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上海历年14年2000

2020-05-12 09:42:01
相关推荐

从2000年开始上海获得自主命题。回顾这1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的说来,从内容上讲,上海卷从关心政治形势,走向了个人化多元化,也标志着上海卷作文命题的渐趋成熟。 从作文题的体裁上看,近年来有散文化的趋向,基本上是问题不限。这有利有弊,有利方面是引导学生注重文学性,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不利的是文体意识不强,不能促使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 从作文题的题型上看,上海自主命题二十多年来,绝大多数是标题型散文化的作文题。近年来虽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但变化还是不够大胆。 200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解析 题目: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年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黎的象征。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的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 自然 技术”,我国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年世博会,请你为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上是科研活动:一方面,它应体现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鲜活的实践经验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高度——即遵循作文“教”与“学”的规律;另一方面,它又要不断探索“考”的思想、途径和方法——发现、总结“考”的规律。一句话,它既要与教学、科研的实践同步,表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又要引导教学与科研,表现出睿智的前瞻性。 既然高考作文命题实质上是科研活动,那么,要健康地发展,就应该强调从命题思想、思路、题型、文字表述、评分标准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化。 应该说,自新时期至今,无论全国题还是上海题,正是沿着科学化的道路走过来的。 然而,无论全国题还是上海题,都有在不断成功的探索性前进的同时,存在着某些违背“科学性”的不足或遗憾。 200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解析 题目: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和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2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解析 题目: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点评 上海是一个滨海城市,以“面向大海”为题作文,是再自然不过了。在三个作文题目中,开放性也最强,但恐怕也有学生会因此觉得难以把握主题。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那不曾到过的怎么办?祝福那些看过大海的上海考生,特别是看到污染比较严重的上海考生,这样就比较贴近环保这个热门了。 200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解析 题目 “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点评 “杂”谈,“杂”这个话题很有个性,个性体现在命题者的独特视角。考生初看题目可能无从下手,心理准备可能不怎么充分,但仔细分析后却还是有话可说,有理可说的。同时这个话题还体现了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考生巧妙地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写,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杂”的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 二是有利于考察考生的立意能力。“杂”有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考生所写的“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来;也可以反过来,写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 三是有利于引导素质教育向注重基础方向发展。这个话题虽出人意料,却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杂”的文章,其实就是天下事皆文章,书里面的事是文章,社会上的事也是文章,平日注重积累,考试的时候就自然有话可说。2004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点评解析 题目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200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去年高考作文题目一个“杂”字,今年怎么想也绝不会再以一个字为话题了。但今年就是再以一个字为话题,这种“否定之否定”的反猜题命题策略的成功告诉我们,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放在第一位。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学生以前无意中做到过这个题目,现在高考再做此题,若一字不差地照搬上去,还是那个水平,当初写坏了的还是写坏。要说“忙”给明年作文教学的启示,这首推第一。 第二,作文是用来抒发真情实感的。在批阅中,发现许多学生缺少发自内心的感慨,只能走印证、图解的路,举几个名人、伟人如何忙的例子完事,通篇没有自己的见解。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落入“言必称希腊”的窠臼,主意其实很浅,准备讲自己复习很忙,但不管搭得上还是搭不上,文首先来一大段孔子怎么忙,司马迁怎么忙,亚里士多德怎么忙的材料,接着笔一转写自己高三复习怎么忙。这样写,不仅没有多少文化底蕴,反使文章显得突兀、割裂。 第三,要有取胜之路的选择。对不同的题目,要有不同的采用什么方法来写好它的应对选择的能力。有的题目在立意独特上出新意的余地不大,就要考虑材料要选得典型独到;有的题目自己如没有这方面的好材料,那就要从语言、结构方面多表现自己的能力。写作既要有看家本领;又要有几个选择的余地,能力多了强了,任你什么题目都能永立不败之地。(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辛冠东) 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及点评解析 题目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 《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解析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严格遵循《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又独树一帜。表面上看来,它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实际上它仍然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文题紧扣时代的脉搏,毫不回避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它和前年的“杂”和去年的“忙”一样,有着一种国际大都市人的大气和豪气,它把考生的视野引出课堂,投向社会,关注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让他们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不简单武断地肯定或否定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卡通动漫、音像制品等现代文化现象,能够理智地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和见解。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自己的辨别鉴赏能力。 应该说这个题目是比较开放,比较宽泛,比较好写的。题目非常贴近考生的生活,也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无论是哪种层次的考生,应该说都能找到兴奋点,都会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由于当今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实文化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这也并非坏事。有位名人就曾经说过,只固守本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对于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任何一个聪明的人,只能是理性地去对待,理智地去思考,认真地去审视和辨析,分清主流与支流,辨别好坏和优劣。只有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健康人格的形成补血补钙。 行文中,你或谈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小说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或谈琼瑶、刘墉、三毛、汪国真的作品对自己生活的启迪;如果实在没看过武侠小说,则可以写黑猫警长、变形金刚、奥特曼等动漫影视给自己童年生活带来的愉悦;没看过韩剧,可以写写时装表演,写写广告;甚至可以谈对小虎队、蔡依林、刀郎、周杰伦、孙燕姿等人的流行歌曲的看法;你甚至可以深入骨里,分析一下“韩剧”这股“寒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可以分析一下休闲报刊对于缓解人们紧张生活压力的作用;可以联系国民的文化素养,谈谈时装表演、体育竞技的意义及其作用。当然,你还可以在“除此之外……等等”中去挖矿淘金,写话题材料中没有提及的其他文化现象,只要能够联系自己的成长,紧密结合“三个镜头”,进行叙述、说明、抒情、议论,不写成诗歌,就不会离题。 要写好这个题目,获取高分,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去审题、立意、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正面去阐释,也可以从反面去分析,甚至可以正反结合,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根据话题材料中的“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的“影响……”的提示,你最好选用议论文体,这样更容易扣题,更容易出彩。 由于题目给出了3个镜头,范围又十分宽泛,这对那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不强的考生来说,又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写作时开口要小,切忌面面俱到。对于镜头一和镜头二,考生可以从如何看待流行文化,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方面去写;而对镜头三,因为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冲击,与镜头一和镜头二所谈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一定要拿起“审视和辨析”的解剖刀,认真解剖,理性思辩,才能深入骨髓,高人一筹。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及点评解析 题目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06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在上海推行“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命制的。重点在对考生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情感方面的考查。 握手,是一种礼节。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礼节没有握手,只有作揖打拱。这就不难看出,“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指向;是写作者思想的认识、感情的表现、价值的取向。文章叙事抒情的主体是“我”,叙事抒情的客体是“你”,题目的重心和关键在“想”和“握”,而“手”则是一个喻体、一个象征体,它比喻或者象征叙事抒情的客体,叙事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认识、感情好恶等。因此,我们要注意审题,把握好立意的指向、选材的范围、感情的倾向。构思时,我们必须思考清楚题目所隐含的几个信息,即“我”和“你”分别指谁?为什么“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中间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情感的纠葛、动人的情愫?“你”是一个、两个抑或多个?既然想握手,就一定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讲,或者是有思想感情要交流。因此,你可以选定一个角度来飞扬你的情思,展示你的文采。 “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也可以是不熟悉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臆想中的;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我们都知道,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写事写人都离不开情理,人、事、情是相随相伴的。因此,你可以将题材锁定在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歌颂赞美;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历史现实中的败类小丑,表达自己的憎恶仇恨或鞭挞愤怒。因此,文章选材的范围、立意的角度、主题的挖掘空间都是非常宽广的。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把想握手的原因写清楚,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 从文体上说,我们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形式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如果考生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成长经历、人际关系和思想感情的深入思考,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满堂喝彩的佳作。 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解析 题目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70分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解析 “必须跨过这道坎”,从短语形式和内容来看都充满了人性的关爱。形式上是一个动补短语式的命题作文,体现出一定的祈使指令;内容上,“跨”这一行动之前加上了一个起强调意味的副词“必须”二字,和“过”这个时态助词正好构成了行为动作和结果二者之间的“坚决性”与“必然性”。所以,在选材、立意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并注意读懂题目中的几点要义: 1.对“坎”的内涵理解与诠释。“坎”的本义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或者指低洼的地方;坑。如果在口头语言上带上了“儿化音”——“坎儿”,那么,它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指最紧要的地方或时机;或事情正处在坎儿上指关键的地方。因此,文题中的“坎”是一个比喻。它既可以比喻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所以,考生既可以从小处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角度来议这道坎。 2.对“必须”内涵的理解与诠释。“必须”有两层意义:其一,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的意思。其二,加强了命令语气,“不得不”的意思。例如,当我们学习中遇到知识难点就必须弄懂,套用一个电影名字“一个也不能少”;再如,当我们的个人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或个人命途多舛时,就不能消极,一定要振作精神,积极对待,等等。这些都属于“必须”跨过的写作范围。 3.探究为什么一定要跨过坎呢?先来理解“跨”。跨表示越过这道坎的行为举动,或战胜一切的物质和精神的内趋力。其中包含了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等的界限。例如, 从数量上讲,坎就像刘翔110米跨栏一样,一定是有难度的障碍,而且是很多的。有人说过,人活着就是跨越一个一个坎的过程。这说明跨是艰难的,需要付出努力。 从时间上讲,跨有紧迫性。就拿高考来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时光不会倒流,青春的韶光也不会常在。因此,必须“跨”过。 从“坎”的区域界限来说,它包含了一定的哲学道理。从跨过黑夜到黎明;跨过关内到关外;跨过历史到现实;跨过死亡到生存,等等,都说明了对待“跨”,要有哲理思辨。 最后再强调一点,就是构思行文时一定得确定好该文题的表述对象。因为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是个无主句。主语的缺位,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从写作人称的角度,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写法。从写作的文体来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等。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选择多种表达方式,做到有事可叙、有景可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 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点评解析 题目: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他们”这一命题,与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和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相比,命题的理念都集中体现在引导考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并且学会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对自己的影响,要求“我手写我口”,从作文中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体验。因此,从审题的角度来看难度不大,一般考生都不会跑题。但是,如何选材,从怎样的视角去感悟生活,提炼感点,且做到别具一格,富有个性,这是需要下工夫的。只有对题材选择、主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具备了自己的亲身感悟与理解,才能从全方位反映出考生的能力和智慧。 “他们”与“我们”都是两个集体代名词。“我们”和“他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之下,只不过各自的身份、职业、地位,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况等方面的不同罢了。因此,“他们”与“我们”彼此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谁也离不开谁。说到底只不过是社会的分工不一样。而“他们”与“我们”在共同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总免不了因为各种利益和矛盾既相互团结又相互摩擦,由此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此命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作为生活在大上海的考生,既可以将目光聚焦于城市建设大军、公安干警、农民工子弟、退休职工、街道社区的管理人员、出租车司机、普通市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写独生子女自己,甚至于将目光投向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区人民,反映他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迹和精神风貌。 当然,从思维的空间来说,我们还可以虚实结合,让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我们的笔下,“他们”可以是当今的城里人、乡下人,也可以是历史记载中的古代百姓、文人骚客;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些原型的刻画描写,也可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语的艺术虚构注意在符合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达到艺术真实的目的。考生可以不拘一格,确立主题思想和立意要点。如可以用喜爱、赞美的笔调去褒扬“他们”的崇高人格和坚强的信念,以及不屈的精神品格;可以用同情或怜悯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等,思考他们的命运、处境,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也可以站在批判的角度,用厌恶、批评的贬义情感,写“他们”的庸俗与琐鄙的生活,或用在道德底线上徘徊的危险事实与行为分析等。但是,不管是褒扬、贬抑,还是站在不褒不贬的立场上,都不得简单地去对生活进行拍照、翻版或复制,一定得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品味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品味出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情的美好。写时主要注意下面几点: 1.写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情者文之经”,带着情感描述人和事,才能够打动读者。如一位考生是这样描写农民工子弟的:“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一边是城市的繁华,一边是“他们”的好奇与无奈,在作者的笔下,饱含深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又如,“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这些浅显的文字,被作者用真挚的情感化朴实为深厚,让直白的叙述变得令人鼻酸,油然而生同情。 2.选角度要新——开口要小。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视野要开阔”,那是要从宏观上去观察生活、广泛了解人事和认识社会的要求,而写文章则大相径庭。作文的切入角一定要小。“开口小”才能写深、写透,就像《桃花源记》中渔人不觉发现了桃花源进口的一个小洞门一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作文也是如此,要达到“初进狭而隘,再上幻而旷”的艺术境界,写作的角度要小。如写“他们”,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作文,绝对不能泛泛去写,一定得选择某些人、某个场景、某个主题的表达。要具体到一些人、一件事、一种情、一个景上,千万不能或人民子弟兵,或白衣战士,或志愿者,或受难同胞等罗列。什么都想写,结果什么也写得平淡无味。 3.定写作文体——适合自己。俗话说得好,“量体裁衣,看客买菜”。说的是要符合自身的条件再去做出适合自己的穿衣与烹调出适合别人的可口饭菜来。作文在确定好了选择的题材和立意后,就要考虑采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文章的体裁。本次作文在要求2中明确:“不要写成诗歌”,除此之外,文体再无限制了。这样,考生要选择平时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写记叙文,就应该记住“文学即人学”高尔基语,作文写记叙文也要以表现生活中的人事为主。就题材而言,如果考生是记叙生活中的人物,就可选取任何一个群体,展开叙述描写。通过描写典型事例中的典型人物,重点表现你在立意时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精神品质,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通过叙述“他们”的动人故事,让读者受到感染、教育、启发;如写议论文,就应该将你所见、所闻、所感的“他们”的表现行为,“他们”的道德情操,“他们”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什么样的借鉴,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对我们个人、社会、国家有什么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感点,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的正确性。 总之,“他们”文题本身意味着引导考生学会关注他人,把视线转向“他们”,从而避开自我这个“小我”。并学会采用取景的多元视野和提炼感点的多元主题去关注社会,表现人物。此文题的开放性一定得落实在对题材、体裁、思想等多个层面上。《他们》这个考题启示我们,开阔生活视野、学会情感体验、运用理性思辨,是高考作文备考的训练方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酒 和 作文 作文 考试 猴子 作文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