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最新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及例文

2020-06-14 09:06:01
相关推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动物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话题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需认真揣摩寓言思考其所包含的哲理。寓言所描述的八哥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代表。以此意思展开作文当然符合题意。话题提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告知我们“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徵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 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例文

关于“别人的评价与自己表现”的心理测验于 淼

(本测验系研究院调查个人经历所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每小题共三个小项,选A5分,选B3分,选C1分,根据积分选择类型。) 请开始答题: 1.如果你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碰上了脑袋,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你会怎么办? A.像牛顿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努力,发明万有引力定律。 B.把苹果问题研究一下,若再遭别人讥笑,就放弃。 C.如果有人嘲笑,就把“苹果”问题抛之脑后。 2.如果你是一只八哥,当你在阳雀与夜莺面前唱歌时,遭到别人的不解,你会继续选择“表现”自己吗? A.当然会,我唱故我在,我可不管别人怎么想。 B.在阳雀面前不唱,在夜莺面前唱,不让别人这么想。 C.既然如此,我不唱,别人就没意见了。 3.如果你是一位曾经触及过法律的歌星,你还会重新登上舞台吗? A.会,我爱唱歌,不因外人而改变。 B.看反应吧!如果人们不认同我,就不唱。 C.不唱,全国12亿人口的唾沫能把我淹死。 4.你一直认为自己穿紫色的衣服很漂亮,但好朋友说这个颜色过时了,怎么办? A.继续穿,衣服是我的,感受也一样。 B.那我先穿着,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就换掉。 C.赶紧换,好朋友的话最客观。 5.当你的男朋友只受到你一个人的赞扬,而众亲友都反对时,请选择: A.男朋友是我一个人的,多管闲事。 B.综合大家意见定夺。 C.分手,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结果: 5分 10分:你生活在别人的天空下,没有主见,过于依赖别人,如果没有帮助你怎么办? 10分 20分:你是一位比较自主的人,对外人的意见与评价会进行选择,你能够恰当地使自己得到帮助,很适合以后的生存。 20分 25分:你很独立,有较强的自主观,但过于沉迷,会使自己误入歧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许有帮助。 帮助: 本题设置较为客观,能从侧面反映出生活中的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望读者认真选择,并向他人推荐。 [点评]文章形式新颖,巧用关于“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表现”的心理测验来叙说二者关系。语言幽默生动,篇末总结全面:5分 10分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迷失了自我;10分 20分者是一位比较自主的人,对外人的意见与评价会进行选择;20分 25分:你很独立,有较强的自主观,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许有帮助”。作者于轻松诙谐之中道出了深刻的哲理,令人耳目一新。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了打开文章的思路,我们应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我们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常常不能正确的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 [例文]

紫风铃王海莲

想拥有那串风铃,已经很久了。 那一天我去同学家玩,惊喜地发现她的小屋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风铃。微风吹来,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就在它们随风摆动的那一瞬,那串紫风铃照亮了我的双眼。它小巧玲珑,银白色细绳吊着紫色的小铃铛,小铃铛周围 还有许多紫色的金属圆环。微风吹来,小铃铛撞着圆环,圆环碰着小铃铛,发出的声音像小鸟鸣叫,又像山谷里泉水的歌唱。 回到家,我仍想着那串风铃,想着它挂在我小屋窗口的妙处。心晴的时候,我可以摇响它,让它陪我欢快地笑;心雨的时候,我可以倚在窗口,望着外面的天,静静地聆听它清脆的话语。我忽然发现,我对那串风铃竟然是那么痴情! 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忽然瞥见一家精品屋里正摇摆着幽幽的紫色。我快步走过去,惊喜地欣赏那串风铃。店主人立刻微笑着走过来。她向我介绍它的诸般好处,还不时夸我好眼力。这更加深了我对那串风铃的痴情,我决定买下它。问好价格,我便赶回家取钱。回到家,妈妈正在看电视,告诉我节目很感人。我瞥了一眼荧光屏,看到了一双双充满渴望和忧虑的眼睛,那一双双属于山村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睛使我坐下来了,我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拿着钱走在路上,却没有了那份急切。我依然想拥有那串风铃,手中的钱却不想为它付出。路过银行,发现给希望工程捐款的有关注意事项,我看清了数额——50元。我手里恰恰有50元,要是数额少点就好了!这么想着我走开了。说不清为什么,我内心里矛盾起来。脑海里一会儿是风铃,一会儿是那些充满渴望的眼睛,两者似乎在打架,而且实力不分上下。我索性站在原地不动,等待它们决出胜负。最后,风铃输了,我决定过几天再买它。我把50元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 过了几天,我再次看见了那串紫风铃,却发现它不再那么美丽了。在众多的小饰品中,它只不过是极其普通的一种。 我忽然明白自己被欺骗了,被诱惑欺骗了。可值得庆幸的是,我战胜了诱惑,同时也获得了快乐。 [点评]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记叙文。作者用笔精妙、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文章娓娓道来,如涓涓流水倾泻而出,讲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读后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可见这是以情织就的文章,因此格外动人心弦。全文构思也颇为别致,开头几段一再铺陈“紫风铃”的“诱惑”,为下文蓄势,后半部分叙写“战胜诱惑”也极有波折,结尾收束自然得当。另外,文章立意角度独到,于生动传神的状写中窥见了新一代青年的美好心灵,催人上进。 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青年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令我讨厌。”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一位青年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青年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有一切……”老人便说:“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什么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任何环境都蕴含着独具个性的美,能不能发现它,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是啊,两个年青人之所以对自己家乡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心态,请你以“心态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心态”指心理状态,也包括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性格等方面;“环境”在话题材料中侧重于自然环境,作文过程中也可以写社会环境。“心态与环境”是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关系型话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①“心态”创造“环境”。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往往有迥异的差别,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态造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心态创造环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优化人文环境。②“心态”左右“环境”。环境改变,往往能改变人的心态。如果心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我们应该积极的促成;如果心态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则应该拿出点“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用心态左右环境。③“心态”适应“环境”。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心态”适应“环境”,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不断的进步,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秋天作文600字 作文这就是我 重阳节作文 动物作文400字 亲情作文开头 清明节的作文 西瓜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素材 优秀作文400字 奉献的作文 英语作文素材 文明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400字 元宵节作文450字 中考满分作文600 春节习俗的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400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200字 岁月如歌作文 考试之后作文 捡拾幸福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 介绍家人的英语作文 关于礼仪的作文 作文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