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的发展历程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

2020-06-17 12:51:02
相关推荐

作文「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共有 5380 个字,其中有 4621 个汉字,12 个英文,183 个数字,564 个标点符号。作者佚名,请您欣赏。玛雅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网站顶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摘要: 中国动画在特殊的环境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走上了民族风格之路,其中就包括“水墨动画”这一个创新项目,打破了动画电影有史以来固有的制作方法。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制作了不少优秀的水墨动画。而本文重点讨论了水墨动画中的风格、特点及现状等问题。通过对水墨动画发展要取人之长,发扬自身优势,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势的研究,从而对中国水墨动画的现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水墨动画 形成 历史背景 现状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份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出现,就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随后,中国水墨动画片频频在国际上获奖,让世人注目,声誉鹊起。 水墨动画有何神奇,竟能让世人如此惊叹和瞩目?水墨动画片的神奇就在于他制作技术的珍奇和神秘,因为它打破了动画电影有史以来固有的制作方法。以往动画片都是一张一张画在透明的赛璐珞片上,又是一格一格地拍摄在电影胶片上的,一部放映十分钟的短片,就要画七、八千张连续动作的画面,为了保证形象的统一,使它稳定不抖,所以几乎世界所有动画片的形象,都是采取“单线平涂”,以线条结够为主。而水墨恰恰相反,它是运用墨和水分的渲染,发挥墨色浓淡和虚实的效果来描绘对象。它的这种特色,既没有明确的边缘线,中间又不能平涂颜色。不难设想,要在数以万计的赛璐珞画面上求得稳定的水墨效果,是不可思议的。①那么,如此神奇的水墨动画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水墨动画形成的历史背景 从1906年美国拍摄第一部胶片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将此作为电影动画的起点,已经有近百年的成长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动画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驶出了极不平静、不平凡的历程。作为一项新兴的综合艺术,动画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中随时受到种种因素(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各种相关艺术门类(美术、电影、戏剧、文学等)的影响,在各种矛盾中辗转、迂回、甚至停滞,尽管如此,中国动画顽强地在一路颠簸中逐渐成长,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轨迹,并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从1922年到1950年,由于中国动画刚刚起步,没有明确的方向。在五十年代初,上海制片厂所摄制的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1956年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片展览中获奖时,电影节某些评委竟误以为这部动画片是苏联的作品。虽然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但也显露出新中国动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我国动画工作者的思考,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是没有错误的,关键在于学什么?如何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讨论,我国动画工作者逐渐明确了吸收国外的艺术,主要是引进技术和经验,并把握这门艺术的特性,运用民族的方式表达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使适应于本民族的审美观点,并在一九五六年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1948年到1959年,中国动画在与前一时期几乎完全断裂、隔绝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了第二次开创。1957年到1965年是中国动画的第一个发展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这是我国动画片创作健康发展、精品迭出的时期,并且在这时期,其题材形式丰富多彩,大体上确定了我国动画片题材形式的基本类型,并且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一批在世界动画领域博得崇高声誉的经典之作也产生于此时。在1959年前后,“技术革命新运动”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上海美术制片厂全厂群众也提出了众多技术革新项目,其中就包括“水墨动画”这一个创新项目。从1948年起,经过十二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新中国的动画在技术上走向成熟,而在艺术风格上1957年便确立的“民族化道路”此时已值初步开花结果的时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时拍摄了一部可以放10分钟的《水墨动画片段》,包括《鱼虾》、《青蛙》、《小鸡》三个小片段,当水墨画《水墨动画片断》拍摄成功,宣告了一个全新的动画片种在中国的诞生。 选择水墨画作为动画新片种的试验形式也不是偶然的。首先写意水墨画是中国画中最具特色的画种,它对笔情墨趣的追求,对描写对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辩证理解,以及墨分五彩的神奇效果,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其次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形式受到重视和保护,另一方面新中国改革成功,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青春。中国画产生和传承的历史背景使它形成了一整套笔墨程式和固定的表现题材。 二、在不同的时期出现的水墨动画 随着“大跃进”的结束,中央为了扭转“大跃进”和紧随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困难局势,指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指引的道路,中国文艺界也很快从大跃进的狂热转向沉静内敛,注重基本功建设和探索艺术发展规律,和文艺界一样,电影界也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对小片种的美术电影来说,当时电影系统的主要眼光放在故事片上,而如美术片这样的小片种还没有精力注意,对于拍什么、拍多长都由我们自己做主,在这时期创作出不少好片子。如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作品。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中的角色取自齐白石的中国画写意花鸟形象,影片准确地保持了齐白石绘画的笔墨风格面貌,曾有人戏言:“齐白石老人虽然死了,可是,他的画活了。”同时,《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典范之作。② 1963年《牧笛》一片中的主要形象牧童和老牛,来自五十年代崭露头角的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李可染一生钟情于牧童和老牛的形象,这与他少年时代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喜爱牛的忠诚、勤劳、吃苦等,甚至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今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总结这部影片成功之处,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拥有多种欣赏层次,即它满足了不同年龄观众的审美需要:孩子们喜欢影片中各种活动起来的小精灵,成年人喜欢优美的水墨画,其中既有自然科学知识的秘密,又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家长还可以把这些道理讲解给孩子们,且符合动画创意中贯彻的理念:每一部动画片的观众是整个的家庭。 随后,在1964年“四清”运动中,水墨动画片《牧笛》等作品被加上“阶级调和论”、“无差别境界”等罪名。强迫美术片不顾特点去反映当前现实生活的错误做法再次重演,而且更加彻底地将所有优秀的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等题材一概被排斥。而组织拍摄的许多所谓反映工农兵生活的美术片,又因为质量太差或者实在难以表现而半途而废,美术片的创作处于停滞状态。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水墨动画《牧笛》被称为“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的典型予以批判。从1966年到1976年,直到“文革”结束,美术片的生产断了整整十年。文革结束后,又出现了一部水墨动画片《鹿铃》。前面几段戏里的小女孩动态十分矫揉造作,小鹿的动作又完全照抄《小鹿斑比》中斑比在冰上四脚撑开爬不起的样子,毫无新意可言。 1984年到1989年是我国动画片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同时也是动画界放开眼界,更新认识,在艰难中求发展的时期。因为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家用电器尤其是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视机已成为普及之势。其次,动画片生产单位本身也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系列动画片生产,而水墨动画片通常由一个导演负责从分镜头、剧本到摄制完成的全部工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年只能弄出4―5集,如此缓慢的生产速度,不能满足电视节目的大量需求。再者,八十年代以来,在沿海一带由外方独资或中外合资的方式兴办起一些动画公司,规模较大,如深圳翡翠动画公司、太平洋动画公司等等。他们主要承接国外的一些动画片的制作加工,毫无原创之意。这些公司以优厚的工资吸引了大量国内动画作者,使本身严重缺员的中国动画业陷入了更加艰难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1988年出品的《山水情》,却又是一部精品,表达了人与自然融合的喜悦,打破前三部水墨动画片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副背景进行拍摄。在与逐格拍摄镜头相合成中,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当年即在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和莫斯科电影节获奖。 同年,《兰花花》也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该片在题材和水墨动画的样式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其音乐、人物形象和背景很好地展现了西北的地域特色。也许由于题材过于古老的原因,此片没有受到重视,这也是水墨动画不能有效地发展的原因之一。长春电影制片厂一九九零年摄制的《雁阵》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浓厚的抒情意味,导演更加致力于纯正的笔墨的追求,在画面中加强了笔墨效果,并再次证明了水墨动画对于情感戏表达的得心应手。这是一部别具风格,以漫画式人物为主的水墨漫画片,有别于以往几部人物与山水并重的水墨动画片,也是上世纪最后的优秀水墨动画片。 三、水墨动画的现状 在水墨动画片的发展时期,《小蝌蚪找妈妈》到《雁阵》相隔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动画片发生了太多的历史变迁,过去的“不折不扣的‘中国造’” 在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而是追求某种艺术境界或表现艺术技巧为宗旨;重视片子的艺术性中所包容的教育意义或道德情操价值的前提下,出现了一批如《牧笛》(1963年)、《山水情》(1988年)等优秀水墨动画片。在国际比赛中为国家捧回了六十多座奖杯,那时的水墨动画真正地步入了辉煌的年代。然而九十年代以来,没有再出现好的水墨动画片。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什么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动画短片没有了, “十年磨一戏”、气势如虹的动画片不拍了。而不厌其长的电视系列片成了中国动画业的主导产品,因为它省时、省力、最见效益,经济效益成为动画制作追逐的目标。在这样一种市场状况的带动下,我国的动画创作出现了三个走向:一是模仿美国动画制作或成为美国动画的加工场,以获得在国内放映权;二是模仿日本,走动画廉价化道路,在形象上追求所谓的“国际化”风格,在制作上表现为“越来越不动的动画”;三是混合模仿。这类影片的特点之一是从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上看不出来其风格的归属。另一特点是长而又长,以创记录为追求目标。如果说中国的动画创作过去曾拘泥于政治标准和教育功能的话,今天则更多地受制于市场。在这样一种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情况下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间的水墨动画片地位更是岌岌可危了。 从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方方面来看,中国动画整体水平出现滑坡,除了动画制作方向转变带来的影响外,创作队伍的整体艺术修养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这可以部分地归咎为中国动画教育的落伍。创作队伍一部分来自动画制片厂的短训班或脱身于制作外国加工片的动画公司,一部分来自艺术学院的动画专业,而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重技术而轻视学生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倾向,这种倾向将使中国高等动画教育滑入“制作职业培训”的误区。从当前动画业的总体状况看,我国最缺乏的不是普通动画制作人员,跟国外比我们输的也不是技术;一些较具规模的国内动画公司拥有可以与美国和日本一比高低的设备和技术。我们缺乏的首先是具有较高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策划和编导人员。③ 结语 水墨动画片的出现是我国动画片在民族化道路进程中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中国动画片为世界作出的一大贡献。但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间的水墨动画片要想得到延续和发展,除了在经济上加大投入外,还必须从制作技术上加以发展和创新,使之制作更为方便快捷,这样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节奏。因为艺术和经济是互为因果的。一个好的艺术品,应该产生较高的商业价值,获得应有的回报。如果没有经济支持,艺术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对于这一历史教训,大家已有一致的共识,从中国水墨动画发展历程中去感悟它的成功和历史教训。相信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一定能跻身世界动画大国的行列,中国特色强烈的水墨动画也会有着广阔的前景,让我们一起期待灿烂的未来。 注释: ①张松林.《独树一帜的水墨动画》载《中国电影年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165. ②张慧林.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③梁晓涛.国产动画事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电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76. 参考文献: 〔1〕张松林.《独树一帜的水墨动画》载《中国电影年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5. 〔2〕上海电影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3. 〔3〕张松林.《美术电影》载《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4〕梁晓涛.国产动画事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电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5〕尹岩.“中国学派”的发展.中国电影年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6〕翟建农.红色往事〔M〕.(1966―1976年的中国电影)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 〔7〕封敏.中国电影艺术史纲〔M〕.(1896―1986年)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8〕戴克强 唐文腾.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9〕张慧林.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

摘要:

水墨动画是纯粹的中国式动画,它起源与中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动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单独构成一幅水墨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未来商业价值也无可限量.本文介绍了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并从其发展历程来看,探讨了中国水墨动画未来的发展策略——传承与创新.

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相关推荐:

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