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议论文素材摘抄500字.doc

2020-08-01 15:30:01
相关推荐

议论文素材摘抄500字 篇一:高考作文素材50例 经典摘录 高考作文素材50例 经典摘录 1、“为了中华之崛起”: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种种回答中,坐在后排的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未厌居:叶圣陶早期擅长描写“灰色卑琐”的人生,对黑暗社会采取“讽它一下”的态度。有人说他的作品有厌世思想,叶即反其道而行之,为书斋取名“未厌居”,散文集出版时题名《未厌居习作》,以表白自己的心迹。 3、髀肉复生:刘备一次赴刘表之宴,席间去厕所时,见大腿肌肉滚圆,感叹光阴如箭,功业未建,心中伤叹流泪。 4、曹操招贤:曹操强调用人唯才,而不问出身、资历和所谓的德行,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都兼收并蓄,委以重任。 5、刘备起兵:《三国志》载,刘备是个“织席贩履”的穷汉,他的起兵,靠的是两个马贩子,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奴。两人见刘备有大志,“多与之金财”,刘备据财“用合徒从”。 6、曹操“捉刀”:三国时刘邵《人物志》:“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曹操使崔琰代己会见胡使,自作卫士,在交椅旁提刀警卫,使“捉刀”与“代笔”相对,为后人留下冒名顶替的典故。胡使别有慧眼,认为坐上的“曹公”美则美矣,“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7、童年李渔的问号:幼年念书,李渔在《孟子》中读到“虽褐宽博”一句时,老师解释说:“朱熹说,褐,即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即又肥又长。”李渔认为既然是穷人,就该把衣服做得短瘦一点,也好省些布料,为何却不呢?老师也解答不出来。成年后,他游历到孟子说的塞外穿褐衣的地方,向居民请教,才知道之所以宽大为衣,是白天当衣,夜晚当被。李渔终于明白了幼时的疑问,也知道朱熹的解释是对的。 8、钱学森回国:1947年,年仅36岁的钱学森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第六天,他和夫人钱英就计划返回祖国。1950年7月,钱学森正式通知美国政府决定回国,美国海军次长丹·金格尔说:“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到了1955年,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外交努力,钱学森才得以回国。 9、慈禧之叹:清末张之洞献给“老佛爷”慈禧一双碧玉耳环,青翠欲滴。慈禧先是爱不释手,继又长叹一声,将耳环收起。宫女问之,她说:如果数十年前我得到这双耳环,它一定能为我增色,现在年事已高,青春的翠绿恐怕只能反衬出我的衰老。 10、孔融争担兄过:东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相。孔融从小就与家中兄弟十分友爱,“融四岁,能让梨”可说是妇孺皆知。在他十六岁时又发生一件令世人赞叹不已的事情。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为官清正,敢于仗义执言。他揭露皇帝的宠臣侯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结果反遭侯览迫害。张俭被迫逃离京城,侯览倚仗权势,下令追捕。这一天,张俭逃到孔褒家中,想在好友处暂躲一躲。凑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知他是兄长的好友,又受了奸邪迫害,便把张俭留了下来。后来,官兵来抓张俭,在孔融的帮助下,张俭得以逃脱,但孔融、孔褒兄弟二人却被抓入狱。在衙门里,兄弟二人都争着把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弄得县官反倒不知如何判案。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帮助张俭逃脱的也是我,我哥哥不在家,一切罪责都由我承担。”而孔褒却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因为我才来投奔我家的,这不关我弟弟的事。”两兄弟互不相让,明知认罪以后要受处罚,可是都争着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揽,县令只好向上司禀报。最后,为了讨好侯览,判了孔褒的罪。 11、谭嗣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逃也不躲,反而准备劫狱救出光绪帝,由于看守太严,才未动手。日本使馆派人和他联系,对他说“可以设法保护”,谭说:“大丈夫不作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临刑时,他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2、书生杨锐:光绪帝预感到事情不妙,密召杨锐入宫,说明太后举动,要杨锐设法。杨锐惊惶失措,冒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正是“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13、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曾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司徒雷登在回国后不到四个月便中风病倒了。在与疾病搏斗十三年后于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九日逝世。临终前,他留下遗愿,希望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他创办的燕京大学。 14、司马光论德才:“贤就是德,才就是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之,谓之君子。德胜才,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自少至老,语未尝妄。” 15、皇太极收拢洪承畴:皇太极派范文程劝洪承畴投降。房上尘土偶然落下,沾在了洪的衣服上,洪即掸掉尘土。范文程回报皇太极:洪承畴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那么珍惜,更何况性命?皇太极亲自接见洪承畴,解下貂皮大衣为洪穿上:“先生是否觉得不那么冷了?”洪承畴瞠目许久,叹曰:“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求降。皇太极极喜,大为赏赐。将领们或有不满者,皇太极问:我们战斗为什么?将领答:入主中原。皇太极说:我们都是盲人,如行路,今得一向导,怎能不高兴!范文程、洪承畴等为清人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16、李斯与韩非:韩非是韩国人,但他的文章在韩国未被君主重视,传到秦国,秦王见而惊呼:我如得此人,和他交游,死而无憾。秦攻打韩国,韩王只得让韩非出使秦国,如此,韩非便来到了秦国。李斯对秦王说:秦打韩,韩非不会同意,放之归韩,他又会为韩出谋,应杀了他。秦王答应了。李斯就送毒药给韩非,韩非知道李斯的为人,竟饮而亡。就这样,同学李斯害死了同学韩非。 17、郭沫若救人:1962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时拾到一首绝命诗,他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因三次高考落榜而决意“魂归普陀”的姑娘。郭老当即书赠了“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并耐心地开导她,使姑娘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她当即作诗感谢郭老:“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郭老的回春妙笔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而起作用。 18、郭沫若的一字之师:一次,郭沫若在台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怒骂宋玉:“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后,感到骂得不够份量,就到后台找“婵娟”商量。郭老说:“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份量会加重些?”旁边一个演员灵机一动说:“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郭老连声称好。后来,他还为此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 19、《草叶集》引来的爱:英国女子安妮读《草叶集》,爱上了52岁的惠特曼。一封封信寄往大西洋彼岸,又远涉重洋来美国,耽了八年。但诗人并不爱安妮,安妮只得重返英国,给诗人信中说:“我心中始终爱你,即使天老地荒也不会改变。”14年过去了,安妮在无望的等待中死去。 20、惠特曼收到的退稿信:作品:《草叶集》。退稿时间:1855年。退稿信:窃以为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 21、普希金的数学:少年时,普希金就想成为一名诗人。一次,数学教员让他在黑板前演算代数题。他只胡乱地写了几条公式。“结果怎么样?爱克司等于什么?”“等于零。”普希金笑着回答。“您,普希金,在我这门课上一切结果都是零。您还是写诗去吧!”教员说着,把普希金撵出了教室。为此,有的同学编了个顺口溜:普希金在读什么?请您赶快拿给我!立即滚出教室去,不能让他课堂坐! 22、《草叶集》问世前后: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了十二首诗,出版了一星期,书店里连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但是,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之后,惠特曼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又增加一些有名的新诗,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声誉。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士。” 23、文天祥在狱中:文天祥囚于“土室”,狭窄得仅能容人躺下,幽暗潮湿,四周又有炉灶、仓库、瘐死者的尸骸和腐鼠。”土室”里空气恶臭、闷热,令人窒息。然而,体质孱弱的文天祥居二年而无伤。文天祥自信地宣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矣。”他认为“浩然之气”就是“正气”,以一“正气”敌七“邪气”,充分体现了精神、意志力量的伟大。这“正气”,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秉性。 24、文天祥成仁就义:文天祥21岁时就考中了状元。元朝军队大举进攻南宋后,文天祥变卖家财组织义军万人,去保卫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次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他坚持抗元,转战于南方数省,终因双方力量悬殊被元兵俘虏。文天祥被俘后,多次求死,未能如愿。在押往元朝大都(北京)路上,他绝食8天,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押解到北京后,他受到隆重的接待,但在敌人的利诱面前,他没有一丝的动摇。元丞相以礼相见,文天祥长揖不拜。宋降臣前来劝降,他忿怒唾面大骂。元人将他关在阴潮的土牢里,折磨了四年,也未能松懈他的一点斗志。他于狱中写了许多诗篇,在《正气歌》中历数各朝各代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仁人志士,以表达自己反抗元朝统治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他向劝降的元世祖忽必烈立而不跪,面对忽必烈许以元朝丞相一职的诱惑,他严肃回答:“天祥是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殉国前,他向象征祖国的南方跪拜后,神色安然地就义,时年47岁。文天祥就义后,人们在收敛遗体时,发现他衣带上的遗墨:“孔曰成仁,孟曰成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天祥临刑,当过市时,意气洋洋自若。观者如堵,天祥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向,再拜。死。(陈弘绪《文天祥传》) 25、孙子论反间计:《孙子兵法·用间篇》:“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26、孙中山临终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临终时说:“??和平??奋斗??救中国??。”每年的3月12日,成为我国的植树节。 27、孙中山论志:孙中山说:“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民不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孙中山选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 28、孙中山的家事遗嘱:1925年2月24日,病危时,孙中山留下一份《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主,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3月11日,他在上述口授的遗训上补签了名字,次日逝去。 29、汪精卫与孙中山:当时,汪精卫让孙中山留遗嘱。孙中山苏醒后说:“我看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是死了,敌人是一定要来软化你们的;你们如果不被敌人软化,那么我又有什么话可讲呢?”汪精卫等请求说:“吾们跟总理奋斗数十年,向未怕过危险,以后还怕什么危险?向未被敌人软化,以后还有什么敌人能软化吾们?不过总要总理先告诉吾们几句,令吾们有所遵守,吾们方知道怎样可以向前奋斗。 孙中山见汪等如此恳求,就说:“你们要我说什么话呢?”汪精卫就将准备的遗嘱读给孙中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孙中山听毕表示极满意:“好的,我很赞成??”时1925年2月24日。3月11日,晨一时,孙中山由夫人扶腕,用钢笔在遗嘱上签了字。 30、中山陵的三座中山像:中山陵有三座中山塑像,一座是供奉于祭堂正中的石雕坐像,一座是墓室内的大理石卧像,一座是藏经楼前站立的铜像。当时,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反对复古,坚持让孙中山雕像穿中山装,蒋介石、胡汉民、谭延恺主张穿长袍马褂。结果,两派争执不休,出现了两座不同服装的雕像。另一座铜像是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 31、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从事革命40年,曾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国,七次到越南,八次到新加坡,十余次到日本,总行程约20万公里,可绕地球五圈。 32、杨度悼孙中山:“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33、孙中山对张之洞:孙中山留学归来,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纸条。张之洞不高兴,让门官交给孙中山一行字:“持三寸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对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立即命门官请进孙中山 34、赵胜求贤:赵平原君有次发现门客渐减,忙问其故:“我近来可怠慢了大家了?”有一门客说:“您的美人得罪了一瘸腿门客,而您又不理睬,您爱美女胜过门客,我们也要告辞了。”原来,赵胜最得宠的一个美人一日见一瘸门客挑水,姿态不雅,不禁一笑。门客找到赵胜曰:“您的姬妾嘲笑了我,损害了我的尊严,请您重罚她。”但赵胜未当回事。赵胜弄明白后,立刻杀了那名姬妾,门客也就慢慢回来35、田光报主:燕太子丹找到处士田光,请田光出主意处理秦对燕的威胁,并介绍了樊於期藏在燕的情况。田光说:您只知道我壮年时的声名,而今我老迈无用了。不过,我可以想法把您的事交付给荆卿。丹说:我二人所谈的是国家机密,请不要泄露。田光找到荆轲,讲完情况后,田光说:丹让我保守秘密,那是怀疑我了。我要自杀,丹就知我不会泄密了。说完就自刎了,并以此激励荆轲。 36、孙中山的名言:“要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 37、伟大的张衡:张衡是一位集天文、地震、机械、文学、绘画才能于一身的杰出人才。他制造的地动仪灵敏度极高,就是三级地震,也能测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制成机械钟、第一个正确解释月蚀成因的科学家。他三十岁那年,完成了不朽名作《二京赋》。他的《南都赋》《归田赋》《四愁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他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1956年,政府重修张衡墓,郭沫若题碑记:“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38、班超不愿“笔耕”“笔耕”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年轻时即有抱负。有一年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召到洛阳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同去了。班超常给官府抄抄写写,取一点报酬,维持生计。日子一久,他感到厌烦苦闷。一天,他把笔摔在地上,说:“丈夫独不效傅介子(西汉出使西域的名人)立功绝域,安能久事笔耕乎!”于是从军,随大将窦固出征,大败匈奴,立了功劳。 39、中国文学上的三大祭文: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祭妹文》又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绝调”。 40、“红岩”烈士刘国志:刘国志(1921—1949),四川人,出身于富商家廷。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他,其五哥专程由香港赶回来加以营救,刘国志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 41、“红岩”烈士宋振中:宋振中(1941—1949),他八个月大时与母亲一起入狱,难友称他为“小萝卜头”。因为他行动较自由常机智地传递消息和传送东西。狱中不准入学,就由罗世文、黄显声将军先后教他识字读书。1949年9月6日,他与父母同时遇害,年仅8岁。 42、“红岩”烈士王朴:王朴(1921—1949),四川人,出身大地主家庭。他动员母亲金永华变卖了粮食1480石,筹集黄金2000两,支援川东地下斗争。他还创办学校、公司,作为党活动的据点及经费来源。 43、“红岩”烈士江竹筠:江竹筠(1920—1949),四川自贡人。丈夫彭咏梧牺牲后,她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去的地方”去继续战斗。难友称赞她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44、牺牲与自由: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对白公馆看守所、渣滓洞中的志士开始屠杀。此时,离重庆解放只有三天。 45、鲁迅论写作:“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鲁迅 46、钱与智: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中国人的头脑里。 47、西方人评中国人吃喝:美国人说:在吃喝上,我们是第三世界,中国是第一世界。法国人说:人头马、路易十三酒太贵了,我们喝不起,让中国人去喝吧。 48、森林与筷子:日本有65%的森林资源,中国只有13%。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从中国进口木材,又将筷子返销给中国。 49、意大利餐馆门口的中文:意大利一饭店专门用中文书写了四个字“请勿吐篇二:人民日报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迟子建:好文学是朴素中的华美,喧嚣中的寂静 迟子建说:?写作让我找到了一个不离不弃的伴侣———那支看不见的笔,只要你不背弃它,它绝不会别你而去。? ?文学对我意味着什么?我愿意重复我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提着文学这盏灯,你就不怕一个人走夜路。? ?一个修行的人,怎会长久记着那种一闪即逝的愉快呢?? ?人肯定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苍凉感,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苍凉的世界上多给自己和他人一点温暖。? 千万不要把虚构看得简单了,伟大的虚构,可以洞见一个非凡的世界。 作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裁缝,要对自己手中掌握的材料,量体裁衣。该做成长袍的你做成短衫就是浪费,该做成短衫的你硬做成长袍就会显得局促。 生活很难用热爱或是不爱去界定,生活就是生活,无论好坏,无论风霜雨雪,你都得承受。 鲁迅的政治讽刺诗:形象生动、入木三分 鲁迅通过政治讽刺诗这种文体,鞭挞丑恶、抨击反动、针砭时弊、揭露腐败,在犀利的文风后面,能够看到他高贵的品德、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为让更多人喜欢 读古诗词是一种美丽欣喜的相逢。 诗意是个好东西,有诗情在,你不寂寞孤单,它让你在落寞的时候,还能激情蓬勃,还有人性的信任,对美的依托。 回到历史,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都是政治家,但他们的心多么多情?欧阳修一抬头看天,看到?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年华更迭,有点感伤,但更多地是对一个春天的迎接。我就想,古人做官的时候都有心思看天空,今天的人眼神都是看地上,看人和人之间的计较。没有人凝视明月,闲对夕阳。我们计较于地上的功利,所以我们的心如此沉重而忧伤。杜甫说,他是?天地一沙鸥?,他的诗中永远都有坐标。李白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我们今天有了超音速飞机,但心理的坐标还没有古人大,我们的人性还有那么蓬勃吗?我喜欢古人那种?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的气象。我讲诗意,就是想在今天召唤大家,养大中国人的这颗心,这是诗情万古能带给我们最好的收获。 诗是我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人和人之间,我们总有太多的话不能说,比如黄庭坚写同学多年阔别后突然聚首时的两句话:?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的况味在这一刻都说清楚了,比我们百转千回,表达不出来要好。 说人生况味,还得说蒋捷。蒋捷的《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种少年轻狂,少年欢娱,浓情蜜爱,攘攘红尘,哪里能听到雨中的沧桑?到中年变成了?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又是何等沧桑落寞,一个人中年面对落寞的人世、沧桑坎坷,听雨是什么况味?到了晚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个时候也无风雨也无晴地不关于心,人生穿越之后的那种淡然,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生就三个阶段,听雨声,听尽人生况味,这是一种表达,我们今天还会这样地表达吗?所以诗意是我们的表达方式。 缓解焦虑这件事情,首要应该去完善社会制度,而不是说认为文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今天文化的功能有时候被过分放大了。文化不是弥补制度缺失的代言,它应该促使更好的制度出台。 我对人性一直抱有一种温暖的信任。对于各种社会事件,我一直教我的学生们要从三个层面上分析。从着眼,从制度入手,最后回归到文化心理。我们的眼睛、手和心,构成了我们对中国当下的承诺。我一直认为,今天的大学生这代人,应该是有承诺的知识分子。 我们不能一谈文化就是阳春白雪,不能说我谈诗歌就说这个片子我不了解。我喜欢这些东西。以感性的方式触摸中国文化,我们的心才会更加诗意飞扬。这一切,都不对立。 我们对文化要抱有深情,首先我们是蓬勃而充满热情的生命。我们不要矜持到近乎冷漠,不要典雅到近乎矫情,就是什么事情不屑。什么事情都有雅俗之分,我认为,文化就是?文而化之?,只要活着化入生命,生生不息的形态都是好文化。所以,对一份好文化,要以身体之,以血验之,要有澎湃的生命热情去感受它。我们要打破文化的矜持与冷漠。 诗歌:抗拒与超越平庸的现实 臵身市场经济时代的诗人所秉持的立场,似乎必然站在对抗和反叛的位臵上,否则,只有向世俗缴械投降。对抗和反叛,导致远离主流退出中心,处于边缘和角落,当代诗歌的卑微身份与尴尬处境就这样被认定。总之,末日情绪在诗歌领域滋长蔓延,并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到整个文学界,至少在表象上是这样。 但从本质上说,诗歌的现状似乎还没有那么悲观和可怕。首先,诗歌的飞翔属性决定了她不可能遁形匿迹,总能在时代或隐或显或大或小的空间中顽强地生存,正如飞翔的云雀比靠近人群的鹦鹉更自由更安全一样。其次,即使在西方,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诗歌也并没有死亡与失踪。恰恰相反,二十世纪是世界性的伟大诗人接连出现的时代,从艾略特、叶芝到布罗茨基、帕斯等,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占了近乎一半。实践表明,诗与诗人的存在并不选择或依赖于所处的时代。正如有论者提出的,从艺术永远抗拒与超越着平庸现实的意义上讲,可能?诗人在民主社会、贵族社会、共和国、绝对或温和君主国中都各得其所?。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冲击解除了诗歌身上的部分绳索,假如不在意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不平衡压力,一个不依附于权力话语的诗人的处境与状态,无疑要更加惬意舒畅、平实自然。 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没有某种权力强迫以生产成批产品的方式来生产诗人与诗歌。由于现实焦虑感往往最先呈现于诗歌作品中,因此少数意识到与表达出思想的诗人,犹如人类这一巨大有机体清醒的头脑部分,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这些诗人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英雄。后工业化时代,信息与技术导致实用主义高度泛滥,扼制了人的思辨的自由,譬如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被广告、影视、画报、大众摄影所图象化,消解了多重启示的形象性;广泛流行的、庸俗的艺术显示出机械化与商业化,但从个别、具体的角度认知,机器与科学又给人的思辨以更大的自由,换言之,信息与技术给诗歌对现实的体验与表达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从构成、犹疑、追问等词汇中,就能感受到强烈的现代诗性意味,特别是从后现代诗歌艺术的无中心、多元、任意性等,完全可以体会到诗与诗人天然的独立与创造的秉性。所以不难理解,诗歌在表象上并不由多数群体来体现,只由少数个人获得与完成。现实也许对于一个诗人是苛刻的,一个诗人能够用平常的方法解决衣食问题,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也就不再被世俗理念所遮蔽,不再被庸常思维所左右。 时代的迁变为诗歌挽留了最后一群赤子。诗歌的腹地还有一些踽踽独行的人,这些混迹于民间的诗者,在为语言保留着不轻篇三:作文素材摘抄 从史书记载来看,长孙皇后对妃嫔与宫人的态度是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对待,当她们生病时,皇后会把自己的珍贵药品赏赐给她们,因此妃嫔与宫人对她无不爱 [134]戴;豫章公主的生母难产而死,长孙皇后便将豫章公主抚养膝下;[135 136]后宫中不论嫡出皇子还是庶出皇子,长孙皇后都一样教导他们,要勤俭节约,所以即便是太子李承乾想要添加东宫的器物,长孙皇后也没有答应,并严肃地说:“身为太子该担心的是品德不够,名声不够,而不是担心东西不够用。”[137 138]这样宽和仁慈的六宫之主的确是贤惠,但这并不是长孙皇后被后世之人赞誉为一代贤后的最重要的原因。 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少好读书,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所以能够经常与唐太宗谈古论今,对丈夫的朝政大有裨益,也让宫廷中没有冤枉的刑罚。 [20][139] 长孙皇后不仅自己爱好读书,甚至很有可能经常与丈夫一起和乐融融地共执书卷秉烛夜谈,所以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爱的骏马突然无病死掉了,唐太宗迁怒于养马的宫人,想要杀掉他,长孙皇后并没有直接为宫人求情,而是对丈夫谈起了两人曾经共同读过的一个故事:“过去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就请求列举养马人的罪过,说:你养的马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让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必定轻视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齐景公听后便赦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曾经在读书时看到过这件事,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妻子的这番话自然会意,后来他又对房玄龄说:“皇后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启发影响我,对我极有好处。[140] 不仅如此,长孙皇后还时常在唐太宗盛怒之时保护朝中的功臣不受责罚,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后,勃然大怒道:“我以后要找机会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是谁惹怒了陛下,唐太宗回答说:“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于是长孙皇后便立即退下,换上朝服站在庭院内向丈夫表示祝贺,唐太宗惊奇地问自己的妻子这是为什么。长孙皇后则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于是唐太宗便转怒为喜,而以谏臣著称的魏征也免于了一次祸患[141 143]。[144 145] 甚至长孙皇后病危后与丈夫诀别时,仍不忘为因过错被遣回家的房玄龄求情:“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久,为人小心谨慎,颇有奇谋秘计,他知道的事情从无泄露,如果不是有大的过错,希望陛下不要放弃这么一位大臣[146 147]。” 同时,长孙皇后也深知外戚与后宫干政于国于家无益,于是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明确指出汉朝的明德马皇后并没有做到抑制外戚,长孙皇后则对于这点一直引以为鉴。[148 149] 所以当唐太宗每每向她询问朝廷中的赏罚之事时,长孙皇后则回答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我一介妇人,怎么敢置喙国家大事呢?”唐太宗坚持要听自己妻子的意见,但长孙皇后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139] 所以当唐太宗想要给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高官厚禄时,长孙皇后坚决请求唐太宗收回成命,并让自己的哥哥主动辞去要职,最终唐太宗只得解除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的官职,只给了他赵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的闲散官爵,长孙皇后这才莞尔一笑[9]。[10] 所以长孙皇后临终前仍要一再嘱托自己的丈夫:“我的家人有幸结为皇室姻亲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他们并非是因为才德出众才坐上了如此高位,所以很容易遇到危险,想要长久无忧,请不要让他们担任任何要职,只以外戚的身份觐见,这才是长孙家族最大的幸事。”[ 1.If it is true that we are here to help others,then what exactly are the others here for? Bernard Shaw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帮助别人的,倘若此话非虚,那么请问,别人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干什么的? —萧伯纳 2.Since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people appear bright until you hear them speak. Bernard Shaw 由于光速比音速快,所以在我们听到人们开口之前,个个都显得很聪明。—萧伯纳 3.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Bernard Shaw 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你怎么看,无怪乎成功人士大家都拿他当自家亲戚看。—萧伯纳 4.God made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Bernard Shaw 上帝造就了亲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选择朋友的机会。—萧伯纳 5.I was born intelligent education ruined me. Bernard Shaw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 —萧伯纳 6.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Bernard Shaw “未来取决于梦想。”所以赶紧睡觉去。 —萧伯纳 7.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learn? Bernard Shaw 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忘得越多。忘得越多,知道得越少。那么何必学呢? —萧伯纳 8.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9.不要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 10.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11. 要结婚的就结婚去吧,要单身的就单身去吧,反正最后你们都会后悔的。 12.好书读的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 13.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14.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15.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16.多思、寡言、多写。 17.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18.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 19.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20.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21.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的行为。 22.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23.劳动是唯一导向知识的道路。 24.我年轻时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于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干下去。 25.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 26.恐怕你们不常想吧。在一年中想两三次的人已经不多。我每星期总想一两次,所以名闻天下。 27.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 28.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 29.对我来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假使社会能给予我这两件东西,我将要将我的钱抛到窗外去,因为保管金钱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又吸引寄生虫,并且招来人们的忌恨。 30.我的生命属于整个社会;在我有生之年,尽我力所能及为整个社会工作,这就是我的特殊的荣幸。 31.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伟大目标去努力,而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私的肉体在不断的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乐趣啊! 32. 不是说暴力乃是进步的产婆吗?但暴力同样是混乱的产婆,是戒严令的产婆。 33.愚人总会发现有更愚的人钦佩他。 34.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35.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36.破落户的英国绅士,一旦卖掉了最后的礼服,那钱往往还是饮下午茶用的。 37.我不是教师,只是一个你可以问路的旅伴。我指向前方 在你的前方,也在我的前方。 38.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39.人生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因此我努力从一种临界状态中得到快乐。 40.理性的人让自己适应社会,非理性的人总是坚持让社会适应自己,所以所有的进步都得靠这些非理性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心中的孙悟空作文 以借鉴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自卑的作文 高三800字作文 凤凰山作文600字 我心爱的小熊作文 英语作文翻译器 美好的未来作文 微作文200字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作文 2050年的我作文想象文 下暴雨作文 20年后家乡的变化作文 那一段什么的时光作文600字 家乡风光作文600字 写秋天风景的作文 我为老师点赞作文 小学作文论文 选择是一种责任作文 买椟还珠作文 作文开头高考 我是个好孩子作文200字 英语节的作文 写季节的作文300字 描写亲情的作文400字 作文100分 关于亲子阅读的作文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作文 北方的秋天作文 诚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