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中国式浪漫

2020-09-24 08:20:01
相关推荐

中国式的浪漫,恐怕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明白,而且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中国人。中国式的浪漫,绝不是一副画、一处景、一缕明月光、一泓石上泉那么简单,也绝不是良辰佳人、倾国倾城那么肤浅。中国人的浪漫更像是人的一生,是所有平凡日子的不断积累,是所有微小细节的不断堆砌,若想明白这种浪漫,就要了解这个人的生平与过去。而中国式的浪漫背后,更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信仰与道德价值准则的衡量,如果想了解中国式的浪漫,就需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地汲取她那丰富的营养,感受这片土地上逝去的岁月。所以,中国式的浪漫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才能感受,只有懂得中国的人才能领悟,也只有热爱她的人才能拥有。

浪漫一词,好像只存在于情侣之间,其实浪漫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他既可以是对人本身的赞美,也可以是对人思想的形容。如果说一个人浪漫,那么他的浪漫必然是从内而外的,如果浪漫仅仅停留在容貌,那么浪漫也变成了一潭死水,少了灵动与鲜活,即便是沉鱼落雁,也只是画中的秋月,再惟妙惟肖,也只能在纸上稍作停留,日子长了,色彩也就淡了。真正的浪漫,是心中不加修饰的,最直接的表达,那是无法刻意营造的,说到中国式的浪漫,就不得不说到诗,就像李太白的《将进酒》,饮到酣处,豪情自起,心口妙通,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何等的飘逸与风度,李白的豁达与才华又是何等的让人钦佩,这种不羡天子坐明堂,醉卧江树揽明月的情怀与意境将李白的浪漫演绎的淋漓尽致。只可惜大部分人只欣赏到了诗歌表面的浪漫,看杜甫《剑器行》中“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世人看到了公孙大娘那惊艳人间的舞姿,看到了那举世无双的飞绸彩缎,却不知道杜甫在晚年本有机会再见公孙大娘,但盛唐已去,昔日的大唐盛世早已不复存在,故然绝不相见,这种浪漫美丽而又悲哀,温柔而又凄凉,只可惜,能明白的,又有几人。诗歌从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自己内心的对白,是对自己的倾诉,但诗歌的魅力却又感染着别人,给了人们幻想、解读、感慨与共鸣。浪漫的诗有那么多,“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只可惜,多情人难知,相隔非路遥。那浩瀚如海的诗已渐渐沉默地消失在远方,少了懂诗的人,它们就更寂寞了。与诗相比,人们更容易体会故事的浪漫,因为故事会让人们大致明白主角的生平,多了更多的了解,人们自然更有代入感。你知道了白娘子与许仙的因缘纠葛,才会明白水漫金山的决绝与无奈,才会明白雷峰塔下的救赎与金山寺中的等待,才会明白断桥相见时的欣喜与眼泪。可见浪漫前是需要多少的铺垫,它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辛酸后的绽放,人们往往惊叹于浪漫的美,却总是会忽视浪漫背后的悲欢离合。浪漫,来的并不容易。

中国式的浪漫是什么,中国式的浪漫是人性美的体现。脱离了人的浪漫,也必将被人们所遗忘。同样的情节与桥段,换了别人来做,恐怕就少了那份韵味。古龙笔下的花满楼曾对上官飞燕说“你有没有听见过雪花飘落在屋顶上的声音?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都带着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只要你肯去领略,就会发现人生本是多么可爱,每个季节里都有很多足以让你忘记所有烦恼的赏心乐事。”寥寥几句话,却是花满楼最真实的写照,他是富甲天下的名门公子,是名动江湖的绝顶高手,他白衣如雪,轻功高绝,他家财产多到,在江南的任何一处纵马飞驰,从日出到日落,尚未跑出他家的范围,他是个瞎子。他本来是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的。何况,他是一个盲人,注定只能被人照顾,但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去帮助别人,不怨天尤人,不自怜自惜。许多人可以说出这些话,但只有花满楼说出才能直击人的灵魂。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他的那栋小楼永远敞开着门,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他会在夜里点上一盏灯,给人命指明方向,他虽然看不见光,但他的世界从未黑暗。花满楼是人间的一首绝响,他具有中国文化中要求的所有美德与品质,他是中国社会对于君子的完美诠释,所以,即便他是个乞丐,也仍旧如明月般高洁。这就是中国式的浪漫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中国式的浪漫在哪里?中国式的浪漫好像无处可寻,可又好像无处不在,寻寻觅觅不可得,无心插柳倒成荫。中国式的浪漫没有套路可寻,他绝不是能够效仿与复制的,任何拘泥于形式的浪漫都不能称为真正的浪漫。最形象的形容就是“东施效颦”,林妹妹的“妒”,贾宝玉的“痴”都不是有意而为之,但偏偏就有了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要是刻意去“妒”、去“痴”,那就成了俗物。浪漫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感天动地,就在于它来自平凡而不平凡,它千篇一律而又独具一格,浪漫的桥段总是相似,但次次都让人有新的感慨。去了旧人少了旧境,但那份旧情却仍旧刻骨铭心。往事已随风过去,何必非要模仿曾经的故事,倒不如将那份胸怀与意境,埋入心中,静静地追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 笑的作文 生活作文500字 书法的作文 初一上册作文 地理作文 眼泪作文 孔子作文 夏季作文 失去作文