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乡愁乡建乡情乡愿”征文范文:读散文集《乡音乡情》有感

2020-07-02 17:24:01
相关推荐

古往今来,故乡在以根文化为主要精神的国人眼里,是一种难已割舍的情感,。这份感情融入文化血脉,随着岁月的增长日益浓郁;这份感情铭刻在心底,离家越远便越发沉重。是呀,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而故乡的面貌却总是那样熟悉而又陌生!多少故人已老去、多少往事已成烟云、多少物件不再拥有、多少风景只能永远珍藏在记忆之中。 江山有代新人出 ,这是事物变革的发展规律,谁也无法阻挡,但那份醇厚的乡土之情和故乡之恋,始终萦绕在心头,令人难以忘怀,正如作者所言 随着年龄的增大,故乡的人物事件在我的记忆影像里越发清晰、鲜活、丰满 。

深夜,寂静无声,手捧成新平同志的散文集《乡音乡情》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作者以细腻的眼光、独到的视角和充满 泥土味 的语言在时间幽深隧道里,收集了关于故乡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蕴含农村情调的柔美温馨画卷,故乡的那些人、事、物、景又鲜活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体验到了那种久违的童时乐趣,那种铭刻在记忆深处的乡村风景,还有那种淡淡的乡愁。

白衣港是养育作者的故乡,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一个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这里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也是一个饱受旱涝侵袭的地方,这里 天晴三天盼下雨,下雨三天涨大水。 正是这样一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群勤劳、善良、纯朴、坚韧的中国农民,他们深深地挚爱着这片肥沃的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作同命运顽强抗争,演绎出一幕幕感天动地的人间活剧。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风土人情、这里的轶闻趣事,让人觉得是那么熟悉、那么亲近、那么让人感怀,那么使人眷恋。

通读完整部作品,首先打动人心的是作者故乡中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原汗原味。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细腻而传神,尽管都是些普通老百姓,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没有曲折缠绵的儿女情长,但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却构成生活在湘南大地上一个个农民的缩影。《乡音乡情》共收辑了26篇描绘白衣港乡亲的文章。这里有老中医、乡村木匠、篾匠、乡邮员、摆渡工、蹲点干部;有留守娃、半边户、乡下知青、民办老师;有南山大叔、哑表哥、玉英婶、罗锅叔等。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了对乡亲们的一往情深,读来催人向上,让人心头为之一振,如淡泊名利、识才、爱才的许台长;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阳书记;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向老师。也有不少文章读来让人心头沉重,嘘唏不已,如南山大叔,一个富有才气、仪表堂堂、心地善良的 乡间人才 ,落寞的身子消失在夕阳里;多情的辣妹子湘兰为了寻找那份真挚的爱情而魂断湘江边;还有哑表哥、玉英婶、顺秋娘等弱势群体的不幸遭遇,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坎坷、世道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公。在他笔下,不管世道如何变化,农民身上最本真、最善良、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从来没消失过。这种淳朴自然的乡村人物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次,撞击读者心扉的是作者故乡的农耕场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生活场景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乡音乡情》中农事章节较好的保存了这份记忆。作者对故乡农事进行了抢救式的挖掘,再现了当年那些灰尘弥漫、热汗淋漓的劳动场面,唤醒了大家的亲切美好回忆,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作者有过多年农村生活经历,对繁重的农活有过切身的体验,并进行过细致的观察,深藏在记忆之中,多年后诉于笔端,活灵活现,读他关于农事的文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的话说: 浸种育秧、开秧门、车塘水、 双抢 娓娓道来,何等飘逸洒脱,何等意气扬扬,《》。 就像一个 老农 在拉家常,充满了农村劳作的艰辛,同时又饱含着劳动的乐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在农村摸爬滚打了20余年,也许正是长期生活在农村,才能将这些原汁原味的家乡土话和民间谚语引用到文章中,仿佛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韵味。 种好一垄秧,秧好半年禾 体现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春田日插日,夏田时争时 体现了珍惜时间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乡里乡亲,伤着骨头连着筋 体现了邻里乡亲互帮互助之情; 辛苦插秧满稻田,低头看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才是道,虽是退步却向前 体现了当农民的坚韧与豁达

再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那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细读《乡音乡情》中的一些章节,让人有当年贺敬之《回延安》的那种感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作者对故乡美景的描绘勾起许多人对家乡的回忆,在国人心中自己的故乡也何尝不是如此这般美丽动人!岁月沧桑,思念如影相随。《告别故乡的码头》、《我遥远的小县城》、《那日渐消逝的农耕图景》、《远去的帆影》这些篇章隐寓着逝者之不可追,古树、古井、古镇、古校、古渡、古洞这些美景无不暗示着昔日的辉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白衣港那千级码头就是古镇的灵魂之所在,是作者人生的起点,第一次去县城,第一次坐乌蓬船,第一次看着父辈们背着纤绳负重前行 那热闹非凡的大源古渡口、那人声鼎沸的大浦古街、那古朴安祥的萱洲古镇、那书声琅琅的平里古校 故乡的印象在作者心中是如此的娇艳无比、温柔如水,被一些读者称为 诗意化的历史 ,为当代青少年的 最佳精神粮食 。这种充沛的诗意和绵密的物象传达着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

时光总在流逝,生命仍在继续,然而故乡在记忆中不断模糊,故乡在不断沦陷,不仅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农村传统文化日渐凋零。在这激变的时代中,农村日益 空心化 ,大批的农村人 逃离 黄色的土地与宁静的田园,进入繁华而喧嚣的城市。在城市不断崛起的同时,农村日渐衰落,昔日那 男耕女织 的田园图景日渐消逝,读《乡音乡情》就能深刻到作者这种失落和忧思。作者在农村所经历的许多童年趣事,如拜月亮、捞鱼虾、扯猪草、拾爆竹等对当今许多乡村儿童来说早已闻所未闻,就是拜年、划龙舟、耍龙灯等传统习俗也日益淡化。正如作者文中所言, 耍龙灯 仅仅留存在中年人的记忆中,孩子们只能从电视中看到耍龙舞狮的场景,却不知道白衣港龙灯队昔日的辉煌 《耍龙灯》。在浮躁心态、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农村的人情味也日益淡薄,当年拜年的那种热闹场面难以见到了,以至作者感怀, 真想回到那梦幻般的童年,与父老乡亲们一道走村串户,一路说笑,彼此交融,享受农家那种特有的乡情与温馨 《拜年》。

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深。 在当今大变革的时代,如何让农村重拾那份安宁祥和的氛围是当前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的共同愿景,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作者的叹惋与沉思弥足珍贵 。在现代化背景下,冀望于回归小农已不现实,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下, 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虽然将蓝图变为现实依然任重道远,但乡间田野春意正浓,美好前景值得期待,这也许是作者写《乡音乡情》一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