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敬畏自然为话题的作文

2020-07-04 13:06:01
相关推荐

我觉得,参加这次讨论的有学问的人事实上是按“理”和“工”分成两派:可以说工程师直接设计、创造了我们的现代文明,我承认,他们有理由也需要这种豪情说无需敬畏自然;然而工程师们应用的理论来自于科学家的实验,请听听理科工作者们(何××不算,中科院系统都知道)的声音。很多人站在埃及金字塔前心潮澎湃、看着现代工业创造的钢铁水泥的庞然大物思绪万千,对5000年的灿烂文明敬畏不已;也有人静静地站在长江前聆听滚滚东逝、在茫茫大海前遥望潮起潮落、在夏威夷火山感受地底的呻吟,于是对大自然的宏大与不可战胜敬畏无比。科学家所敬畏的并不是这些,科学理论都掌控了或将掌控这一切具体的事物,科学家们敬畏的是整个宇宙的存在,整个科学理论的深邃和归一、生命的复杂有序。当一个自以为学识渊博的懵懂少年真正踏进科学的殿堂,那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人类的渺小与无知激励他奋进;而宇宙的宏大、科学理论深邃的美感、生命体的精致与机巧,将抹去科学家任何一丝狂妄。在宇宙与人类之间,浩瀚与渺小、博大精深与无知的巨大反差之下,敬畏是一种必然。人类所创造的大家伙,最大的也许就是未来的三峡大坝和水库吧,但它只是对滚滚长江的小小改造,长江还是长江、地球还是地球、银河还是银河,当我们注视包围着我们的整个星空的时候,难道就那么理所当然,就没有一点敬畏的震颤?大自然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她的宏大、她的精巧、她蕴含的深刻的美——物理定律,所有这一切创造了人类,也震撼了无数科学巨人。 “五十岁以后的牛顿,开始转向神学,研究上帝。此后,他的面孔在公众眼里变得模糊。后人谈起这一点时,与其说是不解,不如说是带点耻笑与嘲讽的意味了。牛顿的后半生何以莫名地糊涂?———因为“敬畏”。当其时,有谁像牛顿那样在科学的长路上走得如此遥远?有谁体验过他在注视宇宙与星空时内心的颤栗与惶惑?宇宙秩序的完美与无懈可击的精致,让他惊悚———是什么造就了这浑然一体的秩序的链条?”——北京市民郑茜:把科学推上神坛也是反科学 当人类在纳米材料的应用上一路凯歌时,生命早在数十亿年前已制造应用更精细百倍的分子材料了。生命在五亿平方公里的实验室里,在数十亿年进化历程中积淀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与精巧,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仰望、并在实验中审慎吗?关于敬畏自然所需的态度,应该是审慎,既非畏缩,亦非狂妄。 “不管是在汉语还是在别的语言中,“敬畏”并不是害怕的意思。当我们说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传统,或敬畏某种超验的东西时,并不是说我们害怕自然、害怕生命或害怕传统。而是说,我们清醒地知道人的理性有局限性,因而,对于自然、生命、传统等应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我们敬畏大自然,所以,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我们应当审慎。不是说我们就不可利用自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以改进人类的处境。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应当非常小心地权衡其中可能的影响。”——北京学者姚中秋:中庸之道是对自然的正确态度 下为笔者前文《如何敬畏自然?》以及对批驳文章的回应,细说审慎这个话题:目前,黑洞的存在已经从理论推断到达了天文发现,因而微型黑洞的存在也成为可能。试想部分科学家沉迷的实验:制造微型黑洞!(因为微型黑洞将是个诱人的实验室,人们能通过它证实或发现宇宙的基本定律)黑洞会横扫它周围的一切物质,吞噬它的一切障碍。有理论说微型黑洞会很快挥发直到瞬间炸毁,但如果它爆炸前因高速运动而吞噬获得足够的质量,就会变得越来越长寿,接下来就是地球的可怕的灾难:它毫无阻碍地落往地心,要知道,它名叫“黑洞”!有进无出、永不知饱!高压、近液态的地心无止境地落入洞中,整个星球急剧坍缩,部分外壳被产生的巨大能量撕扯抛出…………最后,太阳系中,在金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运转着一颗看不见的黑洞,只是偶尔因吸收太阳风放射出X射线昭示它的存在,远处,偶尔漂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行星哭诉着曾经在这个星系存在的伟大的智慧文明。唉,还是敬畏宇宙吧。目前,生物技术已经让人类能够轻易地进行基因重组与基因修饰,基于病毒的实验是最直接的,因为病毒的基因结构最简单、也最变幻莫测。试想一个实验:制造超级病毒!(或许为了消灭老鼠或治疗基因疾病或军事目的)它具备艾滋病毒的不可免疫、长时间潜伏、发作缓慢的“优点”,同时又具备某些流感病毒的空气传播、空气和土壤中长时间休眠存活的“本领”。魔鬼在实验室的众多培养基中终于出现了,和它那些平庸的兄弟姐妹一样不起眼,看不出它有什么害处,但它会“飞”,只是一丁点泄漏,它很快感染到一个清洁工,病毒在他体内立即进入潜伏期状态,只是繁殖,并不发作出明显症状;很快,在肺部的大量繁殖产生飘散的病毒;再就是迅速蔓延,静悄悄地占领城镇、机场,静悄悄地走遍世界;数年后,症状终于出现了,但没有任何人重视;又过了一段时间,出现死亡,它终于被确认为危险病症,但奇怪的是找不到病源,因为各洲都有病例,还因为甚至找不到一个阴性的样本来对照证实这个被发现的病毒;在恐惧驱使下,人们浪潮般地逃往任何一个不为人知的山村和海岛,病毒彻底渗透到我们星球的每个角落,从南极的考察站到撒哈拉的绿洲都呈阳性…………也许地球还能再孕育一次智慧生物,他们眼前的遗迹是外星人还是神迹?唉,还是敬畏生命吧。大自然只是遵循它遵循了百多亿年的伟大规律,她用这个规律创造了人类,忠实地把这个规律反映到天才的科学家的实验中,忠实地让人类作出了它自认为伟大的创举,也忠实地把这个规律反映给那些宣称战胜自然的人们,让他们看到胜利。大自然不会愤怒、也不会报复,如果她懂得报复,我想她反而会小心地呵护她的孩子——脆弱的、懂得爱的精灵。但她不会,她只是会忠实地按规律在某些狂妄的行为中让人类自毁……唉,可惜没有救世主。刚看了看关于敬畏自然的讨论,发现两篇很有思想的文章,作者是郑茜和姚中秋。两文都出自《新京报》,不由得对此报社肃然起敬。然而看到批驳他们的文章,就象自己给人揪着小辫乱扯,很不是滋味。本文列举的灾难都是来自科学实验,目的是给他们的文章补充一点论据。事实上,人类自毁最大最迫切的危险来自于核战争和环境破坏。核战争不用多说,但多数人对环境破坏没有足够重视。当我们大量射杀食肉动物,会让食草动物繁茂,一旦停止射杀,食肉动物会因为食物丰富而很快恢复;但如果我们射杀过多,达到灭绝的极限,整个生态系统都会打乱,进而逐渐建立新的生态平衡,象海岛生态一样虽然平衡但物种单调。这好比在山谷往上推车,推了还会滚回来,但推过山顶车就会走向别的山谷。地球的气候也是这样,当气候变化超出平衡的范围,将导致恶性循环而不可挽回。地球会不会热成第二个金星,或沙漠化为第二个火星?这个可能性绝对有,但转变的极限在哪儿谁也不知道,现代科学对气候研究极为乏力,模型参数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论。地球气候灾难有多远?笔者直觉还很远,但近在眼前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对批驳文章的回应:请不要狭隘地让我敬畏某人、某物,具体的事物根本不配被敬畏。我敬畏自然,这里包括敬畏宇宙,敬畏生命,敬畏人类,敬畏科学。科学和人类是自然之子,从自然中生、被自然所锤炼成长。数学 哲学不是自然之子(可以说是自然的平辈或孙辈),因为它们不依靠对自然的发现与探索,尽管它们深邃而空灵,仍然难以激发如同对自然的那种深深的敬畏。(科学和数哲都是人类的智慧)“制造微型黑洞”是霍金先生的原话。很简单,只要在一个微小的体积内聚集足够的质量(或说能量)即可,目前核弹达不到这个要求,但正负质子对撞机有可能办到,现在欧盟和美国在投资建造磁场越来越强(用超导体)、半径越来越大(大如城市)的对撞机,所得的能量越来越高。整个宇宙中,能量高度聚集的状态只存在于大爆炸、超级恒星坍缩和对撞机这三个创造与毁灭的极端条件下,我们自豪地独占其一,但同时是否也应怀有一点敬畏之心?现在不同的理论计算出来制造微型黑洞需要的能量不同,但不排除下个对撞机就能造出黑洞来,大家好像乐观地希望看到黑洞……对于超级病毒,“既然人能制造它们,就会知道它们的规律,会有办法对付它们的。”这句话不对,别把基因技术想得那么准确。真实情况是:比如我们要把一种生物的功能加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绝大多数情况不可能知道这功能来自哪些基因片断,所以需要把前一生物的一整个DNA分子注入受体细胞,或者精确一点,把所需DNA分子打碎,采用特殊的酶(类似某些病毒)把这些片断随机插入受体细胞。新生细胞难以成活,从成活的细胞中也许能找到我们要的功能,也许还会有意外惊喜,但这些大都是在瞎猫碰死老鼠,几率太小。(否则早就造出带翅膀的人——天使了)。基因技术真正较成熟的部分是把一种生物的化学功能转移到另一生物(比如让牛产人奶),因为化学功能通常仅仅由少数蛋白质控制,来自于哪个基因片断非常明确,把这部分转移过去很简单。只要成活,加上功能正常启动就OK。如果把基因比作电脑程序,那么现实是,所有人都不会编程(千真万确),我们只是从最简单的地方摸出点门道,于是有人按已知的那点门道操作一下,只能有小小的收获;但有很多“无畏者”要大干一番,随便乱穿插copy,多数情况只是小小的损失,但破坏整个电脑网络也不无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的超级生物(包括超级病毒)带来的仅仅是自豪或遐想吗?大自然存在了这么多亿年,容纳一些普通大的损伤只是小意思,艾滋病非典也不能把全人类怎么样,地震海啸过去了又能恢复,彗星撞击按几率还太遥远……病毒和自然灾害都存在了至少数亿年,大自然自有解决的一套办法,最不济还可以牺牲主要物种来度过难关。人类呢?1、人类用牺牲物种的办法不合逻辑,人只有一个物种,很脆弱吧?2、自然物种对付病毒有一个办法,就是牺牲一个地域的种群,人类各洲交往过密,也办不到。这两点有点跑题,人类只能用智慧解决它们,比如摧毁彗星、加强疫情控制等等。3、更重要的是,人类制造了或将制造太多过去至少数亿年都没有的危险,大自然对它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在我们的基因里准备对付它们的办法。4、最要命的是,很多情况是,我们制造麻烦之前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人类科技水平还很低!真的。我们不知道多大能量的撞击下产生黑洞,不知道我们的基因实验会造出什么,不知道气候全局性恶性循环还有多远……人类的问题就在于,对自然没有足够的了解,但某些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破坏力。这就需要敬畏,审慎运用自己的能力。在没有充分了解之前,别把大自然改得太离谱了!关于环保问题是这次讨论的一大焦点,我在这方面的个人立场更倾向于支持改造自然派,但我仍反对某些人攻击环保派的手法。事实上,多数人都支持改造自然,同时也了解环保的重要,大家分歧在于两者的“度”怎样才合理。即从掠夺性开发,到保护性开发,再到试探性开发,最后到僵化保护,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科技水平,有不同的回答。一次次科学发现总在不断地把理性回答左右调整事实上,多数情况是向谨慎开发方向调整,但没有哪一次发现敢作出对开发方式的最终定论。环保是个综合学科,涉及几乎所有自然科学门类,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谁敢说“研究透了”,所以这就需要一个讨论的气氛、需要各种反对的声音。如今辩论双方总有那么一帮人如此自信的自认为完全掌握了真理,反而显露出其狭隘和短视。至于环保人士的拟人化、感性、诗情的表达方式居然被辱骂成迷信倒还令人大开眼界。就我们国情现状来说,我们的开发有些过度而环保跟不上。因为开发有经济利益作后盾,而环保是相对弱势的对抗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环保而不是打压。环保组织的过激行为并不会造成多大危害:决策主要依据科学论证,舆论可以用公报回应;相反过度开发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本人对开发自然的立场大致为:在不灭绝稀有物种的前提下,①绝对支持变贫瘠为富饶的开发,如建立沙漠绿洲、干冷条件下的温室、灌溉或干涸湖沼补水、人工植被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等等(所以我完全支持在火星上人造温室生态);②基本支持生态等级变化不大的开发,如水电站、可再生性开发、密切注视生态保护的基建工程;使用矿物燃料将带来有毒废料、温室气体、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等等危害,所以我目前支持其它所有能源开发;③有选择地支持降低自然生物分布的开发,需权衡得失,生态系统所受损失将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即生物群落长期缺失、较大地区受负面影响。由于需权衡太多因素,这就需要讨论的气氛和反对的声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声音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200字作文 假如我是一棵树作文 歌声嘹亮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中学生新作文 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梦想 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什么二三事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300字 剪窗花作文 爱国作文600字 人生价值作文 父亲的爱作文 英语短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作文200字大全 蜕变作文 我爱家乡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端午作文 人物作文素材 国宝大熊猫作文300字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 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