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征文 > 第一届99作文杯征文 > 初中组

何去何从的传统文化

2020-02-11 15:30:01
相关推荐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

是没有出路的。

--------习近平

远古时期,云南元谋人开启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文化开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精彩。

春秋战国,儒家的“仁政、德治”,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道家的“无为而治”。百家争鸣,好不热闹。

大唐时期,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李白的“低头思故乡”,王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明清时期,“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曹雪芹对跌宕人生的慨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真英雄”是罗贯中对战火纷飞的叹息。

我们骄傲,骄傲我们有四大发明。

我们自豪,自豪我们有悠久历史。

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华夏儿女!

滔滔黄河,见证了祖国的过去和现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些文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鲜少为人所知。谁还记得栩栩如生的吹糖人?谁还记得小巧可爱的捏面人?谁还记得小时候白花花的爆米花?是该与时俱进,还是该坚持传统?在现今,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认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应该让传统文化融于生活却又不俗于生活。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吃粽子,划龙舟;中秋吃月饼,赏明月。这些文化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骨髓,融进我们的血液,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些文化,从来不需要强调,你我一直在传承。

目前,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歌唱比赛,向千年古画致敬。获胜者将与流行歌手同台表演。当红偶像、TFBOYS组合成员易烊千玺演唱《千里江山图》致敬,拉开了比赛的序幕。这种方式,将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在互联网的链接下,实现了艺术与文化数字相结合,真正做到了让传统艺术融于生活却又不俗与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时代的重任,我们要批判式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文化在这块土地生生不息。

版权作品,未经《趣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照顾妈妈的作文 中国红作文 逛超市的作文 作文我的假期生活 作文培训加盟 谦让的作文 骑马的作文 关于鲁迅的作文 投诉信英语作文 写景作文六年级 追逐梦想的作文 高考三卷作文 有关创新的作文 妈妈真好作文 假如我什么作文 摘抄作文500字 关于兔子的作文 关于反思的作文 作文优美语段 写人的500字作文 旅游计划英语作文 成长作文200字 优秀作文三百字 开学的第一天作文 写事作文题目 传递正能量作文 写警察的作文 风俗习惯作文 关于农村的作文 叙事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