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战胜挫折的中考作文写作素材

2020-09-17 17:51:01
相关推荐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棉衣换史书

1836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六年,去京城参加会试的曾国藩,又一次落第了。生性沉稳的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只是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加倍努力。他刚过26岁,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

会试榜单公布以后,曾国藩就平静地收拾行李,坐京杭大运河上的运粮船,启程返乡了。走到南京的时候,粮船停留补给,曾国藩走到南京街头逛书市。他走进一间书店,就看见赫然排列半面墙的“二十三史”,从《史记》《汉书》一直到《明史》,很全很齐备,这让爱书如命的曾国藩怦然心动。平时,由于要应考,看书自然以《四书》《五经》为主,闲暇时,他也看历代史书、宋词以及名家散文。

“二十三史”可是需要几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别说是印刷业还不太发达的古代,即便是现在,要买齐这二十三部史书,也得花不少钱。想起自己囊中羞涩,这令曾国藩很是为难。一番纠结之后,他便提着行李去了当铺,把自己在北京时御寒的棉衣,全部给当掉了,换来几百两银子,把“二十三史”全部购齐,末了,这些古籍竟装了满满几大箱。

对于这件事,曾国藩有自己的想法。反正回到老家湖南,这些棉衣用不着了,还不如换点更加有用的东西。不过,以后进京赶考,又得添置新棉衣了。曾国藩沉浸在遨游知识海洋的喜悦中,对此,也没有多想。

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看到曾国藩一箱一箱的古籍图书往家运,又听曾国藩诉说事情原委,他并没有责备儿子,反而鼓励他这种做法。他对曾国藩说:“你典当棉衣买书,我自然很支持,我会借钱去把衣服赎回来。不过,这些书既然买了,希望你用心研读,不要把这笔财富白白浪费掉。”听了父亲的话,曾国藩泪如泉涌。

对于屡试不第的曾麟书而言,中举做官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不过,他把这种伤痛,转化为培养几个孩子成才的动力,尤其在对老大曾国藩的教育上,更是不遗余力。曾国藩自幼便跟随父亲念书,可曾麟书自知天分不高,没有什么心得捷径供曾国藩参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不停地督促。从早到晚,他只要一有空,就加以考验,要求曾国藩一字不落,将所学知识背出来。这样一来,曾国藩慢慢就练就了扎实的功底,往往能举一反三。

经过两年刻苦努力,再加上曾国藩对史书的悉心研读,1838年,曾国藩再次应考,顺利高中进士,并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内则大学士、尚书、侍郎,外则部督、巡抚,进了翰林院,可谓是“一步登天”。这时,曾国藩刚刚28岁。

不过,曾国藩深知,为给自己赎回棉衣,凑足考试用的盘缠,家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东家借,西家求,该跪的人跪了,该拜的人拜了,最后,终于给曾国藩凑齐了三十三吊钱。一路上,虽然省吃俭用,可开销仍然很大,到了京城之后,曾国藩手上就只有三吊钱了。对他来说,这次应试,无疑是孤注一掷。幸好,曾家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培育出了精通文史、勤于国政的一代名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与人为善作文600字 小学作文我的朋友 没有水的日子作文 消防演练作文 菊花的样子作文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200字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文 我的读书生涯作文 英语作文提建议 二年级关于玩具的作文 我心爱的物品作文 我正开启未来作文600字 诗歌形式作文 什么的力量的作文 无锡南禅寺作文 自由与规则作文 小学生写信作文 诚实最珍贵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怎么写 写人作文方法 作文我眼中的 考研英语作文看谁的 人与自然作文300字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怎么写 消防安全作文350字 守护生命之源作文 作文校园里的桂花树 我的经历作文600字 四年级作文写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