又目睹苏联(俄罗斯)衰变的普京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弱点——在苏联体制下,该国经济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彼时的俄罗斯,就像一只茫然四顾的老鼠,绝望地寻找着出路:在8年里经济减少了一半,刚刚经历了最可怕的金融危机,国家的预算水平与美国的一个大城市差不多,半数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下,人们一连几个月领不到工资和养老金;地方上各自为政,寡头大肆掠夺财富;情报机关被各种改革搞得混乱不堪,军队纪律涣散,核潜艇在港口生锈,战略核力量有可能垮掉。

就在普京上台不久,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了。事件发生后,让全俄罗斯都感到悲凉。而西方媒体还讽刺说,俄罗斯人连保修核潜艇的费用都不足了。与此同时,车臣又在此爆发骚乱。

对一个年轻的领导人来说,他需要重建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难道还有比这更繁重的工作吗?

普京当然不希望俄罗斯成为一只走投无路的老鼠,他希望俄罗斯成为一只富足、悠闲的老鼠,就像迪斯尼中的米老鼠一样,聪明、可爱、放松,并因此而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领导人,该如何力挽狂澜呢?

普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受人尊重、讨人喜爱的新政治家模特,坚强、稳重、聪慧、优雅,充满男子汉气概,同时也灵活、坦诚、谦虚、务实,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这与垂垂老矣的叶利钦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俄罗斯人眼前一亮。

事实上,看看俄罗斯(苏联)历史上受欢迎的领导人,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个性,有活力,果敢、坚强。从彼得大帝,到列宁、斯大林,以至普京,都有这个特点。

更重要的是,像列宁一样,普京也具有赢得社会认同感的非凡能力。如俄罗斯学者奥·克雷施塔诺夫斯卡娅所言,普京就像舞会上的灰姑娘,出生贫贱,只是偶尔进了克里姆林宫!人们对他的说话腔调有好感……他善于开玩笑,但行动起来却十分果断。并且,他的克格勃生涯被神化了。

民意测验时,人们说得最多的是,“他是一个正常的人,支持他错不了”。

一个人能让人感觉亲切,但又有几分神秘,是最容易抓住人心的。前者,使人萌生认同感,后者则激发了人的好奇心,而这些,都是话语权的重要来源。

对此,美国总统竞选顾问拉尔夫·里德曾感慨地说:“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个爱情故事,它的诱惑力在于神秘。没有神秘,就不会有魅力。”因此,一个强有力的总统往往要有神话伴随。

不仅如此,俄罗斯人还喜欢普京的强硬态度,他的办事果断和他那有时刺耳的语言。

其实,在任期的最后几年,叶利钦一直都在四处寻找可能的继承人,总理一职简直就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直到普京出现。而普京能留下来,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比其他人更强硬、更尖刻、更坚定。他在实现一个目的时非常准确和坚定。

叶利钦之所以发现普京并委以重任,还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

在自己的回忆录,叶利钦讲过一段关于普京神奇的故事。那是在1994年10月,叶利钦接受了列宁格勒州州长的邀请,去参观郊外的狩猎场。随员不多,都身着迷彩服,拿着猎枪。

其间,叶利钦注意到一个迟到者,“迷彩服非常合体,一副军人仪态。他持猎枪的姿态非常自信,紧紧地抱着,就像拥抱一个心爱的女人。”圣彼得堡市长对叶利钦介绍说,那是市政府第一副主席,姓普京,叫弗拉基米尔,开会不太守时,但非常可靠。

就在聊天的过程中,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从灌木丛中,突然走出一个庞然大物,转动着眼睛,用蹄子扒拉着落叶,一步步地向叶利钦等人逼近。

危机时刻,叶利钦坦率地说,野猪的突然出现使大家都惊慌失措,当时由于他讲话时太激动,眼镜掉在了地上,结果10个随同人员都钻到了桌子底下找眼镜,唯独没人对野猪做出反应。

这时叶利钦侧目看到,普京没有往桌子下钻,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端着猎枪在一旁站着,随后听到两声枪响,结果,这个“总是迟到的普京”击中了野猪的心脏,救了叶利钦。

比保镖还保镖。

普京给叶利钦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叶利钦看来,这是一个强硬、不妥协和思维敏捷的人,而莫斯科恰恰需要这样的人。后来的一切就像冥冥中安排好的那样,“命运终于使普京来到了首都”。

好的领导让人踏实

事实上,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近20时间里,俄罗斯人一直都活得很不踏实。叶利钦是想让俄罗斯人踏实,但还是没做到。这也使俄罗斯人在内心深处,都在渴盼着一个让人踏实的领导到来。

好领导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未必认得出来。

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总理时,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又来了位过客。因为此前总理换得实在太勤了,人们渐渐地都不抱希望了。

但这次,真的不一样了。刚刚上任,就遇到了车臣危机,与以往一些优柔寡断的政治家不同,普京当机立断,重拳出击,很快就化解了危机,也迅速树立起他的强人形象。

在以后的日子里,俄罗斯人多次领略到普京的风采。

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曾经人们吓坏了,而这时却有一个保卫者站了出来:他表现出满怀信心,答应要严惩犯罪分子,开始严厉和无情地行动起来。他体现了不怕威胁的权力,他对问题不是害怕,而是着手去把它们解决,他不垂头丧气,不唉声叹气,见困难不抱怨,而是去干,把一切搞好。

在抱怨成风的世界,一个从不抱怨的领导人,真的与众不同。

以XX年人质危机为例。当时,看热闹的部分西方媒体和人权组织在质疑着俄罗斯政府的行动,但普京却没有理睬,而是采取了积极和果敢的应对措施。

10月26日晚,普京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为人质伤亡道歉。28日,在莫斯科市内各处的电视大屏幕上,都以黑底白字打出了普京发表电视讲话时的一段直接引语:“我们没能解救他们(人质)所有人的生命。请原谅我们。让我们与对死者的怀念同在。”

普京的诚恳态度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在大多数俄罗斯人看来,普京与那些逃避责任的政客截然不同,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责任感、有人情味的政治家。舆论调查显示,85%以上的俄罗斯公民赞同普京在莫斯科人质事件期间采取的行动。

让冷嘲热讽的西方人意外的是,“对死难者的怀念使我们更团结一致”——普京的这句话——开始在俄罗斯民间迅速流传,他本人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信赖和支持,而民意也变得更加倾向于反对车臣独立。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也正式对人质危机中的种种疑虑做出解释,通过公开而不是掩饰化解了可能会对俄罗斯政府不利的传言和误解。

透明在这里战胜了躲藏。

普京的作为,让很多西方领导人都感到汗颜。研究过领导心理学的人都清楚,当成功和失败的机会各占一半时,人是最难下决心的,因为很少有人敢于对此或者说对失败负责。

而在议会体制培养出的政客中,敢于负责的人并不是很多,除了态度暧昧外,西方传统政治生活中的另一方面特色是妥协,政治家们不喜欢做决断,并总是推迟做决断,除非被逼无奈。

这一点,在日本和意大利等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只要有可能,一个政治家就尽量做一个妥协的决断,一个不会冒犯任何人或有损任何利益的决断。而且,政治家喜欢推卸决断的责任,以便出了问题时能尽量地减轻指责。

但普京却完全不同,他敢于做决策,也勇于负责任,这一方面与俄罗斯的政治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普京的个人经历特别是在克格勃时的经历有关。而正是这一点,深受俄罗斯人的喜爱,也得到了叶利钦的青睐。

从小看大,3岁看老。

普京回忆上小学一年级前的一场街头“恶斗”时说:“我明白了,对于任何攻击或侮辱,自己必须迅速还击;我还学会了,如果要想赢得胜利,就必须放手一博,就当是背水一战。我的教育很大部分是在街头完成的。”

普京的同学和老师在形容孩童时的他时,共同的印象是,他外表脆弱、情绪多变、从来不害怕挑战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普京学生时代的好朋友维克托·布里森科说:“他从来不害怕任何人。”布里森科形容普京打架时,从来都很认真、拼命。普京的一位老师更是形容他打架时像一只“小老虎”。

事实证明,普京受欢迎与年轻、英俊无关,而在于个性和活力,女人喜欢有个性的男人,男人也佩服有意志力的英雄人物。

一般来说,要在需要的场合和需要的时间出现才有魅力,而普京恰好是这样的人,如媒体与学者所评价的那样,“和俄罗斯政府一贯的做法不一样,他开始履行诺言。”

普京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政治力量的团结气象,也带给俄罗斯人民以自信和希望。在普京之前,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时代,俄罗斯人饱尝了领导人善变之苦。下午说的话,第二天早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好像是晚上喝酒给冲掉了一样。这其实也是奥巴马在执政“蜜月期”之后所面临的尴尬,嘴上的太多了,落实在行动上的太少了。

这其实也正是俄罗斯妇女将普京视为理想丈夫的原因所在。

普京的活力也讨人喜欢。尽管普京经常每天睡得很晚,但却从来都起得很早。洗漱完毕后,普京先在熹微的晨光下做30分钟运动操,然后再练上一阵子柔道,接下来,还要再游泳20分钟。在一个多小时的锻炼之后,他即驱车去克里姆林宫上班。

也许正是由于普京注意锻炼身体,他才能在一天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而他身上的充沛精力和勃勃生计也暗示和激励了俄罗斯人。这也让那些成天喝的醉醺醺的俄罗斯男人相形见绌。

其实,这也是当年小布什很掏许多美国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像普京一样,布什身上也有一种安然和从容的气质,即便是在“9。11”之后,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仍然是每天晚上9:30到10:00之间上床,仍在早上5:30起床,保持7个半小时的睡眠;仍然悠闲地吃午饭,每天在傍晚6点左右就离开椭圆形办公室,然后在脚踏车上锻炼一阵子……

良好的生活习惯真的能鼓舞人。如美国媒体所感叹的那样,布什的这种心态对周围的人和普通民众有着很强烈的暗示作用,让他们感到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没有什么能够奈何美国的安定与繁荣,也正是有着这种自信和乐观,民众才会继续快乐地购物,经济才会迅速复苏。

普京也是一样,他的良好的生活习惯,稳定的家庭生活,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对部属的信任,对普通民众的友善,都深深地打动着人。

普京送手表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XX年9月14日,时任总理的普京参观了图拉(莫斯科以南)的一个兵工厂。

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名叫维克多·扎加夫斯基的工人突然对普京说道,“弗拉基米尔,您也许是不是要送给我什么礼物当作纪念?”

普京当时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他做出了一个姿势表明自己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送。但普京随后又问这名工人他想要什么礼物。

这名工人半开玩笑地回答说,“也许你的手表可以。”

经过短暂的停顿,普京取下了自己手腕上的手表并送给了这名工人。

普京送出的这块表是著名的瑞士宝珀表,目前的售价为5500英镑(约合6。24万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普通俄罗斯人一年的工资。

做人要像人,做领导不要太像领导。

普京的这一富有亲和力而又有几分憨厚的姿态,赢得俄罗斯媒体满堂彩,也让很多国外的民众羡慕不已。

不过也有副作用。据说,在一些地区,领导下去视察之前,务必要将浑身检查一番,看看有没有超过100元的东西,生怕让基层的维克多大叔要将过去。听到这个传说,俄罗斯人幸福地笑了。

一颗露珠里有一个世界。

镜子里的俄罗斯

在XX年普京即将告别总统宝座之际,许多人会想起普京来到克里姆林宫的情形。

这其实也是当年里根及克林顿离开白宫时颇为欣慰的事情。不仅人们的钱包鼓了起来,整个国家都精神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看到普京,俄罗斯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曾经的辉煌岁月。

作为一个跨世纪的领导人,普京既承继了俄罗斯的传统,又有别于他的前任。显而易见的是,普京不同于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对同美国和西方的关系不抱幻想。

普京很清楚自己和俄罗斯的路:对一只老鼠来说,有了粮食,就有了安全;而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了繁荣,才有了尊严。喜爱柔道的普京深知,许多时候,退就是进,守就是攻,而一旦发现机会,他也绝不放过。

骨子里,普京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的人,从这点看,他是不满意叶利钦时期的那种衰落现状的;但在现实中,他又是一个头脑清醒、非常务实的领导人,他深知,在21世纪,影响力来自于经济实力而不只是导弹的多少,没有经济,什么都谈不上,而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做出一些妥协,当然这些妥协也决不是“免费”的。

普京的智慧还在于,他能够实事求是地选择俄罗斯要走的路。在他看来,即使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行得通的方法,也可能不适合俄罗斯。出于这种认识,普京提出要走有俄罗斯自己特色的路。

而为了走好这条路,普京在上任的最初两年,实行韬光养晦的战略。

就像列宁、斯大林多次为了赢得时间和空间而进行妥协一样,普京以其刚毅和隐忍,为俄罗斯的复兴赢得了安全的氛围、投资的信心和重新崛起的时间。而更重要的是,普京给予了俄罗斯人他们最渴望的东西——稳定。

喜欢钓鱼的普京深信,只要有耐心,假以时日,是一定可以钓上鱼来的。可以说,在上台之初的几年里,普京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油价上涨,俄罗斯的经济复苏,美国被羁绊在伊拉克——这也使得普京没过多久就可以大声对美国说“不”了。

普京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唤醒了俄罗斯的民族意识,激起了民众为了光荣与梦想而奋斗的强烈情感。

很快的,一种舆论氛围开始形成: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现总统的业绩与言论同前任总统的经验相比较,也会同理想中的俄罗斯总统(帝王)相比较。而理想中的领导往往是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斯大林。

那么,是什么东西把这三个截然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呢?

是战无不胜、权力无限、长期统治以及他们统治期间俄罗斯实力和版图的增大。这也意味着,普京若想保持起先只是自然产生的高支持率就得向这些人物看齐。从某个时候起,这也便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实际任务。

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有其特别的伤感:曾经与美国对峙的大国苏联不复存在了,而在叶利钦时期只能追随美国的窘境,更是伤了俄罗斯人的自尊心,同时也唤起了俄罗斯人对大国复兴的向往。

可以说,向往大国的心情是从沙俄时期延续至今的俄罗斯民族特性。用西方学者的话说,俄罗斯人的思维选择了强悍斯大林,创造了强大的国家。而出于对叶利钦的不满,作为“强大俄罗斯的象征”,斯大林再次吸引了俄罗斯人。

民意在释放,普京在静静地听。

对民意无动于衷的人,终会面对无动于衷的民心。普京很清楚这点,因而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重建强大俄罗斯”的口号,由此也赢得了俄罗斯人的绝对支持。在这种民族复兴之梦的憧憬下,普京很清醒地抓住了两大方面,一是打击寡头,二是提振经济。

事实证明,这两点做得都很到位,也十分地注意力集中。

如果说,人们在普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强国之梦,因而产生共鸣的话,普京的质朴和真诚,则如镜子,仿佛使人看到了自我,亲切而自然。

对此,就连公共关系专家都感慨道,普京掌握了能够深入普通人人心的语言技巧。

首先就是真诚,即承认实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但在台上的政治家却用得很少。反观普京,在第一任期就公开说,俄罗斯存在着官僚为所欲为、尖锐的人口危机以及远东和西伯利亚脱离俄罗斯的危险。

虽然普京没有说出什么新观点,但是在他之前,这样的级别乃至更低的级别的领导人却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些。后来,普京又谈到贫穷、腐败、犯罪现象猖獗,谈到儿童无人照看,还有其他许多问题,包括富人的收入过高、不公正等等。虽然此后多数富人的收入未见真的减少,但普京的这席话还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其实老百姓真的很容易满足,有时并不要求你立马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但只要当局不隐瞒这些问题,就已经很满意了。

普京为俄罗斯团结和统一所做的努力,也为民众所认同。正如他在国情咨文中所说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四分五裂,如果各自都只考虑狭隘的小集团利益,俄罗斯能够抵御这些威胁吗?我相信,不团结就不能应对这些威胁。”普京的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也使得俄罗斯在普京以及梅德韦杰夫时代,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从恐怖袭击到大火),都能充满信心。

这也正是俄罗斯政治家丘拜斯所感叹的地方:普京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本领——无论谁和他进行一番交谈后,临走的时候都会相信总统是站在他那一边的”。这种质朴与亲切,也正是普京的魅力和存在价值所在。

在经历了改革剧痛和多年的社会震荡之后,俄罗斯最需要的似乎正是一个能够凝聚起民族精神和各方力量的政治人物,他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但却非常真实和“有效”。

普京也十分会做人。XX年3月11日,日本发生8。8级特大地震,日本境内所有核电站全部关闭,这将影响日本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也将增加日本对液化天然气、煤炭等其他能源资源的需求。见此情形,俄罗斯总理普京立即下令,如果日本有需要,俄罗斯可立即向日本紧急提供15万吨液化天然气和煤。

在危难关头,这种表现无疑会让日本人深有触动,也会提升俄罗斯国际形象,同时,也会让俄罗斯提气。在日俄关系因北方四岛问题而紧张的背景下,这样做,确实显得大气,有大国风范。

一个领导者的话语权从哪里来?看看普京就知道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压岁钱作文 写人的作文200字 除夕夜的作文 摘草莓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 味道作文 家乡的习俗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600字初中作文 漫画的启示作文400字 春天的作文300字 这儿真美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400字 写人记事作文 钓鱼作文 心愿作文500字六年级 6级作文模板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一道风景线作文 母爱作文600字 读后感作文300字 节日作文600字 校园生活作文 陪伴作文 小学生作文 动物园作文 月亮作文600字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