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对莫雷事件和“言论自由”的看法

2020-06-10 14:45:01
相关推荐

按: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抵制和经济制裁可以影响他们的行为,也确实有效果,比如苹果顶住美国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架了涉港APP,但是这终究是不可能说服他们的,他们站在他们自己的“道义”上始终是不服的。只有深入到他们的思想根基上,用他们自己的话语破除他们对“言论自由”的认识误区。文中提到以赛亚·伯林,就是“以彼之道”来辩论的方式。

我们对NBA事件的行动,当然是给美国人看,那么对普通美国人能产生的最大正面影响是什么?让普通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价值的对立,明白要重视价值的多元,这可能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毕竟,他们不可能放弃自己坚信的价值,但他们要学会懂得什么不该讨论,什么是最基本的尊重。

讲莫雷事件,就不可能不讲“言论自由”,讲“言论自由”就不可能不讲启蒙运动。

启蒙,就是“启”发群众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会。

按官方的说法,中国的启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其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西方的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基本内容是:崇尚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宗教愚昧,宣扬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

中西方的启蒙运动,就内容而言,看来多少是殊途同归的。

但为什么如今中国的舆论场上,自由、民主等启蒙思想不仅谈得少了,而且群众对这种“口诛笔伐”的“思想教育”接受度越来越低了,过去被称为、或自视为启蒙者的一些人,如今有一顶“公知”的帽子无论如何摘不下来了呢?

最近的NBA风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言论自由”本身并不是引起中国民众愤慨的对象,而是莫雷和NBA总裁肖华在纵容和支持香港的分离主义和街头暴力,让普通老百姓不能接受。

按张维为教授的说法,任何一个国家的言论自由都有一个度。

“言论自由”,当然也是启蒙运动的遗产之一,《新青年》七卷二期上有陈独秀的《法律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父母,法律文明是儿子……言论要有逾越现行法律以外的绝对自由……言论自由若要受法律限制,那便不自由了。”

今天回过头看历史,中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人物,竟然要法律外的绝对自由,大家会感到幼稚。原来,他们也会在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中,陷入误区。

道理是可以讲清楚的,第一,有《新华日报》的重庆不等于自由,没有《中央日报》的延安也不等于不自由。事实正好相反。第二,不依靠法律,又依靠什么来保障权利,包括言论自由的权利?

张维为教授说,“言论自由”本身,中国民众并不愤慨。我相信,对于陈独秀的观点,虽然道理上是错的,大家也是理解的,不是愤慨的。

能理解陈独秀,是因为,启蒙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我们不会苛责陈独秀这样的思想先辈。西方的自由思想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西方启蒙运动讲的自由,和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伯林讲的价值多元主义的自由,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了。伯林是犹太人,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对立,一直都是他的心病。伯林讲,自由与平等会走向无法调和的相互冲突,启蒙运动的西方思想家可不会讲:在NBA事件中,美国人要的是自由,中国人要的是平等。

虽然都研究过马克思,以赛亚·伯林1909 1997算起来是陈独秀1879 1942的后辈了

按伯林的划分,关心“政府干涉我多少”,争取不让别人妨碍我的自由,只是消极自由,并不是争取做自己主人的积极自由。

莫雷,他对香港的事情傲慢无知,只是发这样一条推特,如同行为艺术,不是依靠理性获得的自由,即使大家无法让他道歉,他也只不过演示了一种消极的自由。(莫雷的聪明和算计都不等于理性,因为他对香港发生了什么的理解,不是来自实践和真知)

伯林为代表的西方自由思想在发展,中国的启蒙思想也不可能停留在陈独秀的时代。

中国人今天不再那么强调启蒙了吗?依我看,并不是不强调启蒙,而是不再强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那些启蒙。

不久前,央视科普节目《走近科学》停播了。《走近科学》之前遭受了很多非议,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档成功的启蒙节目,其主旨落在了反对封建迷信方面,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和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

现在,中国迈向了信息社会,尽管“人均985”还是中国梦,但观众群体已经完全不同了,传媒的生态也发生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走近科学》就是一个完成了启蒙的历史使命的例子,但毫无疑问,中国仍然需要新的科普节目,适应新时代的特点。中国不再需要“外星人”、“鬼打墙”的科学启蒙,并不等于科学启蒙的任务完成了。

再读一遍《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或许就有新的体会了。革命精神要缅怀,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是更重要的关键词,讲话要寄语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而不是单纯纪念五四运动对那个旧时代的启蒙。

过去成为启蒙的,今天也许会成为教条,过去开辟道路的,今天也许会成为羁绊。我看,中国人依然强调启蒙,真正改变的,是我们更难被“启蒙”忽悠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