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漫画作文命题透视

2020-06-10 10:03:02
相关推荐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漫画作文命题透视2016 12 23 16:12:27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 2016年3期

江红波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试题考查的是当下家庭、学校都重视的教育方式问题。题目是以一幅漫画为材料的,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回望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考查漫画材料作文,已经不是第一次,如2007年全国课标Ⅰ卷的漫画《摔了一跤》,2008年江西卷的漫画《助鼠为患》,2010年全国课标Ⅰ卷的漫画《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等等。

走近漫画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鲁迅先生说,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在笑声中说道理,在笑声中给人以启迪,引发人的思考。

高考漫画的特点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高考选用的漫画大都比较有深度,能切入生活的底蕴,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较大的宣传鼓动性。漫画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家秦牧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线条和颜色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可见,绘画与作文都是再现生活的形式,都同样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前提。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大多数漫画是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出现的。命题人向考生展示一幅漫画,要求写出漫画的构图要素和漫画的寓意。而根据漫画写作文,则要求考生读懂漫画的深层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确定写作主题。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漫画内容分析

对漫画作文的审题,必须读懂漫画的内容。首先观察两幅漫画:画面1是成绩优者受到奖励(吻痕),成绩差者受到惩罚(掌印);画面2是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掌印),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吻痕)。综合观察两幅画面:100与61受到奖励(吻痕),98与55受到惩罚(掌印);但100与98,61与55差距并不大,而“吻痕”与“掌印”的待遇差别却很大。

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就必须有一个“比较”的思维过程,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也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漫画立意角度

写漫画作文,要循序渐进: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审题立意能彰显一位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到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对所给的漫画,我们可以运用纵横对比手法,也可以用交叉对比的方法来思考,提炼出漫画所反映的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可以选择书信体,以“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家长的一封信”为题,新颖独特,独出机杼。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也就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结合第一个孩子的“遭遇”,我们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

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掌印”的寓意,我们需深思: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

综合画面,可有如下立意:

一是浅层立意。成绩高低是奖罚的唯一依据,这是唯成绩论;也可反向立意:成绩岂是奖罚的唯一依据?从这个角度看,漫画意在批判唯成绩论者,可联系家庭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学生排名不同在学校受到的待遇不同,从而引申到社会的用人标准。

二是深层立意。赏识教育与棍棒教育,在当今社会是常见现象。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巴掌)让人质疑赏识教育,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亲吻),可从“棍棒教育”“责罚,不是爱”等家庭教育角度去思考。

三是综合立意。根据整个画面思考:奖罚的依据该如何确立,既能鼓励后进又不致挫伤偶有退步的先进?可从“过分苛刻,扼杀人才”“确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因材施教”等角度来立意。

高分作文

因材施教育英才

安徽一考生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效仿,更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自身条件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因此,我认为面对孩子的教育,应推崇因材施教。

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关注他的情绪波动、性情变化,引导个性思维,彰显其才华。而对普通学生,则需要及时鼓励,认真引导。作为教育者,既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也要为社会培养精英。

英国的伊顿公学名扬天下,数百年的教育中诞生了三十位英国首相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类大家,这样辉煌的成就与其秉承开放严格的教学理念不无关系。伊顿公学秉承开放的理念教育,支持甚至鼓励学生的言论自由。学生可随时发表异议,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课本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但是我们的思想是各有差异的,支持提出异议正是发扬个性、培养个性的沃土。伊顿公学正是坚持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才使得学生们的思想不受约束,个性得以张扬,才使得学生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人才,培养出“大家”。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蜚声文坛后,有人曾拿出他小学时期的成绩单,上面的成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门门优秀,而是有的还不及格。还有钱钟书先生,当年考清华时数学分数极差,然而这些瑕不掩瑜,挡不住他在文学方面的熠熠光辉。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家庭、学校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如果仅因一门课程不理想,而扼杀了一位在另一个领域卓尔不群的人才,也许我们就会失去了一些文学家、数学家……

孩子的分数有高低,孩子的未来各不相同,故而教育的方式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引导、去关注。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作为教育者,必须要考虑其差异性。

唯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该激励时激励,该惩罚时惩罚,教育之花才能真正绽放,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点评

文章首段结合孔子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因材施教,这足以表现作者落笔的不凡。在论述过程中,以英国伊顿公学名扬天下的原因,及郭沫若虽然小学时有些科目不理想但终成一代大师的例子,中外结合,具有说服力。文章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高分作文

教育,是一种态度

安徽一考生

进步了,就表扬,眉开眼笑送上“吻痕”;退步了,就批评,横眉冷对奉送“掌印”。迥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作为教育者,其做法的对与错令人思考其教育态度。一种好的教育态度,才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当某些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应该深思原因所在。如果当头棒喝、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批评,或给予冷冷的、带有嘲讽的目光,就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他们遭受更深的挫折,影响其求学的心境。而叛逆的学生则会索性一条道走到黑,与老师产生对抗情绪,或许还会煽动不良同学一起逃课,闹得班级纪律一发不可收拾。

学生,无论是怎样的调皮顽劣,总是有弱点的,只要我们找到他们的薄弱之处,就容易攻破其心灵的防线,使其转变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等生;或者,找到他们的长处,在恰当的时候让他们能发挥出来,令全班同学钦佩,他们在找回失去的自我的同时,学习的劲头自然就有了。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的性格迥异,我们要寻找机会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作为老师,不就是要找到能触动每个学生的心结,扬长避短地去教育学生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态度决定着做事的结果。如果在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教育好学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因为,一个老师如果没有端正自己的心态,也就失去了获得教育成功的方法。

教育学生决不容许有任何的懈怠,特别是高中的学生,一个个都需要平等与尊严,容不得旁人的冷漠与讽刺。他们,有的虽然偶有差错,但依然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是有那么一些“斑点”而已,这些“斑点”只需老师给轻轻地拂去即可;横加干涉的方式,是永远不会使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的。

教育态度的基点在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程式化的思维明朗化。老师只有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找到让学生得以转变的策略。态度决定着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决定学生能否成材的关键。老师只有端正教育学生的态度,让“掌印”与“吻痕”尽量少出现,才能使学生这块金子四处发光。

点评

文章紧扣“掌印”和“吻痕”,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当下该以怎样的态度来教育学生?文章结合身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让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高考作文试题的材料,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让考生“有话说”,更好地彰显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才情。在命题材料多元化的今天,只有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材料,才是受命题人青睐的好素材。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2016年3期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的其它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