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凭什么高考作文不能使用网络热词

2020-07-22 12:15:01
相关推荐

肖余恨

作文里能不能使用网络热词,这本不该是一个问题的,但因为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的提醒,让人不禁担心起来。周教授说,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即使是“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都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6月3日《东方早报》)

有意思的是,禁用网络热词,不是所谓的捍卫中文的“纯洁性” 作为知名教授,周宏先生也知道这种说法不靠谱,不成立 而是并不是所有的阅卷老师都熟悉网络热词,也不可能给网络热词进行明确分类,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为了避免误伤,避免争论,干脆一刀切,一律不准用,这样多省事?

这对阅卷老师来说,是省事了,但有这样做的权力吗?固然,阅卷者有制订阅卷评分标准和评分规则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并不是凭空产生了,也不是可以随便滥用的。高考作文本来就是一个风向标,从这里应检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查看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而语言的运用本身就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为了图省事,一刀切禁用网络热词,这种蛮横的、缰化的、形而上的思维,如此狭隘岂能担负得起检测、评阅学生作文的重任。这样的规定,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的表达权。试问,阅卷组有什么权力制订这样的一个规则,剥夺学生们使用网络热词的权利呢?只允许在生活中存在,在媒体上出现,不允许在作文中出现,这算是哪门子规定?

一个词汇的形成,是有特定的语境的,但一旦成为热词,总有其存在的理由,哪怕这种理由经不起推敲,甚至没道理可讲。比如“神马”就是“浮云”,比如“伤不起”,比如“给力”等等。现在确实有一种滥用网络词汇的不良倾向,这是需要引导的。高考作文至少有一个“用词贴切”的规定,就是制衡“滥用”的规则。如果满篇都是网络词汇,“为赋新诗强说愁”,当然不应得高分。有哪个学生愿意冒这个险呢?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恐怕也评点过这种现象。而一些“热词”,早就家喻户晓,如果以老师不熟悉,不了解为借口,恐怕说不过去吧。一个阅卷老师,不知道“给力”,而痛下杀手,这样对学生来说,恐怕实在是“伤不起”吧?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外来词、网络词,让当下的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活跃,这不是个坏事情。许多曾经的“潮词”,现在已经早就成为常用词库了。比如“拜拜”,比如“蚁族”,比如“蜗居”,比如“打酱油”等,一词风行都是有原因的。一些网络热词,本身就是脱胎于现实当中的事件,其形成过程和常用的成语典故有共通之处。只要用得合理不但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而且还会为文章增色

这些网络词语在使用时一般都加上引号,其实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如果高考中出现了这些词语,只因为在网上更流行就一概以错别字来对待,显然有矫枉过正之嫌。

恰当地使用网络热词,是考生的一种表达权利,对阅卷者来说,容忍这种表达权,恐怕还不能仅仅溢指为一种雅量。如果当年鲁迅先生写“‘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对这近乎生僻的“费厄泼赖”痛下杀手的话,鲁迅先生非得哭娘不可。我不相信,如果我们的阅卷老师们如果也写点博客,写点文章的话,就会不用网络词汇,除非他是生活在真空中,如果他的文章都不关注现象。非所不欲,勿施于人,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利,来误导苍生,何苦来哉?

我希望媒体对周宏教授的提醒,只是一种误读。不提倡,不能等用于一刀切的禁用。这是完全不同的效果,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上海有关方面,公布作文的评分规则中,有如此不近人情的明确“规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青春800字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五篇作文 青春作文开头 夏作文 满分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题目 金鱼作文 初二600字作文 万能作文结尾 作文青春600字 英文作文范文 财富作文 作文《我的乐园》 担当的作文 青春800字作文 作文修改 变的作文 方向作文 橘子作文 陌生人作文 爱作文怎么写 750字作文 作文七百字 孤独的作文 作文750字 作文冬 哲理作文 美德作文 有意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