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语文高中人教必修5课件: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2020-06-17 14:30:01
相关推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风向标 目标导航 学习建议 本单元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是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样式。科普,也就是科学普及的意思。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同样重要的两大知识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科学知识的普及就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本单元所选文本涉及面广,写法多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风向标 目标导航 学习建议 从内容上看,《中国建筑的特征》涉及的是建筑方面的知识和艺术,文章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中国建筑的风格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 托马斯探究生物世界的规律与秘密的论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打破禁忌,将生物的行为与人类的行为进行比较,指出生物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似乎具有整体思维的特点;霍金的《宇宙的未来》将视线移向了更为宽广的时空,探究宇宙的发展趋向。从写法上看,这些文章有的是综述观点,有的是探讨成因,有的是做细致入微的分析,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向我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之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风向标 目标导航 学习建议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文体特点。 2.理清课文的结构,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 托马斯 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赏析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 1.了解有关宇宙的一些知识。 2.学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风向标 目标导航 学习建议 1.阅读科普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2.理清结构,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总概说 分具体 式、 总概说 分具体 总概说 式、 分具体 总概说 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点。科普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阅读时要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词语,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风向标 目标导航 学习建议 3.了解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科普文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学习过程中,一要看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方法的作用,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建筑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沉淀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是人类文明的一部 石头的史书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风格是不一样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她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比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佛塔、道观等。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重点介绍了我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 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 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在中国营造学社任 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 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本文选自《建筑学报》1954年第1期。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新会人。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科普文: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传授科技知识为目的,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是它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回廊. l ng 帷.幕 w i 石墁. m n 接榫. sǔn 柁.墩 tu 穹.窿 qi ng 如翚.斯飞 huī 额枋. fāng 檩.椽 lǐn 戗.兽 qi ng 翘 翘.尾巴 qi o 横 横.木 h nɡ 翘.盼 qi o 蛮横. h nɡ 殷 殷.切 yīn 削 切削. xiāo 殷.红 yān 削.减 xu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Miǎn 甸 缅 屋 y n 檐 沉 miǎn 湎 zhān 仰 瞻 miǎn 腆 腼 sh n 养 赡 桥 dūn 墩 dǒu 坡 陡 石 dūn 礅 t 劳 徒 Dūn 煌 敦 迁 xǐ 徙 3.解词义 素来:从来,向来。 女儿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布局 布置 ①记者从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处获悉, 十三五 期间我国将基本形成 五基两带 能源开发布局。 ②店主介绍,目前旅店仍在试营业期间,很多房间的布置还没有到位。 提示两者都有 安排 排列 的意思,但词语使用的对象和词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布局 ,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侧重于 全面的 全局的 。 布置 ,根据某种需要对场所、活动、人员等做出安排。侧重于 具体的 局部的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发掘 挖掘 ①国庆长假期间,市文广新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三台山森林公园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②这个节目旨在不断挖掘受访人的故事背后所体现的人文价值。 提示 发掘 ,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 挖掘 ,一般指把深藏的东西找出来,使它显现。宾语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①我国古代有许多建筑物结构精妙,布局严谨,可谓巧夺天工。 ②黄山奇景密布,怪石林立,可谓鬼斧神工。 提示两者都有 精妙 奇特 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 巧夺天工 ,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精巧。 夺,胜过。 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好像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多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精巧,也可指人工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点评:①这是文章开头部分的一个比喻句,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同属于一个体系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②说明文的语言除要求准确、简明外,也追求生动、形象。这句话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周边地区建筑的特点与中国中心地区建筑的关系,更让人体会到语言的亲和力和形象性。 ③严谨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两个 或是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 拱 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 斗 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 斗拱 。 点评:①作者为了说明斗拱在建筑中的作用,先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 弓形短木 ,斗是 斗形方木块 ,它们组合起来称 斗拱 。描述性的定义不同于严格的概念性定义,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 科普 的特点。 ②在这段话中,作者一连使用了三个 在 字,描述了斗拱所在的位置和构成要件,条理清楚,描述准确,在解释什么是 斗拱 的同时,也顺势解释了 斗 和 拱 的含义,体现了语言的简明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建筑的 文章 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 大文章 或 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 小品 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点评:作者以 文章 比喻建筑新颖别致,文章的 命题 也就成了建筑的设计与要求。因建筑设计的要求不同、功用不同,建筑分出了宫殿、庙宇、亭台、轩榭等。作者用 大文章 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 小品 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技说明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在文章结构上是怎样体现的? 提示: 思路 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 结构 引论 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本论 特征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风格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借用 文法 和 词汇 概念。 结论 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 文法 和 词汇 ,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 中国建筑的 文法 和 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 可译性 问题? 提示: 中国建筑的 文法??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 文法 这一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 中国建筑的 文法?? ,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 拘束性 ,但也有它的 灵活性 ,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 可译性?? 也是用 语言和文学 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 可译性 ,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 同一性质 ,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巧用比喻生光辉 建筑,曾被誉为 凝固的音乐 ,与音乐和文学艺术一起成为美的样式。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大量巧妙的比喻的运用,丰富了读者的科学知识,增加了审美趣味,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这是比喻的基本功能,也是比喻格外受到大众性科普文章青睐的原因。全文多处用比喻,如第1段结尾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一句,就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体系的分布之广、影响之远。文中比喻的作用还集中体现在以 文法 为喻来论说中国建筑的 风格和手法 的过程中。在这段论述中,梁思成巧妙地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比喻成建筑的 文法 ,将梁、柱、门、窗等构件比喻成建筑的 词汇 ,将宫殿、庙宇和各种建筑比喻成诗、词、歌、赋等各种文体,这样就使抽象的论述形象化、具体化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以 文法 的比喻为载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 可译性 问题。梁思成是一个建筑专家,因此他运用比喻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阐述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既然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国建筑的 文法 ,那其他民族的建筑肯定也有自己的 文法 ,而语言是相通的,可以互译的,因此各民族建筑上的风格肯定也有相通的地方。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人们在正确理解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建筑的特征,从而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瘦 影 陈从周 旧游淮左说相从, 初日芙蓉叶叶风。 挥手浮云成永诀, 而今謦欬梦梁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新会梁思成教授逝世那年,我还在安徽歙县 五七干校 。我在报上见到了噩耗,想打个唁电去,工宣队不同意。我说梁教授是我老师,老师死了,不表示哀思,那么父母死了也可不管了。饶舌了许久,终于同意了。我那时正患胃出血症,抱病翻过了崎岖的山道,到了城内,终于发出了人何以堪的唁电。冬季的山区,凄厉得使人难受,偶然有几只昏鸦,在我顶上掠过,发出数声哀鸣,教人心碎。这夜没有睡好,时时梦见他的瘦影,仿佛又听到他那谈笑风生的遗音,一切都是寂寞空虚。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 ,那几天,我便是在这般光景中过去。我回思得很多,最使人难忘的是1963年夏与梁先生一起上扬州,当时要筹建鉴真纪念堂,中国佛教协会请梁先生去主持这项工作,同时亦邀我参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我们在扬州同住在西园宾馆,第二天同游瘦西湖,蜿蜒的瘦影,妩媚的垂杨,轻舟荡漾于柔波中,梁先生风趣地说: 我爱瘦西湖,不爱胖西湖。 似乎对那开始着西装的西湖有所微词了。 梁先生开始畅谈了他对保护中小名城的重要性的看法,不料船到湖心,忽然 嘣 的一声,船舱中跳进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大家高兴极了,舟子马上捉住,获得了意外的丰收。这天我们吃到瘦西湖的鲜鱼,梁先生说: 宜乎乾隆皇帝要下江南来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我们上平山堂勘查了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馆的基地,那时整个平山堂的测绘我已搞好,梁先生一一校对了。对鉴真纪念堂及碑的方案,他非常谦虚,时时垂询于我,有所讨论,我是借讨论的机会,向他讨教学习到很多东西。他开朗、真诚,我们谊兼师友,一点也没有隔阂之处。鉴真纪念碑的方案是在扬州拟就的,他画好草图,由我去看及量了石料,做了最后决定,交扬州城建局何时建同志画正图,接着很快便施工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扬州市政治协商委员会邀梁先生做报告,内容是古建筑的维修问题。演讲一开始,他说: 我是无耻齿之徒。 满堂为之愕然,然后他慢慢地说, 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上了这副义齿,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略带点黄色,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作 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就是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他循循善诱,成为建筑家、教育家,能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有才华。1958年批判 中国营造学社 ,梁先生在自我检讨会上说: 我流毒是深的,在座的陈从周便能背我的文章。我反对拆北京城墙,他反对拆苏州城墙,应该同受到批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我回忆在大学时代读过的大学丛书 梁先生翻译的《世界史纲》,我自学古建筑是从梁先生的《清式营造则例》启蒙的。我用梁先生古建筑调查报告,慢慢地对《营造法式》加深理解,我的那本石印本《营造法式》上面的眉批都写着 梁先生曰 。我是从梁先生的著作中开始钦佩这位前辈学者的。后来认识了,交谈得很融洽,他知道我了解他,知道他的身世为学 我至今常常在恨悔、气愤,他给我的一些信, 文革 被抄家时散失了,如今仅存下他亲笔签上名送给我的那本《中国佛教建筑》论文了。我很感激罗哲文兄于1961年冬在梁先生门前为他与我合摄一影,如今放在我的书桌上,朝夕相对,我还依依在他身旁。当然,流年逝水,梁先生已做了天上神仙,而我垂垂老矣,追忆前游顿同隔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我与梁先生从这次扬州相聚后,自此永别了。我们同车到镇江候车,他欣然登上北上的火车,挥手告别。他在窗口的那个瘦影渐渐模糊不见了,谁也不能料到,这是生离,也是死别。我每过镇江车站,便浮起莫名的暗淡情绪,今日大家颂梁先生的德,钦佩他的学术。我呢?仅仅描绘他的侧面,抒写我今日尚未消失的哀思。 摘自《园林清议》,有删改 品读提示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先写梁先生去世时自己哀伤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敬仰怀念的基调。然后集中回忆了与梁先生的两次交往,一次是在扬州设计鉴真纪念馆时,表现了梁先生的谦和与平易近人;第二次是在扬州聆听梁先生的报告,表现了梁先生的幽默和才华,以及对 我 的影响。文章朴素自然,娓娓道来,与怀念的情感相得益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的作者梁思成先生一直对中国古典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挚的感情,早在海外留学时,他就发现国外的古代建筑普遍得到妥善保护,甚至还有一些学者醉心于对这些人类文化遗产的研究。相比之下,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所留存下来的一些弥足珍贵的古建筑却不断地遭到破坏。满怀爱国热忱的梁思成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来。正是由于梁思成对事业的热爱和保护建筑艺术的责任感、使命感,才有了本文如此翔实的材料和精确的说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如果以 责任 使命 为中心立意,我们可以储备以下作文素材。 ●抗战时期,美国曾有多所大学与博物馆邀请梁思成去美国讲学和工作,并能带家人同往,可以对林徽因的病加以治疗,但他回信说: 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梁思成与他的助手依然在抗日的后方进行古建筑的调研工作。他们先后到过50余座城市,调查了建筑、崖墓、汉阙、石刻等古迹800余处。在乡间的民房里,用小油灯照明,用毛笔手抄文字,用钢笔画线条图,用石板一张张印刷,就这样他们完成了对许多宝贵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佳作赏析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首 页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梁思成对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是超越国界的。在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梁思成在逃出北平的路上险被日本轰炸机炸死;他的亲弟弟梁思忠是十九路军炮兵校官,战死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内弟林恒则作为飞行员死于保卫成都的空战中。尽管如此,在1944年盟军准备对日本进行地毯式轰炸的时候,在重庆任 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 副主任的梁思成,从保护世界文化的角度,向美军提出了希望不要轰炸奈良及京都的要求。在二战将要结束之时,美军在日本110多座城市狂丢炸弹和燃烧弹,但奈良和京都却得以幸免。梁思成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日本古典建筑,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观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2-24 01:28華爾街的老頭[甘肃省网友]IP:3399339121
    感谢分享这个课件,学习了很多关于中国建筑的知识,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相关的学习资源。
    顶0踩0
  2. 2021-01-05 00:09柒玅旳記憶[山西省网友]IP:2043414719
    这一课件内容很丰富,不仅有文字介绍,还有很多图片和图表,对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很有帮助。
    顶0踩0
  3. 2019-11-16 22:50风逝@无泪[湖北省网友]IP:3394896215
    这个课件真是太棒了,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色,学习起来更有趣了!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第一次做饭400字作文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600字 推荐一本书作文300字 写一件事的作文400字 新学期新计划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300字 描写雪的作文300字 过春节的作文300字 假期生活作文300字 希望作文600字初中 被老公打屁股作文 一年级作文大全50字 关于植物的作文3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文 我为什么点赞作文 申论大作文万能模板 我和别人不一样 作文 海洋馆一日游作文 寒假作文100字 美的瞬间600字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600字 回老家作文400字 描写人物的作文300字 myweekend英语作文 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我的拿手好菜作文 关于压岁钱的作文 四级作文满分多少 英语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新学期新起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