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看待高中生看人民日报以积累作文素材和提高作文水平?这样有用吗?

2020-09-18 09:12:02
相关推荐

如何看待高中生看人民日报以积累作文素材和提高作文水平?这样有用吗? 知乎知乎 有问题上知乎??

登录加入知乎如何看待高中生看人民日报以积累作文素材和提高作文水平?这样有用吗?显示全部

关注者35被浏览10,677关注问题

写回答??

邀请回答??

添加评论??

分享??

语文虐我千百遍,我待语文如初恋

语文老师来答一波:

当然有用!

首先,现在高考写任务驱动型作文,观点非常重要。人民日报的评论,经常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好观点,用于作文,能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下面这一篇:

《人民日报》评论:多元社会,需要包容

近些年来,因为鹿晗、杨洋等“小鲜肉”的带动,许多人认为社会上“阴柔之风”盛行,“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

“娘化”现象,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他们大多为拥有标致五官的年轻男性,在穿上女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

这种“娘化”现象并非近些年才出现,也不是现代才有。从定义上来看,古代的男扮女装就应属此列。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男扮女装而受到追捧的名人。唐代,有一个唱戏的李伶,虽然年过五十,但一经打扮就如少女一般,在舞台上娇羞百媚,被称为“假面娘子”。

但很多人认为,“阴柔之风”盛行让人缺少了“阳刚之气”,在网络上还出现了“拯救男孩”的说法,希望能够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许多培训机构甚至为此推出了课程。

“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一个男子着装像女性,就让他无法在社会立足。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时,都是如此。而且在多元化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包容这些并不一定是主流的现象。

中国古代社会讲究伦理纲常,男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高,很多女性往往需要女扮男装才能建功立业。比较著名的就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军营里她只能以男性角色出现。但即使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对于那些长相秀美,爱着女装的男子也是十分包容的。特别是在隋唐时代,喜爱男扮女装的风气自上而下地在社会上传播,这也显示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对小鲜肉“娘化”现象当然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所谓多元,就是指不仅仅存在一种价值观,不仅仅存在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试想,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每天都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那社会就会没有活力,显得单调乏味。有时候,正是因为出现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个人提供了多种选择。

过去对男性的角色认定,主要集中在孔武有力、阳刚之气上。但正如很多人所说,打扮并不是女性的特权,男性当然也可以。既然可以女扮男装,那为什么不能男扮女装,借鉴一些女性的生活方式呢?

不过,凡事应该有个度。对小鲜肉“娘化”现象,有些人担忧其蔓延也不无道理。如今,“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过于沉迷在“阴柔之美”中,审美出现“一边倒”的态势,那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凡事如果过度就需要矫正。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对青少年的性别教育,通过合理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娘化”现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对潮流文化的正确态度,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长远全面发展。(全文完)

PS:这篇评论中的观点,其实可以用来点评所有非主流文化现象,比如,青年佛系化现象,小学生爱过洋节,年轻人喜欢coseplay,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的观点,其实是我们写作剖析的好助手。

其次,高考作文需要积累和运用素材,而《人民日报》中很多评论都有经典素材,值得我们摘抄和识记,举个例子吧:

人民日报: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数年之间,没人记得清都有谁参加过投掷游戏,也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颗桃核最终落脚山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重复播种、静谧无言的守望等待,定然不会迎来满山芳华的惊喜。其实,为学立志、干事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诚如诗人所言,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速度。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 36 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二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可说是梦想的生动注脚。

当然,坚持不是不辨方向、不顾实际地盲目前进。方向正确,步履再慢也终将抵达;目标缺失,行动再快也难偿所愿。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版图”被快速刷新,人们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快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认为积累和坚持已经落伍,下苦功夫没有前途。于是,他们以最快的脚步追求速成,开网店赚钱就去做店主,“网红”吃香了又匆忙去直播……在浮躁中,一步步陷入了低效忙乱的怪圈。对个体来说,不省思自身方位、不注重过程积累,就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河北塞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面,如今绿树葱茏、天净水清,这样的绿色奇迹,映照着塞罕坝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万事从来贵有恒”。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全文完)

PS:文中石曼卿、黄大发、柏拉图、河北塞罕坝人的事例,都是非常经典的素材,可以积累下来,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进行运用。

所以,用人民日报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前提是多看人民日报的时评,比如,人民日报的青年观、人民日报民生观。这些时评栏目都是优秀的评论,对我们写任务驱动型作文会有很大帮助啦。

??

赞同 ??

??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感谢收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11 05:50三三[宁夏网友]IP:3409403368
    看人民日报当然有用啦,毕竟这是官方媒体,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解读会比较权威。
    顶7踩0
  2. 2021-02-10 17:18悠然一客[重庆市网友]IP:1730510557
    我觉得这是好事,毕竟人民日报涵盖了很广泛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热点。
    顶5踩0
  3. 2020-01-14 04:46ppluwendy[黑龙江省网友]IP:3407833456
    这只能算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无奈选择吧,不过人民日报确实能提供很多素材和思路。
    顶2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9语文作文 说明文500字作文 我的家庭作文英语 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亲情作文500 致青春作文 风景作文200 写爱国的作文 语文作文300字 400字读后感作文 海洋世界作文 那段日子作文 假如什么作文 云南介绍作文 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 成为自己作文 4百字作文 6年级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500字 污污作文 观后感作文600字 写日记的作文 梦想的作文800字 青春作文记叙文 文化作文600字 六年级作文考试 生态保护作文 好的作文标题 英语作文我的学校 作文一件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